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意的绿春
踏上春天的汽车,绿春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一一呼啸而过,公路上粉红的樱花排列齐整,在一片片树荫的衬托下似千余名新娘子羞羞答答绽放最美丽的辉煌与灿烂。连日的阴雨在我们到来之际嘎然而止,阳光穿透乌云,绿春县城宛如刚出浴的少妇晶莹剔透。
翌日清晨,县城对面的哀牢山上云遮雾绕,错落有致的哈尼山寨披上婚纱,云海包围了树林和山腰,山峰与树尖若隐若现、若即若离。霎时,太阳光拨开云层,独独照射在山洼的一小片凤尾林子里,绿的树,红的土,金黄的光,飘渺洁白的雾,好一片朦胧而充满诗意的油画!让我如何用笔来描述?参加笔会的学员们都被眼前的风景吸引了,一个个驻留拍照,忘却了上课的时间。
壮阔的哈尼浮雕
下午,巨幅浮雕《哈尼神话》展现眼前,那《在迁移中诞生》《在大山梯田中创造辉煌》《走出大山》三幅浮雕把哈尼的发展史、迁移史淋漓尽致诉说了一遍。哈尼的祖先——一条母鱼担当了创造人类始祖的重任。太阳神是天神羞涩美丽却胆小的女儿,她的任务是在白天守护着天下万物的生长和发展;月亮神是天神英俊潇洒和勇敢的儿子,他守护着夜晚的一切神灵,让万物在一片寂静中休养生息。还有一个具有神奇色彩的哈尼女神,她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能生产出子女,千千万万的人类从她的每一个细胞中跳出来,繁衍了后代。这个神话跟汉族的“女娲造人”有点神似……
哈尼人被外族人攻打、驱赶,于是从生养自己的家乡纷纷逃离,举家迁移,一路战争、一路狂奔、一路磨难、一路乞讨,历经千辛万苦,辗转无数个地方,这样一部哈尼迁移史也在浮雕中波澜壮阔地涌来。哈尼人大部分渡过红河岸边,来到江外地區,爬上哀牢山脉的每一座山山岭岭,他们开始安家落户,开垦梯田,种植稻谷,哈尼人从此才真正安稳下来。在大山中劳作了上千年的哈尼人民,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一个个又开始走出大山,迈向外面精彩的世界,把哈尼的勤劳和勇敢撒播出去,把外面先进的技术带回山村,美丽家园一座座拔地而起,哈尼人民欢歌起舞,幸福满溢村村寨寨。看完浮雕,好像穿越哈尼的通篇历史,那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画面仿佛动起来、唱起来、跳起来,令人久久不愿离去。
多彩多姿的哈尼文化
走进绿春哈尼风情园博物馆,哈尼族数十支支系图片和说明一一展现,各个支系不同的服饰,分布不同的地域,但都有着相同的风俗习惯,寨子里都有龙树守护,有苦扎扎节、十月年和昂玛突节,有开秧门、哭嫁歌、乐作舞、舂粑粑、丧葬等活动。展览室里还有木刻的哈尼迁移史诗《哈尼阿贝聪波波》,每一句诗歌都饱含了哈尼迁移的心酸史。有木刻的哈尼父子联名木片,让我们认识了哈尼父子连名制,认识了一个个哈尼家族的族谱。博物馆中还有哈尼人民各个支系不一样的服饰,但都以黑色、深色为主调。有劳作的各种工具,犁、靶、砍刀、锄头、蓑衣、蔑帽、谷船、谷斗、谷篱等等。也有各种音乐器具如大三弦、小三弦、牛腿琴等。
走进一间清幽僻静、遮天蔽日的树荫里,哦,原来我们来到了都玛简收女神神像面前,传说逃离哥哥们追赶的都玛简收来到阿倮欧滨这个地方,实在走不动了,便把拐杖插在地上休息,不想那拐杖竟变成遮天蔽日的大树,都玛简收爬上大树回到了天庭。大树被后人们砍断后,哈尼人根据数树枝和树叶才有了一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一年360天的年历。站在女神神像面前,感觉自己好像心灵被洗涤,一下子清明了许多。
再上一层楼是铓鼓楼,“天下第一铓鼓”展现在眼前,那铜铓直径1.7米,重达700余斤,是哈尼村寨兴旺发达的标志。大家纷纷拿起棒槌敲打起来,希望丰收、希望幸福、希望平安。铓鼓楼居高临下,可以将下面华丽、漂亮,具有哈尼风格和色彩的风情园广场一览无余竟收眼底。
哈尼古歌的穿透力
刚踏进绿春哈尼作家白者黑家的哈尼民房,悠扬的音乐声响起,民房有正房、左右厢房、耳房,左前方有一个茅草建盖的小小舞台,舞台中除了有哈尼各种农用具外,还有一整套音响。其他茅草房中还有堆房、碾米房、祭祀房、客房、议事厅等。
四个哈尼小伙子、一个哈尼小姑娘和一个哈尼阿姐轮流唱起了哈尼山歌和情歌。哈尼小伙子的声音高亢、明亮、轻快、振奋,带有诱人的磁性,好像在人群中遇见了自己心仪已久的姑娘,要把心底所有的爱都向她倾诉。哈尼小姑娘的歌声完全就像百灵鸟,尖锐、细长、喜悦、轻快,仿佛无忧无虑的天使,享受着人世间的美景和纯洁的爱情。哈尼阿姐除了圆润的歌喉、抒情的长调外,歌声里还有着隐隐的甜蜜,成熟的洒脱,淡淡的忧伤……哈尼老贝玛念唱着传统的哈尼古歌,声音低沉、重复、冗长,仿佛来自遥远的国度,又好像大祭师在为归去的灵魂引路。哈尼老阿妈唱着呼唤儿女们的哈尼古歌,我听着好像是妈妈在谆谆告诫儿女们要团结友爱,要互相帮助,要继承传统的哈尼文化等。听着老阿妈的歌声,我好像听到我的妈妈在遥远的地方呼唤我,又仿佛一个流浪很久、迷失方向、受到挫伤的女儿找到归宿一般热泪盈眶。其实我听不懂哈尼歌曲,但我却听得入迷,听得陶醉,感受到了来自灵魂深处情感的触摸。我的灵魂仿佛跟随那高亢的音乐、优美的旋律、磁性的歌声飞扬了,飞扬在天之外。
歌舞之乡——戈奎下子雄山寨
汽车在绿春至元阳的二级路上行驶了大约50余公里后,突然沿着一条新铺好的乡村水泥路七弯八拐,绕进了戈奎乡下子雄哈尼山寨。
走进山寨,这里与其他村寨最大的区别是每家每户房屋的墙壁上都画有彩色的哈尼人民劳作图、歌舞图、亲子图等等,他们或在梯田里插秧苗、打谷子、捉泥鳅,或在山上狩猎、打柴、摘果子,或在家里织布、纺线、刺绣,或哺乳婴儿、与孩子玩游戏,教孩子各种技术,或在情歌对唱、跳着白鹇舞……画笔看起来很粗糙,人物形象只是轮廓像一些,不像画家所画,应该是村里人自己画的,正是他们自己所作,更彰显了山寨哈尼人的淳朴和厚实。
更让人惊奇的是,小小的哈尼山寨居然有“文化主题广场”!我们在文化广场中村里人早已准备好的长条木凳上坐下,穿着民族盛装的哈尼男人们抬来了木槽放在广场中央,哈尼女人们抬来刚出锅的糯米饭,把糯米饭倒进木槽中,男人们使劲挥动木锤舂起来,那使出的力气看起来比挖田地还要用劲。不一会儿舂糯米的男人便大汗淋漓,大家轮番上阵。差不多20分钟的光景,木槽里的糯米饭变成了粑粑。女人们采来芭蕉叶,将芭蕉叶撕成若干小片,把糯米粑粑捏成小团,撒上磕碎的炒花生米,再用芭蕉叶包起来,分给客人们吃。手里拿着暖暖的糯米粑粑,闻着芭蕉叶的芳香,糯米的清香,炒花生米的浓香,还未入口,便已醉了。再放入口中,那香香甜甜、舒舒软软、细细腻腻的感觉简直妙不可言!这是我有生以来吃过的最好吃的糯米粑粑!
下一个节目是哈尼古歌合唱,合唱者大多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年纪最大的看起来已经70多岁了。合唱队是这个村子的文艺队成员,大约二十人左右。他们一半人唱古歌,一半人吹乐器。乐器有三弦、口琴、笛子、芭蕉玉芯、树皮、树叶等,有的乐器我没有见过,也叫不上名字。合唱音调高低合鸣、长短搭配、粗细杂糅……呵,这是哈尼民族吗?哈尼歌曲也有这样优雅高端的合唱?简直可以和州歌舞团的合唱相媲美啊!
紧接着,多年未见到的祭祀歌舞在节奏感强烈的“咚、咚、咚……”氓鼓声中走来了!舞者拿着祭祀用的枪、棒、锤、链等“武器”甩起来。之后一名哈尼大力士用牙齿咬着一张木桌子一步一跺、一步一踩、一步一转地出场了,拿着棕叶扇的舞者跳着白鹇舞蹈翩然而至,把大力士围在中间。大力士将木桌轻放在广场中央,一对男女踏到桌子上,背对背、面对面、脚扣脚地跳着,好像一对恩爱的白鹇鸟翩翩起舞、互相呢喃……
子雄村,美丽的山村,文化的山村,我爱上了你!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踏上春天的汽车,绿春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一一呼啸而过,公路上粉红的樱花排列齐整,在一片片树荫的衬托下似千余名新娘子羞羞答答绽放最美丽的辉煌与灿烂。连日的阴雨在我们到来之际嘎然而止,阳光穿透乌云,绿春县城宛如刚出浴的少妇晶莹剔透。
翌日清晨,县城对面的哀牢山上云遮雾绕,错落有致的哈尼山寨披上婚纱,云海包围了树林和山腰,山峰与树尖若隐若现、若即若离。霎时,太阳光拨开云层,独独照射在山洼的一小片凤尾林子里,绿的树,红的土,金黄的光,飘渺洁白的雾,好一片朦胧而充满诗意的油画!让我如何用笔来描述?参加笔会的学员们都被眼前的风景吸引了,一个个驻留拍照,忘却了上课的时间。
壮阔的哈尼浮雕
下午,巨幅浮雕《哈尼神话》展现眼前,那《在迁移中诞生》《在大山梯田中创造辉煌》《走出大山》三幅浮雕把哈尼的发展史、迁移史淋漓尽致诉说了一遍。哈尼的祖先——一条母鱼担当了创造人类始祖的重任。太阳神是天神羞涩美丽却胆小的女儿,她的任务是在白天守护着天下万物的生长和发展;月亮神是天神英俊潇洒和勇敢的儿子,他守护着夜晚的一切神灵,让万物在一片寂静中休养生息。还有一个具有神奇色彩的哈尼女神,她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能生产出子女,千千万万的人类从她的每一个细胞中跳出来,繁衍了后代。这个神话跟汉族的“女娲造人”有点神似……
哈尼人被外族人攻打、驱赶,于是从生养自己的家乡纷纷逃离,举家迁移,一路战争、一路狂奔、一路磨难、一路乞讨,历经千辛万苦,辗转无数个地方,这样一部哈尼迁移史也在浮雕中波澜壮阔地涌来。哈尼人大部分渡过红河岸边,来到江外地區,爬上哀牢山脉的每一座山山岭岭,他们开始安家落户,开垦梯田,种植稻谷,哈尼人从此才真正安稳下来。在大山中劳作了上千年的哈尼人民,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一个个又开始走出大山,迈向外面精彩的世界,把哈尼的勤劳和勇敢撒播出去,把外面先进的技术带回山村,美丽家园一座座拔地而起,哈尼人民欢歌起舞,幸福满溢村村寨寨。看完浮雕,好像穿越哈尼的通篇历史,那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画面仿佛动起来、唱起来、跳起来,令人久久不愿离去。
多彩多姿的哈尼文化
走进绿春哈尼风情园博物馆,哈尼族数十支支系图片和说明一一展现,各个支系不同的服饰,分布不同的地域,但都有着相同的风俗习惯,寨子里都有龙树守护,有苦扎扎节、十月年和昂玛突节,有开秧门、哭嫁歌、乐作舞、舂粑粑、丧葬等活动。展览室里还有木刻的哈尼迁移史诗《哈尼阿贝聪波波》,每一句诗歌都饱含了哈尼迁移的心酸史。有木刻的哈尼父子联名木片,让我们认识了哈尼父子连名制,认识了一个个哈尼家族的族谱。博物馆中还有哈尼人民各个支系不一样的服饰,但都以黑色、深色为主调。有劳作的各种工具,犁、靶、砍刀、锄头、蓑衣、蔑帽、谷船、谷斗、谷篱等等。也有各种音乐器具如大三弦、小三弦、牛腿琴等。
走进一间清幽僻静、遮天蔽日的树荫里,哦,原来我们来到了都玛简收女神神像面前,传说逃离哥哥们追赶的都玛简收来到阿倮欧滨这个地方,实在走不动了,便把拐杖插在地上休息,不想那拐杖竟变成遮天蔽日的大树,都玛简收爬上大树回到了天庭。大树被后人们砍断后,哈尼人根据数树枝和树叶才有了一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一年360天的年历。站在女神神像面前,感觉自己好像心灵被洗涤,一下子清明了许多。
再上一层楼是铓鼓楼,“天下第一铓鼓”展现在眼前,那铜铓直径1.7米,重达700余斤,是哈尼村寨兴旺发达的标志。大家纷纷拿起棒槌敲打起来,希望丰收、希望幸福、希望平安。铓鼓楼居高临下,可以将下面华丽、漂亮,具有哈尼风格和色彩的风情园广场一览无余竟收眼底。
哈尼古歌的穿透力
刚踏进绿春哈尼作家白者黑家的哈尼民房,悠扬的音乐声响起,民房有正房、左右厢房、耳房,左前方有一个茅草建盖的小小舞台,舞台中除了有哈尼各种农用具外,还有一整套音响。其他茅草房中还有堆房、碾米房、祭祀房、客房、议事厅等。
四个哈尼小伙子、一个哈尼小姑娘和一个哈尼阿姐轮流唱起了哈尼山歌和情歌。哈尼小伙子的声音高亢、明亮、轻快、振奋,带有诱人的磁性,好像在人群中遇见了自己心仪已久的姑娘,要把心底所有的爱都向她倾诉。哈尼小姑娘的歌声完全就像百灵鸟,尖锐、细长、喜悦、轻快,仿佛无忧无虑的天使,享受着人世间的美景和纯洁的爱情。哈尼阿姐除了圆润的歌喉、抒情的长调外,歌声里还有着隐隐的甜蜜,成熟的洒脱,淡淡的忧伤……哈尼老贝玛念唱着传统的哈尼古歌,声音低沉、重复、冗长,仿佛来自遥远的国度,又好像大祭师在为归去的灵魂引路。哈尼老阿妈唱着呼唤儿女们的哈尼古歌,我听着好像是妈妈在谆谆告诫儿女们要团结友爱,要互相帮助,要继承传统的哈尼文化等。听着老阿妈的歌声,我好像听到我的妈妈在遥远的地方呼唤我,又仿佛一个流浪很久、迷失方向、受到挫伤的女儿找到归宿一般热泪盈眶。其实我听不懂哈尼歌曲,但我却听得入迷,听得陶醉,感受到了来自灵魂深处情感的触摸。我的灵魂仿佛跟随那高亢的音乐、优美的旋律、磁性的歌声飞扬了,飞扬在天之外。
歌舞之乡——戈奎下子雄山寨
汽车在绿春至元阳的二级路上行驶了大约50余公里后,突然沿着一条新铺好的乡村水泥路七弯八拐,绕进了戈奎乡下子雄哈尼山寨。
走进山寨,这里与其他村寨最大的区别是每家每户房屋的墙壁上都画有彩色的哈尼人民劳作图、歌舞图、亲子图等等,他们或在梯田里插秧苗、打谷子、捉泥鳅,或在山上狩猎、打柴、摘果子,或在家里织布、纺线、刺绣,或哺乳婴儿、与孩子玩游戏,教孩子各种技术,或在情歌对唱、跳着白鹇舞……画笔看起来很粗糙,人物形象只是轮廓像一些,不像画家所画,应该是村里人自己画的,正是他们自己所作,更彰显了山寨哈尼人的淳朴和厚实。
更让人惊奇的是,小小的哈尼山寨居然有“文化主题广场”!我们在文化广场中村里人早已准备好的长条木凳上坐下,穿着民族盛装的哈尼男人们抬来了木槽放在广场中央,哈尼女人们抬来刚出锅的糯米饭,把糯米饭倒进木槽中,男人们使劲挥动木锤舂起来,那使出的力气看起来比挖田地还要用劲。不一会儿舂糯米的男人便大汗淋漓,大家轮番上阵。差不多20分钟的光景,木槽里的糯米饭变成了粑粑。女人们采来芭蕉叶,将芭蕉叶撕成若干小片,把糯米粑粑捏成小团,撒上磕碎的炒花生米,再用芭蕉叶包起来,分给客人们吃。手里拿着暖暖的糯米粑粑,闻着芭蕉叶的芳香,糯米的清香,炒花生米的浓香,还未入口,便已醉了。再放入口中,那香香甜甜、舒舒软软、细细腻腻的感觉简直妙不可言!这是我有生以来吃过的最好吃的糯米粑粑!
下一个节目是哈尼古歌合唱,合唱者大多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年纪最大的看起来已经70多岁了。合唱队是这个村子的文艺队成员,大约二十人左右。他们一半人唱古歌,一半人吹乐器。乐器有三弦、口琴、笛子、芭蕉玉芯、树皮、树叶等,有的乐器我没有见过,也叫不上名字。合唱音调高低合鸣、长短搭配、粗细杂糅……呵,这是哈尼民族吗?哈尼歌曲也有这样优雅高端的合唱?简直可以和州歌舞团的合唱相媲美啊!
紧接着,多年未见到的祭祀歌舞在节奏感强烈的“咚、咚、咚……”氓鼓声中走来了!舞者拿着祭祀用的枪、棒、锤、链等“武器”甩起来。之后一名哈尼大力士用牙齿咬着一张木桌子一步一跺、一步一踩、一步一转地出场了,拿着棕叶扇的舞者跳着白鹇舞蹈翩然而至,把大力士围在中间。大力士将木桌轻放在广场中央,一对男女踏到桌子上,背对背、面对面、脚扣脚地跳着,好像一对恩爱的白鹇鸟翩翩起舞、互相呢喃……
子雄村,美丽的山村,文化的山村,我爱上了你!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