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灰空间有效地将建筑内外的空间联系起来,其功能主要在于其具有的沟通、交流作用,与“绝对空间”相比较,灰空间更让人感觉亲切、自然。本文就“灰空间”在现代城市住宅小区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展开了研究,从而分析其在整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的所发挥的重要性。
关键词:灰空间,现代城市,住宅小区,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现代城市住宅小区来看,封闭化的特点是其建筑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在被单元制相隔的实际情况,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实际上造成这一现象的是人们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空间。这时候,“灰空间”的作用及其价值便显现出来了。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沟通交流空间。
1. “灰空间”概述
1.1“灰空间”定义
从起源来看,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可以说是“灰空间”概念的鼻祖。从“灰空间”的概念上说,它实际上包括2个方面:一个是色彩维度的,另一个是处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从前者来看,该涵义所突出的是日本茶道刨诗人敢利休阐述的“利休灰”思想,突出红、蓝、黄、绿、白等多种颜色的交融性,在整体上交织成纷繁复杂的灰色装饰特点;从后者而言,该涵义所关注的又是庭院、走廊等多种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并凸显出其重要性地位。
一般而言,灰空间实际上就有鲜明的“半性质化”,即既属于半室内,又属于半室外,既是半封闭化的,同时又是半开敞化的,既是半私密化的,又具有半公共的性质。因此,灰空间实际上并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建筑物分界线特点,从而将建筑物的内外空间视作一个互融的媒介。因此,灰空间凸显出鲜明的有机整体性,从而具有了自然、生机的特征。
就其使用的范围来看,灰空间越来越受到在当代的设计体系中受到了广泛的运用。从概念上了,“灰空间”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暖昧性与多义性的特点。其优点在于有效地达到减轻一定心理压力的目的。由于现代的建筑本身的特点,所造成了城市空间上分离的现状,即主要是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2个维度,进而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产生了不必要的感情疏远。
1.2 灰空间所具有的心灵对话功能及其途径
在当代的设计理念中,“灰空间”更受到了诸多建筑師的青睐,结构上具有鲜明的开放、半开放的特征。从居住的角度而言,灰空间带给人心理上的愉悦感,能够从原先以往的“绝对空间”转入到非严格意义上的“灰空间”之中,在身心享受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与以往不同的心灵和建筑空间之间的对话。其途径主要有如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灰空间”显现出空间层次的递增性,将一些不够和谐的部分功能加以协调,从而让原本单一化的建筑群体显现出整体上的完整性;其次,“灰空间”能够对建筑物的定义及其比例加以一定程度的确定,显现出新型化的建筑理念;再次,发挥“灰空间”的特色之处,有效地弥补原先建筑户型在设计上一些缺憾之处,从而完善室内的空间。
2 “灰空间”运用的局限性
灰空间实际上仍旧处于发展的阶段,并没有受到管理层面以及决策层面的关注。其具体在住宅小区中的设计运用情况主要有如下的几种类型:
2.1“有实无名型”
这一类型的小区住宅区实际上更多地“徒有其名”,譬如一些酒店式公寓、商务综合楼、村级留用地商业项目以及引进企业服务配套项目,等等。也就是说,虽然在项目审批阶段并不是以小区住宅的称号来展开的,但在具体建成后的实物却是真正的住宅空间。建筑物本身的特点而言,并没有通常意义上的阳台、煤气管道等;就收费标准来看,水电的开支依据的是工业或商业的物业标准;就消防安全的角度而言,也由于标准的不同而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是用地性质的差异性而造成了税费方面的差价,而这些差价能够通过低成本的途径而通过开发商以低价销售加以抵消,从而盈利。
2.2 “影子空间型”
在发育成熟的地区,住宅建筑物的项目会强化相关的容积率;反之在郊区地段,则降低容积率。二者的共同目的在于建筑物面积抑或是单价方面的拓展,赢取更高的利润。在这样的潜规则市场下,原本的建筑面积,变成了景观绿地,借助于外在的品质提升的幌子实际上是为自己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原本不应该占据的空间却无缘无故地以房间的形式出现。造成他们这一做法的原因在于大多数的民众都难以窥察得到住宅环境在容积率、建筑密度等较为专业化方面的数据指标。额外多余的“影子空间”,影响了原先较为合理的住宅区的建筑密度以及人口密度,而这又会进一步地对住宅小区建筑业主造成经济利益上的损失。
2.3“鸠占鹊巢型”
这一类型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经济适用房的建筑群。在表面上看,这些经济适用房似乎是为穷人的利益着想,但事实上,其真实的主人却是权富阶层。从功效的角度而言,经济适用房的居住对象群体是社会上居住比较困难的家庭,因此,这些房价都比一般的商品房要低些,现在却被权富阶层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因此,“经适房”实际上成为了难以实现真正功效的“灰空间”。显然,“鸠占鹊巢型”这样灰空间的弥漫,势必对国内整体性住宅保障的体系造成一定的损失,其危害自然不可小觑。
3其他处于模糊状态且具有自定义功能的“灰空间”
3.1阳台的“灰空间”逐渐消失
根据近些年的发展实情来看,我国含有阳台的小区住宅建筑物群纷纷涌现出来,居住者都很对这样的建筑物风格感到满意,但在经过居住一段时间之后,阳台实际上“名存实亡”了——以再装修的方式而成为了一个有窗户的、比较独立化的自我空间。有的住宅区嫌建筑面积太小,便将阳台和住房间的承重墙拆掉,成为了一个互通的整体性空间。封阳台从原先个别居民的“创意”而成为了“星星点火可以燎原之势”,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如若有居民保留原先阳台空间,反而被认为“异类”。当然,也不排除经济利益上的现象,即有的小区住宅楼的一些住户都是同一个单位的,封闭阳台的目的在于获取一份“福利”。因此,原先的阳台“灰空间”功能逐渐地消失。
3.2原因探究
从敞开式阳台几乎消失殆尽的原因来看,表面上是居民的空间过于狭小,居住者想通过利用阳台的空间来得到更多的居住空间。因此,处于“灰空间”的阳台自然是他们能够利用的一块有效的空间。通过对阳台这样处于“灰空间”似乎没有什么利用空间价值的面积,绝大多数居民都希望将其改造成为属于自己完全私人化的且具有封闭特点的“绝对空间”。
然而,从当下实际的情况来看,一些住宅区的居民所拥有的人均“绝对空间”并不小,但这部群体仍旧坚持地将阳台那部分的“灰空间”封闭起来,也将其修建成为个人化的“绝对空间”,这实际是也反映出更为深刻的社会现状与时代性的特点。
4.结语
从上述的分析可知,“灰空间”实际上是具有独特的一面,既有一定的空间价值,同时也对社会心理与经济利益等方面具有折射的功能。从居民心理的角度而言,“灰空间”也反映出了社会转型与过渡的面貌,有效地将内外空间进行融合与建构。因而,“灰空间”的利用凸显出一定的利益化,同时也显现出一定的矛盾、对立性,并启迪着人们寻求更好的生活住宅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彭建国,石孟良,谢志平.灰空间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冯汉华.“灰空间”——模糊的美[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年O8期.
[3]胡望社,闻栋.建筑视觉造型元素设计创意——材质的表现与创意[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关键词:灰空间,现代城市,住宅小区,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现代城市住宅小区来看,封闭化的特点是其建筑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在被单元制相隔的实际情况,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实际上造成这一现象的是人们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空间。这时候,“灰空间”的作用及其价值便显现出来了。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沟通交流空间。
1. “灰空间”概述
1.1“灰空间”定义
从起源来看,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可以说是“灰空间”概念的鼻祖。从“灰空间”的概念上说,它实际上包括2个方面:一个是色彩维度的,另一个是处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从前者来看,该涵义所突出的是日本茶道刨诗人敢利休阐述的“利休灰”思想,突出红、蓝、黄、绿、白等多种颜色的交融性,在整体上交织成纷繁复杂的灰色装饰特点;从后者而言,该涵义所关注的又是庭院、走廊等多种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并凸显出其重要性地位。
一般而言,灰空间实际上就有鲜明的“半性质化”,即既属于半室内,又属于半室外,既是半封闭化的,同时又是半开敞化的,既是半私密化的,又具有半公共的性质。因此,灰空间实际上并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建筑物分界线特点,从而将建筑物的内外空间视作一个互融的媒介。因此,灰空间凸显出鲜明的有机整体性,从而具有了自然、生机的特征。
就其使用的范围来看,灰空间越来越受到在当代的设计体系中受到了广泛的运用。从概念上了,“灰空间”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暖昧性与多义性的特点。其优点在于有效地达到减轻一定心理压力的目的。由于现代的建筑本身的特点,所造成了城市空间上分离的现状,即主要是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2个维度,进而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产生了不必要的感情疏远。
1.2 灰空间所具有的心灵对话功能及其途径
在当代的设计理念中,“灰空间”更受到了诸多建筑師的青睐,结构上具有鲜明的开放、半开放的特征。从居住的角度而言,灰空间带给人心理上的愉悦感,能够从原先以往的“绝对空间”转入到非严格意义上的“灰空间”之中,在身心享受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与以往不同的心灵和建筑空间之间的对话。其途径主要有如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灰空间”显现出空间层次的递增性,将一些不够和谐的部分功能加以协调,从而让原本单一化的建筑群体显现出整体上的完整性;其次,“灰空间”能够对建筑物的定义及其比例加以一定程度的确定,显现出新型化的建筑理念;再次,发挥“灰空间”的特色之处,有效地弥补原先建筑户型在设计上一些缺憾之处,从而完善室内的空间。
2 “灰空间”运用的局限性
灰空间实际上仍旧处于发展的阶段,并没有受到管理层面以及决策层面的关注。其具体在住宅小区中的设计运用情况主要有如下的几种类型:
2.1“有实无名型”
这一类型的小区住宅区实际上更多地“徒有其名”,譬如一些酒店式公寓、商务综合楼、村级留用地商业项目以及引进企业服务配套项目,等等。也就是说,虽然在项目审批阶段并不是以小区住宅的称号来展开的,但在具体建成后的实物却是真正的住宅空间。建筑物本身的特点而言,并没有通常意义上的阳台、煤气管道等;就收费标准来看,水电的开支依据的是工业或商业的物业标准;就消防安全的角度而言,也由于标准的不同而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是用地性质的差异性而造成了税费方面的差价,而这些差价能够通过低成本的途径而通过开发商以低价销售加以抵消,从而盈利。
2.2 “影子空间型”
在发育成熟的地区,住宅建筑物的项目会强化相关的容积率;反之在郊区地段,则降低容积率。二者的共同目的在于建筑物面积抑或是单价方面的拓展,赢取更高的利润。在这样的潜规则市场下,原本的建筑面积,变成了景观绿地,借助于外在的品质提升的幌子实际上是为自己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原本不应该占据的空间却无缘无故地以房间的形式出现。造成他们这一做法的原因在于大多数的民众都难以窥察得到住宅环境在容积率、建筑密度等较为专业化方面的数据指标。额外多余的“影子空间”,影响了原先较为合理的住宅区的建筑密度以及人口密度,而这又会进一步地对住宅小区建筑业主造成经济利益上的损失。
2.3“鸠占鹊巢型”
这一类型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经济适用房的建筑群。在表面上看,这些经济适用房似乎是为穷人的利益着想,但事实上,其真实的主人却是权富阶层。从功效的角度而言,经济适用房的居住对象群体是社会上居住比较困难的家庭,因此,这些房价都比一般的商品房要低些,现在却被权富阶层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因此,“经适房”实际上成为了难以实现真正功效的“灰空间”。显然,“鸠占鹊巢型”这样灰空间的弥漫,势必对国内整体性住宅保障的体系造成一定的损失,其危害自然不可小觑。
3其他处于模糊状态且具有自定义功能的“灰空间”
3.1阳台的“灰空间”逐渐消失
根据近些年的发展实情来看,我国含有阳台的小区住宅建筑物群纷纷涌现出来,居住者都很对这样的建筑物风格感到满意,但在经过居住一段时间之后,阳台实际上“名存实亡”了——以再装修的方式而成为了一个有窗户的、比较独立化的自我空间。有的住宅区嫌建筑面积太小,便将阳台和住房间的承重墙拆掉,成为了一个互通的整体性空间。封阳台从原先个别居民的“创意”而成为了“星星点火可以燎原之势”,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如若有居民保留原先阳台空间,反而被认为“异类”。当然,也不排除经济利益上的现象,即有的小区住宅楼的一些住户都是同一个单位的,封闭阳台的目的在于获取一份“福利”。因此,原先的阳台“灰空间”功能逐渐地消失。
3.2原因探究
从敞开式阳台几乎消失殆尽的原因来看,表面上是居民的空间过于狭小,居住者想通过利用阳台的空间来得到更多的居住空间。因此,处于“灰空间”的阳台自然是他们能够利用的一块有效的空间。通过对阳台这样处于“灰空间”似乎没有什么利用空间价值的面积,绝大多数居民都希望将其改造成为属于自己完全私人化的且具有封闭特点的“绝对空间”。
然而,从当下实际的情况来看,一些住宅区的居民所拥有的人均“绝对空间”并不小,但这部群体仍旧坚持地将阳台那部分的“灰空间”封闭起来,也将其修建成为个人化的“绝对空间”,这实际是也反映出更为深刻的社会现状与时代性的特点。
4.结语
从上述的分析可知,“灰空间”实际上是具有独特的一面,既有一定的空间价值,同时也对社会心理与经济利益等方面具有折射的功能。从居民心理的角度而言,“灰空间”也反映出了社会转型与过渡的面貌,有效地将内外空间进行融合与建构。因而,“灰空间”的利用凸显出一定的利益化,同时也显现出一定的矛盾、对立性,并启迪着人们寻求更好的生活住宅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彭建国,石孟良,谢志平.灰空间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冯汉华.“灰空间”——模糊的美[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年O8期.
[3]胡望社,闻栋.建筑视觉造型元素设计创意——材质的表现与创意[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