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锦谁将委豺虎,干戈无奈到参商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1681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氏朝鲜最重要的文化事变是创制出“训民正音”(谚文)。谚文诗歌的兴起打破了汉诗一统天下的格局。但对于汉诗的继续繁荣却并无大碍。李氏朝鲜五百年的汉诗,多关注民生疾苦之作,不乏讽刺暴政之声,在反抗外敌入侵的战争中,更关切国家民族的命运,较之前朝作品,现实主义色彩更为浓重。以风格论,李朝诗坛初期学宋崇尚苏黄,中期仿唐推崇李杜,后期受清人影响兼宗唐宋。
  关键词:朝鲜汉诗,李氏朝鲜,谚文
  中图分类号:11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1-0036-09
  
  李氏朝鲜之诗(上)
  
  高丽后期因王室与元朝不断联姻而关系密切,明初还依附蒙古残余势力,并派李成桂率军进攻辽东。李成桂则回师发动兵变,废黜国王,取而代之。当时拟定的新国号有二:“朝鲜”、“和宁”,奏请明朝定夺,明朝选择了前者,封李成桂为朝鲜王。李氏朝鲜(1392~1910)为中国明清两朝藩属,其建立稍晚于明,其谢幕几同于清,它与明朝的关系最为亲密。据明朝戴冠《濯缨亭笔记》记载:我太宗(指明永乐帝朱棣)初承大统,诏谕海外诸国,朝鲜王芳远(即李成桂之子、太宗李芳远)作诗以献,曰:
  紫风衔书下九霄,遐陬喜气动民谣。
  久潜龙虎声相应,未戮鲸鲵气尚骄。
  万里江山归正统,百年人物见清朝。
  天教老眼观新化,白发那堪不肯饶。
  这里所谓“清朝”与“正统”对应,意谓清正太平的朝代,与两百多年后的满清皇朝无关。李朝《宣祖实录》称:“我国自箕子受封之后,历代皆视为内服,汉时置四郡,唐增置扶余郡。至于大明,以八道郡县皆隶于辽东,衣冠文物一从华制,委国王御宝以治事。”
  “盖东方诗学,始于三国,盛于高丽,而极于我朝。”清初,钱谦益编《列朝诗集》,选录明代诗人一千六百余家,其中高丽、朝鲜诗人四十二家。朱彝尊编《明诗综》收录明代诗人三千四百多家,其中高丽、朝鲜诗人九十一家。
  而李氏朝鲜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事变,是在其建立五十年后创制出“训民正音”。世宗李祹首肇其事,他鉴于汉字不适合标记朝鲜方言,百姓难以学习和使用,命郑麟趾、申叔舟、成三问、朴彭年等八名集贤殿学者研制朝鲜文字。1443年底“训民正音”方案公布,遭遇一片反对之声,时人谓之“谚文”,意即粗野之文。集贤殿副提学崔万理等更上疏云:“我朝自祖宗以来,至诚事大,一遵华制。今当同文同轨之时,创作谚文,有骇观听。倘曰谚文皆本古字,非新字也,则字形虽仿古之篆文,用音合字尽反于古,实无所据。若流中国,或有非议者,岂不有愧于事大慕华?”“自古九州之内,风土虽异,未有因方言而别为文字者。虽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类,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无足道者。传日:用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也。历代中国皆以我国有箕子遗风,文物礼乐比拟中华。今别作谚文,舍中国而自同于夷狄,是所谓弃苏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岂非文明之大累哉?”但世宗李祹不为所动,坚持强力推行。
  为推行谚文,也为政治宣传,世宗还命权踞(1387~1445)、郑麟趾(1396~1478)、安止(1377~1464)等文臣,以谚文与汉字混用的方式,创作庙堂颂歌《龙飞御天歌》,以赞扬李朝缔造者的丰功伟绩,缅怀其艰难创业的历程。
  尽管阻力重重,后来燕山君李隆在位时(1494~1506)还一度予以禁毁,由于这种拼音文字用于拼写朝鲜方言的便利,谚文还是逐渐流行起来,以谚文记录或创作的“时调”和“歌辞”也随之流行。谚文诗歌的兴起打破了汉诗一统天下的格局,但对于汉诗的继续繁荣却并无大碍。因为汉字仍然是官方的正式文字,谚文只是“韩语拼音”,只是民间文字。
  李朝五百年的诗歌,多关注民生疾苦之作,不乏讽刺暴政之声,在反抗外敌入侵的战争中,更关切国家民族的命运,较之前朝作品,现实主义色彩更为浓重。以风格论,李朝诗坛初期学宋,崇尚苏黄。中期仿唐,推崇李杜,此亦明人时尚,以“三唐诗人”白光勋、崔庆昌、李达为代表。后期受清人影响,兼宗唐宋。其五百年间重要的诗人诗作很多,试简述如下。开国初期,诗坛弥漫着郑道传、权近为代表的歌功颂德的诗风。时人浑然不觉,或许自以为正声。
  郑道传(13377~1398),字宗之,号三峰。高丽末年,任右军都总制使,后拥立李成桂,为李氏朝鲜的开国功臣,其《佛氏杂辩》一文成为李朝排佛崇儒国策的理论基础,更编成《朝鲜经国大典》。后卷入李成桂诸子夺位的斗争,竟遭杀身之祸。丽末,其《远游歌》讽刺恭愍王不恤民力,为亡妃造影殿,颇有风骨。鲜初,所作却多颂歌,如《新都歌》,无非“新都形胜”“开国圣王”“圣寿万年”“万民咸乐”之类的谀词,每为史家诟病。《纳氏歌》颂扬李朝缔造者李成桂当年的勇武神明,可谓典型的造神之歌:
  纳氏恃雄强,入寇东北方。纵傲夸以力,锋锐不可当。我后倍勇气,挺身,中心胸。一射毙偏裨,再射及魁戎。裹疮不可救,追奔星火驰。风声固可畏,鹤唳亦堪疑。卓矣莫敢当,东方永无虞。功成在此举,垂之千万秋。
  纳氏,即纳哈出,元朝辽阳行省丞相。1362年,纳氏率军进犯高丽,被二十七岁的李成桂领兵击败。
  但郑道传毕竟是诗人,非一班低能的阿谀之徒可比,谀歌之外,毕竟还有一些隽永的诗篇为后人传诵,如绝句《访金居士野居》,诗境淡远,有尘外高致:“秋云漠漠四山空,落叶无声满地红。立马溪桥问归路,不知身在画图中。”金居士即金克己,其逸士风采为东人乐道。又如《题公州锦江楼》,咏怀古人,感悟生命,明睿畅达,也可歌可诵:
  君不见贾傅投书湘水流,翰林醉赋黄鹤楼。
  生前轗轲不足忧,逸气凛凛横千秋。
  又不见病夫三年滞炎州,归来又到锦江头。
  但见江水去悠悠,那知岁月亦不留。
  此身已与秋云浮,功名富贵复何求。
  感今思古一长吁,歌声激烈风飕飕,
  忽有飞来双白鸥。
  与郑道传同出于李穑门下,权近(1352~1406),字可远,号阳村。十八岁文科及第,丽鲜两朝历任大提学等职,著《东国史略》《四书五经口诀》以及《应制诗注》等。洪武二十二年使明,对重建与中国的亲密关系贡献良多。其诗《咏金刚山》颇见豪兴:“雪立亭亭千万峰,海云开出玉芙蓉。神光荡漾沧溟阔,淑气蜿蜒造化钟。突兀冈峦临鸟道,清幽洞壑秘仙踪。同游便欲凌高顶,俯仰鸿蒙一荡胸。”其颂圣之作今已不大容易见到。《春日城南即事》诗云:“春风忽已近清明,细雨菲菲晚未晴。屋角杏花开欲遍,数枝含露向人倾。“其中”含露向人倾”的杏花,或许有几分谀臣姿趣。
  一直待到李石亨、徐居正、成侃、金时习、成侃,以及“海东江西派”诸子出,一反御用诗人阿谀圣主粉饰太平的风尚,恢复诗歌的怨刺时政和哀民生多艰的传统,诗坛气象才为之一新。
  李石亨(1415~1477)字伯玉,号樗轩,身居高 官而不满弊政,其《呼耶歌》抨击当国者役使百姓大兴土木修筑豪华宫殿:
  呼耶呼耶在南北,呼耶之歌何时息。
  千人输一木,万人转一石。
  华山之石拔几尽,白云之木斫几秃。
  石尽山秃宁可虞,填坑仆谷民可惜。
  民可惜,谁能识,恶卒捶督如电击。……
  徐居正(1420~1488),字刚中,号四佳,官至大提学。兼通晓天文、地理和医学,著述甚多,包括《东人诗话》《东文选》。崇尚中华文化,其《东国通鉴》称朝鲜“衣冠制度,悉同乎中国,故曰诗书礼乐之邦,仁义之国也,而箕子始之,岂不信哉。”有诗云:“明皇若问三韩事,文物衣冠上国同。”其《苦雨叹》:“苦雨生白发,一滴生一白。半为忧民生,半为破茅屋。破屋尚可补,民死那可赎。朝来揽青镜,捻白增太息。”以及《老牛叹》《东家叹》等诗哀民生多艰,为史家所重。闲情小诗如《秋日》也为人传诵:“茅斋连竹径,秋日艳晴晖。果熟擎枝重,瓜寒著蔓稀。游蜂飞不定,闲鸭睡相依。颇识身心静,栖迟愿不违。”《碧波亭》题咏风物,颇见艺术个性:
  鹤城形胜擅东南,晚倚兰舟兴转酣。
  楼敌岳阳天下一,地邻蓬岛海中三。
  蛟潜幽壑时时舞,雁渡清江字字涵。
  安得长风能破浪,远游情思满归帆。
  成侃(1427~1456),字和仲,号真逸,官修撰,著有《慵斋丛话》。英年早逝。其《老人行》哀悯下层劳动者:“垄草萋萋雉双飞,垄边老人长叹息。自道余生今七十,手脚冻皱面黧黑。男婚女嫁知几时,短衣褴衫才过膝。前年招募度黄沙,万死归来鬓如霜。今年把锄事耕耨,石田荦确牛蹄脱。牛蹄脱,可奈何,独坐苍然心断绝。”《渔父》一绝则写文人雅趣,其诗境耐人寻味,渔父所管领的“西江月”,既关乎人生境界,远离尘嚣,也关乎艺术境界,切入宋词:
  数叠青山数谷烟,红尘不到白鸥边。
  渔翁不是无心者,管领西江月一船。
  金时习(1435~1493),字悦卿,号梅月堂。不满世祖篡位后的暴政,削发为僧,晚年还俗隐居。其汉文传奇《金鳌新话》为朝鲜第一部小说集,另有汉诗万余首,惜多散逸。其《渔夫》同情民生疾苦:“去年官家渔税讨,挈家远入碧海岛。今年里胥来催科,卖家买艇倚寒藻。”《乍晴乍雨》:“乍晴乍雨雨还晴,天道犹然况世情。誉我便是足毁我,逃名却自为求名。花开花谢春何管,云去云来山不争。寄语世人须记认,取欢无处得平生。”近乎明代小说中的哲理诗,直白而不乏韵味。《有客》:“有客清平寺,春山任意游。鸟啼孤塔静,花落小溪流。佳菜知时秀,香菌过雨柔。行吟入仙洞,消我百年忧。”应是其隐逸生活的写照。其《题清平山细香院南窗》二首也多闲雅之气,试看其二:
  夕阳山色淡还浓,倦鸟知归趁暮钟。
  棋局不收邀客访,丹房慵锁倩云封。
  方塘倒插千层岫,绝壁奔飞万丈淙。
  此是清平仙境趣,何须喇喇问前踪。
  成倪(1439~1504)字磬叔,号慵斋、虚白,或为成侃之弟。二十岁进士及第。官至礼曹判书、大提学,多次出使中国。著有《慵斋丛话》等。世祖二年(1456),其友人申末舟(1429~1503)不满世祖篡位而辞职归隐,到淳昌郡南山建归来亭,诗酒自遣。成倪许之,作《归来亭诗》,借陶渊明故事,且歌且讽,似赞似嘲,笔墨酣畅,颇见才情:
  归来乎,归来乎,桑梓已老田园芜。渊明早作山泽牒,折腰羞向乡儿徒。浔阳江头真奥区,一间窝舍客头颅。三径松竹青纷敷,东篱甘菊黄初腴。琴中无弦心自娱,起洗葛巾开酒壶。山河尽属刘寄奴,独倚五柳橪霜胡。紫阳栽笔光昭苏,千载清风敦口夫。当今圣化超唐虞,夔龙攀附青云途。以君奇才文武俱,急流勇退何其愚。君言宦路苦崎岖,几人窘步丧厥躯。生平雅性在江湖,今者不去将何须。宝连山高青郁圩,赤城水合澄如酥。菟襄胜地嘻可居,脱屣轩冕如泥涂。千畦艟碰黄云铺,万树梨枣红樱珠。四邻斗酒相呜呜,田翁野老同圃蒲。欣然击壤谣康衢,时平不见差科呼。愿保此乐终无渝,不知渊明有此无。秋风策策吹黄芦,归兴忽忆江东鲈。临歧掺手歌骊驹,亲朋觞酒来相扶。尚怜清渭少踮蹰,终南一发云间孤。依然梦想在清都,有时来作双飞凫。送君仰慕鹏南图,诗成一笑空长吁。
  1455年,少年国王李弘嚏(端宗)被其叔父李(王柔)(世祖)篡位。密谋拥护端宗复位,事败被杀的六人,就是所谓“死六臣”,包括成三问、李垲、朴彭年等文人。因不满世祖篡逆和暴政而退出官场的六人,就是所谓“生六臣”,包括金时习、南孝温等文人。“死六臣”及端宗自己留下了几首感人的绝命诗。试看,曾为创制《训民正音》呕心沥血的辅政大臣成三问(1418~1456)的两首:
  击鼓催人命,回首日欲斜。
  黄泉无一店,今夜宿谁家?
  食人之食衣人衣,素志平生愿莫违。
  一死固知忠义在,显陵松柏梦依依。
  参与创制《训民正音》,并编撰《明皇戒鉴》的李垲(1417~1456)一首:
  禹鼎重时生亦大,鸿毛轻处死犹荣。
  明朝不寐出门去,显陵松柏梦中青。
  两人诗中都提到的显陵,为端宗之父文宗之陵。复位失败后,李弘唪(1441~1457)被降为鲁山君,流放清冷浦,更被毒杀于宁越,抛尸江中。被害前,李弘睥有诗一再题咏冤禽子规,自伤之意不言而喻:
  一自冤禽出帝宫,孤身只影碧山中。
  假眠夜夜眠无假,穷恨年年恨不穷。
  声断晓岑残月白,血流春谷落花红。
  天聋尚未问哀诉,何奈愁人耳独聪。
  ——《宁越郡楼作》
  月白夜,蜀魄啾,含愁情,依楼头。
  尔啼悲,我闻苦,无尔声,无我愁。
  寄语世上苦劳人,慎莫登春三月子规楼。
  ——《子规楼》
  少年国王十四岁被废、十六岁被杀,博得广泛同情,而世祖李(王柔)血腥夺位的罪行遭到天伦和良知的唾弃。“生六臣”之金时习有《快意行》抒其不平之气:“我有一长剑,紫气凌斗牛。一拟苍崖裂,再击狻猊吼。……”南孝温则借“屏风十咏”之一《曳履商歌》明其决绝之志:
  幂我以利名,辱我以爵位。
  与君改初服,宁守我弊屣。
  曾闻一贯语,岂无东周意。
  方园知不周,商歌彻天地。
  此间还有几位诗文名家。鱼世谦(1430~1500),字子益,号西川,官至大提学。多次出使中国。有诗《入山海关》:
  跋马长途日又斜,入关真个是中华。
  金汤自有城千雉,烟火何从邑万家。
  南汹海涛鹏鼓舞,北驱山势虎腾絮,
  明朝可共赊春酒,二月清明已杏花。
  金宗直(1431~1492)号占毕斋,年轻时科考失利,有诗《题济川亭壁》讽刺考官:“雪里寒松雨后兰,看时容易画时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宁把胭脂写牡丹。”终以才学过人,成为一派宗师,所编《东文选》为世所重。身后六年,其门生编写《成宗实录》, 收其《吊义帝文》,被指责为借项羽弑义帝的故事,影射世祖篡位,引发戊午士祸,士林派被悉数逐出政府,三十多人遭诛杀。
  此外,武科状元南怡(1441~1468),以平叛之功,升任兵曹判书。有《北征时作》一诗书怀,后为人构陷,将“未平国”改为“未得国”,竟以谋叛罪处死:
  白头山石磨刀尽,豆满江水饮马无。
  男儿二十未平国,后世谁称大丈夫。
  “海东江西派”代表人物为朴誾、李荇。他们一改前人推重苏东坡的传统,转而师法北宋江西派诗人黄庭坚和陈师道,故称“海东江西派”。朴誾(1467~1503),字仲说,号挹翠轩。十五岁即负文名,十八岁科举及第,历任弘文馆正字等职,因上书弹劾权臣反遭陷害致死。诗多怨愤之作。有《福灵寺》代表其江西派诗风,尤以其中第三联(春阴欲雨)为人称道:
  伽蓝却是新罗旧,千佛皆从西竺来。
  终古神人迷大隗,至今福地似天台。
  春阴欲雨鸟相语,老树无情风自哀。
  万事不堪供一笑,青山阅世只浮埃。
  李荇(1478~1534),字择之,号容斋。曾因直言被流放十年。后复职,官至左相。诗多社会讽喻,如《记事》“朝闻老翁啼,暮听老妪哭”抨击国君强抢民女的恶行。其《八月十五日夜》:“平生交旧尽凋零,白发相看影与形。正是高楼明月夜,笛声凄断不堪听。”以平和的词句,写月圆人缺的哀伤。《风树》则以晚秋境遇,写人生的孤寂凄凉:
  风树多危叶,秋山易夕阳。
  雁行斜度汉,蛩韵冷依床。
  病欲侵年至,愁是抵夜长。
  知音空海内,谁与一商量?
  还有一位死于仕祸者,留下了一首感人的绝命诗。金净(1486~1521)字元仲,号冲庵。先在淳昌郡守任上被革职流放,复职任至艺文馆提学,再罹士祸,流配济州逾年,加罪赐死。曾有诗《题路旁松》托物以言志:“海风吹去悲声壮,山月高来瘦影疏。赖有直根泉下到,雪霜标格全未除。”其绝命诗有楚辞之风,写其屈子式的哀怨:
  投绝国兮作孤魂,遗慈母兮隔天伦。
  遭斯世兮陨予身,乘云气兮历帝阍。
  从屈原兮高逍遥,长夜冥冥兮何时朝。
  耿丹衷兮埋草莱,堂堂壮志兮中道摧。
  呜乎,千秋万岁兮应我哀!
  接下来,有多位理学家相继名世,且多因仕祸连连而隐逸避世。其中擅诗者,诗也多以理趣见称,属于宋诗派。
  徐敬德(1489~1546)字可人,号复斋,无心仕进,以两首《有物吟》表达其物质不灭的思想,风格近乎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有物来来不尽来,来才尽处又从来。
  来来本自来无始,为问君初何所来。
  有物归归不尽归,归从尽处未曾归。
  归归到底归无了,为问君从何所归。
  李彦迪(1491~1553)字复古,号晦斋,任侍讲官等,后遭流配。其《无为》一诗,人谓之能营而不营,能赋而不赋,风范盖出于老子之“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万物变迁无定态,一身闲适自随时。
  年来渐省经营力,长对青山不赋诗。
  李混(1501~1570)字景浩,号退溪,官至两馆大提学,为朝鲜朱子学之集大成者,肖像印在今日韩国的千元纸币上。因其兄李瀣罹祸被杀,毅然弃官归隐。其《矗石楼》果然是哲人之语:“落魄江湖知几日,行吟时复上高楼。横空飞雨一时变,入眼长江万古流。往事苍茫巢鹤老,气怀摇荡野云浮。繁华不属诗人料,一笑无言俯碧洲。”《溪上秋兴》于景物中见禅机,又似其人生的写照:
  雨卷云归暮天碧,西风入林鸣策策。
  溪禽忘机立多时,忽然决起飞无迹。
  宋翼弼(1534~1599),字云长,号龟峰。其诗《岭南岳》:“草衣人三四,于尘世外游。洞深花意懒,山叠水声幽。短岳杯中尽,长风袖里秋。白云岩下起,归路驾青牛。”以及《山中》:“独对千峰尽日眠,夕岚和雨下帘前。耳边无语何尝洗,青鹿来游饮碧泉。”写隐居生活,不乏情韵和理趣。为人乐道的《满月》:“未圆常恨就圆迟,圆后如何易就亏。三十夜中圆一夜,世间万事总如斯。”刻意说理,倒有嫌枯燥。李珥(1536~1584)字叔献,号栗谷。八岁时,游玩至栗谷村花石亭别墅,就写了一首《花石亭》,世人惊为神童:
  林亭秋已晚,骚客意无穷。
  远水连碧天,霜枫向日红。
  山吐孤轮月,江含万里风。
  寒鸿何处去,声断暮云中。
  其《山中四咏》之一也很是耐人寻味:“采药忽迷路,千峰秋叶里。山僧汲水归,林末茶烟起。”采药者果然迷路了吗?诗人想说的怕是,迷者不迷,不迷者迷。山僧汲水归途,林末茶烟起处。正是我辈该去的地方;而世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才是真正的迷路者、执迷不悟呢!
  而一度出任领议政,位极人臣,终于退隐山林的朴淳(1523~1589),号思庵,其诗倡唐音,远宋调,为稍后的“三唐诗人”所追随,遂开一代风气。其《访曹处士山居》:
  醉睡仙家觉后疑,白云平壑月沉时。
  懒然独出修林外,石径筇音宿鸟知。
  白云石径,残月修林,果然是神仙居处。此诗一出,诗人便得雅号“朴宿鸟”。《送退溪先生南还》一诗,由今朝别人,想到他日自放,一番吟咏,两种情怀,加上梅岭多情,殷勤留花的设境,诗之灵动自不待言:
  乡心不断如连环,一骑今朝出汉关。
  寒勒岭梅春未放,留花应待老仙还。
  待“三唐诗人”白光勋、崔庆昌、李达主张“诗回盛唐”,形成诗派,刻意仿唐,蔚然成风,诗坛积习为之一变。
  白光勋(1537~1582)字彰卿,号玉峰,尝任宣陵参奉。其诗《弘庆寺》笔墨简古,语象苍凉:
  秋草前朝寺,残碑学士文。
  千年有流水,落日见孤云。
  《悬津夜泊》写客中晚景,处处透出忧郁之美:“旅泊依山口,重游属暮年。钟声隔岸寺,人语渡湖船。月上蒹葭远,烟沉岛屿连。夜深风更急,落雁不成联。”《奉熙寺》写入世者的出世向往,真率感人:“偶因休浣到沙门,把酒题诗古寺存。红藕一池风满院,乱蝉千树雨连村。深惭皓首从羁宦,犹喜青山似故园。闻说锦湖烟景异,何时归棹问真源?”崔庆昌(1538~1582)字嘉运,号孤竹,文科及第,曾为小吏。其诗《山斋》颇能传达那份荒寒意境:“古郡无城郭,山斋有树林。萧条人吏散,隔水捣寒砧。”《边思》则着意表现边塞军人的悲苦:
  幼小离家音信稀,秋来犹著战时衣。
  城头画角吹霜急,一夜黄榆叶尽飞。
  李达(1561~1608)字益之,号荪谷,为歌妓所生,出身卑贱,一生怀才不遇。其诗《佛日庵赠因云释》有尘外高致,太古况味:
  寺在白云中,白云僧不扫。
  客来门始开,万壑松花老。
  《斑竹怨》遥祭娥皇女英,亦有传神之处:“二妃昔追帝,南奔湘水间。有泪寄湘竹,至今湘竹斑。云 深九疑庙,日落苍梧山。余恨在江水,滔滔去不还。”
  三子之作,皆纯正唐音,有盛唐王孟诸子山水田园遗韵。李达《田家行》:“田家少妇无夜食,雨中刈麦林中归。生薪带湿烟不起,入门儿女啼牵衣。”及浩叹壬辰倭乱的绝句:“寇盗经年岁,干戈满汉阳。所亲皆丧乱,不敢问存亡。”更以其诗圣杜甫式的悲怀见称。
  此后的诗坛,唐风劲吹。“士祸…‘党争”的政治肃杀和外敌入侵的腥风血雨,更磨砺着诗人,成就着诗歌,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郑澈(1537~1594)字季涵,号松江。二十六岁文科及第。曾位居宰辅,在党争中打击政敌心狠手辣,为史家诟病。壬辰倭乱时前往中国请援。其谚文写成的长篇歌辞《关东别曲》《思美人歌》被誉为“东之离骚”。其汉诗《金沙寺》是其于抗倭战争中暂驻金沙寺的述怀之作,悲怆中见坚毅:“十日金沙寺,三秋故国心。夜潮分爽气,归雁有哀音。虏在频看剑,人亡欲断琴。平生出师表,临乱更长吟。”和平年代,人们更为传诵的是他的一些纯诗,如《山寺夜吟》:“萧萧落叶声,错认为疏雨。呼憎出门看,月挂溪南树。”寥寥数语,即营造出一片空寂澄澈之境。《宜月亭》从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定式起,然后宕开,自辟幽径:
  白岳连天起,城川入海遥。
  年年芳草路,人度夕阳桥。
  崔叟(1539~1612),字立之,号东皋、简易。文科状元,官刑曹参判。倭乱起,曾来中国求救。有《句解南华真经》十卷。以文章著名。诗则劲健瘦硬。时人传其《怪石》诗,果然险怪:“窗间悬一虱,三岁车轮大。我有一拳石,不向华山坐。”其《广寒楼》则有几分寻常诗家风致:
  香飘桂树散余馣,鸾驭冷然午夜归。
  迥彻银桥千丈色,共分明月一年辉。
  寒添素女貂襄恋,风送霓裳舞袖飞。
  窃药欲从仙兔去,恐教人事误天机。
  林悌(1549~1587),字子顺,号白湖。因木满朝廷党争,遂辞别官场,入名山游。创作以小说见称。《中和道中》为写实之作:“赢骖驮倦客,日暮发黄州。可惜踏青节,未登浮碧楼。佳人金缕曲,江水木兰舟。寂寂生阳馆,孤灯夜似秋。”大抵人生失意,纵是满目春色也只徒添感伤。小诗《闺怨》清新而有别趣,为人乐道:
  十五越溪女,羞人无语别。
  归来掩重门,泣向梨花月。
  柳梦寅(1559~1623)字应文,号於于堂、艮斋。官至吏判,著有《於于野谈》等。有诗《咏梳》表达对人间寄生虫的愤恨:
  木梳梳了竹梳梳,乱发初分虱自除。
  安得大梳千万尺,一梳黔首虱无余。
  后值仁祖李倧继位,失意辞归,不肯应召复出,作《孀妇词》以明志:“七十老孀妇,端居守空房。傍人劝之嫁,善男颜如槿。贯诵女史诗,稍知妊姒训。白首作春容,宁不愧脂粉?”竟因此罹祸,冤死狱中。其诗应从唐人张籍《节妇吟》衍生而来。张籍之诗,意在婉拒某种政治上的拉拢,称“恨不相逢未嫁时”。柳梦寅此诗则推说“恨不相逢未老时”。
  朴仁老(1561~1642),字德翁,号芦溪,于壬辰倭乱中投笔从戎,屡建战功,战后武科及第,出任武官。因厌恶无休止的党争,辞官归隐。创作以歌辞著称,《太平词》是一部朝鲜军民和中国援军奋勇杀敌打败倭寇的英雄颂歌。其汉诗亦不乏佳作,如《戴胜吟》:“午睡频惊戴胜吟,如何偏促野人心。啼彼洛阳华屋角,令人知有劝耕禽。”嘲讽社会上层不问稼穑的寄生者,据说是其十三岁所作。戴胜,一种鸟,头上有冠。作者由戴胜联想到催耕的杜鹃、布谷鸟,由山野之人想到京城贵族,遂有不平之鸣。
  李晬光(1563~1628),字润卿,号芝峰,二十二岁及第,曾任春秋馆史官等职。抗倭战争中三次出使明朝,接触到传入中国的欧洲近代文化,后写成《芝峰类说》这样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为朝鲜实学思想的奠基人。其诗有唐人之风,闲淡温雅,如《途中》:“岸柳迎人舞,林莺和客吟。雨晴山活态,风暖草生心。景入诗中画,哀鸣谱外琴。路长行不尽,西日破遥岑。”其《春宫怨》写宫女之怨,也未尝不是仕子之怨,后者不也被一种价值观误导,落入有形无形的宫墙吗:
  禁苑春晴昼漏稀,闲随女伴斗芳菲。
  落花也被东风误,飞入宫墙更不归。
  十六世纪朝鲜女诗人辈出,成为诗坛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申师任堂、黄真伊、李玉峰、许兰雪轩是其代表。
  申师任堂(1504~1551)本名不详,号师任堂,精通诗书画,又将其子李珥培养成一代理学宗师,是朝鲜人心目中贤妻良母的典范。其故居乌竹轩的图像印在今天韩国五千元纸币正面。诗多写亲情和乡思,如《泣别慈母》:“慈亲鹤发在临瀛,身向长安独去情。回首北村时一望,白云飞下暮山青。”《思亲》:“千里家山万叠峰,归心长在梦魂中。寒松亭畔孤轮月,镜浦台前一阵风。沙上白鸥恒聚散,海门渔艇任西东。何时重踏临瀛路,更著斑衣膝下缝。”韩国东海岸城市江陵,别称临瀛。斑衣:五彩斑斓之衣。春秋末年,楚国隐士老莱子,至孝,为愉悦双亲,行年七十,犹著五彩之衣,有一次上堂,还故意跌倒卧地,作小儿啼哭。事见《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
  黄真伊(15067~1544),本名黄真,生于开城一进士之家,美貌如仙,能歌善舞,自愿做了青楼艺妓,成为当时“松都三绝”之一。今有韩国歌剧和电视剧演绎其故事。时调之外,黄真伊的汉诗也颇有动人之作:
  谁断昆山玉,裁成织女梳。
  牵牛离别后,漫掷碧空虚。
  这是其《咏半月》。女为悦己者容,牛郎既别,何用梳妆?东国此趣,一如华夏。
  雪月前朝色,寒钟故国声。
  南楼愁独立,残郭暮烟生。
  这是其《松都》之咏,凝重低昂,有男儿气,有历史感。松都,即开城,高丽国都。据任堕《水村漫录》记载:当时名士苏世让,以刚肠自许,常道“为色所惑者,非男子也”。当他听说松都名妓黄真才色绝世,便与友人约定:“吾与此姬同宿三十日,即当离绝,不复一毫系念。过此限,若更留一日,则汝辈以吾为非人也。”行至松都,见黄真果然才貌超群,乃与交欢,限一月留驻。光阴荏苒,次日即将离去,与黄真登南楼饮宴,黄真并无怅别之色,只道:“与公相别,何可无一语,愿呈拙句,可乎?”苏公许之,黄真即书一首五律《送别苏判书世让》:“月下庭梧尽,霜中野菊黄。楼高天一尺,人醉酒千觞。流水和琴冷,梅花入笛香。明朝相别后,情与碧波长。”苏阳谷咏之,叹曰:“吾其非人哉!”为之更留。
  李玉峰(1550~1600),名淑嫒,号玉峰,沃川郡守之女,承旨学士赵瑗之妾。其小诗不乏隽永之作,如《闺情》:“有约来何晚,庭梅欲谢时。忽闻枝上鹊,虚画镜中眉。”今日韩国学子习诗,以为起承转合的范例。《赠云江》:“近来安否问如何,月到纱窗妾恨多。若使梦魂行有迹,门前石路便成沙。”第三句转得更妙,梦魂如果从路上走过,路上铺的石头也会 践踏成沙尘,可见梦魂往来之频,思念之苦。《宁越道中》为怀古之作:“五日长干三日越,哀歌唱断鲁陵云。妾身亦是王孙女,此地鹃声不忍闻。”当年少年国王李弘唪被废黜,降为鲁山君,遇害后,其陵遂称鲁陵。陵主生前一再题咏冤禽子规(杜鹃),百年后女诗人犹不忍闻杜鹃哀鸣。《夫因戍事在京》一诗颇具雄风,其爱国情怀常为史家称道。颔联中,去病即汉武帝时名将霍去病,张良为汉朝开国功臣:
  干戈纵异书生事,忧国惟应鬓发苍。
  制敌此时思去病,运筹今日忆张良。
  边城战血山河赤,芽浦妖气日月黄。
  京洛徽音常不达,江湖春色亦凄凉。
  许兰雪轩(1563~1589),名楚姬,号兰雪轩,别号景樊,其父及兄弟均为知名文人。据说她平生有三恨,一是生在朝鲜这个狭小的国度,而非中国,二是生为女人,三是成为其貌不扬的金诚立之妻。李(日卒)光《芝峰类说·闺秀诗》说:“兰雪轩许氏,正字金诚立之妻,为近代闺秀第一,早夭,有诗集行世。平生琴瑟不谐,故多怨思之作。”如《闺怨》其一:“锦带罗裙积泪痕,一年芳草恨王孙;瑶筝弹尽江南曲,雨打梨花昼掩门。”《秋恨》:“绛纱遥隔夜灯红,梦觉罗衾一半空;霜冷玉笼鹦鹉语,满阶梧叶落西风。”其闺中怨恨,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皆以典雅的汉家诗语出之。其《哭子》一诗则惨痛异常,让人不忍卒读:
  去年丧爱女,今年丧爱子。
  哀哀广陵土,双坟相对起。
  萧萧白杨风,鬼火明松揪。
  纸钱招汝魂,玄酒存汝丘。
  应知弟兄魂,夜夜相追游。
  纵有腹中孩,安可冀长成。
  浪吟黄台词,血泣悲悲吞声
  洪万宗(1643~1725)所著《小华诗评》云:“我东女子不事文学,虽有英姿,止治纺绩,故妇人之诗罕传。”这并不完全合乎事实。
  但许氏之诗,不少涉嫌抄袭。例如其《采莲曲》:“秋净长湖碧玉流,莲花深处系兰舟。逢郎隔水投莲子,或被人知半日羞。”就抄袭了唐人皇甫松的一首《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游。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试比较二诗,其重心所在的后两句几乎完全相同。皇甫此诗原载《花间集》,该集问世于后蜀广政三年(公元940年),为晚唐五代词选集。朝鲜学者金万重(1637~1692)在其《西浦漫笔》一书中,曾有尖锐的批评;“兰雪轩许氏诗,出自李荪谷及其仲荷谷,工夫不及玉峰诸公,而彗性过之,海东闺秀唯此一人。独恨其弟筠颇采元明人佳句丽什人所罕见者,添入于集中,以张声势。以此欺东人,可矣。而复传入中国,正如盗贼窃人牛马,转卖于其里中,可谓痴绝。又不幸遇着钱牧斋双眼,如陶公之识武昌官柳者,发奸破赃,底蕴毕漏,使人大惭,惜哉!柳絮执扇之擅名千古者,本不在多。如许氏之才,自足为一代慧女,而用此自累,使人篇篇致疑,句句索瘢,亦可叹也。”
  
  责任编辑 吴晓红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挖掘和培养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一项工作。有效利用语文课堂这个主阵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逆向而为,同中求异;巧设问题,疑中激新;开放课堂,孕育创新;善用比较,探究出新;百变练习,活中求新。  关键词:创新思维质疑比较探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我们思考未来所需人才的标准时,拥有
期刊
摘要:调查研究发现,有效的评价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形成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常规的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事实上,教师的评价形式与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影响甚微,真正能够走进学生内心的评价往往是非正规评价。本文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结合学科教学规律,阐述创新评价方式与内容的策略,以期有效地提升初中美术教学效果,最终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效果创新评价策略  课
期刊
摘要: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是学生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根据启发式的教育理念,科学设计习作情境,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树立学习自信心,在学习中快乐成长。指导策略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引领他们自主学习,让他们在“学、练、仿、悟”中学会习作技巧,提高习作水平。  关键词:起步习作消除畏难巧设情境用好范文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是学生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现在提倡学生心性自由发展,教师是不是就
期刊
摘要:数学学习要适应每一个学生,激發每一个学生的兴趣,要充分利用他们的特点学习数学。好奇、好胜、爱表现是他们的共性,课堂上抓住这些特点进行数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学生特点兴趣数学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父母眼中的天使,他们聪明可爱,或许在教室他只是几十分之一,但却是父母的百分之百。课堂上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发展每个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有
期刊
摘要:语文教师上课时要学会情感上的三步走,将“情”寓于语文课堂中:“温”情—“激”情—“抒”情。“温”情,就是给学生加温预热,慢慢培养他们想学的情感。“激”情,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抒”情,就是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情,用语言表达出来,或用口说,或用笔写。  关键词:“温”情“激”情“抒”情  新的一轮教学已经过去两年了,但对上一轮教学诗歌《蝈蝈与蛐蛐》的情景,记忆犹新,那是我上得
期刊
摘 要:在对国内主要矿物加工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基础上,对安徽理工大学矿物加工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培养特色进行了探讨,提出注重学科交叉性与应用性课程开设、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关键词:矿物加工;学分制;培养方案;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1009003  收稿日期:20100726 
期刊
摘 要:安徽在多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从戏曲到风景,从文化到人物,无不饱含这个地区的深厚文化底蕴。利用图形符号这一国际性语言融合安徽地方性的特点创意设计徽派图形,用最具代表的徽派图形语言来传播徽州文化。  关键词:徽派;图形艺术;融合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2008003  收稿日期:2012-02-06  基金项目:安徽省人文社
期刊
摘 要: 通过分析标志性节庆的赞助商、参展企业、政府部门、当地居民等利益干系人及 其相互关系,指出消费者是所有关注的核心,在研究标志性节庆产业化发展的产品化开发、 市场化运作、品牌化战略等前提下,提出基于利益干系人的节庆经济与地方产业互动机制, 并通过中国豆腐文化节加以说明。  关键词:标志性节庆;利益干系人;地方产业;互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尤其是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也是一门人文性的课程,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人文素质教育功能的意义非常重大。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内容的传授、英语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等环节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质。  关键词:以人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DNA分子结构发现案例的梳理,探讨科学发现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因素。认为: 强烈的兴趣与执着的追求、敏锐的洞察力、密切的合作与协同、充分的学术思想交流和科研 信息获取、各种科学研究方法的熟练运用等要素是现代科学做出重大发现所必备的。  关键词:科学发现;洞察力;合作与协同;学术交流  中图分类号:N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0)02-010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