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美两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争拗不断。本来,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的合作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而现在,美国的部分国会议员和一些民间团体,言必称人民币需要大幅升值,实际上是瞄准了一个错误的目标,颇有些因小失大:即使站在美国的角度上看,人民币汇率是否调整,对美国的经济利益没有显著影响,过多地在这一问题上纠缠,只会妨碍两国在更重要、更宽广的领域进行合作。
美国工人的饭碗是中国商品砸掉的?
美国之所以关注汇率问题,主要的理由是:美国的贸易逆差庞大,部分美国人将问题归咎于中国,怀疑中国刻意低估人民币价值,低价倾销出口商品;过去几年美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制造业的失业率仍居高不下,引起了很多美国工人的不满。有些美国人声称,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竞争砸了美国工人的饭碗。
以上看法似是而非,无论美国还是中国的经济学家,只要仔细分析这些“理由”,都会发现它经不起推敲:
中国已不是美国贸易逆差最主要的来源——2006年,石油出口国超过东亚,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而且,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增加,主要由于原来在东亚国家和地区生产的出口到美国的商品,近些年逐渐转移到中国生产。打个比方,对美国来说,“饭”总是要吃的,现在只不过换了一个“餐馆”吃饭,“中餐馆”的东西又便宜又好吃,美国何乐而不为呢?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在对美国出口扩大的同时,还进口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产品──进口额从1995年的161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487亿美元,增长了202%;相比而言,美国的另一个重要贸易伙伴日本的表现就不怎么样了——日本从美国的进口反而减少了13%。“中餐馆”赚到了钱,对客人还有一定的回馈,中国可以成为美国很好的贸易伙伴。
贸易逆差亦非美国失业率增加的元凶,恰恰相反,凡是美国贸易逆差较多的时候,一般失业率相对较低。道理并不复杂:贸易逆差意味着内需旺盛,反映出国内经济处于繁荣时期,就业机会自然较多。当然,近年美国制造业萎缩、制造业就业岗位的减少是不可否认的,但这主要是美国国内因素造成的,不应怪罪中国。美国是最早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国家,居民消费结构中服务品比重增加而制造品比重减少,使得服务业兴旺而制造业衰退,制造业就业机会自然减少。美国工人的饭碗,不是中国商品砸掉的。
荒唐事:客人逼“店家”涨价
美国国内一些人常有这样的迷思: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美国就会从中获利。其实美国未必就是赢家。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生活必需品,价格无论高低,消费者都要购买。人民币升值后,美国人可能转而购买其他国家的产品,如果这些国家的产品比中国产品卖得更贵,美国的贸易逆差不仅不会减少,还会扩大。延续上面的例子,“中餐”又便宜又好吃,美国作为一个进店吃饭的客人,偏偏要逼“店家”涨价,是不是很荒唐?
在生活必需品上多花些钱,其他消费支出就会少花些钱,美国不少行业的生意就会减少,失业状况会更加恶化。中国的“生意”也少了,买起美国货来就不那么“爽快”了,更不利于美国减少贸易逆差,美国就业状况会进一步恶化。
美国在中国有大量投资,人民币大幅升值会影响这些投资的赢利状况,在中国赚取的利润汇回美国的数量会减少,也对美国不利。
人民币升值还可能迫使中国抛售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导致美元急剧贬值。中国外汇储备目前仍以美元资产为主,最近几年,在美元贬值的背景下,俄罗斯、瑞士等不少国家纷纷卖掉美元,中国并没有“落井下石”,就是从战略的高度看待中美关系,实际上极大地支持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汇率问题政治化不利中美关系大局
汇率改革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汇率改革是万万不能的。汇率改革可使资源配置效率更佳,也是其他改革的催化剂。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政府在汇率改革方面是有决心的,也是有自己的全局安排的。美国不能把汇率改革的任务简单化、政治化。如果把汇率改革简单地等同于人民币升值,就会忽视更重要的改革目标。人民币升值的幅度究竟需要多大,完全取决于其他配套改革的进展程度,没有人能确定合适的升值幅度。一个外国政府,通过一种政治程序,要求中国政府改变一种重要的价格变量,这是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的,在政治上也是不明智的。中国的汇率改革需要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只有得到民众广泛支持的政策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在美国是这样,在中国也是这样。如果来自美国的政治压力过于强硬,势必削弱中国政府在推动汇率改革方面的国内政治支持,反而使中国的汇率政策调整更加迟疑和缓慢。
美国还要求中国扩大人民币日交易波动区间,扩大人民币日交易量。实际上,从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逐渐扩大,尤其是出现了双向波动。一个市场,如果所有人都预期人民币升值,这个市场就不是健康的市场,而是充满了投机。有人预测升值,有人预测贬值,央行就有更加灵活的政策操作空间。另外,目前中国的外贸和國际借贷80%以上是以美元计价,外汇市场上避险工具缺乏,许多企业和金融机构承受外汇风险的能力是脆弱的,它们需要“从干中学”,提高抗风险能力,躁进只会误事。
美国要求中国采取钉住一揽子货币直至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这种要求也是模糊的、令人费解的。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73年到1999年间,曾有48个国家先后宣布采用钉住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但大部分国家连续钉住的时间都不超过5年,平均的挂钩成功率只有49%。事实证明,各国只能按本国国情选择适宜的汇率制度。
当前,中美成功地建立了战略对话机制,这是非常富有建设性的创新。中美之间应尽量消除误解,求同存异,使两国间的合作收益最大化。将汇率问题放在中美谈判日程表中的优先地位是不妥当的,要求中国在较短的时期完成长期的目标也是不现实的。汇率问题的政治化会使中美之间产生一个打不开的死结,当两国纠缠在这个死结时,更重要的议题将被忽视。政治的短视会导致合作机会的丧失,不利于中美关系的大局。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美国工人的饭碗是中国商品砸掉的?
美国之所以关注汇率问题,主要的理由是:美国的贸易逆差庞大,部分美国人将问题归咎于中国,怀疑中国刻意低估人民币价值,低价倾销出口商品;过去几年美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制造业的失业率仍居高不下,引起了很多美国工人的不满。有些美国人声称,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竞争砸了美国工人的饭碗。
以上看法似是而非,无论美国还是中国的经济学家,只要仔细分析这些“理由”,都会发现它经不起推敲:
中国已不是美国贸易逆差最主要的来源——2006年,石油出口国超过东亚,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而且,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增加,主要由于原来在东亚国家和地区生产的出口到美国的商品,近些年逐渐转移到中国生产。打个比方,对美国来说,“饭”总是要吃的,现在只不过换了一个“餐馆”吃饭,“中餐馆”的东西又便宜又好吃,美国何乐而不为呢?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在对美国出口扩大的同时,还进口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产品──进口额从1995年的161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487亿美元,增长了202%;相比而言,美国的另一个重要贸易伙伴日本的表现就不怎么样了——日本从美国的进口反而减少了13%。“中餐馆”赚到了钱,对客人还有一定的回馈,中国可以成为美国很好的贸易伙伴。
贸易逆差亦非美国失业率增加的元凶,恰恰相反,凡是美国贸易逆差较多的时候,一般失业率相对较低。道理并不复杂:贸易逆差意味着内需旺盛,反映出国内经济处于繁荣时期,就业机会自然较多。当然,近年美国制造业萎缩、制造业就业岗位的减少是不可否认的,但这主要是美国国内因素造成的,不应怪罪中国。美国是最早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国家,居民消费结构中服务品比重增加而制造品比重减少,使得服务业兴旺而制造业衰退,制造业就业机会自然减少。美国工人的饭碗,不是中国商品砸掉的。
荒唐事:客人逼“店家”涨价
美国国内一些人常有这样的迷思: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美国就会从中获利。其实美国未必就是赢家。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生活必需品,价格无论高低,消费者都要购买。人民币升值后,美国人可能转而购买其他国家的产品,如果这些国家的产品比中国产品卖得更贵,美国的贸易逆差不仅不会减少,还会扩大。延续上面的例子,“中餐”又便宜又好吃,美国作为一个进店吃饭的客人,偏偏要逼“店家”涨价,是不是很荒唐?
在生活必需品上多花些钱,其他消费支出就会少花些钱,美国不少行业的生意就会减少,失业状况会更加恶化。中国的“生意”也少了,买起美国货来就不那么“爽快”了,更不利于美国减少贸易逆差,美国就业状况会进一步恶化。
美国在中国有大量投资,人民币大幅升值会影响这些投资的赢利状况,在中国赚取的利润汇回美国的数量会减少,也对美国不利。
人民币升值还可能迫使中国抛售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导致美元急剧贬值。中国外汇储备目前仍以美元资产为主,最近几年,在美元贬值的背景下,俄罗斯、瑞士等不少国家纷纷卖掉美元,中国并没有“落井下石”,就是从战略的高度看待中美关系,实际上极大地支持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汇率问题政治化不利中美关系大局
汇率改革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汇率改革是万万不能的。汇率改革可使资源配置效率更佳,也是其他改革的催化剂。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政府在汇率改革方面是有决心的,也是有自己的全局安排的。美国不能把汇率改革的任务简单化、政治化。如果把汇率改革简单地等同于人民币升值,就会忽视更重要的改革目标。人民币升值的幅度究竟需要多大,完全取决于其他配套改革的进展程度,没有人能确定合适的升值幅度。一个外国政府,通过一种政治程序,要求中国政府改变一种重要的价格变量,这是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的,在政治上也是不明智的。中国的汇率改革需要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只有得到民众广泛支持的政策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在美国是这样,在中国也是这样。如果来自美国的政治压力过于强硬,势必削弱中国政府在推动汇率改革方面的国内政治支持,反而使中国的汇率政策调整更加迟疑和缓慢。
美国还要求中国扩大人民币日交易波动区间,扩大人民币日交易量。实际上,从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逐渐扩大,尤其是出现了双向波动。一个市场,如果所有人都预期人民币升值,这个市场就不是健康的市场,而是充满了投机。有人预测升值,有人预测贬值,央行就有更加灵活的政策操作空间。另外,目前中国的外贸和國际借贷80%以上是以美元计价,外汇市场上避险工具缺乏,许多企业和金融机构承受外汇风险的能力是脆弱的,它们需要“从干中学”,提高抗风险能力,躁进只会误事。
美国要求中国采取钉住一揽子货币直至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这种要求也是模糊的、令人费解的。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73年到1999年间,曾有48个国家先后宣布采用钉住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但大部分国家连续钉住的时间都不超过5年,平均的挂钩成功率只有49%。事实证明,各国只能按本国国情选择适宜的汇率制度。
当前,中美成功地建立了战略对话机制,这是非常富有建设性的创新。中美之间应尽量消除误解,求同存异,使两国间的合作收益最大化。将汇率问题放在中美谈判日程表中的优先地位是不妥当的,要求中国在较短的时期完成长期的目标也是不现实的。汇率问题的政治化会使中美之间产生一个打不开的死结,当两国纠缠在这个死结时,更重要的议题将被忽视。政治的短视会导致合作机会的丧失,不利于中美关系的大局。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