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通过试卷分析发现,学生填空、判断、选择丢分较多的原因是对学过的概念掌握不清,不能灵活运用。学生掌握了正确、清晰和完整的数学概念,有利于提高运算和解题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概念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离,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假设、分析、讨论、验证和总结得出概念本质,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概念的文字,并未真正理解其产生的原理,因此无法灵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概念的形成是有过程的,如教师在教學中能“唱好”概念教学三部曲,概念的教学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一、引入概念
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引入。恰当的引入,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好奇,从而产生学习的愿望。如在教学“认识周长”时,设计一个情境:熊大、熊二围着不同的花园跑一圈,谁跑得远?引入中出现了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他们乐于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揭示花园一周的长就是这个花园的周长,然后从花园的周长再提炼到抽象的图形周长时,学生就会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2.以旧知识的迁移引入新概念。例如,在教学乘法意义时,以加法的意义来引入;教学“质因数”可以从“因数”和“质数”这两个概念引入;教学图形面积计算时,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引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的面积公式。
二、形成概念
当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概念有浓厚兴趣和一定知识基础时,就要进入形成概念的环节。
1.概念的形成要形象化,便于理解。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折一折或剪下来拼一拼,他们会发现正好是一个平角,由此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教学“数的组成”时,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并数一数,10根为一捆,几捆就是几个十,几根单独的就是几个一……在区别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时,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周长就是给图形描边,面积就是给图形涂色。学生在动手活动中,不仅能集中注意力,还能准确地对周长和面积进行区别。
2.概念的形成要抓关键词。大多数概念往往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组成的定义。这些数学语言表述精确,结构严谨,对这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做了明确的阐述。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这些本质的东西不放,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周长和面积是学生较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如何区分它们,可以让学生分别抓住关键词。周长表示的是“长度”,面积表示的是“大小”,因此它们使用的单位也不同,周长用的是长度单位,面积用的是面积单位。如方程的定义中的关键词是“未知数”和“等式”,抓住了关键词才能准确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3.概念的形成要运用变式。在概念教学中,巧用变式,对于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能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使概念的本质属性更加突出,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如在教学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类时,先让学生复习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知识,再在此基础上将这三个角转化成三个不同的三角形,这样的变化能让学生很快地认识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并理解它们的特征。
三、巩固概念
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概念的巩固一般以做练习为主。概念的运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练习设计应坚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笔者设计了五个等级的巩固练习。第一级,给出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算出周长。第二级,给出算好的长方形周长,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目的是让学生不仅自己会算,还要会检查、判断。第三级,将长方形周长计算延伸到生活中,草坪长是28m,宽20m,喜羊羊绕这块草坪走一圈是多长?第四级,知道教室黑板的宽及长与宽的长度关系,求黑板的周长。第五级,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方形的长。
2.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巩固练习。如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定式的干扰,可设计变式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分清容易混淆的概念,可设计对比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的应用范围,可设计开放性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概念,可设计综合性练习等。
概念的学习过程有了“引入——形成——巩固”这三部曲,才能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能够运用概念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才是解放学生,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尹海洲.引入 形成 巩固 发展——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12).
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概念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离,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假设、分析、讨论、验证和总结得出概念本质,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概念的文字,并未真正理解其产生的原理,因此无法灵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概念的形成是有过程的,如教师在教學中能“唱好”概念教学三部曲,概念的教学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一、引入概念
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引入。恰当的引入,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好奇,从而产生学习的愿望。如在教学“认识周长”时,设计一个情境:熊大、熊二围着不同的花园跑一圈,谁跑得远?引入中出现了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他们乐于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揭示花园一周的长就是这个花园的周长,然后从花园的周长再提炼到抽象的图形周长时,学生就会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2.以旧知识的迁移引入新概念。例如,在教学乘法意义时,以加法的意义来引入;教学“质因数”可以从“因数”和“质数”这两个概念引入;教学图形面积计算时,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引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的面积公式。
二、形成概念
当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概念有浓厚兴趣和一定知识基础时,就要进入形成概念的环节。
1.概念的形成要形象化,便于理解。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折一折或剪下来拼一拼,他们会发现正好是一个平角,由此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教学“数的组成”时,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并数一数,10根为一捆,几捆就是几个十,几根单独的就是几个一……在区别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时,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周长就是给图形描边,面积就是给图形涂色。学生在动手活动中,不仅能集中注意力,还能准确地对周长和面积进行区别。
2.概念的形成要抓关键词。大多数概念往往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组成的定义。这些数学语言表述精确,结构严谨,对这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做了明确的阐述。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这些本质的东西不放,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周长和面积是学生较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如何区分它们,可以让学生分别抓住关键词。周长表示的是“长度”,面积表示的是“大小”,因此它们使用的单位也不同,周长用的是长度单位,面积用的是面积单位。如方程的定义中的关键词是“未知数”和“等式”,抓住了关键词才能准确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3.概念的形成要运用变式。在概念教学中,巧用变式,对于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能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使概念的本质属性更加突出,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如在教学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类时,先让学生复习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知识,再在此基础上将这三个角转化成三个不同的三角形,这样的变化能让学生很快地认识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并理解它们的特征。
三、巩固概念
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概念的巩固一般以做练习为主。概念的运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练习设计应坚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笔者设计了五个等级的巩固练习。第一级,给出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算出周长。第二级,给出算好的长方形周长,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目的是让学生不仅自己会算,还要会检查、判断。第三级,将长方形周长计算延伸到生活中,草坪长是28m,宽20m,喜羊羊绕这块草坪走一圈是多长?第四级,知道教室黑板的宽及长与宽的长度关系,求黑板的周长。第五级,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方形的长。
2.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巩固练习。如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定式的干扰,可设计变式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分清容易混淆的概念,可设计对比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的应用范围,可设计开放性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概念,可设计综合性练习等。
概念的学习过程有了“引入——形成——巩固”这三部曲,才能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能够运用概念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才是解放学生,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尹海洲.引入 形成 巩固 发展——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