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破裂的临床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k1987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临床特点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表现,以及FFA在脉络膜破裂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122例(123眼)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FFA及常规眼科检查.结果 123眼中86眼(69.92%)为脉络膜破裂与出血并存.造影前眼底检查未发现裂口者15眼,占12.20%.结论 FFA在诊断脉络膜破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能最大限度地发现脉络膜破裂病灶,尤其是检眼镜下未能发现的微小、隐匿的破裂与出血;在造影的晚期大都能清晰地显示出脉络膜破裂的部位、大小与形态.能客观地确定损伤的程度范围,有助于确诊及估计预后。

其他文献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中宣部、中国文联的关怀和领导下,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回顾总结中国书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选举产生
目的 研究真菌性角膜溃疡继发真菌性眼内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真菌性角膜溃疡继发真菌性眼内炎4例.入院后使用抗真菌药物静脉滴注及滴眼,或联合伏立康唑玻璃体腔注药(100μg/0.1 ml),效果不佳,于平均72 h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临时人工角膜下玻璃体切除或硅油取出术,术中及术后行1次或多次伏立康唑玻璃体腔内注射.术后使用伏立康唑静脉滴注和/或滴眼,其中1例联合伏立康唑结膜下注射.结果 4例
目的 分析眼眶骨折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 眼眶下壁骨折术后长期复视1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2例眶下壁骨折主要表现为垂直复视及眼球内陷.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表现为复视加重并长期不缓解;术后计算机断层成像(CT)显示其中9例存在骨折后缘分离不彻底,存在医源性嵌顿;2例楔形眶底材料使用者植入材料位置靠前,造成眼球上移位;1例儿童骨折存在术后再粘连及肌腹上抬现象.结论 手术中彻底的分离并还纳眶内
目的 评价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早期治疗Terson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Terson综合征8例(11眼).术前视力光感~0.12,病程15 ~42 d.11眼均采用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术中根据视网膜情况,C3 F8填充3眼,硅油填充1眼,平衡液(BSS)填充7眼.结果 Terson 综合征玻璃体积血表现为弥散性玻璃体积血、积聚于后极部视网膜前、部分视网膜下出血.随访时间36 d~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