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社会化考试之我见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chun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感受和所见所闻,试图探讨最近备受关注的外语社会化考试相关问题,期望决策者能综合考虑英语高考社会化操作设计,实现各个群体利益均衡化,保障改革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外语社会化考试 高考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识码:A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 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引发社会热议,也引起了笔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按照社会化考试的界定,外语社会化考试是颇受争议的,尤其是高考英语的社会化考试其利弊如何更是值得我们去探索。本文通过对教育活动中社会化考试内涵、类型及有关外语社会化考试问题的解读,提出期许与建议。
  1 教育活动中的社会化考试
  1.1 社会化考试内涵及类型
  熊某认为的社会化考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社会化考试应该不由行政部门主导,而是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组织的考试。第二,社会化考试不应该由行政部门赋予其权威地位,而应通过市场竞争来获得。成功的社会化考试,必须靠专业化的市场竞争来获取生存空间,其中专业化尤为重要。第三,社会化考试的性质不是资格考试,而是评价。由大学自主认可,学生自主选择报考,其社会化考试的成绩不作为大学录取的唯一依据,只为大学录取提供一方面的评价依据。①熊某以世界上最大的非营利教育测试和评估组织——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为例进行了相关阐述。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成功开发了很多标准化考试,包括托福、托业、GRE以及Praxis等在内的国际考试。SAT(类似美国高考)考试也是由他们组织。但SAT考试并不是美国大学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同时还包括高中3年的学业成绩、老师的推荐和学生课外活动的表现等入学参考指标。另外,还有ACT、AP等考试与SAT竞争,大学是认可SAT成绩,还是ACT成绩,由大学自主决定。②
  1.2 社会化考试与传统考试之异同
  社会化考试与传统考试在本质上都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评价方式。但我国目前的高考还是行政主导,高考成绩几乎是大学录取学生的唯一依据,不管高考评价质量如何,所有大学都必须认可该成绩,所有学生只要想上大学就必须参加这一考试。
  而社会化考试试图希望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社会化考试成绩,再结合高中3年的学习成绩、学校推荐、课外活动和面试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一个学生也可用社会化考试的成绩申请多所大学,可以同时拿到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学生可以选择学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中学自主教学、大学自主招生,改变目前的应试教育格局,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
  2 外语社会化考试之疑惑疑虑
  外语社会化考试究竟是什么样的?具体该如何操作设计?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的课题。
  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是否意味着英语从学校教育转向了社会化教育?社会化考试是行政主导或认定的唯一考试,还是完全市场竞争的多项考试?是纳入高校录取的统一总成绩计算,还是由高校根据专业要求作为参考?如何保证外语高考社会化的科学性与公信力,不出现近年来热议的“自主招生”腐败现象……外语社会化考试最关键的是怎么具体操作的问题,比如如何操作?如何评价?评价标准是什么等。这些都是需要行政决策者谨慎考虑的,甚至还需要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的,不同的选择,就会对考生、家长、学校教育发出不同指向,我们的学生是否能够经得起小白鼠的实验?需要多少届的学生来当这些小白鼠?又需要多少次的甚至很多年的试误才能完善这一体系?我们又是否能够承受得起为此所付出的代价?
  外语社会化考试是高考改革的一个必经阶段,是一项科学实验的过程,良好的改革既可以引导、扭转全民长时间学习英语的负担和窘况,又为改善低效的哑巴英语教学提供了出路和方向,还可以引导绝大多数一生不靠外语吃饭的人解放自己,做更多的选择和投入。但笔者认为改革本是改掉弊病,改良方法,实现更好的发展,但如果发生了走向另一极端的做法导致不好的结果,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改革需要系统长远的考虑,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由于各个阶层的认识不一样,怎样防止有可能出现的理解偏差?中小学英语教育即将何去何从?希望引起权威人士的关注。
  3 期许与建议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学学习者,应当担当起一定的责任,为外语社会化考试献计献策,完善英语高考社会化操作设计,学习国外先进理念,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做出自己的贡献。
  3.1 还原语言的工具性本质
  英语作为对外交流的工具,对每个人的重要性确实不一样。以统一的考试衡量每个人,显然是不合适的。英语改为社会化考试,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状,一次考试不过,还有下一次。其实,其它科目也一样,对每个人的重要性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以统一考试衡量学生,已不适合这个多元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是英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个人要在专业上提升,不但要懂得本国本专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更要懂得国外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借鉴、吸收、成长。实际上,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本国的专业经验及文化同样可以传播到国外去。英语起到的是一种文化相互交流的作用。
  由此可知,我们不能简单地关注外语社会化考试,而应该改变教学方式甚至是教学内容,彻底转变教学和学习观念,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英语,而是为了交流和学习而学习英语,从而还原语言的工具性本质。
  3.2 转变教学和学习观念
  传统应试教育,学校以升学率为主要目的,教学以完成计划任务为目标,学生以考上名牌大学为追求,于是科目之间地位不平等,高考中分值占比例高的科目要备受重视,因此这次外语社会化考试可能本身并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引起大众关注甚至追捧的原因,可能降分比外语社会化考试更甚,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它应该引起我们更多思考的是转变教学和学习观念,改变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分数而学习的目标,而是为了交流和学习而学习,学会调整修改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抓住学习的实质,分数并不是唯一的目标,它只是学习的其中一个表现形式,并不是学习的全部。高分有时只能说明其应考能力强。英语是用来交流的,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应该是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传承中国文化、发挥交际作用、展示我国风采的人才,而非培养所谓的高分生。因此高考英语降分这一举措也有待商榷。
  3.3 避免政策执行者的理解偏差
  对于英语学习,如果仅仅评价弱化,而其作用和地位没有弱化,就会出现不协调的发展,这样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英语的工具性决定了英语的重要性,是流行于世界、代表着先进科技文化和潮流、易用性较强的语言,世界最先进的东西大都以英语为载体,我们依然非学不可。
  如果不好好处理英语高考社会化操作,就会造成英语学习出现理解偏差,对于那些出生于农村,见识少,意识不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的学生而言,将是致命的伤害,更拉大了贫富差距,失去了高考的公平性。比如,减少英语教师的招录,或者减少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录取名额,年纪大的老师退休了,毕业生又少了,农村学校会不会出现以前出现过的师资断层状况?甚至减少了中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弱化了中小学英语教学……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当下许多基层政策直接执行者确实会出现的理解偏差,那么究竟该把英语放在什么位置?是等同于劳技课,还是政治、历史课?我们不得不考虑,政策执行者能和政策制定者思想保持高度的一致,因此,这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综上所述,外语社会化考试若能还原语言的工具性本质,教师和学生从根本上转变教学和学习观念,且尽量避免政策执行者的理解偏差,方能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注释
  ①②中国经济导报.推动社会化考试是第一步教改应由全国人大主导——访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2013.11.
  参考文献
  [1]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11.
  [2] 刘海峰.高考改革的回顾与展望.教育研究,2007.11.
  [3] 刘海峰.高考改革的教育与社会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2.9.
  [4] 刘海峰.高考改革中的全局观[J].教育研究,2002(2).
  [5] 李佳.高考改革:无以承受的问责之重——以普通高中新课改为背景[J].中国考试,2012(5).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语料库数据中"导致"类动词的语义韵调查,本文发现翻译人员在"导致"类动词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语义韵冲突或非典型搭配。
基2 FFT算法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之一.以“引导思考、授以方法、锻炼能力”为教学设计原则,探索以问题引导算法思想、分层次数学推导、应用流图计算及结合MATLA
本文研究分子碘、酸作为催化剂,采用不同的醇与乙酸乙酯反应,实验表明,碘能有效地催化在酯交换反应,醇的反应顺序:叔醇、仲醇、伯醇,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为了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应用型新型人才,论文针对采矿工程专业特色及就业特点。对专业课程的实验设置及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得出了采矿工程专业课程需要继
摘 要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经济全球化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随着我国更加广泛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要求高校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变。在网络时代,利用网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网络信息的复杂化,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客观看待网络世界中的各种现象,用正确思想武装头脑,遵守道德规范,做文明的公民。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 网络环境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身处"世界历史"进程中,全球化和本土化两极互动,构成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动脉。西方基于一种冷战思维的考量,以资本逻辑为核心并辅以文化形式推行"霸权"实质的"文化软实力"成了可以"标
高职生人文素养缺失已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而这种缺失也正在制约着高职生的人生发展。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打造学校自己文化品牌,促进学校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