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wz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高等院校供给的人才之间的不平衡不断加剧,企业难以找到具有合适技能的人才,部分高校毕业生也找不到理想中的工作岗位,“两层皮”现象现实存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6-0038-02  
   十八大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都出现了新的情况,对高等教育也产生了新的要求。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掌握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等教育要及时转变教育模式,顺应这一发展趋势。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使高校办出特色。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建议,国务院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也提出了“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的基本原则。2015年11月,教育部、发改委等三部委出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强调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从以上这些,我们能够看出,国家高度重视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亟须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各高校特色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大量的合格人才。
  一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探索
   2015年4月大庆师范学院依托机电工程学院的电子信息专业、自动化专业作为入选院校,与中兴通讯集团签署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基地建设协议,成为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信息通信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建设单位。是黑龙江省首批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设立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致力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技术和服务创新教育方式与生态,促进简单学习和教育进步。聚焦以专业的教育团队和互联网技术平台,将企业资源引入高校,实现全球领先企业与高校专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将行业主流技术引入实践教学,实现高校专业发展与行业前沿技术的同步。整个基地由大庆师范学院与中兴通讯集团共同出资1000余万元建设完成,由4G移动通信中心、电信工程实践训练中心、IUV数据通信中心、云计算服务中心和物联网应用创新中心等五大中心构成。具备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濟建设、企业应用研究及项目开发等功能。校企合作培养面向ICT行业的4G移动通信、光通信、数据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专业人才;共同建设智慧城市与数字油田等应用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中心,共同打造东北区领先的智慧城市与数字油田等应用推广中心及应用科研基地。
   大庆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借助这一平台,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自动化专业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进行了全面提档升级。目前,校企合作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自动化共有4届近160人。从院系层面,成立了校企混编教学管理团队,通过成立中兴通讯信息学院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和技术技能培养;校企组建混编教学团队,通过“一课双师”的形式完成专业课程教学,校企组建教材编写团队,针对产业行业需求,共同编写具备鲜明行业特色的校本教材;校企组建混编科研团队,为大庆油田和地方政府提供科研服务,在数字油田和智慧农业等方面,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共同做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宏观和微观工作,为大庆师范学院转型发展、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二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
   (一) 创新办学模式
   创办了校企深度融合的“341”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即通过与中兴通讯联合共建通讯信息行业学院及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构建了校企混编管理团队、混编教学团队、混编科技创新团队,搭建了校内实训、创新和创业平台、校外实习基地,共建了一个专业群,有效解决了办学与地方行业、产业脱节问题。
   (二)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构建四个一体化体系和一个个性定制综合评价体系,创建了“开放式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①通过校企混编专业建设管理团队,创建了专业建设混编团队动态管理模式,实现了“专业链与产业链的有机对接”。②通过校企混编课程建设管理团队,创建了课程体系建设混编团队动态管理模式,实现了“人才链与岗位链的有机对接”。③通过校企混编教学团队,创建了教材建设混编团队动态管理模式,形成校企联合开发以生产案例为核心的功能模块化教材,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内容有机对接”。④通过校企合作打造校内对应专业工程领域“全生产链”实训体系,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有机对接。⑤通过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促进了科教融合,实现了科研与人才培养、科研与服务地企有机对接。⑥通过项目式一体化育人体系统一了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⑦构建了包括情感方面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 创新教学模式
   创建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弱的问题。①在执教方面,由校企混编教学团队构成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执教。②教学内容方面,以校企联合开发的功能模块化教材为基础,将课程内容按照技术技能培养要求分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对应的知识点和技能通过项目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每个项目对应一套实际生产案例。整个课程由相互关联的几个项目构成,各个项目之间围绕着本门课程核心知识点和技术技能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③教学过程方面,以“五用”为主线贯穿全部教学环节,即理论课知道有何用,实验课懂得如何用,实训课学会自己用,生产见习了解实际用,创新环节掌握创新用。具体教学过程实现模块内理论、实验、实训一一对应,一个模块结束,学生发挥自身应用创新能力,完成实际作品设计和制作,真个课程单元模块结束,完成一个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作品。④在考核体系方面,采取N+1的考核模式,每个模块以理论知识+实践作品评判的考核形式构成“N”,期末考试构成“1”,“N”与“1”按比例综合构成学生这门课程总成绩。    (四) 构建校企混编团队
   混编团队整体满足“双师双能”型教师“八大要素”。有效地解决了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①校企双方以市场广泛商用的硬件设备、行业领先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基础,为高校构建集行业体验、岗位技能实践、工程项目演练为一体的实训环境,通过以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结合项目式教学方法,完成专业课教学优质、高效的交付,帮助高校推进教学与实训模式的改革,最终实现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②以准职业的标准管理和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提高,从而达到高质量就业。学生一直生活在校园内,对社会和工作的理解都带有学校特色,而大学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学生经过大学阶段,大部分毕业生就要踏入社会求职就业。因此,混编教学团队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培训,依托科学设计的职业素质课程体系,为学生创造类似在企业中学习与发展的氛围。配合专业的人才评估体系和具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实训,并通过开展全面、有效的职业管理活动,将企业文化与相关岗位对职业素养需求传递给学校,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以人才培养的实际成效实现高质量就业。③企业将响应市场需求的企业研发项目引入学校,专家团队从需求分析、项目规划、产品开发、研发支持等方面提供规范、专业、高效的服务,与校方师资合作进行科研创新。
  三 结语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从国家层面来说,已经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进行产教融合,必须做好校企合作。从国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和产业结构发展情况来看,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最近今年,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需要的人才也方方面面,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行业发展特征,因此,必然要求高校顺应形势,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人才。由此需要在供给侧做大的改变,消除企业人才需求和高校人才供给“两张皮”问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事,需要地方政府和地方本科高校高等重视,深度融合到教育改革浪潮中,为我国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宣丽萍,宋作忠.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0(6):35-37.
   [2]周卫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转型发展研究[J].江苏高教, 2018(4):58-62.
   [3]牟延林. 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进程中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4(9):84-91.
   [4]赵俊霞,孙肖林,朱明程.深度融合视域下的校企合作办学[J].三江高教,2015(2):11-15.
   [5]牟延林. 思考应用技术大学的中国价值[J].中国高教研究,2015(6):73-75.
   [6]陳晓琳. 基于课程组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7):72-74.
   [7]赵娟. 基于工学结合的MIMPS教学方法应用与实践[J],南方农机, 2018(4):25-26.
   [8]成宝芝,孙宇丹,徐权,等.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视域下课程建设与改革[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06):121-125.
   [9]成宝芝,高玉芝.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06):25-26.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否定之否定规律借助其循环、曲折和螺旋式的发展路径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带来诸多启示。结合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时代境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强化教师诚信引领、回归学生守信本位、坚持科学教育供给、畅通价值传播渠道及把握舆论价值导向的重要性,有效利用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等发展阶段,通过事前话语主体的教育镜像、事中话语对象的暗示画像与事后话语内容的疏
期刊
[摘 要] 融入地方红色文化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目前学界对于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耦合方式,存在整体性研究少、对受教育者关注不够等不足。本文结合淮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从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两个层面,探讨红色文化如何进课程、进课堂、进头脑、进实践。   [关键词] 红色文化;思政课;淮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的国际贸易专业为例,首先探讨了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内涵及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意义;其次分析了我校在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优化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路径的建议,以期为中国与东盟区域经贸合作发展打造高质量的人才基础条件。   [关键词] 东盟;创新创业;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做好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是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翼。笔者分析了目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所在院校的资助育人工作实践,将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有机融合,提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策略,提升资助工作育人的实效性。   [关键词] 脱贫攻坚;高校;资助育人;贫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期刊
[摘 要] 大学外语是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日语是大学外语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学日语学生数量显著增长,对我国高等院校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应对激增人数和日语能力的不均衡性成为大学日语教学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大学日语教学;发展之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
期刊
[摘 要]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现存问题的迫切需要。文章总结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践经验,进而从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推进实践教学、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等五个方面探究,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迈上新台阶,全面落实“三全育人”。   [关键词] 三全育人;思政课;改革创新
期刊
[摘 要] 疫情期间,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思政课为例,对云端教学方法及过程进行了思考,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师应该遵循的原则:首先要选择平台,建立联系,对开展教学做到胸有成竹;其次要总体规划、发挥主导,对教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再次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力求教学效果精彩;最后要有胆量、有智慧、有耐心、有爱心,一切为了学生。   [关键词] 民办高校;云端教学;教学质量;教学
期刊
[摘 要]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无限可能,在突发的疫情下,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再一次凸显,然而随之的挑战也愈来愈多。聚焦于全程线上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并基于英语写作课程进行线上教学要点的分析,尝试构建SPOC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证调查此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以期为构建线上有效教学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SPOC;PBL;英语写作;现代远程教育;线上教
期刊
[摘 要] 依据国家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着重分析2000年后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五部高校日语写作教材的范文,具体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日语专业写作教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日语专业写作课程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原则和策略,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服务。   [关键词] 高校日语;写作教材;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
期刊
[摘 要] 支持和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是十八以来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重大战略部署。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作为高校必须完善的五大职能之一,也被列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结合当前地方高校普遍开展的社会服务内容和范围,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需求为抓手,提出地方普通高校转型过程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新举措。   [关键词] 应用型;地方普通高校;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