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需要体育老师以身作则,以学生为主体,把老师的品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相结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把德育的目标和体育技能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内化体育技能并提高自身的德育与素质。对体育课中如何渗透德育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素质
体育课程作为小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只为了让学生增长知识、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体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在体育教学当中渗透德育,主要目的是要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的思想观念得到正确的转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正确科学的培养。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地渗入德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体育老师的仪表和言语用词
在体育教学当中,老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关键。所以,老师有必要提升自身的品德素质,提升自身文明修养。在教学中,老师要做到言谈举止得体大方,讲课思路清晰,讲学科学,言行一致,给学生要树立一个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的良好形象,让学生从内心喜欢老师,感受老师的熏陶,便于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培养。作为体育老师既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又要展现出职业的特性,让学生认识到仪表和言语的重要性。
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1)规范语言的使用。使用普通话讲课,用语要文明,让学生能够听得清晰。(2)书写标准。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字要工整正确。(3)行为规范。动作举止得体,大方有序。(4)仪表规范。上体育课要穿运动装,不要穿很正式或花花绿绿的衣服。(5)环境规范。上课所用的道具、器械都要摆放整齐,保持场地清洁。
二、师生之间的互动
1.教师和学生需要相互配合
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老师和学生应该共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师生间的关系跟平常人与人的关系一样,甚至超出平时的范畴,老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愿意聆听学生的心声;学生也要尊敬老师,配合老师的教学。老师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是良好品德的展现,也是教学手段,它可以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老师对那些学习较差、纪律性较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不能在言语上刺激他们或羞辱他们,在教学当中要尽量创造机会给学习较差的学生,让他们跟其他学生一样有机会锻炼。例如,在练习体操时,让做得好的学生进行示范,让水平较差的学生观察或模仿,这样不仅可以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还能提升他们对学习体操的自信心。对于水平高的学生,老师要对他们的纪律性或其他缺点进行严格要求,不能偏袒放纵。老师的关心可以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进而能够对人和事有正确的认识。
2.关心产生信任
作为老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師的爱心,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师生之间有了信任,一切都能够有序进行。在课上看看学生都来全了没有,体育用品或器械使用顺不顺手,提醒他们在锻炼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在完成教学任务后也可以跟他们聊聊天,问问他们平时在家里都喜欢做什么?有什么爱好?在课外遇到学生也会跟他们说几句话,问问他们吃饭情况、最近的学习情况和身体状况,鼓励他们不要偏科,都要努力学习,天气凉了,注意多穿点衣服等。这些看似平常的交流却能够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朋友式的友情,家人似的关爱,从而加深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果遇到困难,学生也喜欢寻求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对于有个别存在家庭状况的学生更要如此,注重跟他们谈心,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分享他们的欢乐和困扰,消除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迷茫,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严谨教学,公平、公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体育的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因为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进步,他们的思想更加开放,思维也更加活跃,行动更有个性,因此老师的个人意志不能够代表每一个学生的想法,也很难左右他们的行为和思想。所以,要制定体育课程教学规范规章,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提供建议,实行全班共管,形成良好的课堂作风。在体育课堂上,根据制定的规章规范,实行“公正、公平、公开”的教学策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互助互爱、团结友善、爱国敬业、共同学习的良好作风,从精神上形成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坚强毅力,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以身作则会直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观念的形成,因此,学生德育的形成也需要在一定环境中实践和发展。老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观点,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敢拼搏、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老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为他们将来的人生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凤新.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6(7).
[2]郭顺利.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1).
编辑 李琴芳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素质
体育课程作为小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只为了让学生增长知识、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体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在体育教学当中渗透德育,主要目的是要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的思想观念得到正确的转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正确科学的培养。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地渗入德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体育老师的仪表和言语用词
在体育教学当中,老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关键。所以,老师有必要提升自身的品德素质,提升自身文明修养。在教学中,老师要做到言谈举止得体大方,讲课思路清晰,讲学科学,言行一致,给学生要树立一个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的良好形象,让学生从内心喜欢老师,感受老师的熏陶,便于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培养。作为体育老师既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又要展现出职业的特性,让学生认识到仪表和言语的重要性。
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1)规范语言的使用。使用普通话讲课,用语要文明,让学生能够听得清晰。(2)书写标准。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字要工整正确。(3)行为规范。动作举止得体,大方有序。(4)仪表规范。上体育课要穿运动装,不要穿很正式或花花绿绿的衣服。(5)环境规范。上课所用的道具、器械都要摆放整齐,保持场地清洁。
二、师生之间的互动
1.教师和学生需要相互配合
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老师和学生应该共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师生间的关系跟平常人与人的关系一样,甚至超出平时的范畴,老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愿意聆听学生的心声;学生也要尊敬老师,配合老师的教学。老师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是良好品德的展现,也是教学手段,它可以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老师对那些学习较差、纪律性较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不能在言语上刺激他们或羞辱他们,在教学当中要尽量创造机会给学习较差的学生,让他们跟其他学生一样有机会锻炼。例如,在练习体操时,让做得好的学生进行示范,让水平较差的学生观察或模仿,这样不仅可以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还能提升他们对学习体操的自信心。对于水平高的学生,老师要对他们的纪律性或其他缺点进行严格要求,不能偏袒放纵。老师的关心可以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进而能够对人和事有正确的认识。
2.关心产生信任
作为老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師的爱心,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师生之间有了信任,一切都能够有序进行。在课上看看学生都来全了没有,体育用品或器械使用顺不顺手,提醒他们在锻炼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在完成教学任务后也可以跟他们聊聊天,问问他们平时在家里都喜欢做什么?有什么爱好?在课外遇到学生也会跟他们说几句话,问问他们吃饭情况、最近的学习情况和身体状况,鼓励他们不要偏科,都要努力学习,天气凉了,注意多穿点衣服等。这些看似平常的交流却能够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朋友式的友情,家人似的关爱,从而加深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果遇到困难,学生也喜欢寻求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对于有个别存在家庭状况的学生更要如此,注重跟他们谈心,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分享他们的欢乐和困扰,消除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迷茫,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严谨教学,公平、公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体育的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因为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进步,他们的思想更加开放,思维也更加活跃,行动更有个性,因此老师的个人意志不能够代表每一个学生的想法,也很难左右他们的行为和思想。所以,要制定体育课程教学规范规章,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提供建议,实行全班共管,形成良好的课堂作风。在体育课堂上,根据制定的规章规范,实行“公正、公平、公开”的教学策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互助互爱、团结友善、爱国敬业、共同学习的良好作风,从精神上形成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坚强毅力,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以身作则会直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观念的形成,因此,学生德育的形成也需要在一定环境中实践和发展。老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观点,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敢拼搏、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老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为他们将来的人生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凤新.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6(7).
[2]郭顺利.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1).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