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该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却成了“帮我跑腿的伙计”,原本单纯且亲如手足的同窗之情,却被雇佣关系所代替。
“跑腿族”:据互动百科定义,随着越来越多大学生宅男、宅女的出现,各大高校内出现一个特殊团队“跑腿族”。他们主要由家境贫寒的大学生组成,专门为“偷懒”的同学跑腿拿外卖、领包裹、送东西,收入每月在500元左右。
跑腿族:纯真校园时代的“同窗雇佣军”。
古人一定是早就预料到了今天的“宅时代”了。有词为证:“庭院深深深几许?”不过,古人没想到的是,人类发展那么多年,到如今,他们眼中的遥远未来,还有“跑腿族”。
随着越来越多大学生宅男、宅女的出现,各大高校内出现一个特殊团队“跑腿族”。他们主要由家境贫寒的大学生组成,专门为“偷懒”的同学跑腿拿外卖、领包裹、送东西,收入每月在500元左右。有一部分大学生甚至晚上也不休息,很多人身体都垮掉了,如果送晚了还会被扣工钱。“跑腿族”的出现,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议……
虽说这“跑腿族”与雇主之间是你情我愿,各取所需。不少人评论说“跑腿族”是为别人服务,并得到相应的报酬并且还能提高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从而省去了他人在校园生活中的一些麻烦。
学校本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这个很正常。但在校内做“跑腿族”还是不太合适的。学生中存在贫富差距在所难免,但学生之间不应该有雇佣关系。本该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却成了“帮我跑腿的伙计”,原本单纯且亲如手足的同窗之情,却被雇佣关系所代替。原本平等的同学关系会不会因为掺杂了金钱交易而变得复杂而尴尬?“跑腿族”会不会造成大学生群体的裂痕与分化?
情景再现
某天晚上七点,某学院大二学生严石蹬着自行车来到校园内一栋宿舍楼下。借着路灯昏暗的灯光,严石拿出“老板”给的地址,对照联系方式,拨通电话。
“喂,你好,我是严石,您订的鱼香肉丝快餐到了,请问您在哪个房间?”挂了电话后,严石径直朝楼上奔去。
接待他的“老板”共付给他6元钱,这其中餐费5块,跑腿儿费1块。这已是严石近期接到的第5单生意。
严石来自农村,母亲身体不好,家里还有个上高中的妹妹,父亲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为减轻父母的负担,严石刚上大学就四处打听着要找兼职。听说“跑腿儿”生意红火,严石也加入这一新“差事”。严石用自己的QQ、飞信、校内网等网络工具发布广告信息,专为同学提供“跑腿儿”服务。“送一次餐一块钱,一天最多能跑三四十趟。我凭自己双手挣钱,没啥不好意思的。” 严石说。但是,这事他不想让父母知道,毕竟父母那一代生活的环境不同,担心他们受不了。
其实,像严石这样的“跑腿族”在大学里还有不少。他们每月的收入所得可弥补生活费用。
已经干了一段时间“跑腿儿”的夏正锦说,他的雇主多是家里比较有钱,又懒得动弹的“富二代”。他们在寝室玩游戏、睡觉等,不愿干的就找他们代替“跑腿儿”。
他坦言,刚开始靠“跑腿儿”赚钱时,他只做不认识同学的生意,害怕同学认出来笑话自己。但时间长了,这种自卑感、低人一等的观念就逐渐消失了。由于“工龄”较长,夏正锦已成了校园中的“名人”,大家都知道“想‘跑腿儿’就找小夏”。如今他的生意还算“红火”。“这种事,脸皮薄的同学可做不来!”大大咧咧的小夏说。
其实,有些“老板”不只是嫌累怕跑腿,还怕丢面子。曾给“老板”女友送过“表白”字条的陈业,才“上岗”几天,便宣布“下岗”了。据他介绍,他当时接的第一宗生意是为“老板”送“表白”,但当时女孩很生气地拒绝了,并用鄙夷的眼光看着他。“虽然对方什么也没说,但自己感觉很丢人。” 陈业不停地诉说苦水。他还说,有时候送东西,去迟几分钟,“老板”便很不满意,少不了挨骂、扣工资。
“现在时兴女孩‘跑腿儿’,尤其是送礼物,一般对方不会拒绝。”拥有半年“跑腿儿”经验的沈艳,说出了女孩儿的优势。最后她向记者透露,力气活儿男生干,轻活儿女生干。有些同学还专门开起“跑腿儿”公司,他们模仿电影《顽主》,戏称“三T公司”。
“跑腿族”的心声
减轻家庭负担
就读于广西民族大学的刘伟是个有些腼腆的男孩,和旁人说话时总会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成为“跑腿族”中的一员,起因是家境贫困。考虑到还有其他兄妹在上学,刘伟希望靠自己的双手减轻父母的负担。苦于在学校找不到更合适的兼职,他在两个学长的带动下加入了“跑腿族”,负责为同学送外卖。
具体的工作流程是:开学时将订餐的传单发到每一间宿舍;通过电话订餐的方式获得同学的订餐信息,并及时传达给食堂;然后将做好的饭菜打包送到同学宿舍。如此一来,除了每天可以有一顿免费的午餐外,刘伟每周还能挣一百多块钱。对于平时花费并不多的刘伟来说,这笔收入主要用来做生活费,他还打算攒钱买台电脑。
刘伟说,订餐的人大多为宅男宅女,不少同学住的楼层高或是忙于玩游戏。“一般男生比女生多。”有时也会碰到一些啼笑皆非的事。一次中午送外卖,眼看就要上课了,刘伟只得加快脚步狂奔。结果送到后却说弄错了,再把外卖拿回食堂已经来不及,无奈之下只得提着两袋外卖在老师和同学的众目睽睽之下走到教室。老师吃惊地盯着两个袋子问:“下午饭都准备好了?”
赚钱不是目的
小陈是河南大学大三的男生。他成为“跑腿族”之一,表明自己挣钱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帮助熟悉专业特色。据小陈透露,由于自己的专业和物流业相关,这学期还有一门专业课是物流管理,便抱着去了解行业情况的态度加入到“跑腿族”的团队中,主要负责在课余的时间帮同学送快递。
工作大约一个月,小陈平时从快递公司将快递代理过来,然后再把包裹分送给订购的同学,并从中收取一定的报酬。尽管初衷不是为了赚钱,但这笔“跑腿”的收入如同锦上添花,恰恰可以用来投入到他的科研立项项目,买一些课题研究需要的书和软件。
对于自己的“跑腿”工作,小陈心态平和。尽管有时也会遇到一些给脸色、发脾气的同学,但小陈却总结出一些物流服务行业的心得。“每个人在每个职位就有他需要尽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认真做好自己经手的每一件事,才是最好的结果。”在他看来,无论是卖家还是物流公司,在负责人这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比如系统性和预防突发情况方面就考虑得不够充分。一份在其他同学眼里只是“跑腿”的工作,却让小陈跑出了一段属于自己的精彩学习之旅。
委屈与成就并存
与其他“跑腿族”相比,刘婕可谓算是巾帼英雄了。加入“跑腿族”是去年国庆去西双版纳找朋友玩时,朋友们坐在一起聊宅在宿舍的生活,刘婕突发奇想:宅男宅女们不正需要为他们服务的人吗?回到学校后,她便约着舍友找到食堂的负责人,并和食堂协商承担下了送餐这份工作。因为跑得比较勤,加上服务态度好,刘婕的收入十分可观。运气好的时候月收入上千,差一点的时候也有七八百块。
“刚开始做的时候,一天跑下来,小腿都肿了。”说到这,刘婕笑了。在“跑腿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历高不代表身份高,做生意得看脸色。”刘婕感同身受。因为送错或者送慢了,经常会遭到别人冷眼甚至于责骂,“我也曾想过要放弃。”觉得委屈时,搭档们会相互鼓励和支持。“六一”儿童节那天,队友们还悄悄地为搭档们买了棒棒糖以示鼓励。
尽管每天要拎着大袋小袋的餐盒在食堂与宿舍楼之间来来回回地跑,刘婕还是从一年前坚持干到了现在。在她看来,虽然有人瞧不起这份工作,但工作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回想起来仍觉得不亦乐乎。”
“跑腿族”小事情背后的大市场
“跑腿族”的工作内容包罗万象,除了前面为“偷懒”的人拿外卖,领包裹,送东西之外,还在校园外的人们手中领任务、跑腿。
如接送小孩去学校、去上课外辅导班;代缴停车养路费;代换牌照;代带宠物看医生;代为亲朋或客户喜庆佳日送鲜花、送礼物传情达意等数不胜数。
跑腿服务市场待挖掘
目前,这些“跑腿族”公司主要经营速递文件、礼品等,大多尚未涉足帮人代买车(船、机)票,交罚单、养路费、水电费以及重要时间的提醒等服务,更不敢接贵重物品的跑腿业务。“懒人经济”还有不少商机等待商家进一步挖掘。
年轻人是客户主体
是些什么人在雇佣“跑腿族”?据介绍,绝大多数客户是二三十岁、有一定经济实力、喜欢上网、喜欢新鲜事物的年轻人。
“跑腿族”的工作特点是随叫随到,进行个性化的服务,所以有时就需要通宵工作,或是凌晨就爬起来工作。
高校“跑腿族”流行对大学生利大弊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只要不违法欺诈,“跑腿族”的出现,只是大学校园里一种正常的商业现象。如果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的话,我们不妨从买卖的双方来分析问题。
高校“跑腿族”,市场经济的需要。
为别人服务,并得到相应的报酬,没有什么不好,高校“跑腿族”不仅方便了部分有需要的大学生,而且,贫困生也在锻炼自己同时获取收益。一举两得,各取所欲。
网友观点PK
“跑腿族”惊现校园,同窗成“雇工”,你能接受吗?
支持派
“慕名”:大学生应该靠自己的努力赚钱。劳动是不分贵贱,不分身份的。
“路勇”:我佩服这些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勇气和智慧。试想一下,倘若勤工俭学的学生对“跑腿儿”这一市场视而不见甚至敬而远之,只会将商机拱手让给社会上的人力或机构,从而让勤工俭学失去一片宝贵的阵地。
“阿猫”:赞成,提供服务,获得报酬,补贴生活学习费用,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阑珊”:“跑腿族”出身贫寒,却不自卑自弃,而是用自己的劳动为一些需要服务的同学提供服务,这其实也是一种积极适应现代社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态度,也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梦开始的地方。
“苏菲”:我是典型的宅女,有时会忙到忘记下去吃饭,加之住的楼层较高,懒得爬上爬下。这时有“跑腿族”帮忙,恰恰适应了“宅时代”的发展。“跑腿族”是“宅时代”里不可缺少的另一群体。
反对派
“灯火”:常言道“富不过三代”,如果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有钱,该劳动的不去劳动而去差使别人,我看说不定若干年以后,他很有可能会给现在的“跑腿族”去跑腿。
“红霞”:我感到悲哀,为“同窗”关系演变为“雇佣”关系而悲哀。同学情,是人世间最纯真的感情,是除父母情、兄弟姐妹手足情之外最宝贵的感情。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出现的雇佣现象,是当今教育的悲哀。
“文章”:原本单纯且亲如手足的同窗之情,却被雇佣关系所代替。这样一来,原本平等的同学关系会不会因为掺杂了金钱交易而变得复杂而尴尬,“跑腿族”会不会造成大学生群体的裂痕与分化?
“大漠”:虽然双方各得其所,但大家都是同学为何要被利益化?毕竟是同学,牵扯到一些金钱上的关系很不好,人际关系就显得利益化。“被跑腿族”自己有手有脚为何不自食其力呢?
“流浪远方”:为“跑腿族”支付报酬这是一种非必需消费,是一种象征性消费。这种现象的出现对“跑腿族”与“被跑腿”同学的成长都是不合理的成长方式。“被跑腿”的同学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做换位思考。
专家意见
“跑腿族”隐藏贫富差距思想引导是关键。
“跑腿族”现身校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还是时代的倒退?面对备受争议的校园“跑腿族”,咱听听专家怎么说。
“对于贫困生来说,忍辱负重也是一种素质。在这种工作中,不仅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和自力更生的能力有所增强,还能让他们对整个家庭更具责任意识。”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孙保营说。
某教育学院教育学老师则认为,高等教育体现的是对知识分子的公平对等。如此一来,高校大学生贫富差距进一步体现,对大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他建议,高校应加强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在校园中杜绝这种学生雇佣关系的存在。
编者语
实话讲,“跑腿族”不是一个新名词。城市快递、网上购物、替人买菜等社会现象,都是导致“跑腿族”出现的原因。社会节奏的加快,要求社会人必须想尽全力去提高所有能提高的行为效率,这是社会性“跑腿族”出现的根本原因。而今天我们却在纯洁的大学里看到了市场雇佣式的 “跑腿族”,不免生出些许悲怆与感伤。
不过,有道是“存在即合理”,高校“跑腿族”的出现,身处其中的大学生们其实也有着自己的认知与判断:“一方面,跑腿族方便了部分大学生;另一方面,贫困生也在锻炼自己同时获取收益”。既然当事人都觉得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儿,专家们所谓“学生雇员造成关系不对等”,其实多少有些杞人忧天。
不管外界持何种看法,“跑腿族”依然奔波在不同的方向,为那每次一两元的劳务费而努力。如果打开了市场,勤奋点,他们每个月能赚到四五百元,对他们来说,已经够生活费了。不用再向家人伸手要钱,对于他们来说,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安慰。
(编辑 柴沛沛)
“跑腿族”:据互动百科定义,随着越来越多大学生宅男、宅女的出现,各大高校内出现一个特殊团队“跑腿族”。他们主要由家境贫寒的大学生组成,专门为“偷懒”的同学跑腿拿外卖、领包裹、送东西,收入每月在500元左右。
跑腿族:纯真校园时代的“同窗雇佣军”。
古人一定是早就预料到了今天的“宅时代”了。有词为证:“庭院深深深几许?”不过,古人没想到的是,人类发展那么多年,到如今,他们眼中的遥远未来,还有“跑腿族”。
随着越来越多大学生宅男、宅女的出现,各大高校内出现一个特殊团队“跑腿族”。他们主要由家境贫寒的大学生组成,专门为“偷懒”的同学跑腿拿外卖、领包裹、送东西,收入每月在500元左右。有一部分大学生甚至晚上也不休息,很多人身体都垮掉了,如果送晚了还会被扣工钱。“跑腿族”的出现,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议……
虽说这“跑腿族”与雇主之间是你情我愿,各取所需。不少人评论说“跑腿族”是为别人服务,并得到相应的报酬并且还能提高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从而省去了他人在校园生活中的一些麻烦。
学校本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这个很正常。但在校内做“跑腿族”还是不太合适的。学生中存在贫富差距在所难免,但学生之间不应该有雇佣关系。本该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却成了“帮我跑腿的伙计”,原本单纯且亲如手足的同窗之情,却被雇佣关系所代替。原本平等的同学关系会不会因为掺杂了金钱交易而变得复杂而尴尬?“跑腿族”会不会造成大学生群体的裂痕与分化?
情景再现
某天晚上七点,某学院大二学生严石蹬着自行车来到校园内一栋宿舍楼下。借着路灯昏暗的灯光,严石拿出“老板”给的地址,对照联系方式,拨通电话。
“喂,你好,我是严石,您订的鱼香肉丝快餐到了,请问您在哪个房间?”挂了电话后,严石径直朝楼上奔去。
接待他的“老板”共付给他6元钱,这其中餐费5块,跑腿儿费1块。这已是严石近期接到的第5单生意。
严石来自农村,母亲身体不好,家里还有个上高中的妹妹,父亲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为减轻父母的负担,严石刚上大学就四处打听着要找兼职。听说“跑腿儿”生意红火,严石也加入这一新“差事”。严石用自己的QQ、飞信、校内网等网络工具发布广告信息,专为同学提供“跑腿儿”服务。“送一次餐一块钱,一天最多能跑三四十趟。我凭自己双手挣钱,没啥不好意思的。” 严石说。但是,这事他不想让父母知道,毕竟父母那一代生活的环境不同,担心他们受不了。
其实,像严石这样的“跑腿族”在大学里还有不少。他们每月的收入所得可弥补生活费用。
已经干了一段时间“跑腿儿”的夏正锦说,他的雇主多是家里比较有钱,又懒得动弹的“富二代”。他们在寝室玩游戏、睡觉等,不愿干的就找他们代替“跑腿儿”。
他坦言,刚开始靠“跑腿儿”赚钱时,他只做不认识同学的生意,害怕同学认出来笑话自己。但时间长了,这种自卑感、低人一等的观念就逐渐消失了。由于“工龄”较长,夏正锦已成了校园中的“名人”,大家都知道“想‘跑腿儿’就找小夏”。如今他的生意还算“红火”。“这种事,脸皮薄的同学可做不来!”大大咧咧的小夏说。
其实,有些“老板”不只是嫌累怕跑腿,还怕丢面子。曾给“老板”女友送过“表白”字条的陈业,才“上岗”几天,便宣布“下岗”了。据他介绍,他当时接的第一宗生意是为“老板”送“表白”,但当时女孩很生气地拒绝了,并用鄙夷的眼光看着他。“虽然对方什么也没说,但自己感觉很丢人。” 陈业不停地诉说苦水。他还说,有时候送东西,去迟几分钟,“老板”便很不满意,少不了挨骂、扣工资。
“现在时兴女孩‘跑腿儿’,尤其是送礼物,一般对方不会拒绝。”拥有半年“跑腿儿”经验的沈艳,说出了女孩儿的优势。最后她向记者透露,力气活儿男生干,轻活儿女生干。有些同学还专门开起“跑腿儿”公司,他们模仿电影《顽主》,戏称“三T公司”。
“跑腿族”的心声
减轻家庭负担
就读于广西民族大学的刘伟是个有些腼腆的男孩,和旁人说话时总会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成为“跑腿族”中的一员,起因是家境贫困。考虑到还有其他兄妹在上学,刘伟希望靠自己的双手减轻父母的负担。苦于在学校找不到更合适的兼职,他在两个学长的带动下加入了“跑腿族”,负责为同学送外卖。
具体的工作流程是:开学时将订餐的传单发到每一间宿舍;通过电话订餐的方式获得同学的订餐信息,并及时传达给食堂;然后将做好的饭菜打包送到同学宿舍。如此一来,除了每天可以有一顿免费的午餐外,刘伟每周还能挣一百多块钱。对于平时花费并不多的刘伟来说,这笔收入主要用来做生活费,他还打算攒钱买台电脑。
刘伟说,订餐的人大多为宅男宅女,不少同学住的楼层高或是忙于玩游戏。“一般男生比女生多。”有时也会碰到一些啼笑皆非的事。一次中午送外卖,眼看就要上课了,刘伟只得加快脚步狂奔。结果送到后却说弄错了,再把外卖拿回食堂已经来不及,无奈之下只得提着两袋外卖在老师和同学的众目睽睽之下走到教室。老师吃惊地盯着两个袋子问:“下午饭都准备好了?”
赚钱不是目的
小陈是河南大学大三的男生。他成为“跑腿族”之一,表明自己挣钱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帮助熟悉专业特色。据小陈透露,由于自己的专业和物流业相关,这学期还有一门专业课是物流管理,便抱着去了解行业情况的态度加入到“跑腿族”的团队中,主要负责在课余的时间帮同学送快递。
工作大约一个月,小陈平时从快递公司将快递代理过来,然后再把包裹分送给订购的同学,并从中收取一定的报酬。尽管初衷不是为了赚钱,但这笔“跑腿”的收入如同锦上添花,恰恰可以用来投入到他的科研立项项目,买一些课题研究需要的书和软件。
对于自己的“跑腿”工作,小陈心态平和。尽管有时也会遇到一些给脸色、发脾气的同学,但小陈却总结出一些物流服务行业的心得。“每个人在每个职位就有他需要尽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认真做好自己经手的每一件事,才是最好的结果。”在他看来,无论是卖家还是物流公司,在负责人这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比如系统性和预防突发情况方面就考虑得不够充分。一份在其他同学眼里只是“跑腿”的工作,却让小陈跑出了一段属于自己的精彩学习之旅。
委屈与成就并存
与其他“跑腿族”相比,刘婕可谓算是巾帼英雄了。加入“跑腿族”是去年国庆去西双版纳找朋友玩时,朋友们坐在一起聊宅在宿舍的生活,刘婕突发奇想:宅男宅女们不正需要为他们服务的人吗?回到学校后,她便约着舍友找到食堂的负责人,并和食堂协商承担下了送餐这份工作。因为跑得比较勤,加上服务态度好,刘婕的收入十分可观。运气好的时候月收入上千,差一点的时候也有七八百块。
“刚开始做的时候,一天跑下来,小腿都肿了。”说到这,刘婕笑了。在“跑腿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历高不代表身份高,做生意得看脸色。”刘婕感同身受。因为送错或者送慢了,经常会遭到别人冷眼甚至于责骂,“我也曾想过要放弃。”觉得委屈时,搭档们会相互鼓励和支持。“六一”儿童节那天,队友们还悄悄地为搭档们买了棒棒糖以示鼓励。
尽管每天要拎着大袋小袋的餐盒在食堂与宿舍楼之间来来回回地跑,刘婕还是从一年前坚持干到了现在。在她看来,虽然有人瞧不起这份工作,但工作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回想起来仍觉得不亦乐乎。”
“跑腿族”小事情背后的大市场
“跑腿族”的工作内容包罗万象,除了前面为“偷懒”的人拿外卖,领包裹,送东西之外,还在校园外的人们手中领任务、跑腿。
如接送小孩去学校、去上课外辅导班;代缴停车养路费;代换牌照;代带宠物看医生;代为亲朋或客户喜庆佳日送鲜花、送礼物传情达意等数不胜数。
跑腿服务市场待挖掘
目前,这些“跑腿族”公司主要经营速递文件、礼品等,大多尚未涉足帮人代买车(船、机)票,交罚单、养路费、水电费以及重要时间的提醒等服务,更不敢接贵重物品的跑腿业务。“懒人经济”还有不少商机等待商家进一步挖掘。
年轻人是客户主体
是些什么人在雇佣“跑腿族”?据介绍,绝大多数客户是二三十岁、有一定经济实力、喜欢上网、喜欢新鲜事物的年轻人。
“跑腿族”的工作特点是随叫随到,进行个性化的服务,所以有时就需要通宵工作,或是凌晨就爬起来工作。
高校“跑腿族”流行对大学生利大弊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只要不违法欺诈,“跑腿族”的出现,只是大学校园里一种正常的商业现象。如果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的话,我们不妨从买卖的双方来分析问题。
高校“跑腿族”,市场经济的需要。
为别人服务,并得到相应的报酬,没有什么不好,高校“跑腿族”不仅方便了部分有需要的大学生,而且,贫困生也在锻炼自己同时获取收益。一举两得,各取所欲。
网友观点PK
“跑腿族”惊现校园,同窗成“雇工”,你能接受吗?
支持派
“慕名”:大学生应该靠自己的努力赚钱。劳动是不分贵贱,不分身份的。
“路勇”:我佩服这些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勇气和智慧。试想一下,倘若勤工俭学的学生对“跑腿儿”这一市场视而不见甚至敬而远之,只会将商机拱手让给社会上的人力或机构,从而让勤工俭学失去一片宝贵的阵地。
“阿猫”:赞成,提供服务,获得报酬,补贴生活学习费用,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阑珊”:“跑腿族”出身贫寒,却不自卑自弃,而是用自己的劳动为一些需要服务的同学提供服务,这其实也是一种积极适应现代社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态度,也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梦开始的地方。
“苏菲”:我是典型的宅女,有时会忙到忘记下去吃饭,加之住的楼层较高,懒得爬上爬下。这时有“跑腿族”帮忙,恰恰适应了“宅时代”的发展。“跑腿族”是“宅时代”里不可缺少的另一群体。
反对派
“灯火”:常言道“富不过三代”,如果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有钱,该劳动的不去劳动而去差使别人,我看说不定若干年以后,他很有可能会给现在的“跑腿族”去跑腿。
“红霞”:我感到悲哀,为“同窗”关系演变为“雇佣”关系而悲哀。同学情,是人世间最纯真的感情,是除父母情、兄弟姐妹手足情之外最宝贵的感情。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出现的雇佣现象,是当今教育的悲哀。
“文章”:原本单纯且亲如手足的同窗之情,却被雇佣关系所代替。这样一来,原本平等的同学关系会不会因为掺杂了金钱交易而变得复杂而尴尬,“跑腿族”会不会造成大学生群体的裂痕与分化?
“大漠”:虽然双方各得其所,但大家都是同学为何要被利益化?毕竟是同学,牵扯到一些金钱上的关系很不好,人际关系就显得利益化。“被跑腿族”自己有手有脚为何不自食其力呢?
“流浪远方”:为“跑腿族”支付报酬这是一种非必需消费,是一种象征性消费。这种现象的出现对“跑腿族”与“被跑腿”同学的成长都是不合理的成长方式。“被跑腿”的同学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做换位思考。
专家意见
“跑腿族”隐藏贫富差距思想引导是关键。
“跑腿族”现身校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还是时代的倒退?面对备受争议的校园“跑腿族”,咱听听专家怎么说。
“对于贫困生来说,忍辱负重也是一种素质。在这种工作中,不仅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和自力更生的能力有所增强,还能让他们对整个家庭更具责任意识。”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孙保营说。
某教育学院教育学老师则认为,高等教育体现的是对知识分子的公平对等。如此一来,高校大学生贫富差距进一步体现,对大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他建议,高校应加强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在校园中杜绝这种学生雇佣关系的存在。
编者语
实话讲,“跑腿族”不是一个新名词。城市快递、网上购物、替人买菜等社会现象,都是导致“跑腿族”出现的原因。社会节奏的加快,要求社会人必须想尽全力去提高所有能提高的行为效率,这是社会性“跑腿族”出现的根本原因。而今天我们却在纯洁的大学里看到了市场雇佣式的 “跑腿族”,不免生出些许悲怆与感伤。
不过,有道是“存在即合理”,高校“跑腿族”的出现,身处其中的大学生们其实也有着自己的认知与判断:“一方面,跑腿族方便了部分大学生;另一方面,贫困生也在锻炼自己同时获取收益”。既然当事人都觉得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儿,专家们所谓“学生雇员造成关系不对等”,其实多少有些杞人忧天。
不管外界持何种看法,“跑腿族”依然奔波在不同的方向,为那每次一两元的劳务费而努力。如果打开了市场,勤奋点,他们每个月能赚到四五百元,对他们来说,已经够生活费了。不用再向家人伸手要钱,对于他们来说,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安慰。
(编辑 柴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