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中学语文 心理素质 培养
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
一、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唐朝人史青就很有自信,他说:曹植七步成诗,尚为迟涩,请五步成之。“他果然五步成诗。而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几乎都来源于自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实际上,学生往往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老师有时一句不以意的话或许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教师应提倡:“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果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多说两句:”不错,很好,有进步。“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时多说两句:”你很有潜力“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考试前多说两句:“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学生就会因此产生信心,自信就是力量,学生有了信心,就会爆发出剧大的能量,最终就能后进变先进,失败变成功。
二、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充实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是锻炼其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务之一。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搞挫折能力。语文教学也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浓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学期,我为了让学生适应议论文这种文体,掌握它的论证方法,进而学会说理,在班上搞了两场辩论比赛。辩论前把题目要求及应准备的材料告诉学生,指定八位优等生分成两组作为辩论的正方与反方,把其余同学分成两组,分别为参加辩论的同学找材料。
同学们在找材料的过程中学会了论据收集的方法,在辩论中懂得怎样突出论点、说明事理。第一场辩论由于准备不足,学生一时无法适应。第二场辩论大有进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心理素质。为了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古诗词,我搞了一场古诗词朗读比赛,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
在朗读中要求学生口齿清楚、诗句朗读流畅,读出情感。教师在点评时做到重表彰、重指导,赞誉中等生和差生的优点,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后来搞的名著知识竞赛,采取报名参加的方法,结果大多数学生报名参赛,连差生也敢于自愿报名,迎难而上,最终,这次活动也获得了成功。能过上述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引导情感沟通,健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我体会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有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的“情感”教育制约着学生的求知心理,能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使学生沿着教师的情感线索去修养品德,去学习知识。我在语文教学中浓度了以讲读启发情感,朗读激发情感,写作抒发情感。
讲读启发情感,就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情感导语和情感线索,并使之贯穿全文。这样既能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氛围中,也能在情感中求知学知,在情感中陶冶情操。
朗读激发情感,就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存在形式,也是作者表达认识与感受的媒介和手段,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教师的范读,再现作品的艺术境界,使学生经过形象感受和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强调学生课外要反复朗读,咬文嚼字,学会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表达情感,做好充分准备后,举行诗朗诵比赛,通过朗诵把作者的细腻情感理解透彻。
写作抒发情感。语文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写日记、作文,教师应结合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亲情和友情是两个永恒的主题,它不但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而且能从习作中感情亲情,理解父母,识别友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四、进行意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摇篮有这种状态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自我约束——意志。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意志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而意志总是以情感作支撑,情感乃是意志的推动力。由于语文自身固有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困难,意志顽强的人会知难而进,而意志薄弱者就会知难而退。因此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教师必须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
首先,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结合教材介绍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优秀杰出人物的事迹。
包括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革命先烈等,引導学生阅读优秀文艺作品的人物形象,以及学习学生自周围的典型,从而让学生从榜样中汲取食粮,磨练意志。
其次,有目的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看电影、电视也是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们也可以结合课文教学,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观看、收看电影、电视,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意志力。
对学生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意志靠情感来推动,要激发起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成倍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量。为此,我设计每堂课的课前五分钟课堂,每天有意识地设计一个有关意志培养的题目,通过第一位同学的上台演讲,既达到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口才的训练要求,又是对学生意志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意志力,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课程改革的方式之一。作为语文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去探索和实践,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均衡发展的下功夫,从根本上推进语文课程改革。
关键词:中学语文 心理素质 培养
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
一、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唐朝人史青就很有自信,他说:曹植七步成诗,尚为迟涩,请五步成之。“他果然五步成诗。而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几乎都来源于自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实际上,学生往往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老师有时一句不以意的话或许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教师应提倡:“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果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多说两句:”不错,很好,有进步。“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时多说两句:”你很有潜力“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考试前多说两句:“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学生就会因此产生信心,自信就是力量,学生有了信心,就会爆发出剧大的能量,最终就能后进变先进,失败变成功。
二、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充实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是锻炼其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务之一。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搞挫折能力。语文教学也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浓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学期,我为了让学生适应议论文这种文体,掌握它的论证方法,进而学会说理,在班上搞了两场辩论比赛。辩论前把题目要求及应准备的材料告诉学生,指定八位优等生分成两组作为辩论的正方与反方,把其余同学分成两组,分别为参加辩论的同学找材料。
同学们在找材料的过程中学会了论据收集的方法,在辩论中懂得怎样突出论点、说明事理。第一场辩论由于准备不足,学生一时无法适应。第二场辩论大有进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心理素质。为了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古诗词,我搞了一场古诗词朗读比赛,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
在朗读中要求学生口齿清楚、诗句朗读流畅,读出情感。教师在点评时做到重表彰、重指导,赞誉中等生和差生的优点,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后来搞的名著知识竞赛,采取报名参加的方法,结果大多数学生报名参赛,连差生也敢于自愿报名,迎难而上,最终,这次活动也获得了成功。能过上述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引导情感沟通,健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我体会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有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的“情感”教育制约着学生的求知心理,能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使学生沿着教师的情感线索去修养品德,去学习知识。我在语文教学中浓度了以讲读启发情感,朗读激发情感,写作抒发情感。
讲读启发情感,就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情感导语和情感线索,并使之贯穿全文。这样既能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氛围中,也能在情感中求知学知,在情感中陶冶情操。
朗读激发情感,就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存在形式,也是作者表达认识与感受的媒介和手段,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教师的范读,再现作品的艺术境界,使学生经过形象感受和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强调学生课外要反复朗读,咬文嚼字,学会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表达情感,做好充分准备后,举行诗朗诵比赛,通过朗诵把作者的细腻情感理解透彻。
写作抒发情感。语文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写日记、作文,教师应结合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亲情和友情是两个永恒的主题,它不但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而且能从习作中感情亲情,理解父母,识别友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四、进行意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摇篮有这种状态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自我约束——意志。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意志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而意志总是以情感作支撑,情感乃是意志的推动力。由于语文自身固有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困难,意志顽强的人会知难而进,而意志薄弱者就会知难而退。因此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教师必须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
首先,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结合教材介绍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优秀杰出人物的事迹。
包括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革命先烈等,引導学生阅读优秀文艺作品的人物形象,以及学习学生自周围的典型,从而让学生从榜样中汲取食粮,磨练意志。
其次,有目的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看电影、电视也是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们也可以结合课文教学,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观看、收看电影、电视,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意志力。
对学生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意志靠情感来推动,要激发起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成倍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量。为此,我设计每堂课的课前五分钟课堂,每天有意识地设计一个有关意志培养的题目,通过第一位同学的上台演讲,既达到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口才的训练要求,又是对学生意志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意志力,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课程改革的方式之一。作为语文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去探索和实践,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均衡发展的下功夫,从根本上推进语文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