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作品,是对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文的集体反映,认知文学与赏析文学离不开对文学的评论。在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产生了新的形式与方式,本文将就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寻路;重建
一、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向大众评论的转化
互联网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全媒体”的概念出现在传播领域,并开始在新闻传播、远程教育等领域广泛运用。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文学的大门几乎向所有人开放。文学评论作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文学评论现象,揭示文学发展规律。其评论的对象主要是文学作品,就其自身的思想表达、艺术特点以及创作风格,对文学作品整体做出一定的评价,这个评价必须要有论证过程,而引证的材料也需要从作品本身中获得。这就需要评论人对文学作品本文有极为透彻的了解与认识,而不是浮光掠影的泛泛阅读。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文学作品面向了大众,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参与到文学作品的点击、点评,甚至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发行,文学评论也不再仅仅是文人精英的专长与职责,文学评论开始走向大众评论。
二、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一)尊重传统
文学评论之所以存在,既是出于现实的需要,也是推动文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式。文学评论的一个突出作用,即在于通过对文学风格、特点、艺术表达等逐渐找到文学评论的具体精神价值,以使读者学习优秀的文学表达,并逐渐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式各样复杂的国内外文学、网络文学的充斥,使部分文学评论走向理念之争,并摒弃了文学评论的传统。当前的文学评论,只是人们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快速而又便捷的查询浏览之后的点评,而这种评论仅仅只是对文学作品的一个广泛性看法,或是摘取其中的一个具体观点进行评论,以达到娱乐的目的,并没有找回文学评论的地位与作用,帮助其他读者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因此,当前的文学评论需要尊重传统,并高效利用全媒体条件。
(二)系统评论
文学评论是依托文学作品而存在的,而不同的人对同一文学作品的见解是不尽相同的,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正是对文学评论特殊性的总结。传统媒体时代,人们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书店等获取对文学作品的认知,而当前全媒体时代,人们获取文学作品的渠道更加广泛,掌上终端的发明与应用大肆流行,由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话剧作品层出不穷,人们理解文学作品的方式也越来越丰富,而读者群体也越来越壮大。但是读者群自身对文学作品的关注视角与喜爱类型不同,因此文学需求也不同。对此,就文学作品而言的文学评论也就更加的碎片化,因此,文学评论尤其要注重系统评论。在评论之前,首先要对文学作品的整体做一个简单的、基本的了解,认知其文学脉络,了解文学作品背后创作的故事背景与作者的情感表达,而不是仅仅依靠网络平台所呈现的只言片语对其进行评论。这样一方面会误导还未了解此文学作品的其他潜在读者群,降低文学作品的好评度与价值;另一方面,也会因抽象、片面的评论而使文学评论走向盲目跟风状态。
(三)重视媒体作用
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情感传达是一个极为艰辛又具体的工作,但部分优秀文学作品并没有得到更多受众群的关注,因此也无法领略到文学作品的价值与精神文化。文学作品的认知与传承需要文学评论,需要受众群,也更需要全媒体时代下对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有效利用。余秋雨老师曾经说过,需要重视重大传媒功能与作用,有效利用传媒的影响力,也有助于推动文学评论的新变革与发展。米兰昆德拉也认为小说越来越掌握在大众传媒手中。全媒体时代使文学评论从大众的角度出发,以迎合或者说是符合大多数人的文学爱好与审美、以及文学鉴赏标准。同时,全媒体时代媒介方式的多元,使文学作品的作者与文学评论者能够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互动交流,而评论平台的大众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文学评论的尺度与文明度,进而使得文学评论的风格趋于一种亲和力,同时文学评论的受众群也更加的走向平民化。
三、小结
文学评论对于文学作品的传播与深度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就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全媒体时代下,文学评论应该体现出尊重传统、系统评论、重视媒体作用等新的特性。因此,社会民众与各读者群可以充分认识全媒体的作用,充分的利用各类媒介,从新的网络视角看待文学作品,做好文学评论,让更多的人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郭军.论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J].云梦学刊,2014,03:87-93.
[2]申立富.新媒体时代下文学评论的困境与出路[J].情感读本,2014,35:8-9.
[3]刘瑞敏.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探讨[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9:33.
[4]吴海波.对全媒体时代中国文学评论的思考[J].参花(上),2015,11:155.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寻路;重建
一、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向大众评论的转化
互联网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全媒体”的概念出现在传播领域,并开始在新闻传播、远程教育等领域广泛运用。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文学的大门几乎向所有人开放。文学评论作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文学评论现象,揭示文学发展规律。其评论的对象主要是文学作品,就其自身的思想表达、艺术特点以及创作风格,对文学作品整体做出一定的评价,这个评价必须要有论证过程,而引证的材料也需要从作品本身中获得。这就需要评论人对文学作品本文有极为透彻的了解与认识,而不是浮光掠影的泛泛阅读。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文学作品面向了大众,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参与到文学作品的点击、点评,甚至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发行,文学评论也不再仅仅是文人精英的专长与职责,文学评论开始走向大众评论。
二、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一)尊重传统
文学评论之所以存在,既是出于现实的需要,也是推动文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式。文学评论的一个突出作用,即在于通过对文学风格、特点、艺术表达等逐渐找到文学评论的具体精神价值,以使读者学习优秀的文学表达,并逐渐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式各样复杂的国内外文学、网络文学的充斥,使部分文学评论走向理念之争,并摒弃了文学评论的传统。当前的文学评论,只是人们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快速而又便捷的查询浏览之后的点评,而这种评论仅仅只是对文学作品的一个广泛性看法,或是摘取其中的一个具体观点进行评论,以达到娱乐的目的,并没有找回文学评论的地位与作用,帮助其他读者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因此,当前的文学评论需要尊重传统,并高效利用全媒体条件。
(二)系统评论
文学评论是依托文学作品而存在的,而不同的人对同一文学作品的见解是不尽相同的,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正是对文学评论特殊性的总结。传统媒体时代,人们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书店等获取对文学作品的认知,而当前全媒体时代,人们获取文学作品的渠道更加广泛,掌上终端的发明与应用大肆流行,由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话剧作品层出不穷,人们理解文学作品的方式也越来越丰富,而读者群体也越来越壮大。但是读者群自身对文学作品的关注视角与喜爱类型不同,因此文学需求也不同。对此,就文学作品而言的文学评论也就更加的碎片化,因此,文学评论尤其要注重系统评论。在评论之前,首先要对文学作品的整体做一个简单的、基本的了解,认知其文学脉络,了解文学作品背后创作的故事背景与作者的情感表达,而不是仅仅依靠网络平台所呈现的只言片语对其进行评论。这样一方面会误导还未了解此文学作品的其他潜在读者群,降低文学作品的好评度与价值;另一方面,也会因抽象、片面的评论而使文学评论走向盲目跟风状态。
(三)重视媒体作用
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情感传达是一个极为艰辛又具体的工作,但部分优秀文学作品并没有得到更多受众群的关注,因此也无法领略到文学作品的价值与精神文化。文学作品的认知与传承需要文学评论,需要受众群,也更需要全媒体时代下对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有效利用。余秋雨老师曾经说过,需要重视重大传媒功能与作用,有效利用传媒的影响力,也有助于推动文学评论的新变革与发展。米兰昆德拉也认为小说越来越掌握在大众传媒手中。全媒体时代使文学评论从大众的角度出发,以迎合或者说是符合大多数人的文学爱好与审美、以及文学鉴赏标准。同时,全媒体时代媒介方式的多元,使文学作品的作者与文学评论者能够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互动交流,而评论平台的大众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文学评论的尺度与文明度,进而使得文学评论的风格趋于一种亲和力,同时文学评论的受众群也更加的走向平民化。
三、小结
文学评论对于文学作品的传播与深度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就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全媒体时代下,文学评论应该体现出尊重传统、系统评论、重视媒体作用等新的特性。因此,社会民众与各读者群可以充分认识全媒体的作用,充分的利用各类媒介,从新的网络视角看待文学作品,做好文学评论,让更多的人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郭军.论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J].云梦学刊,2014,03:87-93.
[2]申立富.新媒体时代下文学评论的困境与出路[J].情感读本,2014,35:8-9.
[3]刘瑞敏.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探讨[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9:33.
[4]吴海波.对全媒体时代中国文学评论的思考[J].参花(上),2015,1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