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很多,从学科特点来看,历史由于与学生的距离遥远,很多知识对学生来说很抽象,没有直观感觉,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这就增加了教学难度。但教师的素质不高,教学中的“教本主义”即以课本为中心的脱离实际的教学方式,也是重要原因。要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就要走出“教本主义”的教学误区,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喜欢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师素质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教师素质不高、专业知识的缺乏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网络出现以后,学生获取的信息量日以倍增,在某一方面知识储备超越教师是常有的事。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自满自矜是不行的,必须要加强自身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而言,只有广博的学识和高深的理论修养是不够的,还应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不仅仅是“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初衷。素质教育的课堂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
历史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一件件曲折多变的事情,基于历史学科这种特殊性,要求历史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教学基础、敏锐的观察能力、高超的驾驭能力之外,必须具备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能力。目前中学历史教材限于篇幅,把原本生动的史实浓缩成抽象的概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中学历史教师要像一个出色的导演:把一节课当做一场戏剧来演出,让枯燥的历史事件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本主义”教学和照本宣科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中学历史教学不但要注重提高教师的历史修养,而且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更要在实践探索中引导学生边质疑、边探究。教师要创设生动的历史教学情境,积极营造民主、开放、促人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建构自己对历史的理解,而不是将知识硬塞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只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更不知道为什么学历史,不知道学历史有什么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学习历史有所得、有所用呢?当然方法很多,笔者认为关注时代热点,把历史的学科特点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得益彰,这样做效果较佳,而且学生也喜闻乐见。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努力将历史学科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注意。
学生喜爱听故事,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学生注意和兴趣。如讲“法国革命”教学内容时,我设计这样的序言:“同学们,过去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人历史知识贫乏,当问到拿破仑是何许人时,他竟说‘霸王能举千斤鼎,何况拿个破仑子?’那么我说的这个拿破仑是什么人物呢?拿破仑身高一米六八,科西嘉人,有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他参加过多次战斗,但没有负过一次伤。有一次,炮弹在他不远的地方爆炸了,却没有伤他一块皮。如此伟大的拿破仑在1794—1814年的法国历史舞台上起了什么作用,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导入新课,学生的印象很深。
三、教学手段单一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主宰,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在此种情况下,学生被当作知识灌输的“容器”,其学习完全是被动的,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热情。而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以形象生动的图像、声音、文字来再现历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构建操作性强、效果好的教学设计新模式,把书本的静态描述变成动态的多媒体教学,使形、声、图完美统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直观的印象,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思维过程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处在“引”和“导”的位置上,这个引导的平台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无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技巧有许多,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还需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学习新的教学艺术,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教师素质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教师素质不高、专业知识的缺乏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网络出现以后,学生获取的信息量日以倍增,在某一方面知识储备超越教师是常有的事。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自满自矜是不行的,必须要加强自身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而言,只有广博的学识和高深的理论修养是不够的,还应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不仅仅是“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初衷。素质教育的课堂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
历史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一件件曲折多变的事情,基于历史学科这种特殊性,要求历史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教学基础、敏锐的观察能力、高超的驾驭能力之外,必须具备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能力。目前中学历史教材限于篇幅,把原本生动的史实浓缩成抽象的概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中学历史教师要像一个出色的导演:把一节课当做一场戏剧来演出,让枯燥的历史事件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本主义”教学和照本宣科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中学历史教学不但要注重提高教师的历史修养,而且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更要在实践探索中引导学生边质疑、边探究。教师要创设生动的历史教学情境,积极营造民主、开放、促人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建构自己对历史的理解,而不是将知识硬塞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只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更不知道为什么学历史,不知道学历史有什么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学习历史有所得、有所用呢?当然方法很多,笔者认为关注时代热点,把历史的学科特点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得益彰,这样做效果较佳,而且学生也喜闻乐见。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努力将历史学科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注意。
学生喜爱听故事,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学生注意和兴趣。如讲“法国革命”教学内容时,我设计这样的序言:“同学们,过去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人历史知识贫乏,当问到拿破仑是何许人时,他竟说‘霸王能举千斤鼎,何况拿个破仑子?’那么我说的这个拿破仑是什么人物呢?拿破仑身高一米六八,科西嘉人,有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他参加过多次战斗,但没有负过一次伤。有一次,炮弹在他不远的地方爆炸了,却没有伤他一块皮。如此伟大的拿破仑在1794—1814年的法国历史舞台上起了什么作用,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导入新课,学生的印象很深。
三、教学手段单一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主宰,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在此种情况下,学生被当作知识灌输的“容器”,其学习完全是被动的,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热情。而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以形象生动的图像、声音、文字来再现历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构建操作性强、效果好的教学设计新模式,把书本的静态描述变成动态的多媒体教学,使形、声、图完美统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直观的印象,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思维过程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处在“引”和“导”的位置上,这个引导的平台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无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技巧有许多,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还需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学习新的教学艺术,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