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一带一路”助推“中国梦”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i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9月,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提出了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两者合在一起简称为“一带一路”。 2014年8月,习近平出访蒙古国时,表示欢迎周边国家“搭便车”。“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典例例题]
  例1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张骞……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说明了张骞所获得信息的重要性,但并不意味着直接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和建立西汉与西方的联系,A、B两项错误;汉宣帝时,即公元前60年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C项无法体现。材料中大宛等国都属于中亚,所以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在于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正确答案是D项。
  答案 D
  点拨 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这一重要知识点。这一事件在促进丝绸之路的开辟、增进中原与西域各族的友谊、加强中西方交往和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需要熟练掌握。
  例2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解析 本题考查同学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并未涉及百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排除A项;B项说法与题干意思相矛盾;中国古代丝织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材料中没有显示丝织技术优劣比较的信息,排出C项;“波斯锦”“胡锦”“番锦”等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故D项正确。
  答案 D
  点拨 本题以中国古代手工业为切口,间接考查中西方的交流,即丝绸之路这一重要知识点。作为基本内容,必须加强记忆。
  例3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可知废止明初以来“海禁”说法明显错误,排除A项;从材料中“因势利导”“易私贩为公贩”等信息说明政府对“海禁”政策有所放松,故本题选择B项;而C项说法明显错误;D中信息没有提及。
  答案 B
  点拨 本题考查的内容是明清时期对外政策。郑和下西洋后,明代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由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但在某一个特定时期也会出现松动,做题时不可只根据课本,也应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题虽然与“一带一路”没有直接联系,但高考间接或者反其道涉及考查热点正是采用这种形式,需要注意。
   [知识链接]
  1.丝绸之路:西汉张骞通西域后,逐渐开通了经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到欧洲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隋唐时期的陆路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后,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南端等地的水上交通线,即“海上丝绸之路”。唐代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也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范围。
  3.郑和下西洋: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这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早半个多世纪,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但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其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必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备考预测]   1. 古代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 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联系新中国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发展的措施及其必要性。
  3. 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限制了中外的交流,阻碍了中国的进步,联系当今的对外开放政策,加深对“关起门搞建设是不行的”和适应全球化趋势的认识。
  4. 对海洋的利用问题和南海问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充分表达了中国加强同东南亚等国家友好交往和合作发展的愿望,与海洋利用和南海问题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
  5. 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的调整。“一带一路”既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是加强国际友好关系的出彩之笔,与中国的不结盟而结伴和建立和谐世界的倡议是一致的。
  6. 当今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是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走新型的大国和平崛起之路。
  7. 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的“中国梦”,“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
  [练习]
  1. 汉朝如果派使臣去大秦,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经过①今新疆境内②河西走廊③欧洲④安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2. 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
  3.2003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请你判断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的物产传入内地
  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通
  4. 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元朝时,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大都,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
  (1)请回答: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和历史影响。
  材料二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在2014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古代的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商人们通过这条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今天的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奋进之路,是通向21世纪的光明之路。
  ——摘自新华网
  (2)请回答: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4 DBCC
  5. (1)特点:海陆并举、由陆路为主逐渐转为海路为主;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交流;中西贸易互通有无,品种多样。
  影响:促进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推动了中西文明的碰撞和交融;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
  (2)重要地位: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现实意义: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促进沿线各国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加强沿线国家政治互信和务实合作;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其他文献
绝大部分选择题要用直接法,所以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是解选择题的关键,直接法是解选择题最重要的方法,本专题重点研究间接法. 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对于用间接手段解题并不放心,认为这样做“不可靠”,以至于在用间接法做过以后又用直接法再做一遍予以验证. 甚至有思想不解放的,认为这样做“不道德”,而不明白这其实正是高考命题者的真实意图所在,高考正是利用选择题作为甄别不同层次思维能力的考生的一种重要手段.
期刊
英语语篇的连贯离不开词汇衔接,而英语的词汇衔接关系分为两种:同现和复现。因而对于解决完形填空中的语境理解题,巧用同现复现法尤为有效。  词语同现  “词语同现”,也有人称之为“词场”。一个语篇一定是围绕某个话题进行的,同一话题就会有一些相关联的词汇共同出现。如一篇谈学校生活的文章,有可能共同出现的单词有:teacher,classmate,student,classroom,library,lab
期刊
近年来比较类试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如中国科举制度与英国文官考试制度、中国与英国对外关系等。此类考题较好地考查同学们的历史学科能力和素养,成为灸手可热的试题形式。   [ 比较类试题命题的特点]  例1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l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l.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期刊
1. 由于今年国庆、中秋节高速实现免费通行,国庆当晚10点开始,湖北沪蓉西高速恩施段就出现了严重的拥堵情况,恩施西收费站现场看上去就像一个大停车场。记者前往收费站的过程中,一公里路甚至走了50分钟,最后200米只好徒步。这说明( )  A.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必然有联系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处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普遍联系之中  C. 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
期刊
根据相关信息,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例1 2013年,以“××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年化收益率一般为5.0%,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活期存款利率为0.35%。巨大的利差让网民用鼠标投票,开始了银行存款的“搬家”。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金融一方面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一方面也受到审视和质疑。  某普通民众:不用怎么打理,每天都有利息到帐,比存
期刊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蕴藏在地理试题的题干文字中,有的蕴藏在各种地理图形的表述语言中,有的蕴藏在各种地理统计图表的文字和数字中,还有的蕴藏在地理试题的问题设计中、各种地理图形的主图和附图中、各种地理图形的组合和整合的分析中。下面我们结合两道例题,一起梳理提取试题内有效信息的方法。  例1 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期刊
“起承转合”是古人对文章结构的要求,也是一种较为实用便于操作的作文结构模式。考场作文尤其是议论文,用好了“起承转合”,就成功了一半。  那么,什么叫“起承转合”呢?  “起”,就是开端。议论文的开头,或树立靶子,或提出观点,或言他物以起兴。“起”,要力求开篇破题,开宗明义。“承”,就是承接开头论题,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从多种角度拓展:可以诠释开头论题中的重要概念,可以从不同对象、不同领域,或正
期刊
20世纪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其规模与破坏力远远超过过去的战争。特别是在二战中发展起来的核武器,其破坏力足以摧毁地球文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但局部战争不断。新课标注重培养同学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需要借助史实,因此课标制定者设置了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关于二战课标要求是:了解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二战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过程;了
期刊
近年来,各地高考试题针对干旱和旱灾问题,主要从下面三方面考查:  1.从描述分布情况角度考查,这类题相对比较简单,在此不做赘述。  2.从影响因素角度考查,结合区域背景,针对区域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作答,可能从水资源短缺、荒漠景观、植被表现耐旱特征(叶呈针状或退化、叶硬质、叶有蜡质、根系特别发达等)或湖泊萎缩等其他角度设问。  3.从旱灾的受灾体角度考查,分析其危害和对应的具体措施。  下面,我们结合
期刊
人口与环境是近年来高考的必考点,从考查的内容来看,主要有三个考查趋势: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和地区分布特点、考查人口迁移与环境、考查主要的人口问题。从考查能力要求来看,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计算能力,如通过读各类统计图、表格和人口金字塔图,分析人口变化与环境的关系,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等并进行相关计算。考查题型一般以选择题为主。   [ 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例1 人口金字塔是按人口年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