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顾军花教授提出从肝论治,以气机为枢调畅机体,围绕产后痹之气血失和、脾湿肝郁之病机,从3个不同的有效验案总结顾军花教授辨治产后痹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 产后痹;中医治疗;医案;顾军花
顾军花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首届社区医生师带徒指导老师,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上海中医药大学首批杏林学者。长期在中医内科及风湿病专科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学术上首倡从肝论治干燥综合征等风湿免疫病,临床擅长风湿免疫性疾病、代谢性关节病以及各种免疫失调性疾病的诊治。
产后痹[1]又称产后风湿或产后关节痛,产后不仅指产褥期,也指因生产所患痹证,临床上除了常见的肢体、腰膝等关节的疼痛、酸楚、麻木、屈伸不利等症外,大多伴有畏寒、恶风、汗出、心烦不安、失眠等症状。产后痹是从疾病特定发病时间命名的风湿病,属特殊痹之一[2]。西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在免疫方面,孕期前后母体雌激素、孕激素的改变导致体内相关抗体及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反应产生,从而引发了关节疼痛[3];在内分泌方面,妊娠期间甲状旁腺对钙的吸收受到了高激素水平的抑制,当骨钙丢失达12%以上则会导致关节疼痛[4]。西医学对本病尚无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规治疗是使用小剂量激素,可使患者症状得到改善,但作用维持短暂。若合并有抑郁或焦虑,则联合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可有一定的疗效;但大多数患者对于激素以及精神科药物有抵触情绪,临床上依从性较差[5]。
产后痹在中医学最为贴切的描述见于《经效产宝·产后中风方论第二十三》,其云:“产后中风,由产伤动血气,劳损脏腑,未平复起早劳动,气虚而风邪乘之,故中风。风邪冷气客于皮肤经络,但疼痹羸乏,不任少气。若又筋脉挟寒,则挛急喎僻,挟温则纵缓弱,若入诸脏,恍惚惊悸,随其所伤脏腑经络而生病。”大概而言,产后痹之病机是由于产后气血亏损,劳及脏腑,又未加以休养,外邪乘虚而入导致。然现今小产及引产后同样耗伤气血,从而出现痹病,故而也可纳入产后痹的范畴。
顾军花教授从事中医诊治20余年,对产后风湿诊治经验颇丰。她指出产后痹的发生,临床虽以关节痛、畏寒为主,然究其病因甚为复杂,风寒湿邪为外邪,其内因不仅仅是常见的气血不足、阳虚寒凝,还包括肝气郁滞、血行不畅、湿阻经络,有甚者还表现为外寒内热。故临床上应随证治之,灵活变通。现将顾军花教授治疗产后痹的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1 病案举例
1.1 外寒内热,中焦湿阻,阳气不运 患者,女,51岁,2017年8月16日初诊。以反复全身畏寒20余年,加重1年为主诉。患者既往有3次流产史,29岁时第3次流产后出现明显劳累感,半年后出现下肢畏寒,时有酸痛,后逐渐出现全身畏寒,近20余年来症状反复发作,曾外院口服中药治疗,服用后症状时好时坏,自觉近一年来畏寒明显加重,汗出多。刻下:全身畏寒,正值夏日,患者却穿厚冬衣外加包裹厚毛毯,畏风,动则汗出,冷甚时膝关节、踝关节酸痛,口干、口苦,口中黏腻,胃纳不香,容易腹胀,胃脘嘈杂,泛酸,多食后易肠鸣,喜温食,肢体倦怠,头项部冷感,冷甚时有疼痛,时有足底冷,胸闷,心悸时作,气短,入睡困难,醒后难再入睡,每晚仅睡1.5 h,大便2 d一行,质成形或时有偏稀,小便清长,夜尿3~4次,自行予生姜、辣椒浸酒擦拭身体后自觉冷感减轻,脉弦细弱数,舌暗红苔腻。辨证:外寒内热,气滞湿阻血瘀。治法:理气化湿,升阳活血,平肝安神。处方:豆蔻3 g、苍术9 g、莪术9 g、钩藤15 g、龙骨15 g、牡蛎15 g、郁金9 g、石菖蒲9 g、合欢皮9 g、夜交藤15 g、防风9 g、防己9 g、海风藤15 g、当归9 g、鸡血藤15 g、川芎6 g、羌活9 g、细辛6 g、葛根15 g、木香9 g、柴胡9 g、枳壳9 g、白芥子9 g、川椒6 g、麻黄根15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2017年8月30日二诊,患者着秋装就诊,外裹毛毯,膝、踝关节时有疼痛,夜间胸闷,心悸,汗出减,口苦减轻,纳可,夜尿3次,大便可成形,夜寐2 h,舌暗红、苔薄腻中干,脉细弱数。湿邪减,然瘀血重,再进原方,去敛汗之品麻黄根,加强温中之力肉桂3 g、高良姜9 g以暖中焦,佐以瓜蒌皮15 g、川芎12 g、泽兰12 g、泽泻12 g理气活血以通络宽胸,并加强温阳祛寒止痛药延胡索15 g、蜂房12 g、制川乌9 g、制草乌9 g。14剂,煎服方法同上。
2017年9月15日三诊,患者着衣明显减少,仅着长衣长裤,未包裹厚毯子,关节疼痛减,汗出可,诉腰膝、头顶冷,夜尿2~3次,心悸,寐转安,时易醒,二便可,脉细弱數,舌暗红、干,苔薄腻。原方加知母6 g、黄柏6 g泻热坚阴以防温药过久虚阳浮越。后随症加减28剂,诸症皆愈。
按语:患者属产后痹,流产3次后出现疲劳感,继而出现全身畏寒。初看,患者呈寒象,然而查其舌脉及中焦之症为有热。辨证属于寒热错杂,患者以四肢、头项部冷感为主,而又有口中黏腻,胃脘嘈杂,大便难解,肢倦等湿热阻滞中焦之象;口苦、口干,夜寐差,入睡困难等心肝火旺证。此外,其诉胸闷,心悸,气短,当属上焦气虚;然其寸口脉未见明显不足之象,实为气机阻滞而失司所致。患者冷甚时膝关节、踝关节酸痛,下肢相对于上肢属阴,头为诸阳之会,两者皆痛,则阴阳失调,上下气机因中焦湿困而阻滞不畅所致。而气有温煦作用,故此患者虽以寒为主诉,治法上却以理气燥湿为本,以调达气机来助机体本身的温煦之气贯通全身。方以豆寇温燥化湿,《本草备要》云其“除寒燥湿,化食宽膨”;苍术燥湿健脾,莪术、当归、鸡血藤活血补血;钩藤、龙骨、牡蛎平肝潜阳;合欢皮、夜交藤宁心安神;防风祛风通络;麻黄根敛汗收敛;海风藤《本草再新》云“行经络,和血脉”;柴胡、枳壳一升一降;石菖蒲、木香、川椒通达三焦;最后以川芎、羌活、细辛、葛根、柴胡、白芥子六药分经论治之法,既引药入经又畅内外气机。以疏代温,以动带静,达到了中药助机体恢复阴阳交通的目的。 初诊时正值夏天,患者却包裹着厚厚的毯子前来就诊,服用中药1个月余后炎夏已过而患者却如常只着秋装前来就诊,可见其畏寒明显减轻。究其病因是全身气机受阻为根,继而导致湿阻经络,阳气不外达肢体,上下阴阳不调而出现诸多症状。临床上对于畏寒的产后痹大多以温药投之,以补药养之,然而本案中顾军花教授却以理气化湿入手,随湿去而逐步加重温药之用,并兼制其过亢之阳,兼以平肝安神贯彻始终,故治产后痹大法虽不离温通二字,但治疗着眼点需看准,且要始终顾护肝经心神之变方得卓效。
1.2 肝胆不利,气滞兼有血瘀 患者,女,32岁,2017年4月14日初诊。以反复多关节疼痛半年余为主诉。患者半年前小产后出现颈、膝、足底痛,目干涩,时有胀痛,怕冷,大便稍难解,1~2 d一行,成形质较干,时时有便意,伴有腹胀,胃纳可,月经此月未行,带下可,寐欠安,舌暗红苔薄,脉细滑带数。辨证:肝郁气滞兼有血瘀。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处方:钩藤15 g、夏枯草12 g、柴胡9 g、牡蛎30 g、郁金12 g、石菖蒲9 g、威灵仙
15 g、牛膝12 g、鸡血藤30 g、延胡索15 g、莪术12 g、白术12 g、防风9 g、防己9 g、合欢皮9 g、夜交藤30 g、当归9 g、炒白芍9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2017年4月28日二诊,患者月经已行,目干涩、胀痛减,颈、膝、足底仍疼痛,晨起后背及下肢麻木感,便意频,大便可成形,不爽,1~2 d一行,腹胀,寐欠安。舌暗红,舌体胖,苔薄白,脉细弦数。患者肝热减,故去防己、防风、夏枯草、牡蛎。然麻木感作,以后背、下肢为主,故守前方继进,加重通利关节之药,予川续断15 g、桑寄生30 g、桑枝12 g补益肝肾,调血脉;并予木香6 g调中导滞。后随症加减28剂后,足麻缓解,关节疼痛较前明显减轻,但久站足底、颈、膝仍有不适感,有隐痛,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弱带数。患者疼痛减轻,血瘀减,欲改为口服成药治疗,嘱守首方再进7剂以巩固疗效,并根据其湿阻体质予痛风定胶囊清热利湿,活血通络。1个月后复诊,疼痛基本减轻,关节稍有不适,故改为口服中成药治疗,予丹栀逍遥片疏肝清热,芪骨胶囊补益肝肾。
按语:患者半年前小产后出现关节疼痛,小产后多为体虚加之久病加重其虚证,然本例患者以实为主。患者颈、膝、足底反复疼痛,颈、膝为阳经所行,足底为肾经所主,肾亦主阳,从颈至足底为足太阳膀胱经所行。阳气可温煦,而患者怕冷,示阳气枢机不利。目为肝所主,目干涩、胀痛,乃肝郁气滞化火而上扰于目。且目也为膀胱经所过,提示膀胱经气不利。患者大便不爽,时时便意,有腹胀,却1~2 d一行,此为肝气乘脾兼有湿阻所致,加之其质干,提示阴血亏于内而失于濡养。故而调节气机为主要治法,枢机不利者当责少阳。顾军花教授予自拟经验方疏肝生津饮为基本方疏肝理气,加之鸡血藤、延胡索、当归补血活血,莪术破气活血,防风、防己祛风止痛,防风、防己同为膀胱经之辛药助其药力运行,最后加用威灵仙、牛膝祛风通络止痛。
临床上产后痹以温阳补益为主,然患者前后服用中药3个月余,关节疼痛基本好转,所用方剂大多以疏肝理气活血为主,尽管初诊时患者诉怕冷,但未以温阳药为主,反之以疏肝行气为主,气机通利则阳气自然可外达肢体。目前,产后痹发生率越来越高,这与工作压力、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均相关,而“同病异治”在其中尤为重要。同样都是怕冷关节痛的产后痹患者,其舌脉是判别寒热的重要依据。本例患者怕冷却脉数,自觉体虚却大便难解又目干痛,故而临床上对于寒热虚实的把握尤为重要。
1.3 血虚血瘀寒凝 患者,女,32岁,2017年9月
4日初诊。以反复多关节疼痛4个月余为主诉。患者产后5个半月,近4个月遇凉后出现双手、双膝关节疼痛,怕冷,胃纳可,大便难解,1~2 d一行,质干,月经2个月前一次,因乳汁较少而哺乳已停,口唇淡红,无眼干,无脱发,夜寐可,舌暗红边有瘀点,质干苔薄,脉细弱数。辨证:血虚血瘀寒凝。治法:益气养血兼以活血。处方:生黄芪30 g、穿山龙30 g、当归12 g、熟地黄30 g、制香附9 g、鸡血藤30 g、炒白术9 g、炒白芍12 g、炙甘草9 g、威灵仙12 g、川牛膝15 g、怀牛膝15 g、羌活9 g、独活9 g、桑寄生30 g、防风9 g、防己9 g、海风藤30 g、延胡索15 g、柴胡9 g、附子6 g。28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17年10月10日二诊,患者诉仍怕冷,双膝关节时有疼痛,腰酸减,月经未行,胃纳可,二便可,夜寐安,舌暗红,苔薄腻,脉细弱数。守原方再进,瘀象减,故去川牛膝、延胡索,寒象未解,故加大附子用量9 g,并加肉桂3 g、补骨脂12 g补肾助阳。服后寒象减,疼痛缓,后随症加减服28剂后愈。
按语:《济生方》云:“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本例患者夏令产子,产后本体虚,而其在月子中受凉出现了关节疼痛。产后患者2个月前曾行经一次,现仍未规律行经;加之大便难解,1~2 d一行,质干,此为产后血虚失于濡养。患者怕冷,关节疼痛,其脉数,舌暗红,考虑为血瘀所致的气血难以达肢体关节。故而治疗以重用生黄芪补中益气;穿山龙祛风舒筋活血;四物汤、鸡血藤补血活血;香附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调经理气,柴胡疏肝理气;防己黄芪汤、防风、威灵仙等药祛风除痹;川怀牛膝活血通经,强筋骨;延胡索活血止痛;附子温阳散寒止痛。患者虽诉怕冷,但方中仍以活血补血为主,使气血通行,少加附子以助其阳气而达到少火生气之效。
2 小 结
宋·陈沂《陈素庵妇科补解》曰:“产后气血虚,风寒客于皮肤,入于经络,致顽痹不仁,甚则拘挛,筋节不能自如。”临床上对于产后痹的诊治,多从补虚温阳、祛风通络等方面展开。蔡圣朝[6]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产后痹治疗以养血为主,佐以温散寒邪和祛风通络之法,方用四物汤为主方配羌活胜湿汤加减,并以甘松作为产后痹经验用药。王钢[7]亦认为,本病正虚、邪侵、血瘀,治疗当以补益气血、调和营卫、蠲痹通络为主。韩延华[8]认为,产后失血亡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气血不和,治疗总以调和气血为主。武权生[9]认为,本病因氣血亏虚,血行瘀滞,感受风寒湿邪所致,临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李楠等[10]以活血化瘀温阳益气养血、散寒止痛为思路,自拟产后痹方治疗产后身痛,方以桂枝茯苓丸加减。王哲[11]从肾虚论治,以补肾通络、温经止痛为法,自拟产后身痛方,方中以附子、淫羊藿、炮姜、桂枝、白芥子等组方治疗本病。 顾军花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得出,产后痹的病机不仅仅局限于补虚与温阳,随着现代环境的改变,很多产后痹患者还夹杂有气滞与热证,单单的温补活血无法解决患者所困。临床辨证时舌脉尤为关键,如第1例患者诉体寒,而其脉数,舌苔腻,加之胃中嘈杂,可知兼有热证,若采用传统辨证思路中的温补之法反而加重病情。肢体疼痛是产后痹最为常见的症状,仅仅是活血止痛,并不是通法,疼痛部位不同,引经药就显得尤为重要。第2例患者疼痛之处为膀胱经所行之处,细察其证辨为气机不利,故以疏肝理气为主法加之膀胱经的引经药而取得不俗之效。此外,中医辨证讲究三因制宜,时令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产后痹在古籍中多记载为寒痹的特点,冬季多发,多用温药。然而在现代,夏天仍会有受寒关节疼痛的症状出现,如第1例患者夏天裹着厚厚的毯子来就诊,第3例患者夏令产子。由于现代夏日空调使用率高,故而患者6月仍受寒而出现关节痛,此为产后气血不足而受寒邪所致。对此治疗上尽管是暑热之天,仍稍加附子助其阳气。
风湿病是患者主诉最多的病证之一,而产后痹不局限于关节疼痛,恶寒,还有目干,口干,脱发,皮疹,自汗,大便不调等,很多患者前来就诊,常常诉说周身不适。顾军花教授认为,其与气机不调有莫大的关系,提出“从肝论治”风湿病的理念[12],肝主筋,人体各脏腑器官均由无数筋膜组织组成,筋膜遍布全身,外连肌肤,内连经络脏腑。肝为筋膜之主,故肝失调和,可致全身各处的病变,导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可见肝之病为风湿痹病内伤脏腑之源头。肝木乘脾,导致脾运不健而痰瘀内阻,继而形成多种风湿病[13]。临床上重视条畅气机,以疏肝为主,如疏肝生津方、疏肝运脾方等,以柴胡、牡蛎、白芍、郁金、石菖蒲、生甘草等组方,取得不俗的疗效。
顾军花教授在临床诊治上,提倡以患者为中心之四诊合参的多思路辨证,除了基本的气血阴阳辨证外,经络以及体质和精神状态乃至工作环境、家庭因素均纳入考虑因素之内,方能达到真正的个体化辨证,同病而异治,充分发挥中医的精准化治疗特色。
3 参考文献
[1] 娄玉钤.中国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8-315.
[2] 娄玉钤,李满意.特殊痹的源流及临床意义[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1):49-57.
[3] 林其德.现代生殖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4-297.
[4] 吴东海,王国春,马丽,等.临床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3-493.
[5] 王玉明.对产后风湿症的认识[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54-56.
[6] 王燕,蔡圣朝.蔡圣朝治疗产后痹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2):238-239.
[7] 魏勇,王钢.王钢主任病证结合治疗产后风湿病临床经验撷萃[J].中医临床研究,2017,9(3):11-12.
[8] 赵雪,韩延华.韩延华教授治疗产后病验案四则[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0):295-296.
[9] 许远,袁慧.武权生教授治疗产后身痛106例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213-214.
[10] 李楠,林昌松,刘清平,等.产后痹方治疗产后关节痛的疗效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2):333-334.
[11] 王飞,王哲.王哲教授治疗肾虚产后身痛验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1):250-253.
[12] 顾军花.从肝论治干燥综合征[J].中医杂志,2011,52(4):292-294.
[13] 陳园园,曲环汝.探析从“肝”论治风湿病[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8(2):60-62,71.
收稿日期:2019-07-15;修回日期:2019-08-26
【关键词】 产后痹;中医治疗;医案;顾军花
顾军花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首届社区医生师带徒指导老师,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上海中医药大学首批杏林学者。长期在中医内科及风湿病专科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学术上首倡从肝论治干燥综合征等风湿免疫病,临床擅长风湿免疫性疾病、代谢性关节病以及各种免疫失调性疾病的诊治。
产后痹[1]又称产后风湿或产后关节痛,产后不仅指产褥期,也指因生产所患痹证,临床上除了常见的肢体、腰膝等关节的疼痛、酸楚、麻木、屈伸不利等症外,大多伴有畏寒、恶风、汗出、心烦不安、失眠等症状。产后痹是从疾病特定发病时间命名的风湿病,属特殊痹之一[2]。西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在免疫方面,孕期前后母体雌激素、孕激素的改变导致体内相关抗体及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反应产生,从而引发了关节疼痛[3];在内分泌方面,妊娠期间甲状旁腺对钙的吸收受到了高激素水平的抑制,当骨钙丢失达12%以上则会导致关节疼痛[4]。西医学对本病尚无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规治疗是使用小剂量激素,可使患者症状得到改善,但作用维持短暂。若合并有抑郁或焦虑,则联合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可有一定的疗效;但大多数患者对于激素以及精神科药物有抵触情绪,临床上依从性较差[5]。
产后痹在中医学最为贴切的描述见于《经效产宝·产后中风方论第二十三》,其云:“产后中风,由产伤动血气,劳损脏腑,未平复起早劳动,气虚而风邪乘之,故中风。风邪冷气客于皮肤经络,但疼痹羸乏,不任少气。若又筋脉挟寒,则挛急喎僻,挟温则纵缓弱,若入诸脏,恍惚惊悸,随其所伤脏腑经络而生病。”大概而言,产后痹之病机是由于产后气血亏损,劳及脏腑,又未加以休养,外邪乘虚而入导致。然现今小产及引产后同样耗伤气血,从而出现痹病,故而也可纳入产后痹的范畴。
顾军花教授从事中医诊治20余年,对产后风湿诊治经验颇丰。她指出产后痹的发生,临床虽以关节痛、畏寒为主,然究其病因甚为复杂,风寒湿邪为外邪,其内因不仅仅是常见的气血不足、阳虚寒凝,还包括肝气郁滞、血行不畅、湿阻经络,有甚者还表现为外寒内热。故临床上应随证治之,灵活变通。现将顾军花教授治疗产后痹的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1 病案举例
1.1 外寒内热,中焦湿阻,阳气不运 患者,女,51岁,2017年8月16日初诊。以反复全身畏寒20余年,加重1年为主诉。患者既往有3次流产史,29岁时第3次流产后出现明显劳累感,半年后出现下肢畏寒,时有酸痛,后逐渐出现全身畏寒,近20余年来症状反复发作,曾外院口服中药治疗,服用后症状时好时坏,自觉近一年来畏寒明显加重,汗出多。刻下:全身畏寒,正值夏日,患者却穿厚冬衣外加包裹厚毛毯,畏风,动则汗出,冷甚时膝关节、踝关节酸痛,口干、口苦,口中黏腻,胃纳不香,容易腹胀,胃脘嘈杂,泛酸,多食后易肠鸣,喜温食,肢体倦怠,头项部冷感,冷甚时有疼痛,时有足底冷,胸闷,心悸时作,气短,入睡困难,醒后难再入睡,每晚仅睡1.5 h,大便2 d一行,质成形或时有偏稀,小便清长,夜尿3~4次,自行予生姜、辣椒浸酒擦拭身体后自觉冷感减轻,脉弦细弱数,舌暗红苔腻。辨证:外寒内热,气滞湿阻血瘀。治法:理气化湿,升阳活血,平肝安神。处方:豆蔻3 g、苍术9 g、莪术9 g、钩藤15 g、龙骨15 g、牡蛎15 g、郁金9 g、石菖蒲9 g、合欢皮9 g、夜交藤15 g、防风9 g、防己9 g、海风藤15 g、当归9 g、鸡血藤15 g、川芎6 g、羌活9 g、细辛6 g、葛根15 g、木香9 g、柴胡9 g、枳壳9 g、白芥子9 g、川椒6 g、麻黄根15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2017年8月30日二诊,患者着秋装就诊,外裹毛毯,膝、踝关节时有疼痛,夜间胸闷,心悸,汗出减,口苦减轻,纳可,夜尿3次,大便可成形,夜寐2 h,舌暗红、苔薄腻中干,脉细弱数。湿邪减,然瘀血重,再进原方,去敛汗之品麻黄根,加强温中之力肉桂3 g、高良姜9 g以暖中焦,佐以瓜蒌皮15 g、川芎12 g、泽兰12 g、泽泻12 g理气活血以通络宽胸,并加强温阳祛寒止痛药延胡索15 g、蜂房12 g、制川乌9 g、制草乌9 g。14剂,煎服方法同上。
2017年9月15日三诊,患者着衣明显减少,仅着长衣长裤,未包裹厚毯子,关节疼痛减,汗出可,诉腰膝、头顶冷,夜尿2~3次,心悸,寐转安,时易醒,二便可,脉细弱數,舌暗红、干,苔薄腻。原方加知母6 g、黄柏6 g泻热坚阴以防温药过久虚阳浮越。后随症加减28剂,诸症皆愈。
按语:患者属产后痹,流产3次后出现疲劳感,继而出现全身畏寒。初看,患者呈寒象,然而查其舌脉及中焦之症为有热。辨证属于寒热错杂,患者以四肢、头项部冷感为主,而又有口中黏腻,胃脘嘈杂,大便难解,肢倦等湿热阻滞中焦之象;口苦、口干,夜寐差,入睡困难等心肝火旺证。此外,其诉胸闷,心悸,气短,当属上焦气虚;然其寸口脉未见明显不足之象,实为气机阻滞而失司所致。患者冷甚时膝关节、踝关节酸痛,下肢相对于上肢属阴,头为诸阳之会,两者皆痛,则阴阳失调,上下气机因中焦湿困而阻滞不畅所致。而气有温煦作用,故此患者虽以寒为主诉,治法上却以理气燥湿为本,以调达气机来助机体本身的温煦之气贯通全身。方以豆寇温燥化湿,《本草备要》云其“除寒燥湿,化食宽膨”;苍术燥湿健脾,莪术、当归、鸡血藤活血补血;钩藤、龙骨、牡蛎平肝潜阳;合欢皮、夜交藤宁心安神;防风祛风通络;麻黄根敛汗收敛;海风藤《本草再新》云“行经络,和血脉”;柴胡、枳壳一升一降;石菖蒲、木香、川椒通达三焦;最后以川芎、羌活、细辛、葛根、柴胡、白芥子六药分经论治之法,既引药入经又畅内外气机。以疏代温,以动带静,达到了中药助机体恢复阴阳交通的目的。 初诊时正值夏天,患者却包裹着厚厚的毯子前来就诊,服用中药1个月余后炎夏已过而患者却如常只着秋装前来就诊,可见其畏寒明显减轻。究其病因是全身气机受阻为根,继而导致湿阻经络,阳气不外达肢体,上下阴阳不调而出现诸多症状。临床上对于畏寒的产后痹大多以温药投之,以补药养之,然而本案中顾军花教授却以理气化湿入手,随湿去而逐步加重温药之用,并兼制其过亢之阳,兼以平肝安神贯彻始终,故治产后痹大法虽不离温通二字,但治疗着眼点需看准,且要始终顾护肝经心神之变方得卓效。
1.2 肝胆不利,气滞兼有血瘀 患者,女,32岁,2017年4月14日初诊。以反复多关节疼痛半年余为主诉。患者半年前小产后出现颈、膝、足底痛,目干涩,时有胀痛,怕冷,大便稍难解,1~2 d一行,成形质较干,时时有便意,伴有腹胀,胃纳可,月经此月未行,带下可,寐欠安,舌暗红苔薄,脉细滑带数。辨证:肝郁气滞兼有血瘀。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处方:钩藤15 g、夏枯草12 g、柴胡9 g、牡蛎30 g、郁金12 g、石菖蒲9 g、威灵仙
15 g、牛膝12 g、鸡血藤30 g、延胡索15 g、莪术12 g、白术12 g、防风9 g、防己9 g、合欢皮9 g、夜交藤30 g、当归9 g、炒白芍9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2017年4月28日二诊,患者月经已行,目干涩、胀痛减,颈、膝、足底仍疼痛,晨起后背及下肢麻木感,便意频,大便可成形,不爽,1~2 d一行,腹胀,寐欠安。舌暗红,舌体胖,苔薄白,脉细弦数。患者肝热减,故去防己、防风、夏枯草、牡蛎。然麻木感作,以后背、下肢为主,故守前方继进,加重通利关节之药,予川续断15 g、桑寄生30 g、桑枝12 g补益肝肾,调血脉;并予木香6 g调中导滞。后随症加减28剂后,足麻缓解,关节疼痛较前明显减轻,但久站足底、颈、膝仍有不适感,有隐痛,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弱带数。患者疼痛减轻,血瘀减,欲改为口服成药治疗,嘱守首方再进7剂以巩固疗效,并根据其湿阻体质予痛风定胶囊清热利湿,活血通络。1个月后复诊,疼痛基本减轻,关节稍有不适,故改为口服中成药治疗,予丹栀逍遥片疏肝清热,芪骨胶囊补益肝肾。
按语:患者半年前小产后出现关节疼痛,小产后多为体虚加之久病加重其虚证,然本例患者以实为主。患者颈、膝、足底反复疼痛,颈、膝为阳经所行,足底为肾经所主,肾亦主阳,从颈至足底为足太阳膀胱经所行。阳气可温煦,而患者怕冷,示阳气枢机不利。目为肝所主,目干涩、胀痛,乃肝郁气滞化火而上扰于目。且目也为膀胱经所过,提示膀胱经气不利。患者大便不爽,时时便意,有腹胀,却1~2 d一行,此为肝气乘脾兼有湿阻所致,加之其质干,提示阴血亏于内而失于濡养。故而调节气机为主要治法,枢机不利者当责少阳。顾军花教授予自拟经验方疏肝生津饮为基本方疏肝理气,加之鸡血藤、延胡索、当归补血活血,莪术破气活血,防风、防己祛风止痛,防风、防己同为膀胱经之辛药助其药力运行,最后加用威灵仙、牛膝祛风通络止痛。
临床上产后痹以温阳补益为主,然患者前后服用中药3个月余,关节疼痛基本好转,所用方剂大多以疏肝理气活血为主,尽管初诊时患者诉怕冷,但未以温阳药为主,反之以疏肝行气为主,气机通利则阳气自然可外达肢体。目前,产后痹发生率越来越高,这与工作压力、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均相关,而“同病异治”在其中尤为重要。同样都是怕冷关节痛的产后痹患者,其舌脉是判别寒热的重要依据。本例患者怕冷却脉数,自觉体虚却大便难解又目干痛,故而临床上对于寒热虚实的把握尤为重要。
1.3 血虚血瘀寒凝 患者,女,32岁,2017年9月
4日初诊。以反复多关节疼痛4个月余为主诉。患者产后5个半月,近4个月遇凉后出现双手、双膝关节疼痛,怕冷,胃纳可,大便难解,1~2 d一行,质干,月经2个月前一次,因乳汁较少而哺乳已停,口唇淡红,无眼干,无脱发,夜寐可,舌暗红边有瘀点,质干苔薄,脉细弱数。辨证:血虚血瘀寒凝。治法:益气养血兼以活血。处方:生黄芪30 g、穿山龙30 g、当归12 g、熟地黄30 g、制香附9 g、鸡血藤30 g、炒白术9 g、炒白芍12 g、炙甘草9 g、威灵仙12 g、川牛膝15 g、怀牛膝15 g、羌活9 g、独活9 g、桑寄生30 g、防风9 g、防己9 g、海风藤30 g、延胡索15 g、柴胡9 g、附子6 g。28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17年10月10日二诊,患者诉仍怕冷,双膝关节时有疼痛,腰酸减,月经未行,胃纳可,二便可,夜寐安,舌暗红,苔薄腻,脉细弱数。守原方再进,瘀象减,故去川牛膝、延胡索,寒象未解,故加大附子用量9 g,并加肉桂3 g、补骨脂12 g补肾助阳。服后寒象减,疼痛缓,后随症加减服28剂后愈。
按语:《济生方》云:“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本例患者夏令产子,产后本体虚,而其在月子中受凉出现了关节疼痛。产后患者2个月前曾行经一次,现仍未规律行经;加之大便难解,1~2 d一行,质干,此为产后血虚失于濡养。患者怕冷,关节疼痛,其脉数,舌暗红,考虑为血瘀所致的气血难以达肢体关节。故而治疗以重用生黄芪补中益气;穿山龙祛风舒筋活血;四物汤、鸡血藤补血活血;香附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调经理气,柴胡疏肝理气;防己黄芪汤、防风、威灵仙等药祛风除痹;川怀牛膝活血通经,强筋骨;延胡索活血止痛;附子温阳散寒止痛。患者虽诉怕冷,但方中仍以活血补血为主,使气血通行,少加附子以助其阳气而达到少火生气之效。
2 小 结
宋·陈沂《陈素庵妇科补解》曰:“产后气血虚,风寒客于皮肤,入于经络,致顽痹不仁,甚则拘挛,筋节不能自如。”临床上对于产后痹的诊治,多从补虚温阳、祛风通络等方面展开。蔡圣朝[6]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产后痹治疗以养血为主,佐以温散寒邪和祛风通络之法,方用四物汤为主方配羌活胜湿汤加减,并以甘松作为产后痹经验用药。王钢[7]亦认为,本病正虚、邪侵、血瘀,治疗当以补益气血、调和营卫、蠲痹通络为主。韩延华[8]认为,产后失血亡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气血不和,治疗总以调和气血为主。武权生[9]认为,本病因氣血亏虚,血行瘀滞,感受风寒湿邪所致,临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李楠等[10]以活血化瘀温阳益气养血、散寒止痛为思路,自拟产后痹方治疗产后身痛,方以桂枝茯苓丸加减。王哲[11]从肾虚论治,以补肾通络、温经止痛为法,自拟产后身痛方,方中以附子、淫羊藿、炮姜、桂枝、白芥子等组方治疗本病。 顾军花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得出,产后痹的病机不仅仅局限于补虚与温阳,随着现代环境的改变,很多产后痹患者还夹杂有气滞与热证,单单的温补活血无法解决患者所困。临床辨证时舌脉尤为关键,如第1例患者诉体寒,而其脉数,舌苔腻,加之胃中嘈杂,可知兼有热证,若采用传统辨证思路中的温补之法反而加重病情。肢体疼痛是产后痹最为常见的症状,仅仅是活血止痛,并不是通法,疼痛部位不同,引经药就显得尤为重要。第2例患者疼痛之处为膀胱经所行之处,细察其证辨为气机不利,故以疏肝理气为主法加之膀胱经的引经药而取得不俗之效。此外,中医辨证讲究三因制宜,时令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产后痹在古籍中多记载为寒痹的特点,冬季多发,多用温药。然而在现代,夏天仍会有受寒关节疼痛的症状出现,如第1例患者夏天裹着厚厚的毯子来就诊,第3例患者夏令产子。由于现代夏日空调使用率高,故而患者6月仍受寒而出现关节痛,此为产后气血不足而受寒邪所致。对此治疗上尽管是暑热之天,仍稍加附子助其阳气。
风湿病是患者主诉最多的病证之一,而产后痹不局限于关节疼痛,恶寒,还有目干,口干,脱发,皮疹,自汗,大便不调等,很多患者前来就诊,常常诉说周身不适。顾军花教授认为,其与气机不调有莫大的关系,提出“从肝论治”风湿病的理念[12],肝主筋,人体各脏腑器官均由无数筋膜组织组成,筋膜遍布全身,外连肌肤,内连经络脏腑。肝为筋膜之主,故肝失调和,可致全身各处的病变,导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可见肝之病为风湿痹病内伤脏腑之源头。肝木乘脾,导致脾运不健而痰瘀内阻,继而形成多种风湿病[13]。临床上重视条畅气机,以疏肝为主,如疏肝生津方、疏肝运脾方等,以柴胡、牡蛎、白芍、郁金、石菖蒲、生甘草等组方,取得不俗的疗效。
顾军花教授在临床诊治上,提倡以患者为中心之四诊合参的多思路辨证,除了基本的气血阴阳辨证外,经络以及体质和精神状态乃至工作环境、家庭因素均纳入考虑因素之内,方能达到真正的个体化辨证,同病而异治,充分发挥中医的精准化治疗特色。
3 参考文献
[1] 娄玉钤.中国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8-315.
[2] 娄玉钤,李满意.特殊痹的源流及临床意义[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1):49-57.
[3] 林其德.现代生殖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4-297.
[4] 吴东海,王国春,马丽,等.临床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3-493.
[5] 王玉明.对产后风湿症的认识[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54-56.
[6] 王燕,蔡圣朝.蔡圣朝治疗产后痹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2):238-239.
[7] 魏勇,王钢.王钢主任病证结合治疗产后风湿病临床经验撷萃[J].中医临床研究,2017,9(3):11-12.
[8] 赵雪,韩延华.韩延华教授治疗产后病验案四则[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0):295-296.
[9] 许远,袁慧.武权生教授治疗产后身痛106例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213-214.
[10] 李楠,林昌松,刘清平,等.产后痹方治疗产后关节痛的疗效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2):333-334.
[11] 王飞,王哲.王哲教授治疗肾虚产后身痛验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1):250-253.
[12] 顾军花.从肝论治干燥综合征[J].中医杂志,2011,52(4):292-294.
[13] 陳园园,曲环汝.探析从“肝”论治风湿病[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8(2):60-62,71.
收稿日期:2019-07-15;修回日期:201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