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机变”危机中的生机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j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样,现在经济低谷的时候,我们也不要被暂时的不利环境冲掉信心,要看到危机中有契机,有转机,在别人都在因为危机而收缩的时候,你敏锐地抓住这些契机、转机,及早行动,抢占先机,那么就会让你的事业登上新的高峰。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 ”
  
  1997年7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使亚洲的华商们终于领教了什么叫做马克思所说的“残酷的经济危机”。从泰国爆发,来势汹汹的金融风暴席卷了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并迅速将原本劲头十足的“亚洲四小龙”拖入泥潭。全球华人60%的商业资本遭受了侵袭,40%的财富资产瞬间化为乌有。
  据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的林三顺回忆,当时,新加坡的金融、证券、房产无不出现暴跌现象,一套80多万新加坡元的房产跌到了20来万新加坡元。大量中小企业死亡,而那些大企业也进入了衰退。由于东南亚各国货币的大幅度贬值,林绍良、黄奕聪、郭鹤年、谢国民这些曾经的东南亚华商巨头的资产迅速“缩水减肥”,16位华裔世界富豪在经历了7 个月的金融危机后,资产由603.4亿美元减至302.98亿美元,缩减49.8%。蔡道行(盐仓集团)的资产额缩减72%;林天宝(叁布纳集团)的资产额甚至缩减了93%,而印尼华人企业象记集团出现了17.5亿美元的债务,直接破产。
  


  令人诧异的是,在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之后,华商企业也并非都是一片哀鸣。“我说过‘熊市’对我来说是大好事,我是最喜欢‘熊市’的一个人”,香港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如此大唱反调。对于那些眼光独到、沉着稳健、意志坚定的人来说,危机之下的机遇反而成为了“商业牛仔”获得“资本冲浪”的机会。同时,危机也成为了那些曾被资本泡沫蛊惑,最后迷途知返,重振旗鼓的“商业勇士”东山再起的契机。“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困而作《春秋》。”幸福无法造就英雄,苦难才是造就英雄的母亲。
  
  黄文松 “弃大保小” 细分市场 东山再起
  
  台湾聚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松是在刚投资完泰国的新厂后立即遇到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工厂的围墙与厂房刚造了一半,企业的资金链就宣告断裂。1996年,世界钢铁市场一片红火,由于东南亚各国房地产与金融产业的资产泡沫,各国的基建项目纷纷“上马”,大型钢铁产品供不应求,黄文松经受不住市场的诱惑,倾其所有前往泰国投资建厂。说起此事,黄文松只能用“欲哭无泪”来形容,谁都不知道,天下还有煮熟的鸭子会飞走的事情。
  有评论说,当时“台湾几乎80%的钢铁厂都进了加护病房”,台湾钢铁企业倒闭关门的倒闭关门,股票停牌的股票停牌。而黄文松也要过着天天被债主追债、围攻、辱骂的日子。在企业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黄文松将“活下去”作为他惟一的生存目标。对外,他以个人信誉树立“诚信牌”, 以最诚恳的态度与债主沟通,承诺先支付银行利息,延缓还款期限,将短期贷款转为长期贷款,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对内,紧缩公司企业开支,最大限度节约成本,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员工与团队的凝聚力,再困难也不拖薪不欠薪,拿出自己的安家费也要准时发工资,通过员工的信任和支持带动企业走出困境。
  同时,黄文松通过细分市场及时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与生产规模,将企业主要的精力从无谓的“大众市场、大众产品”的竞争误区中抽出,转向小众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他将目光放到了大企业不愿做,小企业无力做的不起眼的小螺丝帽身上。黄文松发现,每年全球紧固件市场需求约463亿美元,生产材料好、工艺精、质量高的紧固件产品大有可为。于是,经过几年的转型,聚亨企业采取了“杀鸡用牛刀”的战略,依靠过去生产大型钢铁产品的设备、技术与工艺生产螺丝钉并在业内迅速崛起。“景气不好时,才是投资的好时机。”黄文松之后认为。
  由此,黄文松打造出一个世界第一:小螺丝年产近4万吨。2001年,聚亨企业通过“小螺丝”把累积的亏损全部填补。2004年,聚亨企业成为了泰国当地最具规模的线材、螺丝厂商并在泰国上市。黄文松带领的聚亨成功摆脱了金融风暴的影响,逐渐成为台湾钢铁业界的“小巨人”。
  
  陈启宗 “集中兵力” 逆市扩张 一鸣惊人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成为了陈启宗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打翻身仗的机会。作为香港老牌地产开发商恒隆集团的第二代传人,陈启宗像楚庄王一样低调保守地蛰伏了十几年,在香港房产市场出现“泡沫繁荣”的时候,时刻保持枕戈待旦的危机意识,不随大流“四处出击”、不借贷款背负债务,稳健谨慎地等待时机,在金融危机中依靠充足的现金流在1997年香港房地产市场陷入“谷底”后,迅速出手“抄底”,一鸣惊人。
  在1997年前的香港,作为高风险高回报的地产行业高度发达,以1959年至1981年的香港地产“黄金20年”中,香港的地价上涨了74至281倍,而同时,香港物价上涨26倍。房地产价格涨幅远高于城市平均物价涨幅。这注定香港房地产存在着巨大的泡沫。市场繁荣的时候,地产商通过股市与银行的资金高价囤积土地,一旦市场低迷时,银行银根缩紧,股市衰退,而高负债的房地产企业购买土地与开发房产的现金流极易中断。陈启宗的父亲陈曾熙就是在1981年的一次“泡沫破灭”中深受重伤损失18亿港元,造成恒隆集团一蹶不振十几年。
  陈启宗后来回忆,“我曾经多次提到1982年的一次晚宴,有我和郑家纯(新世界集团主席)以及另外两家地产商,他们也是香港名声显赫的人,土地储备不少于新鸿基,但现在这两家企业已经倒闭了。”父亲的失败教训使1992年后接掌恒隆集团的陈启宗树立了高度的市场警觉,不随大流“四处出击”、不借贷款背负债务、稳健谨慎地等待时机,在“牛市”繁荣时“万人迷醉我独醒”,成为了陈启宗能够顺利抵御金融风暴并“逆市获胜”的原因。
  就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来之前,陈启宗没有买进一块土地,甚至还卖出了一块土地,在风暴来临前已将手中绝大部分的物业出售,套现数十亿港元,保证了企业拥有大量现金流。金融危机爆发后,当竞争者非死既伤、地价一落千丈时,陈启宗却开始大量收购“廉价”土地。“当时就有个决定,金融危机是不是永远不能翻身?我们不这么认为,所以1999年、2000年,我就大举地去买地。” 陈启宗说。危机之后,陈启宗手中的地产立即疯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创造了陈启宗的“恒隆奇迹”。恒隆集团的业内排名从第九、第十位重回到了1981年时的第二、第三位。
  
  谢国民 “壮士断臂” 产业重组 转战海外
  
  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重灾区泰国,著名华人企业泰国卜蜂集团(中国称“正大集团”)的损失尤为惨重。由于货币贬值,卜蜂集团出现巨亏,旗下的亚洲电讯公司仅汇兑就损失260亿泰铢,而卜蜂国际公司在1997、1998两年中连续亏损了6006万美元。卜蜂集团资产额由17.34亿美元减至6.46亿美元,缩减51%。加上泰国国内金融机构崩溃,卜蜂集团的银行贷款从长期借贷变为短期借贷,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同时,风暴的冲击波还震动了卜蜂在印度、香港、越南等地的项目。
  作为一家有着近80年历史的华人家族企业,泰国卜蜂集团的第二代传人谢国民不能坐视父亲谢易初、叔父谢少飞创建的基业在自己手里败亡。谢国民忍辱负重,痛下决心,决定“壮士断臂、弃卒保车”,迅速抛售、剥离那些负债过重的非主营业务,收缩投资规模与领域,实施企业结构调整“保主弃次”,将回笼后的资金集中于优质的主营业务,并将市场重心迁移海外(中国)。
  


  “一条大船要经过大风浪,必须要减轻负重。”谢国民首先开始抛售部分摩托车、石油化工、零售、通讯等非主营资产来巩固农产品加工等核心优质业务。如在中国的易初摩托车、易初通用机器、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湛江德利氏器、上海啤酒等企业的股权。同时,为防止企业“失血”过多,谢国民果断地关闭了亚太石化等长期亏损的项目。
  轻装上阵,哀兵必胜。经过一系列的切割重组后,谢国民将卜蜂集团在泰国的业务通过抛售与剥离套现资金抽调海外,谢国民把泰国卜蜂莲花的股份以10元一股低价抛售,将资金调往中国。 1997年,集团下属的卜蜂莲花在上海开了第一家门店,打开了卜蜂莲花转战中国的第一站。“在那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停,停就是灭亡,我们还要大发展,所以我们要保住有能力竞争的行业,保住我们竞争的机会和空间。”谢国民后来回忆说。
  当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爆发后,谢国民坦然表示:“1997年的金融风暴,我们经历了,顺利走过来了,从中也积累了一些抵御危机的经验。我想作为一个明智的商人,无论在什么样的形势下,无论在经济高潮还是低谷的时候,都要有清醒的头脑,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为,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太多,这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同样,现在经济低谷的时候,我们也不要被暂时的不利环境冲掉信心,要看到危机中有契机,有转机,在别人都在因为危机而收缩的时候,你敏锐地抓住这些契机、转机,及早行动,抢占先机,那么就会让你的事业登上新的高峰。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
  金融风暴之中,究竟谁是英雄。无论调整思路的黄文松、逆市扩张的陈启宗,还是“壮士断臂”的谢国民,他们作为全球华商的代表,虽然各自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属于不同的行业领域,但凡是能够历经风暴的洗礼,或艰难或平稳地用各自的方法“过完冬天”,并在“春天到来后”迅速恢复,他们就是商业时代中的真正英雄。灾难使他们更理智、更稳健,同时也使坏事变成好事,金融危机给全球华人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也创造了新的机遇。
  如林三顺所说:“金融危机给新加坡人的教训是,要看清经济走势,了解自身能力,量力而为从而规避风险,以免再次陷入金融危机。”而马云也在最近告诫人们:“人类步入了21世纪,21世纪的第一步的阵痛告诉我们,只有更加开放、具有眼光,才能走得久。所有的企业只要你想活,你一定能活下去。”
其他文献
在中国当代艺术界,有一批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过中国社会形态的巨大变革的艺术家已经拥有了成熟的个人风格,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作品大多反映了他们所处的时代特征,成为一代人的代言。目前拍卖价格“千万军团”中,全部是这类艺术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具有批判性和思想意义的杰作已经远离它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它们得以脱颖而出的批判性也就失去根基和存在的理由。在屡创价格神话的同时,他们也在悄
期刊
代表作:《烟》  最高价:1000万元人民币    美丽、可爱、明亮的画面,外加圆头圆脑的小孩,乍看起来像卡通画,或许你会以为这是“70后”或“80后”艺术家的作品。如果你再仔细看,就会发现它不像卡通画那么简单,在这些美丽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丝“特别”,例如泪眼欲滴的阮玲玉、自杀的罗密欧、有点SM的女教师、抱着猪的女孩—这就是刘野,一个用“卡通一代”的绘画语言去描绘“成年人”心理故事的“60后”艺
期刊
代表作:《神话》等系列  最高价:77518元/平方尺    2004年5月到2008年11月,尹朝陽作品均价从5308元/平方尺一路飙至55236元/平方尺,升幅高达10.4倍,年复合增长68%;2008年5月,更达到77518元的最高位,投资回报率远胜于同期A股。  尹朝阳作品的拍卖价格自2005年开始猛烈上扬,这与其先谋求学术地位、后拉动商业运作有关。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央美院版画系的尹
期刊
李继开,1975年生于四川成都,199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  2008年1月6日至20日,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了《清空·李继开个展》,这次跨年度的展览是继上海美术馆“李继开个展”后的第二站,由著名策展人、批评家黄笃策划。这是中国新一代艺术家首次获得在国内美术馆展示艺术成就,接受艺术界和公众的检验,对于中国新
期刊
技术很多国家都有,我们的优势是中国的文化。    一直致力于现代印刷模式的新探索,万捷改变了印刷在人们意识中的传统观念,赋予了印刷更深的文化内涵;他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大胆将传统印刷与现代IT技术及文化艺术完美结合,创办了世界最大的艺术品门户网站;为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现代化与国际化,为经济产业与新经济接轨,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了充满活力与前瞻性的成长性样板。万捷被誉为“开拓中国新经济文化的业界
期刊
布波族是21世纪的新兴上层精英阶层。所有的身份标志都变了,榜样不再是保罗·纽曼,而变成了弗朗茨·卡夫卡,反叛精神和追求社会成功的愿望琴瑟和弦。资讯的非物质世界与金钱的物质世界熔铸为一体,“知识资本”或“文化工业”这两个概念对此作了明确的表述。    资讯时代新一代精英阶层的代表是布尔乔亚式的波希米亚,简言之就是布波族(Bobos)。布波族是指不因出身、财产或政治贡献而因其所受的教育而获得社会地位的
期刊
奢侈品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充满巨大的诱惑力,让无数人为之“倾倒”。2008年金融危机对奢侈品“打击”不小,全球的奢侈品品牌都在疯狂折扣,很多品牌更是出现史无前例的最低促销手段。但是,像LV、CHANEL、Hermès这些品牌却没有出现在其中,这是否勾起了大家的疑惑,这就是品牌价值的差别体现。  由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发布的“2008年领先奢侈品品牌排名”,建立在对公司的
期刊
自2005年开始,绝对伏特加在每年的圣诞都会隆重推出各具特色的圣诞限量版酒瓶——“冰雪肌肤”、“黄金盔甲”……其实不仅仅是绝对伏特加,众多的洋酒酒瓶都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一款独特酒瓶的设计包装,不仅与整个品牌形象风格相得益彰,还会通过不断推陈出新来展现品牌文化的生命力。    限量版酒瓶,品牌文化斗秀场  很多著名洋酒品牌,往往会为其高端系列或特推系列度身打造与众不同的酒瓶包装,要么采用特
期刊
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的一所中学、“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四川省北川中学,近日获得由中国新闻社、凤凰卫视等10余家华文媒体机构推选的“2008影响世界华人希望之星大奖”。  在历史罕见的“5·12”大地震面前,北川中学以不屈不挠的斗志诠释了多难兴邦。在刚刚过去的高考中,全校593名考生,496人被高校录取。  大地震不仅涂炭了北川土地上无数善良美丽的生灵,同时也摧毁了古朴神秘、稀缺独特的羌族文化,羌族聚
期刊
这个春天,曾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州长的骆家辉就任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商务部长;而澳大利亚联邦气候变化部的华裔部长黄英贤则被全世界网民评选为“世界最美丽的政治人物”。这两位杰出华裔人士都曾被本刊报道过,作为中国惟一一本面向全球财智华人的期刊,我们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并祝愿他们在异国他乡能够再创佳绩。  也是在这个春天,中国的“两会”再次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人面对艰难时的万众一心,中国政府在全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