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兰手记·建筑篇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晨曦穿透雾霭,轻抚着新西兰第一大城市沾着露水的脸,奥克兰超然恬淡的一天开始了。
  行走在这座围绕着火山而建的城市,如同行走在一本画册之中。放眼是起伏延伸的丘陵地、蜿蜒变化的坡道、花园一样的居民住宅、蓝天白云下明净的高楼。
  


  马路是不停的上山下坡,街景也因此渐渐变得有层次起来。没有摩天大楼,几乎所有的建筑不超过五层。奥克兰的市中心和其他城市有着显著区别的是,这里有着许多狭窄幽深的街道。据说这一特色源于早先一位在埃及任职的总督,他认为狭窄的街道能减弱阳光的耀眼和灼热,这倒和中国古城的甬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走在街上,可以看到19世纪极富殖民地色彩的建筑物,雅致的咖啡厅,小巧的白色庭院,雕花的小巧阳台,弯弯曲曲的石板路,活脱脱一座欧洲小城。这就是著名的帕奈尔区,这里曾经是殖民官员的住宅区。据说,100年前的殖民官员们为解思乡之情,房屋多数都是依照维多利亚时代的式样而建。如今,这些重新装修过的,漆上粉红、淡蓝和浅绿的老房子,以文化村的形式复活,显得古老而又时髦,看来别有一番韵味,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奥克兰有一条最著名的、最古老的和最繁华的街道,叫作“女王大道”,这条大街和帕奈尔区风格迥异。张贴着巨大海报的豪华影院、各大品牌的专卖店、随处可见的广告牌……这里放射着奥克兰现代的光芒。街道上矗立着一尊手握木棒的毛利勇士铜像,据说这是出于对毛利人的尊敬,因为奥克兰是世界最大的波里尼亚人 (毛利人是其中一支)聚居中心。
  绝大多数新西兰人的住房风格以英式为主,大多住宅是全木制结构,房间的布置温馨舒适。庭院里植满了花花草草,院子里摆有木桌、藤椅,慵懒的花猫和宠物狗在院子里体味着阳光下的快乐生活。这是怎样的一种悠闲和情趣啊!
  我们信步走来,贪婪地享受奥克兰的美色。奥克兰市中心有座占地78公顷的艾伯特公园,旁边就是拥有全新西兰专业最多的奥克兰大学和别具一格的奥克兰博物馆。奥克兰博物馆——这座歌特式建筑风格的博物馆建造在一座小山丘上,是一所收藏历史和民族文物的博物馆。这里展示有关于毛利族和波里尼亚岛的资料。馆前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每年的4月25日,奥克兰的市民都会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
  除了博物馆以外,奥克兰另一处著名的经典建筑,便是建于1959年的海港大桥。大桥连接奥克兰最繁忙的港口——怀提玛塔海港南北两岸,全长1020米,离海面43米。由于当地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大桥的承载量已无法满足需求。1969年奥克兰政府又聘请日本专家设计,把大桥两侧加宽,由原设计的四股道增加到六股道,使大桥的过载量增加了一倍。现在该大桥高峰时期一天可过往车辆10万辆以上。
  建于1012年的海港码头大楼也相当有特色,大楼早年是英国海关办公署。整座建筑物都是采用沙岩砌成,外形稳重坚固,建筑外的铁栏杆、房内的煤油灯古意盎然,犹如一件独具特色的艺术品,值得细细观赏把玩。
  奥克兰三面环水,地形狭长,东侧是威特马塔港。港湾外散落着如同珍珠般的零星岛屿,港湾内风帆点点。整个城市以港湾大桥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海滩遍布两岸。西岸最为著名的是皮哈及穆里怀海滩,海水湛蓝,黝沙遍地,是滑浪风帆者的天堂;北岸的塔卡普纳滩及长滩在充沛的阳光下金光闪耀,是极好的游泳及潜水之地。桥南是商业区,桥北是宁静舒适的住宅区,绿意盎然的花园,种着开满了红花的树。而在地势较高环境优美的地方,则建有一些美丽的别墅,如童话中的卡通小屋,妙不可言地点缀在这和谐的天地间。如果有望远镜,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连绵的山坡,平坦的植被,几只牛羊闲庭信步……
  眼前的一切多么的自然而富有朝气,宁静中蕴藏生机。想象一下,在你居住的城市,下班后,就可以在美丽的海滩散步,开阔的视野里是无尽的蓝色海洋、点点白帆;周边有50多座梦幻般的假日小岛等着你去徒步旅行;还有那冬暖夏凉,永远明媚的天气;茵茵的草坪、珍贵的千年古树……这就是新西兰的奥克兰,一座包裹着神奇海洋世界的现代都市。
其他文献
2007年可以称为“中国旅游年”,奥运旅游正式启动、世博旅游全面筹划、台湾旅游近在咫尺、新三峡游接连而来……对于中国旅游市场来说,这一年,代表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预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无论如何,2007年必将会成为中国旅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一大主题:“城乡和谐游”成为2007年中国旅游主题  “城乡和谐游”成为2007年中国旅游主题。各级旅游部门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
期刊
[摘要]本文所介绍的诗歌是那些久已失传、赖敦煌遗书的发现重见天日的唐代文人诗作。这些诗为唐诗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新材料。故自敦煌宝藏现世以来,这些诗歌激发着广大学人的研究热情。在众多研究中,增补《全唐诗》、考证诗歌作者是学术界的焦点所在。王重民先生的《补全唐诗》、《〈补全唐诗〉拾遗》,陈尚君先生的《全唐诗续拾》以及黄永武、项楚、徐俊等先生对佚诗作者的考辨是这些成果的代表之作。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
期刊
提起万里长城,几乎无人不知,但说起与秦长城同期修建、工程规模和难度几乎相当的秦直道,恐怕鲜有人知。 随着张艺谋导演的歌剧《秦始皇》的问世和电视连续剧《秦始皇》、纪录片《大秦旧梦》在央视的推出,以及电视连续剧《千古第一道》的正在拍摄,这条沉寂了千年的古道——秦直道成为国内文化、考古和旅游界的热门话题。    为考察秦直道历史,抒写秦直道今日风采,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作协主办,陕西众智文化传播有限
期刊
出行    某晨正家中备课,陈曦来电话说,省上组织第二届抒写西部采风团,重走秦直道和陕北采风。拟邀我,问能不能去?    一直说何日约三五同道走一走秦直道呢。哪能不去呢?办好调课手续,走啊!  采风也好,旅游也罢,总给人一种新鲜,一种未知而即将面对的向往与冲动,好像新郎官即揭盖头的瞬间感受。虽说一周时间,匆匆来去,只是英语泛读式地接触人和事,车行得快也来不及感受蓝天白云山水草木,但接触面宽信息密集
期刊
自敦煌藏经洞发现百余年来,敦煌这座东方文化宝库就牢牢地吸引和锁定了整个世界的目光。正如敦煌壁画中的“尸毗王割肉贸鸽”所预示的那样,虽历经劫难和千难万险,敦煌却最终能够光照寰宇,泽被后世。如今,敦煌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显学,敦煌文化也已成为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一篇最精彩的华章,为世界学术界所瞩目,为现代人类思想文化库所珍视。在这些辉煌的背后,倾注了多少人的艰辛和努力,我们应该记住这些人的名字:张元济、罗振
期刊
领略过旬邑唢呐的壮美气魄,惊叹过剪花娘子库淑兰的神奇天作,不过,印象中的旬邑只是渭北高原上一个贫瘠的小县。此番随采风团来到旬邑,为的是探寻秦直道的历史遗迹,不料,却有了感知旬邑的一段难忘体验。    采风团的车子是迎着明媚灿烂的五月阳光驰入旬邑界的,虽是下午五六点钟,但此处的阳光却格外明亮温暖,全然没有夕阳西下的意思。心情和车子的节奏似乎是有韵律的,在平整宽阔的马路上一路欢歌,满眼的绿色跳跃着,像
期刊
走进云南贡山,一路上你都在大峡谷中穿越,山顶冰雪覆盖,山下四季如春,大片的原始森林四处可见。这里是怒族、独龙族居住的地方,由于山势险要,交通闭塞,整个大峡谷与世隔绝。100多年前,西方探险家与传教士深入此地,修建了不少天主教堂。如今,这些教堂依然藏在峡谷中的小村庄里,每当教堂钟声响起,远岸就会传来美妙的歌声,使人陶醉在仙乐飘飘的圣境中,顿时会有超凡脱俗的感觉。一直以来,怒江大峡谷因为高山深谷、急流
期刊
青海省门源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祁连山东北部,北同甘肃省肃南、山丹、武威毗连,东与甘肃天祝为邻。早在3000年前,这块土地上就有先民们繁衍生息,从事以畜牧业、狩猎为主的生产劳动。  门源县地形高耸多山,北有横亘全境、妖艳多姿的冷龙岭(祁连山),南依挺拔险峻的达坂山(大寒山),浩门河(大通河)由西向东流贯其中。  门源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多民族聚居县。县境内有农业耕地50余万亩,87%的面积
期刊
敦煌,今天世界上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部,与西域之罗布泊接壤。敦煌之名,大约在月氏、匈奴游牧河西时就存在了,由张骞在公元前138年首次出使西域时得知,所以也就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中:“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因此,有学者认为,“敦煌”也许为月氏或匈奴语的音译,东汉应劭将此解释为:“敦,大也;煌,盛也。”命运从一开始就给敦煌注定了其“大而
期刊
我说“风走高原”,是说千古的风,千古如斯地掠过我们的渭北高原和陕北高原。而且,我相信,我们是越走越高了,从咸阳走到延安,再走到榆林。我说“风走高原”的“风”字,还有一层暗喻。我们用了七天时间,几乎跑遍了陕西境内的秦直道,七天六个县,差不多一天一个县,也算是“疯跑”了。这是我们参加陕西作家采风团第二届抒写西部文艺采风活动的秦直道采风。因为跑得太快,思绪也就有些零乱,于是只能以“拾零”以记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