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关系型融资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文章在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同时,综合许多专家的分析归纳几种有实用意义的决策支持方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中小银行;关系型融资
中图分类号:F27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6-0050-02
截至2008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大型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36家,农村商业银行22家,农村合作银行163家,城市信用社22家,农村信用社4965家,村镇银行91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0家等,共有法人机构5634家。银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易模仿并且无专利权,这使得金融摩加迪沙的竞争更加激烈。目前,5家大银行以及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强势占据市场近70%的市场份额。以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构成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在狭窄的区域市场面对区域内的中小企业等小额信贷市场正异军突起。然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又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资本市场融资门槛高,成本高。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票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低于5000万元。根据债券发行办法的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的股份公司的净资产额不得少于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不得少于6000万元,并且还需具有信誉良好实力雄厚的单位为其作担保。许多中小企业面对这些规定只能望而却步。深交所在最近开设了中小企业板块,但其中规定各项财务指标应达到以下要求: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达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名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名币3亿元,因此上市公司的门槛仍然较高,而且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块主要面向的是成长性高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而大部份是加工贸易型的中小企业在高门槛、高融资成本的资本市场上显得单薄而无助。
②垄断单一的大型银行体制。我国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是计划经济时时代的金融体制下产生,它产生的主要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服务对象。而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已转为多元混合型的经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已越来越重要。但由于信息成本、代理成本和规模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大型银行的融资,而大型银行普遍青睐市场信息披露的大型企业。1999年,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对我国的企业贷款申请失败率进行了调查,发现我国的小、中企业申请贷款失败的概率分别为23%、22.13%,而大型企业申请贷款失败的概率仅为12%。这种单一垄断的大银行体制,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变窄。
③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机制的缺失。在我国还缺少针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制,并且整个社会信用评价制度还不成熟。缺少具有独立性、商业性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各家银行的企业信用评级信息也没有联网实现共享。这种信用评级机制的缺失,导致了中小企业信用调查的成本和难度的增加。另一方面我国银行对企业融资还带有政府产业扶持政策导向,依靠行政管理的手段实现对交易主体的约束。
④中小企业的高风险、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中小企业实力不雄厚,又没有足够的担保、抵押品,容易造成极高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同时中小企业未能与上市公司一样提供可靠有效的财务报表、资产表、现金流量报表、历史经营成果等“硬信息”造成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在融资过程中增加了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据我国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是对大企业货款成本的5倍,信息成本的昂贵也容易使市场出现柠檬化的趋势。
大银行组织结构复杂,对于软信息而言,信息产生成本和传递成本较高。而区域性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其本地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的比较优势,对其采用关系型融资技术。关系型融资技术是指投融资双方在长期互动的关系中,通过私有信息在双方框架下的生产来平滑投融资过程的融资行为。其产生的软信息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面替代银行无法对企业获得的财务数据等硬信息,从而弥补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信息交流层面上的障碍。通过许多专家的研究归纳有以下几种方法对关系型融资决策支持:
①通过对企业签订长期的战略协议、成为开户行等掌握企业资金流动、企业经营记录以及更有垄断性质的私有信息。通过签订与企业的排他性垄断信息,使这些垄断性的信息在协议保密的状态下与同一客户的产生中多重交互重复利用,商业银行通过从信息的跨期重复利用中获利。这样在关系型融资技术下面,银行可以获得企业内部的私有性的信息,从而可以为借款贷款双方的信息交流提供方便,与此同时融资成本在借贷双方长期合作的跨期中得到分担,同时也降低了在融资过程中担保和抵押的要求。
②通过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调查。所谓利益相关者是指凡是能够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管理者、供应商、顾客甚至企业所在社区。关系银行可以利用区域化的优势,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可以更多对企业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道德风险、企业社会信誉、企业所在行业信息等获得相关的“软信息”。
③赋予关系型债务的高优先清偿权,以降低其价值对企业总价值的敏感性。在通常的情况下,银行提供的货款在企业破产时清偿权得到优先。然而,债券的优先级与债务价值对企业总价值的变动呈反向关系。所以企业不会通过减少负债的规模来增加企业价值。高优先级的债口,其价值对企业总价值的变化呈现出不敏感的状况。
④参与企业的公司治理,发挥“干预性治理机制”。“干预性治理”是指投资者通过对企业有着重大经营决策的影响来监控企业,从而达到影响和改变企业的治理结构。银行可以通过在企业董事会、监事会中增加席位,从而在企业管理、战略、重大人事任免等方面发挥影响作用,从而达到公司治理的干预。因此直接监督企业运行状况,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使用。
⑤扩大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金融服务的宽度。商业银行不仅仅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资金,同时还能扩大到存取款业务、现金管理、清算、外汇交易、投行业务、保险经纪等全方面的服务内容。这些增值类的金融服务项目可以获取更多的中小企业私有信息,并能提高信息的边际效用,降低信息的边际成本。据统计在美国的中小企业85%有自己的基本银行,这些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这些中小银行或社区银行提供主要的存贷业务、结算等业务和金融服务。银行凭借对企业“软信息”,对中小企业放贷,满足难以提供产品担保、抵押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在外部环境发生系统性变化时,中小企业仍可以以前积累的关系获得基本银行的支持。
⑥相机条款。相机条款是指在某种随机事件出现时,根据在合同条款中对此种事件的规定进行变化。比如根据阶段性经营成果或研发成果来决定对中小企业继续融资的支持;或当企业经营策略或管理层发生变化时,银行可采取的融资变化。以约束企业对贷款的目的的变化,降低贷款的风险。
区域性商业银行对区域内中小企业的贷款虽然可以通过关系型融资技术来降低信息不对称并提供相机抉择的灵活性等方面对贷款进行决策支持,但同时也会存在软预算约定和双边锁定的问题。因此关系银行在货款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对企业的管理、战略、财务等方面的信息进行监督和审视,从而跟踪企业贷款的运用方向和效果。同时银行内部建立起科学、明晰、有效的治理机制以及完善内部约束监督机制,对信贷员进行合理授权,杜绝权力寻租和银行抽租行为,以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关系型融资必须建立在健全科学的银行综合治理机制之上。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中小银行;关系型融资
中图分类号:F27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6-0050-02
截至2008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大型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36家,农村商业银行22家,农村合作银行163家,城市信用社22家,农村信用社4965家,村镇银行91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0家等,共有法人机构5634家。银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易模仿并且无专利权,这使得金融摩加迪沙的竞争更加激烈。目前,5家大银行以及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强势占据市场近70%的市场份额。以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构成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在狭窄的区域市场面对区域内的中小企业等小额信贷市场正异军突起。然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又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资本市场融资门槛高,成本高。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票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低于5000万元。根据债券发行办法的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的股份公司的净资产额不得少于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不得少于6000万元,并且还需具有信誉良好实力雄厚的单位为其作担保。许多中小企业面对这些规定只能望而却步。深交所在最近开设了中小企业板块,但其中规定各项财务指标应达到以下要求: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达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名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名币3亿元,因此上市公司的门槛仍然较高,而且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块主要面向的是成长性高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而大部份是加工贸易型的中小企业在高门槛、高融资成本的资本市场上显得单薄而无助。
②垄断单一的大型银行体制。我国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是计划经济时时代的金融体制下产生,它产生的主要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服务对象。而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已转为多元混合型的经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已越来越重要。但由于信息成本、代理成本和规模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大型银行的融资,而大型银行普遍青睐市场信息披露的大型企业。1999年,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对我国的企业贷款申请失败率进行了调查,发现我国的小、中企业申请贷款失败的概率分别为23%、22.13%,而大型企业申请贷款失败的概率仅为12%。这种单一垄断的大银行体制,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变窄。
③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机制的缺失。在我国还缺少针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制,并且整个社会信用评价制度还不成熟。缺少具有独立性、商业性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各家银行的企业信用评级信息也没有联网实现共享。这种信用评级机制的缺失,导致了中小企业信用调查的成本和难度的增加。另一方面我国银行对企业融资还带有政府产业扶持政策导向,依靠行政管理的手段实现对交易主体的约束。
④中小企业的高风险、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中小企业实力不雄厚,又没有足够的担保、抵押品,容易造成极高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同时中小企业未能与上市公司一样提供可靠有效的财务报表、资产表、现金流量报表、历史经营成果等“硬信息”造成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在融资过程中增加了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据我国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是对大企业货款成本的5倍,信息成本的昂贵也容易使市场出现柠檬化的趋势。
大银行组织结构复杂,对于软信息而言,信息产生成本和传递成本较高。而区域性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其本地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的比较优势,对其采用关系型融资技术。关系型融资技术是指投融资双方在长期互动的关系中,通过私有信息在双方框架下的生产来平滑投融资过程的融资行为。其产生的软信息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面替代银行无法对企业获得的财务数据等硬信息,从而弥补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信息交流层面上的障碍。通过许多专家的研究归纳有以下几种方法对关系型融资决策支持:
①通过对企业签订长期的战略协议、成为开户行等掌握企业资金流动、企业经营记录以及更有垄断性质的私有信息。通过签订与企业的排他性垄断信息,使这些垄断性的信息在协议保密的状态下与同一客户的产生中多重交互重复利用,商业银行通过从信息的跨期重复利用中获利。这样在关系型融资技术下面,银行可以获得企业内部的私有性的信息,从而可以为借款贷款双方的信息交流提供方便,与此同时融资成本在借贷双方长期合作的跨期中得到分担,同时也降低了在融资过程中担保和抵押的要求。
②通过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调查。所谓利益相关者是指凡是能够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管理者、供应商、顾客甚至企业所在社区。关系银行可以利用区域化的优势,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可以更多对企业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道德风险、企业社会信誉、企业所在行业信息等获得相关的“软信息”。
③赋予关系型债务的高优先清偿权,以降低其价值对企业总价值的敏感性。在通常的情况下,银行提供的货款在企业破产时清偿权得到优先。然而,债券的优先级与债务价值对企业总价值的变动呈反向关系。所以企业不会通过减少负债的规模来增加企业价值。高优先级的债口,其价值对企业总价值的变化呈现出不敏感的状况。
④参与企业的公司治理,发挥“干预性治理机制”。“干预性治理”是指投资者通过对企业有着重大经营决策的影响来监控企业,从而达到影响和改变企业的治理结构。银行可以通过在企业董事会、监事会中增加席位,从而在企业管理、战略、重大人事任免等方面发挥影响作用,从而达到公司治理的干预。因此直接监督企业运行状况,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使用。
⑤扩大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金融服务的宽度。商业银行不仅仅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资金,同时还能扩大到存取款业务、现金管理、清算、外汇交易、投行业务、保险经纪等全方面的服务内容。这些增值类的金融服务项目可以获取更多的中小企业私有信息,并能提高信息的边际效用,降低信息的边际成本。据统计在美国的中小企业85%有自己的基本银行,这些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这些中小银行或社区银行提供主要的存贷业务、结算等业务和金融服务。银行凭借对企业“软信息”,对中小企业放贷,满足难以提供产品担保、抵押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在外部环境发生系统性变化时,中小企业仍可以以前积累的关系获得基本银行的支持。
⑥相机条款。相机条款是指在某种随机事件出现时,根据在合同条款中对此种事件的规定进行变化。比如根据阶段性经营成果或研发成果来决定对中小企业继续融资的支持;或当企业经营策略或管理层发生变化时,银行可采取的融资变化。以约束企业对贷款的目的的变化,降低贷款的风险。
区域性商业银行对区域内中小企业的贷款虽然可以通过关系型融资技术来降低信息不对称并提供相机抉择的灵活性等方面对贷款进行决策支持,但同时也会存在软预算约定和双边锁定的问题。因此关系银行在货款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对企业的管理、战略、财务等方面的信息进行监督和审视,从而跟踪企业贷款的运用方向和效果。同时银行内部建立起科学、明晰、有效的治理机制以及完善内部约束监督机制,对信贷员进行合理授权,杜绝权力寻租和银行抽租行为,以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关系型融资必须建立在健全科学的银行综合治理机制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