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特别是灌注桩基础施工中,溶洞地质的处理是一大难点,也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点。目前应用较多的溶洞处理方法有回填造壁法、混凝土灌注法及注浆预处理法等,但这些方法对于较高或较大的溶洞处理效果不理想。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一种对较高、较大溶洞地质更优良的灌注桩基础处理方法——钢护筒跟进法,并对该法施工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归纳分析,对今后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溶洞处理;施工方法
溶洞一般存在于地下,属于隐蔽物,因而不能被人们直观认识,给施工带来不确定性。目前输电线路灌注桩施工中遇有溶洞地质的情况,多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回填造壁法 施工过程中,当桩机钻头穿过溶洞覆盖层或顶板时,观察到钻孔内出现一定量漏浆,在及时补浆的同时提起钻头,向孔内向基对于高度大,体积大的溶洞,回填物无法保证一次性填满溶洞,且还抛填片石、粘土、水泥及泥质强风化岩等填充,待观察到孔内泥浆面基本稳定后,恢复继续钻孔。该方法操作较简单、取材方便,适用于一些溶槽、溶沟、裂隙、溶蚀明显的蜂窝状灰岩碎块、全填充溶洞。但对于稍高或体积稍大的溶洞,回填物无法保证一次性填满溶洞,易造成冲孔过程中突然泥浆水位急速下降、地面塌方,产生隐患事故。
混凝土灌注法 该方法与与回填造壁法类似,当钻头穿過溶洞覆盖层或顶板时,钻孔内观察到漏浆,在补浆的同时提起钻头,向孔内抛填片石、碎石、砂混合物和注水泥浆,然后用小冲程冲击,将片石挤压到溶洞边,从而形成泥浆碎石外护壁,在水泥砂浆将片石空隙初步堵塞后,停止冲击,待24小时后,水泥的强度达到2.5MPa的条件下,再继续冲击,达到安全穿过溶洞的目的。该施工方法同样操作较简单、取材方便,形成的护壁有一定强度,适用于溶洞高度在1~3米之间,且溶洞为填充或半填充的情况。对于高度超过3米或体积较大的溶洞,回填物不能一次性填满溶洞,也无法形成泥浆碎石外护壁,会导致地面塌方,引发安全事故。
注浆预处理法 注浆预处理法是在灌注桩施工前向溶洞充分压浆,将溶洞完全塞填充满,桩底及桩身范围内注浆加固后,再进行桩基成孔及浇注施工。该方法在灌注桩施工前对溶洞进行预处理,对地基起有效的加固作用,后续施工安全性较高,但其工序较繁杂、需反复采用抽芯法检测注浆填充效果。当洞高在0.5米~3米之间时,该方法对于溶洞位置勘察准确,处理效果较好。在洞高度大于3米的情况下,注浆预处理法无法准确勘查溶洞大小及走向,且注浆数量及施工周期难以估算;并且注浆过程中的抽芯检测只是代表取样点的溶洞填充效果,无法反映溶洞整体填充情况,导致在实践中常出现成孔时漏浆的现象,需做二次溶洞处理。
由上述的分析可见,传统的施工方法只适用于洞高在3米以内的溶洞处理,对于洞高在3米以上、结构复杂的溶洞,尚无合适的处理方法。
1.工程应用背景
220kV嘉凯线途经溶洞地质区域,多数塔位在地质勘测时已发现存在大量溶洞。在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溶洞特点,分别采用了回填造壁、注浆预处理及混凝土灌注等多种方法对塔基溶洞进行处理,虽有局部塌方的现象存在,但处理效果仍能够满足施工安全质量需要。但在N25塔基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塌方现象非常明显,常用的几种处理方法没有明显效果,不能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
仔细分析N25溶洞的特点及处理时遇到的问题,我们发现,N25溶洞高度大于3米,且根据现有地质资料推断,溶洞的结构复杂。现有的几种溶洞处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必须制定新的施工方案。
由于地下溶洞较大,采用向溶洞内回填或者注浆的思路,不能保证在灌注的孔四周形成稳固的护壁,这样做法不安全,也不经济。从安全角度考虑,新方案在灌注桩冲孔或钻孔时不能塌孔,必须能够有一定的支撑力保持原有的地质结构;从成本和质量角度考虑,在浇筑时,不能有明显的漏浆现象,浇筑时混凝土必须保持在孔内,不能漏到溶洞中。既然在“造护壁”的过程中很难保证安全,我们考虑了另外一种思路,那就是直接在孔内放进去一个“成品护臂”——钢护筒。由于施工机械条件等的限制,钢护筒不能再施工一开始就先行放置,于是选择了一边冲孔一边下放钢护筒,即钢护筒跟进的方法。在冲孔的过程中,护筒又起了护壁的作用,原有地质周边结构不会受影响而坍塌;在浇筑混凝土时,钢护筒又起了围挡的作用,有效防止了漏浆。
2.钢护筒跟进法原理及适用范围
2.1钢护筒跟进法施工方法原理
在N25塔基灌注桩施工时,先用冲击锤进行冲孔、扩孔处理,然后采用振动锤将钢护筒振动下沉至溶洞底部。接下来一边冲孔,一边接高护筒,并将护筒震动下沉至已钻成的孔内,形成牢固的钢护壁,有效防止塌孔。灌注桩浇筑后,钢护筒将成为桩的一部分。
2.2钢护筒跟进法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各种溶洞地质的基础处理,尤其对高度大于3米、结构复杂、多层分布的溶洞地质,能有效防止已成孔深度范围内塌孔、漏浆、超灌等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应注意到,由于钢护筒造价较高,在处理基础小型溶洞地质方面,不如传统方法经济。
判断是否采用钢护筒法施工,主要根据勘探的地质资料和周围环境,对于地质资料中显示溶洞高度大于3米,或邻近运行线路、房屋基础的塔位,从保证安全的角度,施工中应优先考虑本方法。但对于采用传统方法能够安全、经济地处理的溶洞地质基础,则应从经济角度考虑优先采用传统方法。
3.钢护筒跟进施工方法
3.1 施工步骤
(1)场地平整、定位并埋设护筒。
(2)桩机安装就位,冲孔至溶洞顶。
(3)下放钢护筒。
(4)溶洞顶部处理。
(5)钢护筒跟进。
(6)正常成孔至桩底标高(终孔)。
3.2 施工方法 3.2.1场地平整、定位并埋设护筒
平整场地以便钻机安装和移位。对于不利于施工机械运行的松散场地,应采取硬化、加固措施。其次,场地要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桩位放样确定后,应埋设好护桩,并做好测量交底,随时进行检查。
护筒位置要根据桩位,按纵横轴线中心埋设。埋设护筒的坑不能太大,坑挖好后,将坑底正平,然后放入护筒,经检查位置正确,筒身竖直后,四周即用粘土回填,分层夯实,并随填随观察,防止填土时护筒位置偏移。护筒埋好后应复核校正,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应重合,偏差不得大于50mm。护筒在粘土中不宜小于1米,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米,并保持孔内泥浆面高于地下水位1米以上。
3.2.2 桩机安装就位,冲孔至溶洞顶
桩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其下部要用方木垫平,塞牢。
冲孔时冲击锤直径要比钢护筒外径大3-5cm。参照地质勘探资料,冲孔至孔底距离溶槽顶部1米位置。
3.2.3 下放钢护筒
(1)钢護筒需在厂家用机械集中卷制加工制作,焊缝全部为双面坡口,首节钢护筒长度应大于溶洞高度(可参考地质资料)+溶洞顶到地面高度+30cm,其他节钢护筒的长度为方便运输和施工可控制在3~6m之间,护筒内径应比桩径大10cm。钢护筒的加工尺寸必须严格控制,护筒上下节的连接缝除焊接外,还需在接缝处焊50mm宽的加强钢带,护筒水平接缝所成平面与护筒竖向垂直,使整个钢护筒的垂直度符合要求。
(2)采用25T汽车吊辅助20T振动锤,将钢护筒压入孔中,使其跟进至高于溶槽顶部1米,在下沉钢护筒的施工过程中,振动锤必须平稳,牢固的焊在内钢护筒顶部,并在护筒顶面的平面位置一定要居中,尽可能避免因偏心造成护筒产生偏斜。各节护筒连接的垂直度采用全站仪严格控制,不得超过施工规范要求的1/200;钢护筒在下落过程中的垂直度通过钩机推拉控制,并安排测量人员用全站仪观测。
3.2.4 溶洞顶部处理
(1)冲击锥锤冲至溶槽顶部范围要做到上下轻提慢放,缓慢进尺至溶槽处形成一小的裂口,不得高提进行强烈的冲击,以防止卡锤。
(2)进入溶槽后,孔内的泥浆势必全部漏失。因此需单独进行溶槽的处理:孔内浆漏失完毕后,尽快用25T汽车吊将冲击锥锤吊开。并在回填片石或粘土后用冲击锥锤反复冲砸,通过挤压旁边的溶洞空间,孔桩周围形成护壁,再跟进钢护筒。
(3)同一桩孔内若有多层溶洞、溶槽或空洞,需分层按上述方法处理、跟进下放钢护筒。
3.2.5钢护筒跟进
溶槽处理完毕后,先采用冲锤进行成孔一定深度(注:进尺为1.5-2米)。之后及时采用25t汽车吊辅助振动锤将内护筒下沉至进尺岩面标高处;然后再进行冲孔、下钢钢护筒;与之循环反复直至最下层溶洞底部3米以下处。同样,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各节护筒连接的垂直度不得超过1/200。
3.2.6 正常成孔至桩底标高
钢护筒按上述方法穿过溶槽层后,即可采用正常成孔至桩底标高。待清孔后,便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4. 结束语
在220kV嘉凯线N25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我们创造性地采用了钢护筒跟进法处理溶洞,施工效果显示这种方法不但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而且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相比大量填充溶洞的方法,本法节约了施工成本。在随后本工程其他较高、较大、结构复杂的基础溶洞处理中,大量采用了钢护筒跟进法,处理效果都很理想。
钢护筒跟进法施工程序简单,安全性高;且施工材料、工器具及施工周期能准确预计;能一次性完成溶洞的处理,保证成孔后不会出现漏浆、塌孔、超灌等现象。实践证明,采用钢护筒跟进法处理灌注桩基础溶洞,尤其对高度大于3米、结构复杂、多层分布的溶洞地质,能够有效地保证施工安全、顺利进行,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施工方法。
参考文献:
[1]尹传稳.钻孔桩施工溶洞处理方法比较分析[j].铁道建筑.2007.
[2]高成民.溶洞地质条件下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03.
[3]刘守明.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措施[j].中南公路工程.2000.
[3]江伟忠.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溶洞处理的几点认识[j].中南公路工程. 2001.
[4]林壮宏.李月勇. 岩溶区钻孔灌注桩溶洞处理方案[j].珠江水运.2005.
[5]王跃云.京山线滦河特大桥溶洞钻孔灌注桩的施工[j].铁道建筑.2003.
关键词: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溶洞处理;施工方法
溶洞一般存在于地下,属于隐蔽物,因而不能被人们直观认识,给施工带来不确定性。目前输电线路灌注桩施工中遇有溶洞地质的情况,多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回填造壁法 施工过程中,当桩机钻头穿过溶洞覆盖层或顶板时,观察到钻孔内出现一定量漏浆,在及时补浆的同时提起钻头,向孔内向基对于高度大,体积大的溶洞,回填物无法保证一次性填满溶洞,且还抛填片石、粘土、水泥及泥质强风化岩等填充,待观察到孔内泥浆面基本稳定后,恢复继续钻孔。该方法操作较简单、取材方便,适用于一些溶槽、溶沟、裂隙、溶蚀明显的蜂窝状灰岩碎块、全填充溶洞。但对于稍高或体积稍大的溶洞,回填物无法保证一次性填满溶洞,易造成冲孔过程中突然泥浆水位急速下降、地面塌方,产生隐患事故。
混凝土灌注法 该方法与与回填造壁法类似,当钻头穿過溶洞覆盖层或顶板时,钻孔内观察到漏浆,在补浆的同时提起钻头,向孔内抛填片石、碎石、砂混合物和注水泥浆,然后用小冲程冲击,将片石挤压到溶洞边,从而形成泥浆碎石外护壁,在水泥砂浆将片石空隙初步堵塞后,停止冲击,待24小时后,水泥的强度达到2.5MPa的条件下,再继续冲击,达到安全穿过溶洞的目的。该施工方法同样操作较简单、取材方便,形成的护壁有一定强度,适用于溶洞高度在1~3米之间,且溶洞为填充或半填充的情况。对于高度超过3米或体积较大的溶洞,回填物不能一次性填满溶洞,也无法形成泥浆碎石外护壁,会导致地面塌方,引发安全事故。
注浆预处理法 注浆预处理法是在灌注桩施工前向溶洞充分压浆,将溶洞完全塞填充满,桩底及桩身范围内注浆加固后,再进行桩基成孔及浇注施工。该方法在灌注桩施工前对溶洞进行预处理,对地基起有效的加固作用,后续施工安全性较高,但其工序较繁杂、需反复采用抽芯法检测注浆填充效果。当洞高在0.5米~3米之间时,该方法对于溶洞位置勘察准确,处理效果较好。在洞高度大于3米的情况下,注浆预处理法无法准确勘查溶洞大小及走向,且注浆数量及施工周期难以估算;并且注浆过程中的抽芯检测只是代表取样点的溶洞填充效果,无法反映溶洞整体填充情况,导致在实践中常出现成孔时漏浆的现象,需做二次溶洞处理。
由上述的分析可见,传统的施工方法只适用于洞高在3米以内的溶洞处理,对于洞高在3米以上、结构复杂的溶洞,尚无合适的处理方法。
1.工程应用背景
220kV嘉凯线途经溶洞地质区域,多数塔位在地质勘测时已发现存在大量溶洞。在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溶洞特点,分别采用了回填造壁、注浆预处理及混凝土灌注等多种方法对塔基溶洞进行处理,虽有局部塌方的现象存在,但处理效果仍能够满足施工安全质量需要。但在N25塔基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塌方现象非常明显,常用的几种处理方法没有明显效果,不能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
仔细分析N25溶洞的特点及处理时遇到的问题,我们发现,N25溶洞高度大于3米,且根据现有地质资料推断,溶洞的结构复杂。现有的几种溶洞处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必须制定新的施工方案。
由于地下溶洞较大,采用向溶洞内回填或者注浆的思路,不能保证在灌注的孔四周形成稳固的护壁,这样做法不安全,也不经济。从安全角度考虑,新方案在灌注桩冲孔或钻孔时不能塌孔,必须能够有一定的支撑力保持原有的地质结构;从成本和质量角度考虑,在浇筑时,不能有明显的漏浆现象,浇筑时混凝土必须保持在孔内,不能漏到溶洞中。既然在“造护壁”的过程中很难保证安全,我们考虑了另外一种思路,那就是直接在孔内放进去一个“成品护臂”——钢护筒。由于施工机械条件等的限制,钢护筒不能再施工一开始就先行放置,于是选择了一边冲孔一边下放钢护筒,即钢护筒跟进的方法。在冲孔的过程中,护筒又起了护壁的作用,原有地质周边结构不会受影响而坍塌;在浇筑混凝土时,钢护筒又起了围挡的作用,有效防止了漏浆。
2.钢护筒跟进法原理及适用范围
2.1钢护筒跟进法施工方法原理
在N25塔基灌注桩施工时,先用冲击锤进行冲孔、扩孔处理,然后采用振动锤将钢护筒振动下沉至溶洞底部。接下来一边冲孔,一边接高护筒,并将护筒震动下沉至已钻成的孔内,形成牢固的钢护壁,有效防止塌孔。灌注桩浇筑后,钢护筒将成为桩的一部分。
2.2钢护筒跟进法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各种溶洞地质的基础处理,尤其对高度大于3米、结构复杂、多层分布的溶洞地质,能有效防止已成孔深度范围内塌孔、漏浆、超灌等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应注意到,由于钢护筒造价较高,在处理基础小型溶洞地质方面,不如传统方法经济。
判断是否采用钢护筒法施工,主要根据勘探的地质资料和周围环境,对于地质资料中显示溶洞高度大于3米,或邻近运行线路、房屋基础的塔位,从保证安全的角度,施工中应优先考虑本方法。但对于采用传统方法能够安全、经济地处理的溶洞地质基础,则应从经济角度考虑优先采用传统方法。
3.钢护筒跟进施工方法
3.1 施工步骤
(1)场地平整、定位并埋设护筒。
(2)桩机安装就位,冲孔至溶洞顶。
(3)下放钢护筒。
(4)溶洞顶部处理。
(5)钢护筒跟进。
(6)正常成孔至桩底标高(终孔)。
3.2 施工方法 3.2.1场地平整、定位并埋设护筒
平整场地以便钻机安装和移位。对于不利于施工机械运行的松散场地,应采取硬化、加固措施。其次,场地要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桩位放样确定后,应埋设好护桩,并做好测量交底,随时进行检查。
护筒位置要根据桩位,按纵横轴线中心埋设。埋设护筒的坑不能太大,坑挖好后,将坑底正平,然后放入护筒,经检查位置正确,筒身竖直后,四周即用粘土回填,分层夯实,并随填随观察,防止填土时护筒位置偏移。护筒埋好后应复核校正,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应重合,偏差不得大于50mm。护筒在粘土中不宜小于1米,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米,并保持孔内泥浆面高于地下水位1米以上。
3.2.2 桩机安装就位,冲孔至溶洞顶
桩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其下部要用方木垫平,塞牢。
冲孔时冲击锤直径要比钢护筒外径大3-5cm。参照地质勘探资料,冲孔至孔底距离溶槽顶部1米位置。
3.2.3 下放钢护筒
(1)钢護筒需在厂家用机械集中卷制加工制作,焊缝全部为双面坡口,首节钢护筒长度应大于溶洞高度(可参考地质资料)+溶洞顶到地面高度+30cm,其他节钢护筒的长度为方便运输和施工可控制在3~6m之间,护筒内径应比桩径大10cm。钢护筒的加工尺寸必须严格控制,护筒上下节的连接缝除焊接外,还需在接缝处焊50mm宽的加强钢带,护筒水平接缝所成平面与护筒竖向垂直,使整个钢护筒的垂直度符合要求。
(2)采用25T汽车吊辅助20T振动锤,将钢护筒压入孔中,使其跟进至高于溶槽顶部1米,在下沉钢护筒的施工过程中,振动锤必须平稳,牢固的焊在内钢护筒顶部,并在护筒顶面的平面位置一定要居中,尽可能避免因偏心造成护筒产生偏斜。各节护筒连接的垂直度采用全站仪严格控制,不得超过施工规范要求的1/200;钢护筒在下落过程中的垂直度通过钩机推拉控制,并安排测量人员用全站仪观测。
3.2.4 溶洞顶部处理
(1)冲击锥锤冲至溶槽顶部范围要做到上下轻提慢放,缓慢进尺至溶槽处形成一小的裂口,不得高提进行强烈的冲击,以防止卡锤。
(2)进入溶槽后,孔内的泥浆势必全部漏失。因此需单独进行溶槽的处理:孔内浆漏失完毕后,尽快用25T汽车吊将冲击锥锤吊开。并在回填片石或粘土后用冲击锥锤反复冲砸,通过挤压旁边的溶洞空间,孔桩周围形成护壁,再跟进钢护筒。
(3)同一桩孔内若有多层溶洞、溶槽或空洞,需分层按上述方法处理、跟进下放钢护筒。
3.2.5钢护筒跟进
溶槽处理完毕后,先采用冲锤进行成孔一定深度(注:进尺为1.5-2米)。之后及时采用25t汽车吊辅助振动锤将内护筒下沉至进尺岩面标高处;然后再进行冲孔、下钢钢护筒;与之循环反复直至最下层溶洞底部3米以下处。同样,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各节护筒连接的垂直度不得超过1/200。
3.2.6 正常成孔至桩底标高
钢护筒按上述方法穿过溶槽层后,即可采用正常成孔至桩底标高。待清孔后,便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4. 结束语
在220kV嘉凯线N25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我们创造性地采用了钢护筒跟进法处理溶洞,施工效果显示这种方法不但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而且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相比大量填充溶洞的方法,本法节约了施工成本。在随后本工程其他较高、较大、结构复杂的基础溶洞处理中,大量采用了钢护筒跟进法,处理效果都很理想。
钢护筒跟进法施工程序简单,安全性高;且施工材料、工器具及施工周期能准确预计;能一次性完成溶洞的处理,保证成孔后不会出现漏浆、塌孔、超灌等现象。实践证明,采用钢护筒跟进法处理灌注桩基础溶洞,尤其对高度大于3米、结构复杂、多层分布的溶洞地质,能够有效地保证施工安全、顺利进行,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施工方法。
参考文献:
[1]尹传稳.钻孔桩施工溶洞处理方法比较分析[j].铁道建筑.2007.
[2]高成民.溶洞地质条件下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03.
[3]刘守明.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措施[j].中南公路工程.2000.
[3]江伟忠.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溶洞处理的几点认识[j].中南公路工程. 2001.
[4]林壮宏.李月勇. 岩溶区钻孔灌注桩溶洞处理方案[j].珠江水运.2005.
[5]王跃云.京山线滦河特大桥溶洞钻孔灌注桩的施工[j].铁道建筑.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