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担任2015级护理12班班主任时,一个叫“YY”的女生有天来找我请假,说自己的干爸去世了,需要回家。按照班规,请假超过半天,家长要打电话。我没有接到她爸爸的电话,对此,她的解释是:“我爸爸可能正在忙于处理干爸的后事。”
班主任得把学生往好处想,既要講规矩,又要会变通,于是我说:“这样吧,等你回到家再让你爸爸给我打个电话也行。”她答应之后,我就批准了她三天假。
估摸着她回到家应该有一段时间了,可我还是没有接到她爸爸的电话。于是我给她留言:“我还没有接到你爸爸的电话。”她的回复是:“我爸爸还在忙,等一会儿就打。”结果到了第二天上午,我还是没有接到电话。
再忙也不能连打电话的空也没有吧,不会有什么事吧?我有点着急了。可还没等我再催问,电话响了。以往家长打电话替学生请假,我随手就会把号码存起来。看到是她父亲的电话号码,我就想:“一定是替她请假的。”
电话接通了,“涂老师好!我闺女怎么一直不接我的电话,她在学校吗?”我一听,当时就懵了。“您闺女没有在家吗?她是昨天上午请假回家的,说她干爸去世了。”她爹一听就恼了:“这孩子!她干爸什么时候去世了?没有的事!”
我说:“既然是这样,说明她在骗我。您给她打电话她不接,说明她可能还没有想好怎么给您说。我们一直在联系,她的安全应该没有问题。我给您提个建议,假如她给您回电话,您不要提给我打电话的事,更不要说您已经知道她不在学校。我也跟她联系一下,然后再通过其他同学了解一下,看看她究竟在哪里。”她父亲答应了。
我这么提醒他,是为了防止出现安全事故。相对于学生安全来说,欺骗老师请假是小事。假如她父亲脾气暴躁,学生看到自己的“骗局”败露,因为害怕不敢回家,或者干脆离家出走怎么办?孩子不回家,他父亲会不会向学校要人?所以,我有必要提醒他。
挂了电话,趁课间我赶紧私信值周班长,得到的回复是:“‘YY’不在班里。她请假了,我这里有您给她批的请假条。有什么不对吗?”事情未明,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我赶紧回复:“没有,我再确认一下。”
得知她不在班里,我就给她留言:“你在学校没有?”这么留言的目的是试探,看她怎么回复。
一会儿,她的信息来了:“我在学校。”我接着不动声色地给她留言:“请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吧。”她没有回复,当然更没有来。她本来就不在学校,怎么来我办公室?
大约一个多小时以后,她给我打来电话:“涂老师,我现在正在回家的路上,我已经快到家了。”我说:“好的,到家以后让你爸爸给我打个电话。”
挂了电话,我马上又给他爸爸打电话:“您闺女刚才给我回话了,说正在回家的路上。看来她的安全没问题,您就不要着急了。接下来她可能会给您打电话,别忘了咱们的约定,一定不要吵她,也不要透露我们俩已经联系过了。”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YY”给我打来电话:“我已经到家了,您放心吧。让我爸爸跟您说话。”她爸爸接过来电话:“涂老师,俺闺女已经回来了,谢谢您!让您费心了!”
听得出来,“YY”已经挨过批评了。后来她在我QQ空间里写了留言:“这两天没回学校,也没回家,但是也没有乱跑,我在朋友家待着。对不起,让您费心了!说实话,我爸不常在家,就算在家了,我们也不怎么说话。我爸是个挺严肃的人,我有啥事也不想跟他说。经历了这件事,我现在明白了,不能啥事都不跟家长说,不跟老师说。对不起,涂老师!希望您再相信我一次,也希望您能给我这个机会,同时我也给自己一个机会。我想看看,经历过这件事的我会不会有所改变。周日我会找您谈谈心里话的。”“今天想了挺多的,心里明白了挺多事。”“我让父母这么失望,真的挺对不起他们的!也对不起您!”字里行间,透露出她的后悔与改错的决心。
故事讲完了,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经过这次事件,她究竟有没有得到成长?
“YY”应该知道她不能骗人。但是她知行不一,于是用她自以为不会被发现的方式行动了。然后,她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谎言被戳穿,父亲很恼怒,“自己也明白了很多事”。
新生入校后,我校专门组织过入学教育,进行过校规校纪的宣讲。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都明白了“作为学生要遵守校规校纪,诚信做人”的道理,而且在学习、生活中加以践行,这是从知到行;而“YY”属于那种学习不认真、态度不够端正的,或者说是属于知而不行的学生,现在她欺骗老师故意违反校规校纪,谎言被戳穿后她才认识到“作为学生要遵守校规校纪,不能欺骗老师”,这是从行到知。相信以后她不会欺骗老师了,这又是从新知到新行。综合起来看,这就是知行互相转化,互为始成。
面对“YY”的错误,我始终很冷静。有的老师说:“涂涂老师,您为什么不生气呢?”我说:“为什么要生气呢?”很多时候,班主任都是居高临下看待学生,其实当班主任与学生平视时,结论就完全不同了。
当班主任居高临下的时候,看到的是这个学生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她不惜以诅咒亲人的方式,欺骗老师、欺骗家长。没有回家的这两天,她究竟在哪里?这次幸亏没有出现意外,如果真的出现了,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当班主任以平等的目光看学生时,就会发现她正在探索这个世界。这个女生想试一试用这个方法能不能骗住班主任、骗住家长,从而实现请假的目的。也就是说,她的目标不在于欺骗班主任、欺骗家长,更不是诅咒家人,而是想请假。请假是目的,说假话仅仅是方法。这一试,她就知道了,这种方法行不通。
我想起了“ 掩耳盗铃”的故事。“YY”的做法是不是在掩耳盗铃?答案是肯定的。她以为她这样做,班主任、家长不会发现。学生犯错误的方式反映的是她的思维方式。学生脑子里的想法,一旦通过实践证明行不通,他是不是就成长了?犯错误正是学生成长的方式之一,也许就是在不断地试错中,学生才逐渐成熟。
我一直在想,今天学生所犯的错误,我做学生的时候犯过没有?仔细回想一下,我也犯过。我相信个别班主任甚至比学生犯得还多,但是,这影响我们成长成才,影响我们结婚生子,影响我们当老师了吗?既然我们做班主任的在未成年时也犯过或者想犯学生今天类似的错误,就应该允许未成年的学生犯错误,也允许他们改正错误。
(责编 张德广)
班主任得把学生往好处想,既要講规矩,又要会变通,于是我说:“这样吧,等你回到家再让你爸爸给我打个电话也行。”她答应之后,我就批准了她三天假。
估摸着她回到家应该有一段时间了,可我还是没有接到她爸爸的电话。于是我给她留言:“我还没有接到你爸爸的电话。”她的回复是:“我爸爸还在忙,等一会儿就打。”结果到了第二天上午,我还是没有接到电话。
再忙也不能连打电话的空也没有吧,不会有什么事吧?我有点着急了。可还没等我再催问,电话响了。以往家长打电话替学生请假,我随手就会把号码存起来。看到是她父亲的电话号码,我就想:“一定是替她请假的。”
电话接通了,“涂老师好!我闺女怎么一直不接我的电话,她在学校吗?”我一听,当时就懵了。“您闺女没有在家吗?她是昨天上午请假回家的,说她干爸去世了。”她爹一听就恼了:“这孩子!她干爸什么时候去世了?没有的事!”
我说:“既然是这样,说明她在骗我。您给她打电话她不接,说明她可能还没有想好怎么给您说。我们一直在联系,她的安全应该没有问题。我给您提个建议,假如她给您回电话,您不要提给我打电话的事,更不要说您已经知道她不在学校。我也跟她联系一下,然后再通过其他同学了解一下,看看她究竟在哪里。”她父亲答应了。
我这么提醒他,是为了防止出现安全事故。相对于学生安全来说,欺骗老师请假是小事。假如她父亲脾气暴躁,学生看到自己的“骗局”败露,因为害怕不敢回家,或者干脆离家出走怎么办?孩子不回家,他父亲会不会向学校要人?所以,我有必要提醒他。
挂了电话,趁课间我赶紧私信值周班长,得到的回复是:“‘YY’不在班里。她请假了,我这里有您给她批的请假条。有什么不对吗?”事情未明,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我赶紧回复:“没有,我再确认一下。”
得知她不在班里,我就给她留言:“你在学校没有?”这么留言的目的是试探,看她怎么回复。
一会儿,她的信息来了:“我在学校。”我接着不动声色地给她留言:“请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吧。”她没有回复,当然更没有来。她本来就不在学校,怎么来我办公室?
大约一个多小时以后,她给我打来电话:“涂老师,我现在正在回家的路上,我已经快到家了。”我说:“好的,到家以后让你爸爸给我打个电话。”
挂了电话,我马上又给他爸爸打电话:“您闺女刚才给我回话了,说正在回家的路上。看来她的安全没问题,您就不要着急了。接下来她可能会给您打电话,别忘了咱们的约定,一定不要吵她,也不要透露我们俩已经联系过了。”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YY”给我打来电话:“我已经到家了,您放心吧。让我爸爸跟您说话。”她爸爸接过来电话:“涂老师,俺闺女已经回来了,谢谢您!让您费心了!”
听得出来,“YY”已经挨过批评了。后来她在我QQ空间里写了留言:“这两天没回学校,也没回家,但是也没有乱跑,我在朋友家待着。对不起,让您费心了!说实话,我爸不常在家,就算在家了,我们也不怎么说话。我爸是个挺严肃的人,我有啥事也不想跟他说。经历了这件事,我现在明白了,不能啥事都不跟家长说,不跟老师说。对不起,涂老师!希望您再相信我一次,也希望您能给我这个机会,同时我也给自己一个机会。我想看看,经历过这件事的我会不会有所改变。周日我会找您谈谈心里话的。”“今天想了挺多的,心里明白了挺多事。”“我让父母这么失望,真的挺对不起他们的!也对不起您!”字里行间,透露出她的后悔与改错的决心。
故事讲完了,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经过这次事件,她究竟有没有得到成长?
“YY”应该知道她不能骗人。但是她知行不一,于是用她自以为不会被发现的方式行动了。然后,她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谎言被戳穿,父亲很恼怒,“自己也明白了很多事”。
新生入校后,我校专门组织过入学教育,进行过校规校纪的宣讲。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都明白了“作为学生要遵守校规校纪,诚信做人”的道理,而且在学习、生活中加以践行,这是从知到行;而“YY”属于那种学习不认真、态度不够端正的,或者说是属于知而不行的学生,现在她欺骗老师故意违反校规校纪,谎言被戳穿后她才认识到“作为学生要遵守校规校纪,不能欺骗老师”,这是从行到知。相信以后她不会欺骗老师了,这又是从新知到新行。综合起来看,这就是知行互相转化,互为始成。
面对“YY”的错误,我始终很冷静。有的老师说:“涂涂老师,您为什么不生气呢?”我说:“为什么要生气呢?”很多时候,班主任都是居高临下看待学生,其实当班主任与学生平视时,结论就完全不同了。
当班主任居高临下的时候,看到的是这个学生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她不惜以诅咒亲人的方式,欺骗老师、欺骗家长。没有回家的这两天,她究竟在哪里?这次幸亏没有出现意外,如果真的出现了,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当班主任以平等的目光看学生时,就会发现她正在探索这个世界。这个女生想试一试用这个方法能不能骗住班主任、骗住家长,从而实现请假的目的。也就是说,她的目标不在于欺骗班主任、欺骗家长,更不是诅咒家人,而是想请假。请假是目的,说假话仅仅是方法。这一试,她就知道了,这种方法行不通。
我想起了“ 掩耳盗铃”的故事。“YY”的做法是不是在掩耳盗铃?答案是肯定的。她以为她这样做,班主任、家长不会发现。学生犯错误的方式反映的是她的思维方式。学生脑子里的想法,一旦通过实践证明行不通,他是不是就成长了?犯错误正是学生成长的方式之一,也许就是在不断地试错中,学生才逐渐成熟。
我一直在想,今天学生所犯的错误,我做学生的时候犯过没有?仔细回想一下,我也犯过。我相信个别班主任甚至比学生犯得还多,但是,这影响我们成长成才,影响我们结婚生子,影响我们当老师了吗?既然我们做班主任的在未成年时也犯过或者想犯学生今天类似的错误,就应该允许未成年的学生犯错误,也允许他们改正错误。
(责编 张德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