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不管是在构图上,还是在技法上,都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本文从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内涵着手,对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体现出来的中国画构图技巧以及排布方式展开研究,希望提升相关人员的绘画技法。
关键词:中国古代工笔 花鸟画 中国画构图
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绘画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题材可以表现多种物象,比如古代农耕的畜兽,各异的花卉、树木、虫鱼,等等。从画面内容层面来分析的话,其高度体现了自然生物的原生态之美,同时也在画境之外很好地传达出创作者的创作理念以及思想情感,还间接反映出社会生活状态以及对大自然的歌颂,整体也受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影响,更多的是展现作者的意趣。中国画题材主要有三种,其分别是花鸟、人物、山水,而在表现形式上则有写意与工笔之分,因为题材以及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其在整体形式以及细部经营上也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工笔花鸟画早在唐代就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宋代发展到巅峰,并且长时间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其用笔精细、设色雍容、典雅俊秀的风貌。而就其构图情况来分析的话,则很好地遵守了虚实法则、宾主法则、疏密法则等,不同的构图法则也很好地体现出了不同的意境。
一、中国古代花鸟画及构图内涵
(一)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创作常见构成元素是以花和鸟为主,也是中国画布局较为常见的元素。唐代花鸟画已经独立成科,从唐人边鸾开始的花鸟写生,到五代逐渐兴起的花鸟画,再到两宋时期的“徐黄异体”,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我国花鸟画逐渐摆脱了自身陪衬的地位,具备了自身独特的精神内涵以及绘画形式。纵观古代花鸟画我们即可发现,在视觉上有写实以及写意之分,所以,我们可以将中国花鸟画简单归纳成为工笔花鸟画以及写意花鸟画,而工笔花鸟画可以说是一种精于制作的表现形式,其所表现出来的图像也十分细节化、具象化,可谓是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一门绘画艺术。
(二)构图内涵
早在南朝时期,谢赫就在《古画品录》之中提到画有六法,其分别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而在这其中“经营位置”属于绘画的总要,具体而言指的就是构图。东晋顾恺之也提出“置陈布势”的概念,“置陈”指描绘对象的现实位置,是客观的,而“布势”是画家在画纸上对画面的掌控与把握,是主观的。到现代《辞海》之中也对构图进行界定,其认为艺术家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出作品主题思想以及美感效果,同时在一定空间内安排与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位置,并且将个别或者局部形象组合成为艺术的整体。
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构图主要是指将画面之中的人物、场景以及背景位置进行合理的经营,确保整个画面处理的恰当性,同时还要确保其满足人们的审美规律。一般情况下,一幅绘画作品结构上的巧妙剪裁会直接体现出绘画的意境变化,也可以说是绘画者智慧、修养以及性格的体现,是其较为独特的艺术特征。另外,绘画构图以及气势也会直接对整个画面的感染力产生影响,是绘画创作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
二、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构图发展历程及特点
(一)发展历程
我国古代工笔花鸟画创作者通常是以经营位置而展开构图的,而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具备较为强烈的时代色彩,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构图风格,不同创作者有不同的构图喜好。可以说,构图本身就是创作者在不断总结经验与反复实践中而展开的创新与实践。纵观我国古代工笔花鸟画构图发展历程,我们能够发现,其构图形式主要是以全景式构图、半景式构图、全枝式构图等为主,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工筆花鸟画初兴阶段,其构图形式主要是以全景式构图为主,而这一种构图方式则主要是以满幅作画为主,需要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尽可能在画面之中容纳较多的要素,花卉以及鸟兽在创作的时候大多是以较为完整的形态出现的。可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花鸟画构图形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全景式构图单一的缺点被逐渐认识,出现了半枝、半柳、折枝、折柳等新的表现方法。
(二)特点
在工笔花鸟画构图过程中,其主要特征则体现在以下几点,分别是虚实平衡、宾主合理、疏密有序。在创作一幅工笔花鸟画的时候,其所表现出来的物象大多是具备一定主次关系的,也只有具备了客体的陪衬,整个画面才不会让人感觉冷清、单一,突出了主体。考虑到工笔画自身所具备的写实性,以及其细节描绘的精细性,工笔花鸟画表现对象通常为单一主体,多主体画面给人的感觉是不均衡且松散的,少有佳作。例如,宋代林椿所创作的《果熟来禽图》就是工笔花鸟画的代表作,其构图主要特征则是以“一主二宾”为主,创作者在绘画过程中以果树的主枝作为整个画面的主体,而果子、鸟、辅枝则是其中的客体,这种构图方式能够让原本静态的画面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同时还能有效实现动静结合、灵动飘逸。此外,中国工笔花鸟画构图特点还包含了虚实平衡,在构图过程中借助明暗、远近、虚实等多方面的对比来有效体现出整个画面元素的关系,这样也能有效调整整个画面的布局。
三、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构图法则
构图法则是艺术家对于构图规律长期的探索与总结,具体而言是一幅艺术作品呈现出的一种状态和气韵。在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创作过程中,中国画构图法则的体现是必不可少的。
(一)主次法则
主,指画面的唯一主体,次,指画面陪衬的客体。主次法则是要求在勾画过程中强调有主有次,二者结合,相映成趣,也深受我国古代道家思想的影响,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结合,主次构图就是最好的体现。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着重描绘的部分,必然有主的意味。在整个作品之中,有主有次,才是高明的创作技巧,而主少了次,画面太过单调,突兀,不能构成一个完美浑圆的整体。反观次少了主,画面则过分散乱,绝对平衡,让人在欣赏之时,不能一眼就看到创作者的意图,也不是高明的创作技巧。
次在画面中也十分重要,虽在着墨上,次必然少于主,但次对于一幅画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次太过多,画面结构纷乱,失了工笔画原本的气韵与格调;而次太过于少,承接不住主在画面的压力,显得画面过于压抑,没有调和。要保持画面上各物各像的灵动,主次法则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虚实法则
虚实是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构图的又一个关键,虚实明暗的变化,直接展示了创作者的画工画技,是创作者水平高低的真实体现。构图中的虚实,表现着创作者心境与意趣,笔墨的浓淡也表现着创作者的状态与环境。清代大家邓如石提出“计白当黑”就是虚实法则的重要体现。他提出创作者不仅要有运用线条展现画面的高超技巧,也要有辩证的空间把握能力,从白纸作画,转换为白墨作画,达到“虚实相生,知白守黑”的境界。中国古代传统“矛盾”思想,在此处得以展现,在“矛盾”之间,辩证地体会虚实,工笔画也应从书法之中汲取营养,所谓书画同源,也就是如此了。将虚归为白,为一空间,将实归为黑,为一方圆。有笔墨有情,无笔墨无情。有笔墨无情,无笔墨有情。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感体验,也是虚实层次的展现,有实才有虚,无实虚也无从谈起。为此,在进行工笔花鸟画构图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地将虚与实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让整个绘画创作变得越发具有生机和趣味。
(三)疏密法则
中国工笔花鸟画在进行构图创作的时候,除了上述两个法则之外,疏密法则也是构图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个法则。在疏密关系之中,本来就有“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理论,其中疏可跑马,具体而言就是疏的地方不能完全是大片的空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小景色进行点缀;而密不透风则是指在构图过程中即使是再细密的作品,也要有立锥之地。在进行绘画构图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构图的虚实,还要考虑构图的疏密。在创作过程中要合理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保持疏密错落有致,这样整个花鸟画才会变得灵活生动。除此之外,在构图的时候还不能一一排序,不能完全没有高低错落之分,设计中的一些西方表现手法与设计语言,与中国画所想体现的美感不同,少了一些中国画的调和,过多的横平竖直,就失去了传统中国画本真的趣味。也不能单纯地将疏密列为一种定式,更多的是一种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在视觉上给人带来艺术体验,也给人以一种惬意之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纵观我国古代花鸟画整个发展历程我们即可发现,工笔花鸟画出现于花鸟画早期,具有一定承前启后的效果。可是从本质上来分析的话,工笔花鸟画绘画语言主要包含了三大造型要素,它们分别是线、形、色,同时也涉及写实的传统,而其所体现出来的中国画构图更是很好地体现出了美感,只有不断练习,体会技巧,方能品得其中真意。
参考文献:
[1]李勇.浅谈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体现的中国画构图[J].明日风尚,2018(06):35.
[2]胡立华.浅谈中国画构图审美法则在古代工笔花鸟画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2015(010):44.
[3]徐艳萍.浅析中国工笔花鸟画构图形式[J].新一代:理论版,2019(004):33.
[4]张华静.中国工笔花鸟画构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5]华辛婕.浅谈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的空间表现[J].剑南文学:经典閱读,2013(5):215.
(作者简介:谢非,男,本科,澳门城市大学,研究方向:艺术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关键词:中国古代工笔 花鸟画 中国画构图
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绘画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题材可以表现多种物象,比如古代农耕的畜兽,各异的花卉、树木、虫鱼,等等。从画面内容层面来分析的话,其高度体现了自然生物的原生态之美,同时也在画境之外很好地传达出创作者的创作理念以及思想情感,还间接反映出社会生活状态以及对大自然的歌颂,整体也受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影响,更多的是展现作者的意趣。中国画题材主要有三种,其分别是花鸟、人物、山水,而在表现形式上则有写意与工笔之分,因为题材以及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其在整体形式以及细部经营上也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工笔花鸟画早在唐代就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宋代发展到巅峰,并且长时间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其用笔精细、设色雍容、典雅俊秀的风貌。而就其构图情况来分析的话,则很好地遵守了虚实法则、宾主法则、疏密法则等,不同的构图法则也很好地体现出了不同的意境。
一、中国古代花鸟画及构图内涵
(一)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创作常见构成元素是以花和鸟为主,也是中国画布局较为常见的元素。唐代花鸟画已经独立成科,从唐人边鸾开始的花鸟写生,到五代逐渐兴起的花鸟画,再到两宋时期的“徐黄异体”,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我国花鸟画逐渐摆脱了自身陪衬的地位,具备了自身独特的精神内涵以及绘画形式。纵观古代花鸟画我们即可发现,在视觉上有写实以及写意之分,所以,我们可以将中国花鸟画简单归纳成为工笔花鸟画以及写意花鸟画,而工笔花鸟画可以说是一种精于制作的表现形式,其所表现出来的图像也十分细节化、具象化,可谓是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一门绘画艺术。
(二)构图内涵
早在南朝时期,谢赫就在《古画品录》之中提到画有六法,其分别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而在这其中“经营位置”属于绘画的总要,具体而言指的就是构图。东晋顾恺之也提出“置陈布势”的概念,“置陈”指描绘对象的现实位置,是客观的,而“布势”是画家在画纸上对画面的掌控与把握,是主观的。到现代《辞海》之中也对构图进行界定,其认为艺术家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出作品主题思想以及美感效果,同时在一定空间内安排与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位置,并且将个别或者局部形象组合成为艺术的整体。
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构图主要是指将画面之中的人物、场景以及背景位置进行合理的经营,确保整个画面处理的恰当性,同时还要确保其满足人们的审美规律。一般情况下,一幅绘画作品结构上的巧妙剪裁会直接体现出绘画的意境变化,也可以说是绘画者智慧、修养以及性格的体现,是其较为独特的艺术特征。另外,绘画构图以及气势也会直接对整个画面的感染力产生影响,是绘画创作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
二、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构图发展历程及特点
(一)发展历程
我国古代工笔花鸟画创作者通常是以经营位置而展开构图的,而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具备较为强烈的时代色彩,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构图风格,不同创作者有不同的构图喜好。可以说,构图本身就是创作者在不断总结经验与反复实践中而展开的创新与实践。纵观我国古代工笔花鸟画构图发展历程,我们能够发现,其构图形式主要是以全景式构图、半景式构图、全枝式构图等为主,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工筆花鸟画初兴阶段,其构图形式主要是以全景式构图为主,而这一种构图方式则主要是以满幅作画为主,需要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尽可能在画面之中容纳较多的要素,花卉以及鸟兽在创作的时候大多是以较为完整的形态出现的。可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花鸟画构图形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全景式构图单一的缺点被逐渐认识,出现了半枝、半柳、折枝、折柳等新的表现方法。
(二)特点
在工笔花鸟画构图过程中,其主要特征则体现在以下几点,分别是虚实平衡、宾主合理、疏密有序。在创作一幅工笔花鸟画的时候,其所表现出来的物象大多是具备一定主次关系的,也只有具备了客体的陪衬,整个画面才不会让人感觉冷清、单一,突出了主体。考虑到工笔画自身所具备的写实性,以及其细节描绘的精细性,工笔花鸟画表现对象通常为单一主体,多主体画面给人的感觉是不均衡且松散的,少有佳作。例如,宋代林椿所创作的《果熟来禽图》就是工笔花鸟画的代表作,其构图主要特征则是以“一主二宾”为主,创作者在绘画过程中以果树的主枝作为整个画面的主体,而果子、鸟、辅枝则是其中的客体,这种构图方式能够让原本静态的画面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同时还能有效实现动静结合、灵动飘逸。此外,中国工笔花鸟画构图特点还包含了虚实平衡,在构图过程中借助明暗、远近、虚实等多方面的对比来有效体现出整个画面元素的关系,这样也能有效调整整个画面的布局。
三、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构图法则
构图法则是艺术家对于构图规律长期的探索与总结,具体而言是一幅艺术作品呈现出的一种状态和气韵。在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创作过程中,中国画构图法则的体现是必不可少的。
(一)主次法则
主,指画面的唯一主体,次,指画面陪衬的客体。主次法则是要求在勾画过程中强调有主有次,二者结合,相映成趣,也深受我国古代道家思想的影响,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结合,主次构图就是最好的体现。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着重描绘的部分,必然有主的意味。在整个作品之中,有主有次,才是高明的创作技巧,而主少了次,画面太过单调,突兀,不能构成一个完美浑圆的整体。反观次少了主,画面则过分散乱,绝对平衡,让人在欣赏之时,不能一眼就看到创作者的意图,也不是高明的创作技巧。
次在画面中也十分重要,虽在着墨上,次必然少于主,但次对于一幅画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次太过多,画面结构纷乱,失了工笔画原本的气韵与格调;而次太过于少,承接不住主在画面的压力,显得画面过于压抑,没有调和。要保持画面上各物各像的灵动,主次法则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虚实法则
虚实是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构图的又一个关键,虚实明暗的变化,直接展示了创作者的画工画技,是创作者水平高低的真实体现。构图中的虚实,表现着创作者心境与意趣,笔墨的浓淡也表现着创作者的状态与环境。清代大家邓如石提出“计白当黑”就是虚实法则的重要体现。他提出创作者不仅要有运用线条展现画面的高超技巧,也要有辩证的空间把握能力,从白纸作画,转换为白墨作画,达到“虚实相生,知白守黑”的境界。中国古代传统“矛盾”思想,在此处得以展现,在“矛盾”之间,辩证地体会虚实,工笔画也应从书法之中汲取营养,所谓书画同源,也就是如此了。将虚归为白,为一空间,将实归为黑,为一方圆。有笔墨有情,无笔墨无情。有笔墨无情,无笔墨有情。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感体验,也是虚实层次的展现,有实才有虚,无实虚也无从谈起。为此,在进行工笔花鸟画构图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地将虚与实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让整个绘画创作变得越发具有生机和趣味。
(三)疏密法则
中国工笔花鸟画在进行构图创作的时候,除了上述两个法则之外,疏密法则也是构图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个法则。在疏密关系之中,本来就有“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理论,其中疏可跑马,具体而言就是疏的地方不能完全是大片的空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小景色进行点缀;而密不透风则是指在构图过程中即使是再细密的作品,也要有立锥之地。在进行绘画构图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构图的虚实,还要考虑构图的疏密。在创作过程中要合理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保持疏密错落有致,这样整个花鸟画才会变得灵活生动。除此之外,在构图的时候还不能一一排序,不能完全没有高低错落之分,设计中的一些西方表现手法与设计语言,与中国画所想体现的美感不同,少了一些中国画的调和,过多的横平竖直,就失去了传统中国画本真的趣味。也不能单纯地将疏密列为一种定式,更多的是一种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在视觉上给人带来艺术体验,也给人以一种惬意之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纵观我国古代花鸟画整个发展历程我们即可发现,工笔花鸟画出现于花鸟画早期,具有一定承前启后的效果。可是从本质上来分析的话,工笔花鸟画绘画语言主要包含了三大造型要素,它们分别是线、形、色,同时也涉及写实的传统,而其所体现出来的中国画构图更是很好地体现出了美感,只有不断练习,体会技巧,方能品得其中真意。
参考文献:
[1]李勇.浅谈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体现的中国画构图[J].明日风尚,2018(06):35.
[2]胡立华.浅谈中国画构图审美法则在古代工笔花鸟画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2015(010):44.
[3]徐艳萍.浅析中国工笔花鸟画构图形式[J].新一代:理论版,2019(004):33.
[4]张华静.中国工笔花鸟画构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5]华辛婕.浅谈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的空间表现[J].剑南文学:经典閱读,2013(5):215.
(作者简介:谢非,男,本科,澳门城市大学,研究方向:艺术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