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阈下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art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是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教育现代化的一项工程。资助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为本”成为贯穿资助工作始终的灵魂和主线,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过程中,对资助育人工作进行探索和实践,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以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全育人”;资助育人;资助政策
   “三全育人”视阈下资助育人工作的初心使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中提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学生资助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承担着经济上的物质扶贫,更担负着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扶智、扶志的精神扶助,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三全育人”视阈下资助育人工作的创新实践
  1.构建了完备的资助工作体系
  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不断优化资助工作流程,提高资助服务质量,构建资助政策体系,建立了“奖、助、贷、勤、免、补、偿和新生绿色通道”较为全面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学生资助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向上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各学段资助的全覆盖;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和社会补充的“三位一体”的资助格局;形成了普惠性资助、助困性资助、奖励性资助和补偿性资助有机结合的“多元混合”资助模式;构建了遵循规律、疏导关怀、物质帮扶、精神激励、成长助推的“五级联动”立体化资助育人体系,打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自助—助人”的成长发展渠道。
  2.形成了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为目标的资助育人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导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资助工作中坚持育人为本,始终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灵魂,实现资助工作理念和内容上的深化和发展。通过将无偿物质资助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勤工助学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特色性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为目标的资助育人新理念。
  3.实现了“四个全覆盖”,提高了资助水平
  资助工作覆盖面实现无缝衔接,做到“四个全覆盖”,即培养单位全覆盖;教育层次全覆盖;公办民办全覆盖;所有区域全覆盖。实现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即规范管理制度;规范监管责任;规范资助程序;规范资金管理;规范信息管理;规范机构队伍建设。
   “三全育人”视阈下资助育人工作的瓶颈问题
  1.学生工作部门唱“独角戏”,资助育人合力尚未完全形成
  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的资助育人,在《实施纲要》中被单独作为一个指标体系列出,可见其重要性。传统认知中,学生资助是由学生工作部门承担的工作,资助育人也理所当然是学生工作部门的职责。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离校,从入校前的“绿色通道”申请,学校与家庭就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学生入校后从贫困认定到助学贷款、奖助勤工、研究生“三助”,这之中涉及学生与银行、导师、各勤工设岗部门间普遍存在密切的联系,直至学生基层就业若干年仍须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产生紧密关联,资助育人需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由于人才培养方式不同、机构设置等原因,资助工作多元管理,归口部门不统一,工作统筹安排难度大,难以形成“三全育人”合力。绝大多数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资助工作分别隶属于学生资助中心和研究生院或研究生工作部分别管理。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多元化,现有指标体系缺少科学论证,资助认定的定量定性标准指标体系尚未建立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和相关部门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学生资助政策,各高校结合国家要求都设置和实施了相应学生资助措施。但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程序、轻认定和精准性界定。由于我国国民收入存在动态性、隐蔽性和地区不平衡性,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资助对象的确定缺乏统一的标准,各地区间、同一地区不同高校间定量、定性指标多元且缺少参考标准,在诚信体系未完全构建的情况下,现行指标体系差异性较大且缺少科学论证,存在着一定的主观倾向,在程序得当、结果公平上难以评价,影响资助工作的实效性,给资助认定工作带来实操上的难度。
  3.资助信息化水平滞后,大数据安全隐患亟待引起关注
  信息化时代,资助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资助育人工作的广度、深度、温度和效度。目前,教育部正式立项建设的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六个教育阶段。各高校为提高资助育人工作效率,也纷纷开发资助管理系统。但国家层面的系统和各高校间的系统均为线下采集,没有实现线上有效兼容,系统缺少统计分析、横纵向比对和预警功能,仍需要不断优化。为实现精准资助,高校依托大数据,如通过学生一卡通消费数据等对学生进行人物画像,从而得到学生的个性化标签,通过消费数据分析和预警实现精准资助的目标。此举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资助的精准性,但需要注意数据的合理性使用。
  4.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迫在眉睫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资助工作以保障型经济资助为主,随着人才培养素质能力要求,加上2020年我国即将完成阶段性脱贫攻坚任务,发展型资助越来越多出现在工作视野中,向发展型資助转型成为资助育人工作的迫切需要。但现阶段对发展型资助的概念涵义、学生发展型资助的需求、发展型资助体系的构建等都还处于摸索阶段,未形成统一的认知。   5.资助追踪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尚未建立
  资助育人是系统工程,既应有基础资助的开展,更应有效果收益的追踪和绩效评估。以高校为例,学生毕业离校后,不再具有学校学籍,也不属于在校生范畴,但资助工作却并没有因为学生毕业而结束,校园地助学贷款、基层就业补偿代偿工作还会持续到学生毕业后的若干年,对这部分学生的追踪管理是“真空”地带,资助追踪机制没有建立,“三全育人”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国家对教育资助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自我国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建立以来,全国资助学生人数与资助金额大幅度增长,然而对于资助成效产出、现有资助工作能否满足资助对象发展需求、资助政策贯彻执行力度等问题,还缺少专业的评价和绩效评估机制。
   “三全育人”视域下资助育人工作的对策思考
  1.同向同行,构建“三全育人”共同体
  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形成齐抓共管“三全育人”的局面。领导层面高屋建瓴、全盘规划,“十大育人”体系相辅相成;各部门之间协同发力,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共同体。建立统筹管理的统一归口部门,有助于资助工作整体统筹,预算和资助分析工作效率提升。
  2.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指标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定量难、定性难的局面,迫切需要相关部门统筹全国各省、市、区设立标准指标,为高校实际认定提供参考依据。大力推进诚信教育,切实出台大学生失信相关制度。打破现有直接经济资助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参与式奖励机制,变被动提供补助为以学生付出努力获取报酬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从根本上改变“等靠要”和不劳而获的思想,增强学生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推进资助信息化建设,拓宽资助性平台建设,提升资助科学化水平
  信息化建设能够推动资助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建立集申报、审核、数据归档于一体的资助工作系统将打破国家系统与高校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全国资助数据共融共通。资助流程的规范避免各高校信息化重复建设,也较易实现资助标准的统一。资助全程化的监控和资助数据的汇总,便于横纵向多维度进行高校间、地域间、不同学生群体间各类资助数据的建模分析,从而为资助绩效评价和评估奠定数据基础。同时,大数据应用于精准资助过程中,要充分考量对学生隐私数据的挖掘和合理化使用。
  4.坚持以学生为本,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
  传统资助是以“他助”为主的资金资助,长此以往会出现学生“等靠要”“被资助”等局面;发展型资助是发挥资助育人的隐性德育功能,通过组织教育培训、外出考察、交流学习等活动,拓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空间的能力资助,实现由“他助”向“自助”“助人”方向的转化。推进发展型资助首先需要对发展型资助的涵义进行明确,对发展型资助体系进行构建,了解学生对自身的发展需求。只有在此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个人成长规律,多视角、多维度地通过资金、物质、人力、精力、项目等更加贴近学生、符合学生成长成才实际需求的方式,才能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所带来的系列问题,变“输血”为“造血”,才能构建起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
  5.建立受助学生跟踪培养机制,构建资助绩效评价和评估体系,增强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
  通过对受助学生建档,跟踪培养,了解受助学生发展需求,长效给予帮扶,规避一次申请一次救助的简单帮扶。特别是对受助毕业学生及其就业单位、深造高校等开展调查回访,了解受助学生后续发展状况,使资助育人工作向学生终身受益方向发展。探索建立绩效评价和评估体系,对资助投入效益产出实行评价,及时调整投入方式和资金投入比例,促进资助向更优质、更高效的目标前进。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度资助育人专项课题“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及瓶颈问题的调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EB/OL].(2017-02-27)[2020-05-11].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2]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05)[2020-04-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3]白雪.基于全面发展角度的高校学生资助育人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254-255.
  [4]袁千懿.辅导员视角下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及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14):58-59.
  {作者單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工作部}
   [责任编辑:翟 迪]
其他文献
合理利用咸水是我场职工群众,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自力更生解决水源,最大限度的利用植物的耐盐力和可能利用的成水资源,为农业大上快上服务的一项新施措。我场位于河北省沧州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把“强党建、抓改革、促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坚持用新思想铸魂育
通过对北京交通大学离退休教职工空巢家庭情况进行调研,摸清并梳理出目前学校家属区空巢家庭的基本情况.基于高校空巢家庭存在的主要困难,提出了建立空巢家庭档案、互助服务
目的:气道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是哮喘气道重塑的重要病理特征。研究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机理对支气管哮喘及气道重塑的逆转和预防有着重要意义。川芎嗪是从传统中药川芎的干燥
教育教学督导是国家加强对教育事业全面管理,实现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的教育教学督导制度历史悠久,并已成为各
一、京派与京味:北京文学的传统rn张莉:孙老师好,很高兴和您一起梳理北京文学七十年来的发展脉络.您写过一篇《近六十年的北京文学》文章,非常清晰地梳理了北京文学的发展脉
期刊
近年来,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频发,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培养刻不容缓.从演化博弈的视角出发,构建了高校与研究生之间的博弈支付矩阵,通过计算复制动态方程,求解稳定均衡点,从而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以“旅游学概论”课为例,探索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旅游学概论”课的“课程思政”设计包括确
研究背景:刚地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可感染包含人类、牲畜、海洋哺乳动物等在内的大多数温血动物,导致弓形虫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公共健康。尽管在不同
以我国大学生思维方式的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探讨大学生思维方式的测量、功能和影响因素三个主要领域及其主要特点.基于此,提出展望:一是结合思维逻辑等理论基础构建我国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