颅内动脉瘤22例栓塞治疗的体会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发展迅速,具有微侵袭及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临床治疗动脉瘤的重要手段[1].作者在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开展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22例病人,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期刊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核心期刊”是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也未参加过此类评选活动。
期刊
2009年5月16日在苏州会议中心2009年度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奖评选揭晓。成就奖获得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凌锋;学术奖获得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新钢、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石祥恩;青年奖获得者: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吴哲褒、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吴安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王成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陈立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林志雄。颁
期刊
目的 探讨CT监测下硬通道技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处理要点和疗效.方法 在CT监测下行硬通道穿刺抽吸血肿、间断用尿激酶溶解引流残余凝血块方法,治疗68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临床评价标准包括术前与术后GCS评分、血肿体积减少量、平均手术时间、30 d内死亡率.结果 术前与术后GCS评分平均增加2.0分,血肿体积平均减少30%,平均手术时间23.6 min,30 d死亡率19.1%.结论 CT监测下硬通道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作者近3年来采用颅骨修补钛板的边角料经修剪后用于粉碎性颅骨骨折的一期固定修复,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组病人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6~72岁,平均46岁,致伤原因:车祸7例,砸伤5例,摔伤3例。
期刊
患者男,21岁.因间断性头痛、头晕10 d,加重伴呕吐1周入院.查体:浅昏迷状态,刺痛能睁眼,两侧瞳孔左右分别为5 mm和3 mm,左侧对光反射消失,右侧减弱.左侧肢体刺痛屈曲定位.右侧肢体肌力Ⅱ级,肌张力减弱.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头颅MRI检查见图1.初步诊断:左额叶巨大占位病,胶质瘤;左颞叶钩回疝.入院后应用甘露醇及激素治疗.瞳孔一度回缩至正常,但很怏再次出现散大.昏
期刊
患者女性,22岁.间断性头痛、头晕伴多饮多尿2个月.头部CT示:额部偏右大片状低密度影,其内伴条、点状高密度影,边界尚清.MRI示:右侧额部见一长T1长T2信号影,信号不均匀,大小约5 cm×6 cm×6 cm,呈不均匀强化,与周围脑组织边界相对较清楚(图1).行右额开颅肿瘤切除术,见肿瘤位于右侧额叶前内下方向脑外生长,边界清楚,经大脑镰下方向左侧额部发展.肿瘤呈黄色,实性,质地较软,供血一般。
期刊
颅内病变目前的治疗主要靠手术切除,术中定位至关重要,术中B超可以帮助术者很好地定位颅内病变,提高颅内病变的全切率[1-5].我科自2005年以来,在术中B超引导下行颅内病变显微手术23例,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结合临床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颞叶癫痫患者痫性放电的传导部位、时间和相应的临床症状变化.方法 对2003年6月至2007年5月确诊为颞叶癫痫并行颅内电极埋置检查的48例患者的颅内电极脑电图和发作期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在双侧海马放置的针状电极和颢叶、额叶等放置的条状皮层电极,找出发作起源部位、早期传导部位、传导时间及发作起始症状和传导后症状.结果 共记录126次临床癫痫发作,105次记录到传导部位,其中同侧颢叶内传
血管母细胞瘤足颅内良性肿瘤,将其彻底切除可做到根治.但是,发生于脑干的血管母细胞瘤较难处理[1].本文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998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们采用显微外科方法切除的12例脑干背侧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提高脑干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