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勃拉姆斯早期创作的两首艺术歌曲《星期日》《在看望爱人的路上》的艺术特色和演唱特点进行分析,深刻揭示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内涵及演唱风格。
关键词:勃拉姆斯;艺术歌曲
勃拉姆斯是十九世纪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是继舒伯特、舒曼之后又一位伟大的艺术歌曲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旋律优美、结构清晰、织体丰富。他喜欢以爱情、家乡、自然风光、怀念、死亡为主题,作品主要表现内省、含蓄的感情,大多具有浓厚的德国民歌色彩。
勃拉姆斯早期的艺术歌曲多以民歌分节歌的形式出现,作品充满了乐观、爽朗的情绪,歌曲的旋律多以民歌中淳朴的自然音阶为主,歌词大都选用德国民间歌词。歌曲《星期日》、《在探望爱人的路上》都是勃拉姆斯这一时期的作品。作为声乐表演者和教育者的笔者将这两首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并将自己的演唱体会加以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声乐学习者更好的了解、诠释勃拉姆斯艺术歌曲。
一、 两首作品的艺术特色
1.优美的歌词
《星期日》歌词选自乌兰德所写民歌素材。某个礼拜日,小伙子站在教堂门口,满怀期望的张望着:“有整个星期不曾看见我美丽心爱的好姑娘,我只在那一个星期日在教堂门口看见她;美丽可爱的好姑娘,愿上帝祝福我,和她今天相见!我整个星期不能忘记那微笑的印象,我就在那一个星期日,看见她去教堂,美丽可爱的好姑娘,愿上帝,祝福我,和她今天相见!”小伙子对姑娘一见钟情,为她美丽的微笑深深着迷,一周后,他又来到了教堂前,祈求能够和姑娘相见。同样是以男青年为第一人称、描写爱情的歌曲《在探望爱人的路上》歌词选自波西米亚民歌,描写男青年趁着月色去探望自己的爱人,他边大步前行边倾诉:“看明月多皎洁,那我也就必须去看望我爱人,她近况如何?她一定在焦急,她一定在生气,她一定永世再不愿见我!那月亮已下沉,我大步赶路程,不让别人拐走我亲爱的人。小鸽子,你叫吧,微风,你吹吧,不让别人拐走我亲爱的人。”月色朗朗,小伙子要去见自己心爱的姑娘,他焦急赶路,内心充满担忧,一刻不愿停留。
2.音乐结构形式和内容
勃拉姆斯在创作艺术歌曲时,常根据歌词和歌曲情绪来安排曲式结构,这些歌曲结构比较简单,多采用一段、二段式的常规分节歌,或是变化分节歌。《星期日》使用G大调表现情窦初开的小伙子祈盼再次看到那一见钟情的姑娘的热情,而《去看望爱人的路上》采用g小调来表达去赴约会的小伙子边赶路边担心爱人责怪的心情。这两首作品都是单乐段结构的分节歌,各段结尾处采用了叠歌的形式。两首作品内容简洁、结构规整,旋律舒展,歌曲都采用弱起的3/4拍,加强了旋律的抒情性,同时也体现了作曲家性格中爽朗的一面。
勃拉姆斯在艺术歌曲创作中,经常运用节奏的变化来强化情感,例如附点节奏、三连音、切分音、重音移位等节奏的变化使用。作曲家在这两首作品中主要使用了附点节奏和重音移位。附点节奏是《去看望爱人的路上》演唱部分的基本节奏,用以强化青年焦急的情绪,而《星期日》的变化节奏多用在钢琴伴奏部分,间奏处左手切分音与右手附点音符的节奏错位,原有的节拍韵律被改变,音乐流动性增强,音乐形象变得更加生动。
多样的旋律是勃拉姆斯丰富音乐的又一手法,他的艺术歌曲大都旋律舒展,旋律起伏与语言的走向紧密结合,准确地表达各种情绪。《星期日》段尾处,勃拉姆斯运用九度、八度大跳,增强音乐推动力,将情绪推向高潮,让爱的祈盼更加充分。《在看望爱人的路上》每句句尾旋律运用下行音调,很贴切地表达了小伙子对爱情的忧虑。
3.歌唱性的伴奏
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钢琴声部变化不一,与歌唱声部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这些歌曲的钢琴声部极高的艺术性,钢琴声部超越了从属的地位,但又不会抢歌唱声部的风头,喧宾夺主。这两首作品都没有前奏,主体部分的钢琴声部和声运用新颖、织体编排丰富。两首歌曲的前段部分钢琴声部作为依托一直持续低音保持旋律的流动,而在后段部分运用节奏的错位,将情绪推向高潮,尾奏部分和声织体更加丰富,歌曲的意境得到衍生,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尤其是《在看望爱人的路上》这首作品的钢琴声部可以单独作为圆舞曲在音乐会中弹奏。
二、准确演绎作品
这两首艺术歌曲篇幅都比较短小,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比歌剧要显得精致,它要求歌唱者的声乐技术运用规范,德语发音标准,音色处理细腻,要具备很高的艺术修养。
1.力度表现恰当
艺术歌曲对于力度控制的要求极其严格,这两首作品篇幅短小,抒情性强,没有强烈的力度对比,演唱者在演唱时要用半声演唱,控制好力度,避免戏剧性的表现和过度的力度对比。《星期日》是小伙子盼望见到爱人的祈祷,属于内心独白,演唱时要尽量营造宁静的意境,尤其是各段尾处音程跨度较大,演唱者要用沉稳而流动的呼吸,保持声音的连贯性,不能打破音乐的内在特征。《在看望爱人的路上》整曲的表情符号为优雅地,表现赶赴约会的小伙子害怕爱人责怪的忧虑,作品各段出现两个渐强符号,这里的情绪是忧虑而不是兴奋,对于渐强的理解要适当。第二句标记animato(活跃的),力度比前一句稍强,可以处理为mp(中弱),因此二句末的渐强部分处理比第一句稍强些,语调有所增强,情绪有所变化。
2.德语发音标准
勃拉姆斯早期创作的艺术歌曲歌词大都选自德国民间诗歌,在创作歌曲是,勃拉姆斯十分注重旋律的走向与歌词韵律的契合,所以演唱者在演唱勃拉姆斯艺术歌曲前要先对德语的发音特点、音调、语势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学习。德语单词的特点是多辅音,演唱德语歌曲时,在意大利语注重元音的基础上,要注意辅音的发音,元音纯正,并且准确落在拍子上,辅音短促、清晰,这样德语歌曲的韵味便充分展现。例如:“leibchen”(亲爱的)、“ich”(我)。在演唱这两首作品前,笔者建议大家先朗读歌词,先一个词一个词读,一句一句读,然后一段的读,读准读通顺,理解歌词内涵后,才可以演唱,尤其是初学者,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不可以在一个词的中间换气。
3.音色处理细腻
勃拉姆斯早期艺术歌曲具有很强的民歌气息,旋律朴素、亲切,演唱时音色大都要求比较柔和,但也要根据歌曲的内容、人物的情绪要求来处理。这两首艺术歌曲的主题都是描写爱情,但主人公的情绪却有区别,所以要求演唱者的音色处理也有所不同。《星期日》的主人公是情窦初开的小伙子,曲子在G大调上,词语间充满柔情蜜意,演唱时音色稍明亮但又不失柔情。《在看望爱人的路上》里热恋中的青年焦急的行走在看望爱人的路上,他满怀热情却十分忧虑,全曲属g 小调,演唱时音色稍暗淡、却不失优雅。
勃拉姆斯艺术歌曲是十九世纪德奥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作品被各音乐院校声乐专业选为必唱曲目。了解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作品风格,以及演唱要点,是一个演唱者必须完成的工作,这样才能实现完美的演绎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尚家骧.欧洲古典抒情歌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2] 孙会玲.谈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演唱[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1).
[3] 王厚谊.论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风格[J].艺术百家,2007(04).
[4] 梁晶.高等音乐院校声乐专业德语语音教学初探[J].乐府新声,1998(1).
[5] 孙会玲.勃拉姆斯艺术歌曲与民族民间音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3).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学院)
关键词:勃拉姆斯;艺术歌曲
勃拉姆斯是十九世纪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是继舒伯特、舒曼之后又一位伟大的艺术歌曲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旋律优美、结构清晰、织体丰富。他喜欢以爱情、家乡、自然风光、怀念、死亡为主题,作品主要表现内省、含蓄的感情,大多具有浓厚的德国民歌色彩。
勃拉姆斯早期的艺术歌曲多以民歌分节歌的形式出现,作品充满了乐观、爽朗的情绪,歌曲的旋律多以民歌中淳朴的自然音阶为主,歌词大都选用德国民间歌词。歌曲《星期日》、《在探望爱人的路上》都是勃拉姆斯这一时期的作品。作为声乐表演者和教育者的笔者将这两首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并将自己的演唱体会加以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声乐学习者更好的了解、诠释勃拉姆斯艺术歌曲。
一、 两首作品的艺术特色
1.优美的歌词
《星期日》歌词选自乌兰德所写民歌素材。某个礼拜日,小伙子站在教堂门口,满怀期望的张望着:“有整个星期不曾看见我美丽心爱的好姑娘,我只在那一个星期日在教堂门口看见她;美丽可爱的好姑娘,愿上帝祝福我,和她今天相见!我整个星期不能忘记那微笑的印象,我就在那一个星期日,看见她去教堂,美丽可爱的好姑娘,愿上帝,祝福我,和她今天相见!”小伙子对姑娘一见钟情,为她美丽的微笑深深着迷,一周后,他又来到了教堂前,祈求能够和姑娘相见。同样是以男青年为第一人称、描写爱情的歌曲《在探望爱人的路上》歌词选自波西米亚民歌,描写男青年趁着月色去探望自己的爱人,他边大步前行边倾诉:“看明月多皎洁,那我也就必须去看望我爱人,她近况如何?她一定在焦急,她一定在生气,她一定永世再不愿见我!那月亮已下沉,我大步赶路程,不让别人拐走我亲爱的人。小鸽子,你叫吧,微风,你吹吧,不让别人拐走我亲爱的人。”月色朗朗,小伙子要去见自己心爱的姑娘,他焦急赶路,内心充满担忧,一刻不愿停留。
2.音乐结构形式和内容
勃拉姆斯在创作艺术歌曲时,常根据歌词和歌曲情绪来安排曲式结构,这些歌曲结构比较简单,多采用一段、二段式的常规分节歌,或是变化分节歌。《星期日》使用G大调表现情窦初开的小伙子祈盼再次看到那一见钟情的姑娘的热情,而《去看望爱人的路上》采用g小调来表达去赴约会的小伙子边赶路边担心爱人责怪的心情。这两首作品都是单乐段结构的分节歌,各段结尾处采用了叠歌的形式。两首作品内容简洁、结构规整,旋律舒展,歌曲都采用弱起的3/4拍,加强了旋律的抒情性,同时也体现了作曲家性格中爽朗的一面。
勃拉姆斯在艺术歌曲创作中,经常运用节奏的变化来强化情感,例如附点节奏、三连音、切分音、重音移位等节奏的变化使用。作曲家在这两首作品中主要使用了附点节奏和重音移位。附点节奏是《去看望爱人的路上》演唱部分的基本节奏,用以强化青年焦急的情绪,而《星期日》的变化节奏多用在钢琴伴奏部分,间奏处左手切分音与右手附点音符的节奏错位,原有的节拍韵律被改变,音乐流动性增强,音乐形象变得更加生动。
多样的旋律是勃拉姆斯丰富音乐的又一手法,他的艺术歌曲大都旋律舒展,旋律起伏与语言的走向紧密结合,准确地表达各种情绪。《星期日》段尾处,勃拉姆斯运用九度、八度大跳,增强音乐推动力,将情绪推向高潮,让爱的祈盼更加充分。《在看望爱人的路上》每句句尾旋律运用下行音调,很贴切地表达了小伙子对爱情的忧虑。
3.歌唱性的伴奏
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钢琴声部变化不一,与歌唱声部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这些歌曲的钢琴声部极高的艺术性,钢琴声部超越了从属的地位,但又不会抢歌唱声部的风头,喧宾夺主。这两首作品都没有前奏,主体部分的钢琴声部和声运用新颖、织体编排丰富。两首歌曲的前段部分钢琴声部作为依托一直持续低音保持旋律的流动,而在后段部分运用节奏的错位,将情绪推向高潮,尾奏部分和声织体更加丰富,歌曲的意境得到衍生,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尤其是《在看望爱人的路上》这首作品的钢琴声部可以单独作为圆舞曲在音乐会中弹奏。
二、准确演绎作品
这两首艺术歌曲篇幅都比较短小,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比歌剧要显得精致,它要求歌唱者的声乐技术运用规范,德语发音标准,音色处理细腻,要具备很高的艺术修养。
1.力度表现恰当
艺术歌曲对于力度控制的要求极其严格,这两首作品篇幅短小,抒情性强,没有强烈的力度对比,演唱者在演唱时要用半声演唱,控制好力度,避免戏剧性的表现和过度的力度对比。《星期日》是小伙子盼望见到爱人的祈祷,属于内心独白,演唱时要尽量营造宁静的意境,尤其是各段尾处音程跨度较大,演唱者要用沉稳而流动的呼吸,保持声音的连贯性,不能打破音乐的内在特征。《在看望爱人的路上》整曲的表情符号为优雅地,表现赶赴约会的小伙子害怕爱人责怪的忧虑,作品各段出现两个渐强符号,这里的情绪是忧虑而不是兴奋,对于渐强的理解要适当。第二句标记animato(活跃的),力度比前一句稍强,可以处理为mp(中弱),因此二句末的渐强部分处理比第一句稍强些,语调有所增强,情绪有所变化。
2.德语发音标准
勃拉姆斯早期创作的艺术歌曲歌词大都选自德国民间诗歌,在创作歌曲是,勃拉姆斯十分注重旋律的走向与歌词韵律的契合,所以演唱者在演唱勃拉姆斯艺术歌曲前要先对德语的发音特点、音调、语势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学习。德语单词的特点是多辅音,演唱德语歌曲时,在意大利语注重元音的基础上,要注意辅音的发音,元音纯正,并且准确落在拍子上,辅音短促、清晰,这样德语歌曲的韵味便充分展现。例如:“leibchen”(亲爱的)、“ich”(我)。在演唱这两首作品前,笔者建议大家先朗读歌词,先一个词一个词读,一句一句读,然后一段的读,读准读通顺,理解歌词内涵后,才可以演唱,尤其是初学者,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不可以在一个词的中间换气。
3.音色处理细腻
勃拉姆斯早期艺术歌曲具有很强的民歌气息,旋律朴素、亲切,演唱时音色大都要求比较柔和,但也要根据歌曲的内容、人物的情绪要求来处理。这两首艺术歌曲的主题都是描写爱情,但主人公的情绪却有区别,所以要求演唱者的音色处理也有所不同。《星期日》的主人公是情窦初开的小伙子,曲子在G大调上,词语间充满柔情蜜意,演唱时音色稍明亮但又不失柔情。《在看望爱人的路上》里热恋中的青年焦急的行走在看望爱人的路上,他满怀热情却十分忧虑,全曲属g 小调,演唱时音色稍暗淡、却不失优雅。
勃拉姆斯艺术歌曲是十九世纪德奥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作品被各音乐院校声乐专业选为必唱曲目。了解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作品风格,以及演唱要点,是一个演唱者必须完成的工作,这样才能实现完美的演绎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尚家骧.欧洲古典抒情歌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2] 孙会玲.谈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演唱[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1).
[3] 王厚谊.论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风格[J].艺术百家,2007(04).
[4] 梁晶.高等音乐院校声乐专业德语语音教学初探[J].乐府新声,1998(1).
[5] 孙会玲.勃拉姆斯艺术歌曲与民族民间音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3).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