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带我抵达向往的远方

来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ibin_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的盛夏,我在蝉鸣声声中结束了高考。走出校门,左拐,在报刊亭前停下,站在那里翻看了半个小时的杂志。
  那个因为等待高考成绩而有些焦灼的夏日,我在竹编的躺椅上,将购来的报刊看完后,在心里对自己说,总有一天,我也要在上面发表文章。1999年还是写作者刀耕火种的年代,电脑时代尚未到来。于是我像每日在田间地头俯身劳作的父母一样,在老旧的风扇下,蜷缩在竹椅里,一页一页地耕种着最初迸发的关于文字的理想。
  我深知出身贫困乡村的我,只有考上大学,才能像鸟儿一样,自由地追寻所有瑰丽的梦想。所以高考后的那个暑假,我用一整个笔记本的文字,倾诉着内心的孤独、惶惑、迷茫与渴望。
  半年以后,那些文字中的一篇,在西安的一本校园杂志上发表出来。随后,我又在那里以专栏的形式,发表了三篇,并因此在2000年的暑假,被邀请参加笔会。那是一本而今早已消失的青春杂志,可在当年,却是我所有缤纷的梦想通向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我在忽然间打开的窗户里,嗅到了浓郁的春天的气息。
  很多年以后,我去了北京,在北师大读博。我的导师周先生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学者,他每次见我,都开心地提醒:“快去收发室取稿费单,积压了那么多!”他是一个随性的人,知道我喜欢写作胜过学术,并不因此觉得失望,反而常常骄傲地向人提及,他的学生是一个青年作家。那种遮掩不住的骄傲,是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多年以后,我见到了他的妻子,内敛含蓄,端庄大方,犹如一幅安静的画,与激情飞扬的周先生形成美好的互补。似乎他们是一杯绿茶与一杯红酒,在阳光洒满桌面的午后,将好看的影子,映在窗前。
  这是我所希望的岁月静好,身处繁华的北京,却能如此淡然、从容。不管风从哪个方向吹来,不管天空是阴霾还是雨雪,两个人只倚靠在一起,读书,喝茶,说说闲话。风吹动窗帘,发出响声,阳光下有尘埃飘浮,一切都是静寂的。被高楼大厦包围的城市,远在天边。
  我完全不會预料到,我最终去了一座遥远的边疆城市,一座可以看得到大片云朵和饱满月亮的城市。呼和浩特除了经常被人误称为“乌鲁木齐”之外,它还有一个诗意的别称——青城。我的住处,可以看到环绕着整个城市的山脉——大青山。冬天,黛青色的山上,覆盖着厚厚的雪,那雪以千年不化的深情,优雅地簇拥在山顶。白雪之上,是蓝得让人晕眩的天空。有时,那里涌满了起伏的云朵,它们以与世无争的闲适,飘浮在青山之上,不言不语,淡定开阔。有时,那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空,还是空,无边无际的空,席卷一切的空,忘记万丈红尘的空。
  我还去了草原,坐落在中国最北方的呼伦贝尔草原。我为那里写了一本书。事实上,这远远不能回馈这片草原给予我的影响。它以辽阔与静默之姿,给予我洗涤与净化。而我的审美,也慢慢跳出四角天空下的庭院和白雾缭绕的苹果园,开始以泼墨般的大写意,向着苍茫的草原,绵绵不绝地延伸。
  当然还有戈壁,位于黄河沿岸的寂寥的戈壁,那里人烟稀少,大风呼啸。沙蓬草在风中孤独地奔跑过荒凉的大地。芦苇向着高高的天空无尽地伸展,一只大鸟鸣叫着飞过浩荡的黄河。被千万年的风吹过的岩石,裸露在高低起伏的大地上。一切都是静默的。包括被这苍凉荒芜之美震慑住的我。
  我因此感激命运,将我带到这里,让我生下一个说着蒙语的女儿,并用被壮阔之美洗涤过的文字,书写这个世间的一切。善与恶,美与丑,它们终将被大地包容,被命运包裹,并在我笔下的文字中,给予悲悯。
  是的,悲悯。我在距离天地自然最近的北疆之城,慢慢写下这个词语。我知道恰恰是生命中那些闪烁的萤火,它们最终带我从泰山脚下小小的村庄,抵达了向往的远方。
  我终究属于这里。正如我终将使用文字,记录人生所有。
  编辑/胡雅琳
其他文献
Part.1  自从高二分班后,方耳词每天早上上学都能遇见江临,前前后后,她从他身边路过,或是他从她身后移动到她视线的前方。  方耳词把这叫作偶遇定律。  偶遇定律也会有失灵的时候,一旦偶遇事件没有发生,方耳词就会沮丧小半天。毕竟她是这个定律的创始者。  今天就是小概率的一天,方耳詞在漫长的十五分钟上学路上,一个同班同学也没有遇见,包括江临。可能是下了小雨,方耳词安慰自己。  方耳词有些闷闷不乐地
期刊
1  手机上亮起雯子的电话时,我不免有些惊讶。  “好久不见,我在你学校附近,我考研成功了!要一起吃饭吗?”  我这才发现,高中毕业后,我再没见过她,也很长时间没有她的消息了。没有想到的是,她会来找我,还带着这样的喜讯。  我是在高一时认识雯子的。坐我前桌的女生有一肚子的八卦,当在转校生名单上看到雯子的名字后,她感慨:“我们这种重点中学什么时候开始收混混了?她以前还打过群架呢!”于是我脑海里便浮现
期刊
老家门前有一棵爷爷手植的橘树。棕绿的树皮上长了些小刺,用手摸一下会有树皮灰掉下来,落进眼睛里比进了沙子还要疼。这时候,奶奶总是耐心地帮我轻轻吹出来,我睁大眼睛,眼泪水哗哗流。  橘树旁原有一株月季,在我很小的时候,它的花开得很漂亮,花香透过橘叶传出来,染了一庭馨香。等我长大一些时,它被爷爷挖走了。我还记得,那天月季的根须暴露在空气下,白得像葬礼上的礼花。自那以后,橘树似乎孤单了许多,起风的时候,橘
期刊
“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这是木心先生的一首小诗《我》,出自木心诗集《云雀叫了一整天》。这首小诗所在的那一页,只有这么一句。  木心原名孙璞,一个文学的鲁滨逊,这位曾经不为世人所熟知的老人,2006年离开美国回来,隐居在家乡乌镇的“晚晴小筑”里。同年,其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得以出版。那时,这位“新作者”已经年近八旬。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已被视为
期刊
亲爱的常木:  你好!我们已经分别很久了吧。这些日子我总想起以前的事,想起我们很小的时候,你站在车站等我的样子。现在轮到我来等你了。我又升上了新的年级,结交了许多新的朋友。你看,我说过的,我们都会越来越好。  祝快乐!  宋小婉  一  常木的父亲离开那会儿,我们都还很小。  他是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没有在常木和我面前流露出一丁点儿不舍,只是在常木吵着要跟他走时回过头来,默默地看着他,目光好像穿过常
期刊
年少的我青衫薄,爱轻狂,老幻想自己能变成飞鸟,把梦想放逐给蓝天白云,让世界匍匐在自己的翅膀之下。  岁月是个忠诚的证人,在我还不想承认自己长大的时候,在我还沉醉在水果糖甜蜜的谎言里的时候,他会站在我的面前,扔掉我稚嫩的玩偶,告诉我,你不再是个孩子,你要面对现实的一切。  而日子是一场淋漓飘洒远方的大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高一时想高三,《幻城》《三重门》摆在书桌的最高层;高二时想高三,各科笔记压在
期刊
从昨夜旁若无人地走回今天  用小鎮牵住一只风筝  整个小镇轰然作响  以飞翔的心的  第一万次跳动为信号  红房顶戳进柔软的云里  眼冒金星  也轻盈得不像话
期刊
漫步沈园,墙上那字迹还依旧清晰,曾经的山盟海誓仿佛仍在耳畔,挥之不去,你的低吟浅唱在心中回荡,你的一颦一笑在脑海中浮现。终究,我们还是错过了。  即使有“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慷慨义气,即使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情万丈,但是,在母亲与你面前,我却选择了懦弱。在这个封建思想统治着人们的时代,我选择了“百善孝为先”,于是一纸休书休了你——我挚爱的妻子。  依照母亲的吩咐,我另
期刊
1  窗帘是当春天到来时草和树上新生出的嫩芽般的浅绿色,挡不住清晨的阳光照进屋里。  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的歌声倏地钻进了窗户,一瞬间提起了安梓年的精神,但他还是慵懒地躺在床上,计划着刚刚开始的假期该如何度过。按照一个月前的计划,他此时应该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抛诸所有烦恼,尽情地在风中展开两臂。  几天前,安梓年刚在市运动会五十米短跑的初赛中被刷了下来,那可是他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机会。走出赛场时,安梓
期刊
雨滴萌芽在云的土壤  栖息在第十三格玻璃上  透明的寂靜  与你有关  路灯瞭望淡蓝色的雾霭  街道与行走的红色的伞  渐行渐远的思念  与你有关  橘色小猫得意的安静  颤颤的回声  眯眯眼挂着的惬意  与你有关  盖在脸上的书 拿起来合上  床上的梦 也抖落下来  溅起水花 被打湿的  也与你有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