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爱中医的读者,一定熟悉“东垣老人”。“东垣老人”(1180-1251年)姓李,名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是重视内伤虚损学说的集大成的宗师。
李杲祖上非常有钱。他出生时正赶上朝廷核查户籍财产,他家的财产在真定、河间两路首屈一指,是少有的大户人家。
富人也会得病,有钱未必会好得快。有一次,李杲的母亲病了,卧床不起,他“命里中数医拯之,温凉寒热其说异同,百药备尝,以水济水,竟莫知为何证而毙。”
这段话的意思是:李杲请了远远近近多位名医为母亲诊治,名医们有的说东有的说西,他母亲一会儿吃这药一会儿吃那药,把药吃遍病也没好,最后直到死也没弄明白得的是啥病。
以李杲家的富有,可以说想请哪个医生就请哪个医生,开多贵的药都买得起,绝对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存在的严重问题却是当时医生的专业水平太低,诊断方面说法不一,治疗过程寒热补泻杂投。“百药备尝”的事实,足以说明这并不是一个必死的暴病。
母亲被“医死”了,李杲极端地苦恼。这事要搁现在,那还得了,铁定的医疗纠纷。不过他没有因为有钱有势力就揪住那些医生打官司,而是“痛悼不知医,而失其亲。有愿曰:‘若遇良医,当力学以志吾过。’”这段话的意思是:我痛恨自己因不懂医而失去亲人,如果我能遇上良医,一定要全力以赴地学习来弥补今生的遗憾。
李杲不纠缠于医患纠纷,不从医生治疗过失上去找别人的麻烦,而是陷入深深的自责。这样的品格绝非常人可有,在今天看来尤为可贵。那些“做了手术告大夫”,希望以此来发家致富的医闹们,看看八百年前天壤之别的情怀吧!
李杲当时还名不见经传,只是一个“富二代”。他化悲痛为力量,师从医名正盛的张元素,发奋学医。经历诸多磨难,李杲后来最终成为穿越历史的杰出医学家,在伤寒病、脾胃病等研究领域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李杲祖上非常有钱。他出生时正赶上朝廷核查户籍财产,他家的财产在真定、河间两路首屈一指,是少有的大户人家。
富人也会得病,有钱未必会好得快。有一次,李杲的母亲病了,卧床不起,他“命里中数医拯之,温凉寒热其说异同,百药备尝,以水济水,竟莫知为何证而毙。”
这段话的意思是:李杲请了远远近近多位名医为母亲诊治,名医们有的说东有的说西,他母亲一会儿吃这药一会儿吃那药,把药吃遍病也没好,最后直到死也没弄明白得的是啥病。
以李杲家的富有,可以说想请哪个医生就请哪个医生,开多贵的药都买得起,绝对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存在的严重问题却是当时医生的专业水平太低,诊断方面说法不一,治疗过程寒热补泻杂投。“百药备尝”的事实,足以说明这并不是一个必死的暴病。
母亲被“医死”了,李杲极端地苦恼。这事要搁现在,那还得了,铁定的医疗纠纷。不过他没有因为有钱有势力就揪住那些医生打官司,而是“痛悼不知医,而失其亲。有愿曰:‘若遇良医,当力学以志吾过。’”这段话的意思是:我痛恨自己因不懂医而失去亲人,如果我能遇上良医,一定要全力以赴地学习来弥补今生的遗憾。
李杲不纠缠于医患纠纷,不从医生治疗过失上去找别人的麻烦,而是陷入深深的自责。这样的品格绝非常人可有,在今天看来尤为可贵。那些“做了手术告大夫”,希望以此来发家致富的医闹们,看看八百年前天壤之别的情怀吧!
李杲当时还名不见经传,只是一个“富二代”。他化悲痛为力量,师从医名正盛的张元素,发奋学医。经历诸多磨难,李杲后来最终成为穿越历史的杰出医学家,在伤寒病、脾胃病等研究领域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