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尊重生命的课程与教学

来源 :中国西部·教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ge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一位网友在QQ群里发了上面这张图片,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淘来的,构图简明而含义深刻的图片立刻引起大家的热议。
  “幼儿教育小学化!”一位网友愤愤地脱口而出,“急功近利的基础教育!”
  “幼儿园里教小学内容,高深一点,让家长有机会夸孩子,呀,宝宝真棒!满足家长的虚荣心。”一位网友调侃道。
  “都被‘考试’绑架了。升小学要考试的,还不是为了考试!”一位网友忿忿地说。
  “就是,就是……不然谁愿意自找麻烦啊?”一些网友附和道。
  “曾经我家女儿不会做一道题,我迂腐,就去翻小学教材,真是,在一年级总复习部分才有……可女儿当时怎么也不会做,这就埋下了自卑的种子,从此对数学就是那么抗拒,总说自己数学不好。”一位网友诉说着亲身经历,引起了大家无可奈何的共鸣。
  “孩子们都没有快乐的童年,每天都是学习,学习!被逼着学习!”
  ……
  忽然想起一则漫天飞舞的短信:“无论成绩好坏,请想想,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看着他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待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看到的人都很感动,但又感到非常无奈: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不会留出足够的时间让教师、家长以及孩子自己来静待花开的。
  现在的课程真的适合所有的孩子学习吗?我们猜一猜,漫画上破壳的鸡蛋里是小公鸡还是小母鸡?呵呵,估计谁也说不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不管是小公鸡还是小母鸡,就要求小鸡们都要学习“打鸣”的课程,结果可想而知。现实中,我们学校开设的课程何尝不是如此呢?根本不去考虑孩子们的特点、兴趣、爱好、需求,教育部门要求学生们学习统一的课程。有些课程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学习,有些孩子学不会,这是事实。我们那些有音乐细胞的孩子也各有特长,你看,他们有着天生的高音、低音、中音之分;对于那些运动细胞活跃的孩子,他们也有适合自己的不同项目——长跑、短跑等等。孩子们的天赋恰恰毁在了学校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之中。实际上,我们不知道亲手扼杀了多少马拉多纳、常昊、刘翔、那英、齐白石……
  有人认为: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教育目标,不同的年纪有不同的课程。那么,是不是按学段开设的课程就是适合孩子们学习的呢?其实不然,“其实老师们永远不会懂,有时候我们很认真地想过学习,但是却学不会;认真地付出过,却没有相应的分数回报。所以,我们被称为‘坏学生’。”因身处困境无法解脱而苦恼的学生们如是说。我们学校里的课程需要百分之百的学生学习吗?这些课程需要学生们百分之百地掌握吗?想想我们自己,我们做学生的时候,在学校里是否百分之百地学会了每个学段的所有课程呢?是否百分之百地掌握了自己极其感兴趣的课程的每一部分内容呢?没有!这就是我们的真实答案!让我们难为情的答案!小时候,我们自己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了吗?没有!还是这个让我们痛苦不堪的答案!那么,我们拼命追求的百分之百、及格率、优秀率、人均分究竟有何意义呢?
  目前,仅仅是我们设置的课程不能令人满意、不适合全体学生吗?实际上,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对于每种学科,我们都有相应的学科《课程标准》。看漫画中的“打鸣”课程及其教学,我们不知道正在教学的“老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有没有预设统一的教学目标,即打鸣的站立姿势、口型、发音部位、分贝等等。就像上述那则短信中的种子,为什么我们非要一厢情愿地期待他们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呢?为什么不能是美丽的鲜花种子?抑或就是不起眼的小草的种子呢?现实中,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教师们必须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完成那些专家、学者规定的教学内容,一定要达到规定的目标;学生们也必须达到这些目标,学会或者了解、理解、掌握教师教授的知识,具备人们想象中应该具备的能力。可是,总有不少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达标。
  其二,一些学者、专家以及部分教师认为学科《课程标准》只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最低要求。一些教师特别是个别名师根据自己的“解读”,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教研课)中抛开《课程标准》肆意拔高教学目标,增加学习难度。他们不顾学情沉醉于展示自我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得意于别人把自己的话语、行为奉为圭臬。许多教师的教学脱离了实际,更使得处于困境之中学习成绩中等及以下的学生们雪上加霜。实际上,由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同,许多教师的教学呈现出极其浓厚的个性化风格。既然我们可以认可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为什么我们不能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化学习呢?为什么我们自己曾经品尝过的痛苦还要再让孩子们去经历呢?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快乐呢?
  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社会需求、人的存在(不仅是生存)、科学文化知识,三者之中谁更能左右我们的课程和教学呢?如果难以分清,我想,只有尊重生命的课程以及不把孩子从思想到行为上“教跑”——逃离课堂——的教学,才能构成真正的教育,至少“母鸡下蛋,公鸡打鸣”应该是我们的底线。
其他文献
拥有112年历史的威尼斯双年展开幕,与几十年前的威尼斯双年展相比,今年盛夏的双年展更加贴近时代,不仅将视野扩大到备受世界瞩目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以及中东,更是大规模展示了现代高科技。    当代艺术的外延不断拓展,囊括了绘画、雕塑、摄影、装置、影像和环境作品。“在以视觉为生活感受中心的“读图时代”,当代艺术以空前新颖和丰富的表达手段,不断扩大和充实着人类感官的边界,在全世界都饱受瞩目,并成为创
期刊
Chinese teachers share expertise and technical knowhow to give a leg-up to aspiring Ethiopian farmersThe sight of the mass of nile tilapia fingerlings swimming
期刊
透明瓶子,出售北京的蓝天  当我们为了寻找一些常见的塑料袋奔走在大街小巷的时候,无意中被这样一个牌子吸引:“心灵容器——心灵环保概念店”。门里面是一家玩具店,向前直走,看到一个通向地下的楼梯,楼梯的上方挂着一个牌子一下来看看。大厅是暗的,黑色的墙,点着昏黄的灯,周围的货架上摆着些白色的骨瓷容器。音乐细细的飘着,店主坐在屋角的沙发中。示意我们左边的帘子后面有另一个空间。打开帘子,一个纯白的世界涌出来
期刊
Africa’s nascent oil producers are both hopeful and cautious after plunging prices KENYA’S arid region of Turkana County was once known primarily for near-sta
期刊
第二轮课程改革有十多年了,这一轮课改的初衷是要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各地涌现了许多新鲜的教学模式,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多数争议来自考试的评价制度,这种制度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全体学生,而目前我们又无法摆脱这种考试评价的方式。所以,这十多年里教师们的注意力多集中于教学样式的改造中,多数是技术层面的,忽视了课程意识。  这里说的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早出现
新闻背景:rn据新快报报道,广州9类应届毕业生就业后可在一年内提出调整单位的要求,而无须向原单位交纳违约金.rn按广州市人事局出台的新规定:毕业生自报到之日起,属于专业不
AS Elenata Chikaonda prepares a dish of chitambe-cowpea leaves-for dinner at her home in Balaka,a district in the South Region of Malawi,she is deeply worried.
期刊
丁燕燕法语十二月    我们学习英文的方法,向来不讲究字源,结果有很多单词都是靠死记。当然,要大家研究字源、词源,又委实痛苦,毕竟,大家都不是语言学家。     学了法文后,发现法文比英文有逻辑得多 (请暂且不要挑战我关于法文名词里无理性可谈的阴、阳之分!) 。虽然英文、法文同属拉丁语系,但法文又较英文接近拉丁文。由12世纪法国的第一所大学——索邦大学在巴黎第五区成立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六百多
期刊
本文以差别报告产生的根源和理论依据为切入点,分析差别报告在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其自身所存在的优势与局限,从而论证差别报告预示着未来财务报告发展的主流方向,其最终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