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荐
当我们置身于广阔的历史时空与博大的地理环境当中,作家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鲍尔吉·原野用他的散文给出了最好的回答。他以鲜明的特征、极具个性的表达,在当下散文作家中形成了不与人同的“唯一”。他的笔下,都是献给草原和大地的雅歌。他对大地有着自然而然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体察,如放大镜,一枝一叶、一虫一草都能聚焦他探寻发现的目光。他的散文画面感、音乐性极强,语言鲜润灵动,有节奏、有张力。不仅有着对养育万物的大自然的赞颂,而且其中深藏着作家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力量。读他的作品,会情不自禁地跟随他走进自然万物,体会人类与生灵的春华秋实、沧海桑田,感受人与大地的神秘呼应,唤醒人们对大自然与天地万物的虔诚与敬畏。这篇短文写树的最后归宿,在他极尽细腻、克制的描述之中,是不是也读出了他没有说出的深邃情怀?
琴、鄉下的门窗、板凳、寺庙里的木鱼,这些东西的前身是同一样东西——树。
它生长的时候,人们叫它树。树离开大地之后,叫作木头,叫黄花梨木大床,叫紫檀木棋盘,叫炒菜马勺的把。
木头当年在树们的岁月里,身上长满绿叶,沾着露水,是鸟儿的家。当白箭似的急雨斜穿而过时,树像顶着雨赶路。雨在树的脚下劈啪打出水花,树身像雨衣一样反光。树木奔跑,直到眼前出现一片野花。
树叶让树丰满,如同大鸟。树在树林里度过了一生最幸福的时光。
小时候,我家东面有一处锯木厂,每一天都传来电锯声,包括木头锯透后电锯发出的袅袅余音。我从三四岁就听到这种尖锐的声音,七八岁时同家属院的小孩一起参观这个厂。锯出白茬的方形木料堆有三层楼高,让你产生幻觉,好像你变成一只蚂蚁,仰视火柴盒里的火柴棍。院子里全是松脂的香气,松树的红色鳞片堆满地面。现在想,我老家一个小锯木厂里,半米宽、半米高、十几米长的松木方料竟堆积如山,这么粗的松树得长五百到一千年,这是何等富有啊!我长大后再没见过这么粗的松木。五六个工人把松木的一头抬上操作台,工人用肚子顶着松木推向电锯,“吱——”,电锯怪声怪气地叫嚣,松脂香气越发浓重。我觉得锯木的工人已患有成瘾性疾病,他们见到所有的树都想用肚子和肩膀顶向电锯,把浑圆的树变成白茬、有纹理的方料。离一垛垛的方料不远,是一条铁道线,木头从兹运往各地。
树不知自己身上哪一部分变成门。这一部分树变成门之后,成了一个家最重要的成员,它叫门,开门关门。门远离森林已经很久,绿叶和露水永不再来。门上有锁,安玻璃,没人再记得它曾是一棵树,是树身上的一部分。门上年轮的花纹被漆覆盖,花纹在漆的黑暗里回忆森林的绿阴。
有的树变成琴,只用一小块木料,制成琴杆和共鸣箱。琴是树最为文艺的出路,发表乐音并倾听乐音。在音阶的五个全音和两个半音的无穷组合中,琴身的木头听遍了人间苦乐。旋律使它们迷了路,忘记了森林的一切。不同的树让琴声明亮、幽怨、沉思、多情。用放大镜看木板,是无限穹庐,像蜂窝一样,藏着无数小共鸣箱。
木鱼是寺庙的法器。鱼日夜睁着眼睛,僧人以木雕鱼做成响板,取警醒之意,戒怠倦。木鱼的声音幽远、玲珑,是另一种梆子。树成了鱼之后,以声音在寺院的静水里游来游去。
当我们置身于广阔的历史时空与博大的地理环境当中,作家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鲍尔吉·原野用他的散文给出了最好的回答。他以鲜明的特征、极具个性的表达,在当下散文作家中形成了不与人同的“唯一”。他的笔下,都是献给草原和大地的雅歌。他对大地有着自然而然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体察,如放大镜,一枝一叶、一虫一草都能聚焦他探寻发现的目光。他的散文画面感、音乐性极强,语言鲜润灵动,有节奏、有张力。不仅有着对养育万物的大自然的赞颂,而且其中深藏着作家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力量。读他的作品,会情不自禁地跟随他走进自然万物,体会人类与生灵的春华秋实、沧海桑田,感受人与大地的神秘呼应,唤醒人们对大自然与天地万物的虔诚与敬畏。这篇短文写树的最后归宿,在他极尽细腻、克制的描述之中,是不是也读出了他没有说出的深邃情怀?
琴、鄉下的门窗、板凳、寺庙里的木鱼,这些东西的前身是同一样东西——树。
它生长的时候,人们叫它树。树离开大地之后,叫作木头,叫黄花梨木大床,叫紫檀木棋盘,叫炒菜马勺的把。
木头当年在树们的岁月里,身上长满绿叶,沾着露水,是鸟儿的家。当白箭似的急雨斜穿而过时,树像顶着雨赶路。雨在树的脚下劈啪打出水花,树身像雨衣一样反光。树木奔跑,直到眼前出现一片野花。
树叶让树丰满,如同大鸟。树在树林里度过了一生最幸福的时光。
小时候,我家东面有一处锯木厂,每一天都传来电锯声,包括木头锯透后电锯发出的袅袅余音。我从三四岁就听到这种尖锐的声音,七八岁时同家属院的小孩一起参观这个厂。锯出白茬的方形木料堆有三层楼高,让你产生幻觉,好像你变成一只蚂蚁,仰视火柴盒里的火柴棍。院子里全是松脂的香气,松树的红色鳞片堆满地面。现在想,我老家一个小锯木厂里,半米宽、半米高、十几米长的松木方料竟堆积如山,这么粗的松树得长五百到一千年,这是何等富有啊!我长大后再没见过这么粗的松木。五六个工人把松木的一头抬上操作台,工人用肚子顶着松木推向电锯,“吱——”,电锯怪声怪气地叫嚣,松脂香气越发浓重。我觉得锯木的工人已患有成瘾性疾病,他们见到所有的树都想用肚子和肩膀顶向电锯,把浑圆的树变成白茬、有纹理的方料。离一垛垛的方料不远,是一条铁道线,木头从兹运往各地。
树不知自己身上哪一部分变成门。这一部分树变成门之后,成了一个家最重要的成员,它叫门,开门关门。门远离森林已经很久,绿叶和露水永不再来。门上有锁,安玻璃,没人再记得它曾是一棵树,是树身上的一部分。门上年轮的花纹被漆覆盖,花纹在漆的黑暗里回忆森林的绿阴。
有的树变成琴,只用一小块木料,制成琴杆和共鸣箱。琴是树最为文艺的出路,发表乐音并倾听乐音。在音阶的五个全音和两个半音的无穷组合中,琴身的木头听遍了人间苦乐。旋律使它们迷了路,忘记了森林的一切。不同的树让琴声明亮、幽怨、沉思、多情。用放大镜看木板,是无限穹庐,像蜂窝一样,藏着无数小共鸣箱。
木鱼是寺庙的法器。鱼日夜睁着眼睛,僧人以木雕鱼做成响板,取警醒之意,戒怠倦。木鱼的声音幽远、玲珑,是另一种梆子。树成了鱼之后,以声音在寺院的静水里游来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