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上这样尴尬的现象:教师引用生活中的事例给学生指导,让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的材料进行自我表达。结果学生在习作时失去了自我,往往会跟着教师的材料走。网络上的QQ空间、博客、微信等现代载体为人们的交流和展示提供了新的平台,学生对此也乐此不疲。笔者借鉴网络上的形式,指导学生开通“纸上博文”。通过各种路径获取学生的习作素材,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所谓“纸上博文”,指的是让学生效仿网络上的博客,给自己的笔记本取个喜欢的昵称,并填上一些个人资料,然后用这本本子记录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思和所感。“纸上博文”以日记的形式让学生记录自己的生活——喜怒哀乐、读书收获、校园故事、角落变化等等,从中获取良好的写作素材,丰富自己的习作内容,开阔自己的习作空间。
一、丰富“纸上博文”的类型
1.书写“心情博文”——记情绪
“心情博文”记录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这些情绪的变化是有原因的,有过程的,有结果的,是学生生活习作的来源之一。
农村寄宿制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总会因这因那和同学、老师等发生情感冲突,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情变化,记录自己的感受。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教师除了写上“心语”,更多地应给予点拨,让学生生动地表述过程。这是学生获取习作素材的一种方式,从而在“心情博文”的园地里,感受到习作内容的万紫千红。
2.书写“读书博文”——发感悟
“读书博文”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摘记式的博文,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欣赏式的博文,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知识式的博文,丰富学生的知识;读后感式的博文,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故事式的博文,记录学生读书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或印象深刻的事;等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欣赏、感悟能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
3.书写“镜头博文”——描细节
学生喜欢活动,却怕活动后教师要求习作。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全身心参与,可在习作中却不能生动地表达,往往出现记流水账的现象。这是因为置身于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忽略有意识的观察,也不会刻意去思考在活动中的表现。
“镜头博文”指的是教师有选择地拍摄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关注活动的整体和部分,并从习作角度出发,选取有趣的、感人的、印象深刻的画面。照片关注学生的神态,视频关注学生的一系列动作展示。在镜头的帮助下,学生能非常细致地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或其他,并展开想象。
4.书写“偶发博文”——求启迪
“偶发博文”写的是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事件,例如天气突变带来的状况、犯的一些错误、看到的一些情景等。
例如成长中的学生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可以改变学生书写“说明书”的做法,让学生不拘形式地去描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自己认识到的错误,会更有利于学生认识错误,也能帮助学生获取习作的素材。这样的材料可以成为学生成长中的故事,可以是印象深刻的事,也可以是难忘的事等等。
在突发情境中用心感受,便会获取多方面的习作素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留言小区”平台激发习作的兴趣
人们为什么对发微博、微信感兴趣,因为有读者的欣赏、评论、点赞等评价方式。作为小学生更是如此,无论什么形式的习作,小作者总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得到他人的欣赏和关注,关注点越多,越能激发起创作的兴趣和激情。
1.留言区的设计
笔者在“纸上博文”中设计留言区,博文者可以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的小插图。留言者可以写出自己的欣赏、感受、观点、建议、期待等,并注上自己的昵称或其他方面的个性化标志,并对博文质量作出评价,最高为“5☆”。
2.个性留言的动力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鼓励学生相互留言,每生每周不少于3人次的留言,对于有创意的留言教师应给予表扬。留言区的设立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3.留言参与多元化
学生完成博文之后,就可以把自己的博文“发”在教室设定的博文留言区内,随时供教师和同学留言。语文教师可以和其他学科教师沟通,希望各科教师能参与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来;利用信息平台和家长交流,希望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来,以此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三、“文人社区”平台激发创作潜力
“文人社区”这一平台的开设,目的是逐步展现学生优秀的习作,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学生的习作水平呈现个性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笔者根据学生的习作水平分成三个社区——“5星区”“4星区”“3星区”,并激发他们在自己的社区里展开竞争。激发每个层次水平学生的习作动力,让他们感受到欣赏的力量,尝试到成功的体验。以习作明信片的方式记录,并根据优秀博文修改成佳作的数量设定习作水平。
指导农村学生开设“纸上博文”,教师本身也要参与到博文的书写中去,特别是起始阶段。因为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最大的死穴是不会用心去观察。让学生在教师的博文中感受到观察的乐趣,想象的魅力,以此逐步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感受。
翻阅学生的博文,笔者欣喜地看到,通过“纸上博文”的开设和一系列评价活动的跟进,学生博文的内容日渐丰富,思路日渐宽广,在相互的交流中,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丰富了农村学生的习作。源头之水充盈,习作内容也灵动起来。
所谓“纸上博文”,指的是让学生效仿网络上的博客,给自己的笔记本取个喜欢的昵称,并填上一些个人资料,然后用这本本子记录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思和所感。“纸上博文”以日记的形式让学生记录自己的生活——喜怒哀乐、读书收获、校园故事、角落变化等等,从中获取良好的写作素材,丰富自己的习作内容,开阔自己的习作空间。
一、丰富“纸上博文”的类型
1.书写“心情博文”——记情绪
“心情博文”记录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这些情绪的变化是有原因的,有过程的,有结果的,是学生生活习作的来源之一。
农村寄宿制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总会因这因那和同学、老师等发生情感冲突,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情变化,记录自己的感受。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教师除了写上“心语”,更多地应给予点拨,让学生生动地表述过程。这是学生获取习作素材的一种方式,从而在“心情博文”的园地里,感受到习作内容的万紫千红。
2.书写“读书博文”——发感悟
“读书博文”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摘记式的博文,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欣赏式的博文,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知识式的博文,丰富学生的知识;读后感式的博文,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故事式的博文,记录学生读书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或印象深刻的事;等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欣赏、感悟能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
3.书写“镜头博文”——描细节
学生喜欢活动,却怕活动后教师要求习作。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全身心参与,可在习作中却不能生动地表达,往往出现记流水账的现象。这是因为置身于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忽略有意识的观察,也不会刻意去思考在活动中的表现。
“镜头博文”指的是教师有选择地拍摄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关注活动的整体和部分,并从习作角度出发,选取有趣的、感人的、印象深刻的画面。照片关注学生的神态,视频关注学生的一系列动作展示。在镜头的帮助下,学生能非常细致地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或其他,并展开想象。
4.书写“偶发博文”——求启迪
“偶发博文”写的是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事件,例如天气突变带来的状况、犯的一些错误、看到的一些情景等。
例如成长中的学生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可以改变学生书写“说明书”的做法,让学生不拘形式地去描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自己认识到的错误,会更有利于学生认识错误,也能帮助学生获取习作的素材。这样的材料可以成为学生成长中的故事,可以是印象深刻的事,也可以是难忘的事等等。
在突发情境中用心感受,便会获取多方面的习作素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留言小区”平台激发习作的兴趣
人们为什么对发微博、微信感兴趣,因为有读者的欣赏、评论、点赞等评价方式。作为小学生更是如此,无论什么形式的习作,小作者总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得到他人的欣赏和关注,关注点越多,越能激发起创作的兴趣和激情。
1.留言区的设计
笔者在“纸上博文”中设计留言区,博文者可以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的小插图。留言者可以写出自己的欣赏、感受、观点、建议、期待等,并注上自己的昵称或其他方面的个性化标志,并对博文质量作出评价,最高为“5☆”。
2.个性留言的动力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鼓励学生相互留言,每生每周不少于3人次的留言,对于有创意的留言教师应给予表扬。留言区的设立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3.留言参与多元化
学生完成博文之后,就可以把自己的博文“发”在教室设定的博文留言区内,随时供教师和同学留言。语文教师可以和其他学科教师沟通,希望各科教师能参与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来;利用信息平台和家长交流,希望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来,以此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三、“文人社区”平台激发创作潜力
“文人社区”这一平台的开设,目的是逐步展现学生优秀的习作,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学生的习作水平呈现个性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笔者根据学生的习作水平分成三个社区——“5星区”“4星区”“3星区”,并激发他们在自己的社区里展开竞争。激发每个层次水平学生的习作动力,让他们感受到欣赏的力量,尝试到成功的体验。以习作明信片的方式记录,并根据优秀博文修改成佳作的数量设定习作水平。
指导农村学生开设“纸上博文”,教师本身也要参与到博文的书写中去,特别是起始阶段。因为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最大的死穴是不会用心去观察。让学生在教师的博文中感受到观察的乐趣,想象的魅力,以此逐步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感受。
翻阅学生的博文,笔者欣喜地看到,通过“纸上博文”的开设和一系列评价活动的跟进,学生博文的内容日渐丰富,思路日渐宽广,在相互的交流中,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丰富了农村学生的习作。源头之水充盈,习作内容也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