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P与聚甲酚磺醛联合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临床观察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sw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评价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LEEP)联合聚甲酚磺醛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8月~2014年2月间在我院门诊确诊为中、重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247例,分为三组,其中83例采用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LEEP)、术后辅以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79例单纯LEEP术治疗,85例采用微波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随诊3个月,LEEP术+聚甲酚磺醛组、LEEP术组、微波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100%、97.6%,LEEP术+聚甲酚磺醛组术后阴道排液时间短,且无阴道大量出血。结论 使用高频电波刀联合聚甲酚磺醛治疗中、重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治愈率高,副作用少,手术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LEEP刀;聚甲酚磺醛;微波;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病,常见于流产、分娩、手术等宫颈损伤后,病原体浸入而引起,近年发现与单纯疱疹病毒(HSY)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有关。我国已婚妇女半数以上的人均不同程度患有宫颈柱状上皮异位[1]。临床上出现白带多、有异味,出血、腰背部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与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治疗对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5年8月~2014年2月间在我院 妇科门诊经宫颈刮片、阴道镜检查及宫颈组织活检排除宫颈癌并确诊 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患者247例,年龄在20~64岁之间,其中中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186例,重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61例。随机分为三组:LEEP术+聚甲酚磺醛治疗组83例,其中中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56例,重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27例;LEEP治疗组79例,其中中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58例,重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21例;微波治疗组85例,其中中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72例,重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13例。各组患者在年龄、发病时间、中、重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所占比例及孕产史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诊断标准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积大小分为3度。轻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积占宫颈总面积的1/3;中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积占宫颈总面积的1/3~2/3;重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占整个宫颈的2/3以上[2]。
  1.3 疗效评定 痊愈: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完全愈合、消失,宫颈光滑,症状体征消失;显效: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明显缩小,由中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转为轻度或由重度转为中度;有效: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积缩小、变浅,但未达到I度;无效:治疗前后自觉症状与体征无改变。
  1.4 治疗方法 在非经期治疗,治疗前3天内不做阴道冲洗,不使用阴道内药物,48h内禁止性行为,常规检查白带无生殖道急性炎症。术后2月内禁止性生活、盆浴及阴道冲洗;避免剧烈运动。记录术后阴道流血流液情况,术后每周复查1次,创面全部愈合为一次性治愈。
  1.4.1 LEEP术+聚甲酚磺醛组 手术于门诊由两位固定医师操作。治疗仪器采用美国生产的QUANTUM 2000型高频电波刀,设置治疗功率为25w。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放置窥器,暴露宫颈,选择适宜的电刀头,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外2mm开始,全部清除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深度约2~4mm。术毕用蘸有聚甲酚磺醛溶液浓缩液(德国百克顿制药厂)棉球压迫宫颈约5分钟,然后取出棉球,术后第3天,第5天分别阴道放置聚甲酚磺醛栓1枚,术后第7天复查时再次用蘸有聚甲酚磺醛溶液浓缩液棉球压迫宫颈约5分钟,然后取出棉球,术后第9天阴道放置聚甲酚磺醛栓1枚,以后隔日1次,连用5天。
  1.4.2 LEEP组 手术方法同上所述。术毕放置碘伏纱布1块,12小 时后取出。
  1.4.3 微波组 采用DWYIV型微波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功率设置 在20W。充分暴露宫预,常规消毒,擦净宫颈分泌物,微波探头接触 子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稍加压持续5s,至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组织呈灰白色,凝固变性。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
  LEEP术+聚甲酚磺醛组、 LEEP组、微波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均无著性差异(P>0.05)。三组间痊愈率比较:LEEP术+聚甲酚磺醛组与LEEP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LEEP术+聚甲酚磺醛组、LEEP组与微波组间痊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三组治疗术后阴道排液的比较 。
  表 2 各组治疗后阴道排液比较(%)
  组别 n <30天 >30天 大量出血
  LEEP+聚甲酚磺醛组
  LEEP组
  微波组 83
  79
  85 72(86.7)
  51(64.6)
  56(65.9) 11(13.3)
  24(30.3)
  29(34.1) 0(0)
  4(5.1)
  0(0)
  LEEP术+聚甲酚磺醛组术后阴道排液少于3O天者为72例,占86.7%,高于LEEP组与微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LEEP组与微波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LEEP组术后1O~14天左右有4例出现阴道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月经量)占5.1%,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3.1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病因复杂,是一个多原因的病理过程,感染往往是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它的发生主要与宫颈所处的解剖位置及生理功能有关。性交和使用避孕用具造成的慢性机械性刺激以及分娩、流产、刮宫等造成的损伤,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发生的主要诱因。病原菌便从损伤的部位直接入侵深层组织及淋巴管,造成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因此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主要途径就是局部杀菌、灼烧和改变阴道内环境相结合。   3.2 微波治疗为物理疗法,主要有凝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三重效果,高频电磁波电极触压病变组织瞬间产生很小范围高热,使病变组织凝 固、变性,继而坏死、结痂、脱落,同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 生鳞状上皮覆盖而治愈。术后1周阴道内有多量水样液体排出,持续 l~2周,术后lO天左右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可能与脱痂封闭后的小血管出血有关[3]。本法具有对位准确、不损伤正常组织、手术时间短、止血效果好、简便、术中无痛苦等优点,但因创面大,组织反应严重,术后阴道溢液多、出血时间长、创面愈合慢等为其不足之处。微波物理疗法术后有出血,宫颈管狭窄,不孕,感染可能,临床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3.3 LEEP刀下宫颈锥形切除术是一种近几年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微创手术,近年来已经成为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反复不愈的重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及严重的宫颈湿疣等宫颈病变的较为常用的方法[4]。LEEP刀术后7~10天由于创面焦痂脱落易发生阴道大量出血,因此,如何更好地促进术后患者的恢复,预防和治疗术后出血成为很多临床工作者关心的问题。聚甲酚磺醛是一种主治妇科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及各种阴道感染的新型药物(有浓缩液和栓剂两种剂型),它能有选择性的作用于坏死或病变组织及异位柱状上皮细胞,使之凝结而易于脱落,正常的鳞状上皮则不受其影响。该药最大的特点是在选择性作用于病变组织的同时,仍能维持正常的阴道酸性环境,不利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却有利于乳酸杆菌滋生,并保护正常阴道鳞状上皮;同时药物与阴道分泌物中的蛋白结合,破坏其中间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使蛋白质变性凝固。此外,聚甲酚磺醛溶液还有血管收缩及血浆蛋白凝固作用,所以用药后能迅速减轻接触性出血、白带增多等症状,临床上也可用于活检及各种治疗的止血。
  参考文献:
  [1]李书勤,王嫚,何莲芝.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LEEP后切缘累及的治疗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3,32(4):291-292.
  [2]苏璿,吴伟.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伴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462-2463.
  [3]张肖青,徐惠群.不同LEEP术式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12):1628-1629.
  [4]陆维仙.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3,23(3):501-50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血清降钙素原和C 反应蛋白和先兆早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50例先兆早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同时,选取我院同时期足月产50例,同样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检测血清中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早产感染组和足月感染组、足月非感染组及早产非感染组表达水平,探讨相关性。 结果 :经过检测新生儿感染组的降钙素原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因高血压病症产生眩晕的临床实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的是辨证方式进行高血压患者临床产生的眩晕现象的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是中医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的常规的临床治疗,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效果的观察。结果:在实际的临床实验中,中医辨证方式进行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中医常
期刊
摘要:成人淋巴细胞约占白细胞的1/4,为人体主要的免疫活性细胞。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此外还有少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裸细胞(N细胞)、双标志细胞(D细胞)等,观察淋巴细胞的数量变化,有助于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它的测定也是临床血细胞分析的常规内容。  关键词:淋巴细胞;增多;传染  一、概述  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的生理变化:.:与正常成年人比较,婴儿约高100%,4~10岁儿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临产过程中持续性枕横位临床观察,探讨持续性枕横位的临床诊断和处理。方法:对来我院诊断的100例持续性枕横位产妇病历资料等进行分析,产妇入院后进行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均符合持续性枕横位相关标准,分析持续性枕横位的临床表现,及其处理措施。结果:100例中2%产妇胎头吸引助产;3%产钳助产,95%行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为7%;产妇中,21例胎膜早破;9例宫颈水肿;17例潜伏期>8小时,7例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使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03月至2013年08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77例均给予间歇蓝光治疗。结果:73例新生儿胆红素水平降至正常。结论:间歇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能取得显著疗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间歇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  及时、有效、安全地降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关键。蓝光治疗是目前新生儿
期刊
摘要: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提出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可取得满意的康复效果。康复训练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且越早期进行越好。[1]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困难;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表现为病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随有意识障碍且发病持续24h或以上。吞咽困难是脑卒中的常见临床症状和并发症,25%-50%急性脑卒中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对策,研究整体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高龄患者100例,入选病例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按双盲法分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50例实验组应用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高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4.00%,护理满意度为98.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
期刊
摘要:根据痹病的不同证型制定恰当的护理措施,从情志、生活、功能锻炼等方面因人而异地进行辨证施护,配合内服外治等,对痹症患者进行系统的中医护理可缓解症状,可提高疗效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痹证;中医;辨证;护理  痹症是以皮肤、肌肉、关节、血管损害为主的一类疾病,以肢体及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故在痹证临床干预中,辨
期刊
摘要: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创伤.创伤较轻者常留下腰背痛,较重者可造成不同的残疾,因此,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十分重要,但患者常因创伤严重,合并截瘫等情况,增加了护理的难度。本文从术前术后两方面对本院接治的11例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介绍。  关键词:腰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1 资料与结果  1.1 一般资料  11例腰椎体骨折中,男8例,女3例;年龄30~65岁。致伤原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措施。结果:40例治愈出院,12例好转出院,4例退院。全部患者经精心护理,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肺栓塞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的溶栓治疗及精心护理可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溶栓;护理  急性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