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在一次家庭教育座谈会上,几个“90后”妈妈对我推荐的“放养教育法”嗤之以鼻,认为我有所保留,不肯把儿子考上浙大的秘诀告诉她们。她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我仔细听,原来她们在议论哪个早教班收费高,哪个早教班权威。最后她们得出结论:收费最高的早教班最权威。我无语,如果我插话,说最权威的早教老师是父母,她们一定会认为我是在痴人说梦。
是啊,当什么都被挂上价签,不标价的就意味着没有价值;当人们对炒作习以为常,不炒作的倒显得标新立异了。那好吧,我就来谈谈我的放养教育法,看它是否真的毫无价值。
你的事不关我事
我儿子涛涛出生时2.8公斤,头围身长都勉强算达标,因为患新生儿黄疸,还在保温箱里足足待了10天。也就是说,我儿子是个普普通通的孩子,甚至比大多数孩子还略有先天不足。妻子说:“好可怜的小东西!能平平安安地长大我就知足了。”我倒是满怀信心,因为我知道民间一句俗话,“有苗不愁长”。
我对涛涛的早教是从他学爬开始的,如果那也叫早教的话。
一天下午,阳光灿烂,我把家里的木地板打扫干净,然后把涛涛放到地板上,让他随便爬。或许是地板比床大得多的缘故吧,涛涛很开心,手脚并用地爬来爬去。他先是访问了厨房,然后掉头爬到我的书房里,艰难地坐起来,开始研究跟他差不多高的废纸篓。我没有制止,只是站在一旁,微笑着观察他,如果他的头离桌腿、门框太近,我会上前保护一下。
妻子买菜回来,大惊失色,怪我不讲卫生。我说:“涛涛在视察自己的家,在体验爬行的快乐,2米乘1.5米的床怎么够他折腾?你看他多开心。”
我这是在对涛涛施行体验式教育,除了危险品,比如电源插头、刀具、热水器、电风扇等以外,家里的任何东西他都可以接触。对婴儿来说,接触就是学习,体验就是研究。
涛涛两岁的时候,已经玩坏了我的天文望远镜,摔碎了两把茶壶,撕坏了几十本书,至于玩坏的玩具,可谓不计其数。我没有责备过他,东西坏了就买新的。我甚至拿几本过期杂志和他一起撕。这不是宠孩子,我是在告诉他,书是很容易撕坏的,如果一定要撕,那就撕没用的。
涛涛5岁生日那天,我送他一套工具,钳子、螺丝刀、扳手、尺子等。他高兴坏了,因为他特别喜欢拆东西,前两天刚刚拆下了消毒柜的门,因为工具不顺手,还把指甲给挤紫了。有了属于自己的工具后,他拆东西明显不再蛮干了,有时会凝神发呆很久。妻子问孩子这是在干什么,我开玩笑地说:“他在思考,像男人那样思考。如果这时有一个苹果落在他头上,他就是牛顿。”
我和涛涛有许多共同的东西,比如天文望远镜、天平、计时器、指南针、会报时的闹钟、显微镜。每次买回新玩意儿,我都把说明书藏起来,让涛涛自己鼓捣,而且从不帮他。如果他向我求援,我会说:“宝贝儿,那是你的事,不关我事。”妻子怪我懒,我说:“直接告诉你谜底,猜谜语还有意思吗?孩子需要独立思考,否则他哪来的领悟力和创造力?如果不包办代替就叫懒,那我情愿做懒爸爸。”
如果涛涛在鼓捣的过程中把东西弄坏了,我会若无其事地再买一个,若无其事地放在他手边。即使像显微镜这样昂贵的东西,我也不曾告诫他别碰。当然,弄坏的东西我不会扔掉,而是找塑料袋装好,一颗螺丝都不敢落下,然后做好标记,妥妥地保存在地下室里。
涛涛13岁那年暑假,我下班回到家,涛涛抱臂靠在书房的门框上,肩膀一晃一晃地冲我笑,那得意劲就别提了!我走过去一看,我的书桌上多了一个小风扇,正在均匀地摇摆送风,地上是乱七八糟的工具。涛涛说:“从地下室翻出来的,从塑料袋上的标签标注的日期看,是我6岁的时候拆坏的,现在完璧归赵。以后你舍不得开空调,就用它吧。”
从那以后,涛涛陆续修复了他小时候拆坏的大部分东西,一举堵住了妈妈那张唠叨我浪费以及不负责任的嘴。
不学习多么无趣
对涛涛的早教,我坚持以体验为主,让孩子接触尽可能多的感性事物,方式则是放手,尽可能少指导,这样才能激发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等到他5岁时,我才逐渐让他接触数字、文字等抽象概念,方式仍是放手:营造适当的家庭学习环境,慢慢影响他,而不是刻意地逼他学习。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生活状态的影响,如果父母积极从事知性活动,花心思营造知性家庭环境,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容易被开发出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引导涛涛爱学习,我和妻子都以学习为乐,但我不会告诉涛涛我们在学习,而是说我们在玩。我经常对涛涛说:“学习就是玩,不玩多么无趣,也就是说,不学习多么无趣。”对我的三段论式推理,涛涛非常认同。他不知道“刻苦”是什么意思,只知道专心致志是“着迷”。
涛涛10岁以前,我家简直就是一个游乐场。客厅里的沙发被我搬到了车库,腾出地方放涛涛的电动车模跑道;酒柜也被我请了出去,换成了涛涛的小书架;客厅长长的窗台上摆满了天文望远镜、显微镜、沙漏、物理实验套装柜;电视机的旁边堆满了英语和动物世界、百家讲坛等科普类DVD碟片;茶几上堆满了英语绘本、昆虫图册。这些,都是有教育效果的娱乐道具,只要我觉得对涛涛有帮助,就尽量买回家,放在家里的各个角落。
妻子改掉了追韩剧的习惯,家里的电视机除了用来看新闻,其他时间不开,免得涛涛受广告、综艺节目中不良信息的影响。每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各忙各的,涛涛在玩耍中不知不觉积累了不少知识,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大大领先于同龄孩子。
有一天,同事小魏带儿子小志来我家做客。小志比涛涛大两岁,一进门就大呼过瘾,对涛涛说:“你家太好玩了!”涛涛手把手教小志玩望远镜、显微镜,小志半天不得要领。小志不服,提出比赛电动车模,结果照样不是对手。涛涛说:“转弯要提前减速,别看跑道是直的,车要走弧线才行。”
小魏问我:“涛涛懂这么多,都是你教的?”
没等我谦虚,涛涛说:“我自己琢磨的,爸爸根本不管我。” 小魏来了兴趣,要考考涛涛:“那你告诉叔叔,什么是弧线?”
涛涛说不出准确的定义,他跑进我的书房,拿出一个曲线尺,指着上面的曲线对小魏说:“这些都是弧线。行驶的汽车有惯性,转弯太猛容易翻车,所以要慢慢转。”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涛涛是什么时候掌握这个要领的。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可小视,只要把他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他就会不停地给你惊喜。反之,如果把引导改成强制,不仅孩子的学习效率会大大降低,弄不好还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逆反情绪,适得其反。
用图书撒豆成兵
整个幼儿园、小学阶段,涛涛没有上过早教班和兴趣班,省下了不少钱。重要的是,有父母充足的陪伴,他心态阳光,性格极好,与小朋友交往也很开心。
由于小时候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养成了爱学习的好习惯,从初中到高中,涛涛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尽管如此,沉重的学习压力仍让他叫苦不迭。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唯恐他厌学。但我仍然没有给他报补习班,而是改善家庭环境,不动声色地帮助他。
我向老师打听口碑好的参考书和习题集,买回家,放在涛涛可以看到的地方。他会问:“老爸,什么意思?嫌我作业量不够大?”我会回答:“参考书是用来参考的,习题集是用来归纳题型的,如果你嫌烦,我现在就把它们扫地出门。”他会马上笑纳。
为了给涛涛减压,我买来好多课外书,小说、寓言、漫画、各类杂志等,随意摆放在家里各处,餐桌旁、厕所里、床头、电视上、电话旁,甚至客厅地板上,让他随时随地可以随手拿到感兴趣的图书。这种被妻子称为“撒豆成兵”的做法很受涛涛的欢迎。他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图书就是他的朋友,在图书堆里发呆,或被书上的笑话逗得开怀大笑,对他紧张的神经都是不错的调节。
他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约他一起整理这些图书,给它们分类,码放整齐。我对他说:“房间整齐了,头脑也就有序了,视觉清爽了,思维也就清晰了。”此举也很有效。涛涛说,整理房间和书架就像电脑的重新启动,大考前这样整理一下,总能调整出好状态。
2013年,涛涛参加高考,最终以优异成绩被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录取。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谢谢老爸,您的家教方法太棒了,没让我受早教班、补习班的罪,学校压力也被您减去了大半。别人说您这是放养,我却要感谢您的良苦用心。以后,我也要做您这样的爸爸。”
所谓“放养”,不是家长无所作为,任孩子像荒草那样疯长,而是遵循自然规律,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营造适当的家庭氛围,还要给孩子做出表率。那些不惜重金,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名师那里,而自己不学习、不用心、不着家的家长,不过是放养自己而圈养孩子罢了,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家长,都难说是积极的生活方式,而消极的生活状态,又怎么能有良好的教育成效呢?
【编辑:陈彤】
是啊,当什么都被挂上价签,不标价的就意味着没有价值;当人们对炒作习以为常,不炒作的倒显得标新立异了。那好吧,我就来谈谈我的放养教育法,看它是否真的毫无价值。
你的事不关我事
我儿子涛涛出生时2.8公斤,头围身长都勉强算达标,因为患新生儿黄疸,还在保温箱里足足待了10天。也就是说,我儿子是个普普通通的孩子,甚至比大多数孩子还略有先天不足。妻子说:“好可怜的小东西!能平平安安地长大我就知足了。”我倒是满怀信心,因为我知道民间一句俗话,“有苗不愁长”。
我对涛涛的早教是从他学爬开始的,如果那也叫早教的话。
一天下午,阳光灿烂,我把家里的木地板打扫干净,然后把涛涛放到地板上,让他随便爬。或许是地板比床大得多的缘故吧,涛涛很开心,手脚并用地爬来爬去。他先是访问了厨房,然后掉头爬到我的书房里,艰难地坐起来,开始研究跟他差不多高的废纸篓。我没有制止,只是站在一旁,微笑着观察他,如果他的头离桌腿、门框太近,我会上前保护一下。
妻子买菜回来,大惊失色,怪我不讲卫生。我说:“涛涛在视察自己的家,在体验爬行的快乐,2米乘1.5米的床怎么够他折腾?你看他多开心。”
我这是在对涛涛施行体验式教育,除了危险品,比如电源插头、刀具、热水器、电风扇等以外,家里的任何东西他都可以接触。对婴儿来说,接触就是学习,体验就是研究。
涛涛两岁的时候,已经玩坏了我的天文望远镜,摔碎了两把茶壶,撕坏了几十本书,至于玩坏的玩具,可谓不计其数。我没有责备过他,东西坏了就买新的。我甚至拿几本过期杂志和他一起撕。这不是宠孩子,我是在告诉他,书是很容易撕坏的,如果一定要撕,那就撕没用的。
涛涛5岁生日那天,我送他一套工具,钳子、螺丝刀、扳手、尺子等。他高兴坏了,因为他特别喜欢拆东西,前两天刚刚拆下了消毒柜的门,因为工具不顺手,还把指甲给挤紫了。有了属于自己的工具后,他拆东西明显不再蛮干了,有时会凝神发呆很久。妻子问孩子这是在干什么,我开玩笑地说:“他在思考,像男人那样思考。如果这时有一个苹果落在他头上,他就是牛顿。”
我和涛涛有许多共同的东西,比如天文望远镜、天平、计时器、指南针、会报时的闹钟、显微镜。每次买回新玩意儿,我都把说明书藏起来,让涛涛自己鼓捣,而且从不帮他。如果他向我求援,我会说:“宝贝儿,那是你的事,不关我事。”妻子怪我懒,我说:“直接告诉你谜底,猜谜语还有意思吗?孩子需要独立思考,否则他哪来的领悟力和创造力?如果不包办代替就叫懒,那我情愿做懒爸爸。”
如果涛涛在鼓捣的过程中把东西弄坏了,我会若无其事地再买一个,若无其事地放在他手边。即使像显微镜这样昂贵的东西,我也不曾告诫他别碰。当然,弄坏的东西我不会扔掉,而是找塑料袋装好,一颗螺丝都不敢落下,然后做好标记,妥妥地保存在地下室里。
涛涛13岁那年暑假,我下班回到家,涛涛抱臂靠在书房的门框上,肩膀一晃一晃地冲我笑,那得意劲就别提了!我走过去一看,我的书桌上多了一个小风扇,正在均匀地摇摆送风,地上是乱七八糟的工具。涛涛说:“从地下室翻出来的,从塑料袋上的标签标注的日期看,是我6岁的时候拆坏的,现在完璧归赵。以后你舍不得开空调,就用它吧。”
从那以后,涛涛陆续修复了他小时候拆坏的大部分东西,一举堵住了妈妈那张唠叨我浪费以及不负责任的嘴。
不学习多么无趣
对涛涛的早教,我坚持以体验为主,让孩子接触尽可能多的感性事物,方式则是放手,尽可能少指导,这样才能激发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等到他5岁时,我才逐渐让他接触数字、文字等抽象概念,方式仍是放手:营造适当的家庭学习环境,慢慢影响他,而不是刻意地逼他学习。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生活状态的影响,如果父母积极从事知性活动,花心思营造知性家庭环境,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容易被开发出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引导涛涛爱学习,我和妻子都以学习为乐,但我不会告诉涛涛我们在学习,而是说我们在玩。我经常对涛涛说:“学习就是玩,不玩多么无趣,也就是说,不学习多么无趣。”对我的三段论式推理,涛涛非常认同。他不知道“刻苦”是什么意思,只知道专心致志是“着迷”。
涛涛10岁以前,我家简直就是一个游乐场。客厅里的沙发被我搬到了车库,腾出地方放涛涛的电动车模跑道;酒柜也被我请了出去,换成了涛涛的小书架;客厅长长的窗台上摆满了天文望远镜、显微镜、沙漏、物理实验套装柜;电视机的旁边堆满了英语和动物世界、百家讲坛等科普类DVD碟片;茶几上堆满了英语绘本、昆虫图册。这些,都是有教育效果的娱乐道具,只要我觉得对涛涛有帮助,就尽量买回家,放在家里的各个角落。
妻子改掉了追韩剧的习惯,家里的电视机除了用来看新闻,其他时间不开,免得涛涛受广告、综艺节目中不良信息的影响。每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各忙各的,涛涛在玩耍中不知不觉积累了不少知识,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大大领先于同龄孩子。
有一天,同事小魏带儿子小志来我家做客。小志比涛涛大两岁,一进门就大呼过瘾,对涛涛说:“你家太好玩了!”涛涛手把手教小志玩望远镜、显微镜,小志半天不得要领。小志不服,提出比赛电动车模,结果照样不是对手。涛涛说:“转弯要提前减速,别看跑道是直的,车要走弧线才行。”
小魏问我:“涛涛懂这么多,都是你教的?”
没等我谦虚,涛涛说:“我自己琢磨的,爸爸根本不管我。” 小魏来了兴趣,要考考涛涛:“那你告诉叔叔,什么是弧线?”
涛涛说不出准确的定义,他跑进我的书房,拿出一个曲线尺,指着上面的曲线对小魏说:“这些都是弧线。行驶的汽车有惯性,转弯太猛容易翻车,所以要慢慢转。”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涛涛是什么时候掌握这个要领的。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可小视,只要把他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他就会不停地给你惊喜。反之,如果把引导改成强制,不仅孩子的学习效率会大大降低,弄不好还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逆反情绪,适得其反。
用图书撒豆成兵
整个幼儿园、小学阶段,涛涛没有上过早教班和兴趣班,省下了不少钱。重要的是,有父母充足的陪伴,他心态阳光,性格极好,与小朋友交往也很开心。
由于小时候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养成了爱学习的好习惯,从初中到高中,涛涛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尽管如此,沉重的学习压力仍让他叫苦不迭。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唯恐他厌学。但我仍然没有给他报补习班,而是改善家庭环境,不动声色地帮助他。
我向老师打听口碑好的参考书和习题集,买回家,放在涛涛可以看到的地方。他会问:“老爸,什么意思?嫌我作业量不够大?”我会回答:“参考书是用来参考的,习题集是用来归纳题型的,如果你嫌烦,我现在就把它们扫地出门。”他会马上笑纳。
为了给涛涛减压,我买来好多课外书,小说、寓言、漫画、各类杂志等,随意摆放在家里各处,餐桌旁、厕所里、床头、电视上、电话旁,甚至客厅地板上,让他随时随地可以随手拿到感兴趣的图书。这种被妻子称为“撒豆成兵”的做法很受涛涛的欢迎。他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图书就是他的朋友,在图书堆里发呆,或被书上的笑话逗得开怀大笑,对他紧张的神经都是不错的调节。
他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约他一起整理这些图书,给它们分类,码放整齐。我对他说:“房间整齐了,头脑也就有序了,视觉清爽了,思维也就清晰了。”此举也很有效。涛涛说,整理房间和书架就像电脑的重新启动,大考前这样整理一下,总能调整出好状态。
2013年,涛涛参加高考,最终以优异成绩被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录取。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谢谢老爸,您的家教方法太棒了,没让我受早教班、补习班的罪,学校压力也被您减去了大半。别人说您这是放养,我却要感谢您的良苦用心。以后,我也要做您这样的爸爸。”
所谓“放养”,不是家长无所作为,任孩子像荒草那样疯长,而是遵循自然规律,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营造适当的家庭氛围,还要给孩子做出表率。那些不惜重金,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名师那里,而自己不学习、不用心、不着家的家长,不过是放养自己而圈养孩子罢了,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家长,都难说是积极的生活方式,而消极的生活状态,又怎么能有良好的教育成效呢?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