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西赣江新区为国务院发布批复同意设立的第18个“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城市湿地公园坐落于以鄱阳湖滨湖控制带、赣江为主体的百里滨湖立体生态廊道。通过对公共信息设施、卫生类设施、照明类设施、娱乐服务类设施、交通类设施、安全类设施和艺术景观类设施的整体分析研究,衍伸到公共设施产品的科技生态化配置上体现:“科技人文、和谐生态、美学共赏”新江西城市湿地公园窗口形象。
关键词:赣江新区;城市湿地公园;公共设施产品
一、赣江新区城市湿地公园概况
赣江新区原为昌九新区,2016年国务院发布批复同意设立江西赣江新区,区范围含南昌市的青山湖区、新建区和九江市的共青城市、永修县的部分区域,根据江西十三五规划,将深入实施绿色崛起区域发展战略,要聚焦聚力昌九新区建设,使昌九新区陈伟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江西省各类湿地面积达16474平方千米,人工湿地面积为4318平方千米,目前江西国家湿地公园有东鄱阳湖湿地公园、修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具有广阔开发前景【2】。赣江新区构筑以鄱阳湖滨湖控制待为主体的立体生态廊道,构建疏密有致的绿色生态科技城镇带。加强赣江新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与公共设施产品设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赣江新区湿地资源的特点有面积大、种类多、水系完整、水量丰富、水质基本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为建设湿地公园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是城市的绿肺,具有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治理污染净化水质、防洪排涝的重要功能,为人们提供观光旅游公益性场所,利于城市生态发展。当前赣江新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处于探索完善阶段,整体缺乏当地特色、科技节能、用户体验感不佳,主要原因是公众对湿地保护意识薄弱,产品设计、生产、装配、后期维护缺乏专业化管理。
二、赣江新区城市湿地公园公共设施现状
赣江新区城市湿地公园是新区防洪净水工程,在省委政府规划指导下,新区湿地公园建设加快推进,发挥湿地公园生态社会效益,成为深受社会民众喜爱的娱乐休闲场所。公园原为湿地自然环境,随着城市化加快发展、湿地功能衰退、环境日益恶化务必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共建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生态主题公园成为当前重要任务。湿地公园建设以“科技人文、和谐生态、美学共赏”为理念指导,为市民创建城市边缘生态净化器,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新区城市湿地公园公共设施有信息、卫生、照明、交通、安全、娱乐服务、艺术景观设施等七大类。通过对湿地公园主要功能分区公共设施实地考察,收集大量案例资料,经过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湿地公园公共设施建设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公共设施缺乏整体规划设计思路。视觉形象缺乏对当地历史人文的挖掘提炼,园区现有导视系统包括信息提示牌、交通导向指示牌等,导视系统规划初应具有智能化、规范、清晰的导向视觉元素分类,配合观光者的需求引导行为路径。公共设施产品的构建缺乏前期对湿地公园的环境考量、安全因素、公共人群的组合模式、行为模式以及人机交互模式的设计分析。园内公共设施建设产品配备不够完善,如未设置智能导视系统、医务室等急救医疗设施、母婴室、灭烟设施等。公共设施建设施工材料配备不符合安全、耐用、环保、美观的规划要求。
三、赣江新区城市湿地公园公共设施产品优化设计
公共设施的概念源于英国,在各国有不同的解释,主要指根据不同的人、事、物、场,政府利用财政支出为人们在社会公共环境中的各项合法活动提供物质支持。研究赣江新区城市湿地公园公共设施重点在于特色湿地景观节点的设计和打造,而湿地景观节点的多样而和谐的公共设施是体现“天人合一”的回归自然的本真思想。
1、公共设施产品与鄱阳湖特色湿地景观节点的融合设计
以鄱阳湖滨湖控制带、赣江为主体的百里滨湖立体生态系统,每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白鹤和天鹅候鸟越冬地,吸引了各地旅游者前往观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盛世美景。例如导向标识系统可以借鉴候鸟的形态的仿生设计,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候鸟观景台、草木花藤、山水渔船等等休闲景观设施营造情景,借助中国古典山水画的视点运动散点透视,展现出高远、平远、深远的视觉美学形态。
2、人工智能时代湿地公园公共设施产品的科技节能生态化配置
在数字信息化时代,人与环境的关系聚集在物上,人工智能用数据资料分析环境气候特征、城市人群的行为轨迹、心理活动,顺应环境规律的智能化公共设施产品处理可持续生态问题。例如三维智能交互平台,根据电子眼、自助购物机、导览机器人、感应洁具、水质检测、风车蓄电路灯器等嵌入多条智能规则进行湿地公园全区域的交互控制,研究湿地自然系统与人工设备设施的互补关系,如:对污水的净化、能源有效利用、暴雨洪涝的截留分流控制、生物多样化的保护等。
3、赣江新区湿地公园综合业态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公共设施产品要求
赣江新区未来发展产业结构中旅游服务行业比重的增加,其中湿地公园的建设对旅游、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环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综合业态意味着民众群体结构多样化、使得需求的多样化、高标准化、体現智能化的人性关怀。专业的人处理专业的事,专业的设施应对高标准的需求,例如适合老年人长时间步行游览需求的助步器、交互可视系统的智能识别放大图文等。洗手间的洁具标准化控制系统(根据人的洗手的行为模式流程控制水龙头出水时间、出水量、洗手液量),母婴室的儿童座椅、换衣踏脚台、儿童换尿布台、垃圾桶、以及稳定婴幼儿情绪的香氛语音精灵机等设备。
四、结语
根据赣江新区湿地公园的环境特征,将新技术与江西传统文化结合,归纳、总结、分析适合现代人需求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生态旅游经济、生态环境保护和符合人机工程智能化功能的公共设施产品,以寻求赣江新区城市发展与湿地公园的建设的平衡关系的切入点,为新时期赣江新区湿地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王锐,李顺年.基于滇池湿地载体的城市公共环境文化发展研究[J].文化学刊,2020(08):68-71.
[2]童娟. 城市滨水绿道公共体育设施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20.
[3]程璐. 基于水鸟栖息地营建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20.
[4]王昀.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吴赟(19850801),女,江西九江,设计艺术学硕士,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平面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赣江新区环境友好型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策略研究”(19YS39)研究成果.
关键词:赣江新区;城市湿地公园;公共设施产品
一、赣江新区城市湿地公园概况
赣江新区原为昌九新区,2016年国务院发布批复同意设立江西赣江新区,区范围含南昌市的青山湖区、新建区和九江市的共青城市、永修县的部分区域,根据江西十三五规划,将深入实施绿色崛起区域发展战略,要聚焦聚力昌九新区建设,使昌九新区陈伟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江西省各类湿地面积达16474平方千米,人工湿地面积为4318平方千米,目前江西国家湿地公园有东鄱阳湖湿地公园、修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具有广阔开发前景【2】。赣江新区构筑以鄱阳湖滨湖控制待为主体的立体生态廊道,构建疏密有致的绿色生态科技城镇带。加强赣江新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与公共设施产品设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赣江新区湿地资源的特点有面积大、种类多、水系完整、水量丰富、水质基本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为建设湿地公园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是城市的绿肺,具有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治理污染净化水质、防洪排涝的重要功能,为人们提供观光旅游公益性场所,利于城市生态发展。当前赣江新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处于探索完善阶段,整体缺乏当地特色、科技节能、用户体验感不佳,主要原因是公众对湿地保护意识薄弱,产品设计、生产、装配、后期维护缺乏专业化管理。
二、赣江新区城市湿地公园公共设施现状
赣江新区城市湿地公园是新区防洪净水工程,在省委政府规划指导下,新区湿地公园建设加快推进,发挥湿地公园生态社会效益,成为深受社会民众喜爱的娱乐休闲场所。公园原为湿地自然环境,随着城市化加快发展、湿地功能衰退、环境日益恶化务必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共建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生态主题公园成为当前重要任务。湿地公园建设以“科技人文、和谐生态、美学共赏”为理念指导,为市民创建城市边缘生态净化器,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新区城市湿地公园公共设施有信息、卫生、照明、交通、安全、娱乐服务、艺术景观设施等七大类。通过对湿地公园主要功能分区公共设施实地考察,收集大量案例资料,经过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湿地公园公共设施建设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公共设施缺乏整体规划设计思路。视觉形象缺乏对当地历史人文的挖掘提炼,园区现有导视系统包括信息提示牌、交通导向指示牌等,导视系统规划初应具有智能化、规范、清晰的导向视觉元素分类,配合观光者的需求引导行为路径。公共设施产品的构建缺乏前期对湿地公园的环境考量、安全因素、公共人群的组合模式、行为模式以及人机交互模式的设计分析。园内公共设施建设产品配备不够完善,如未设置智能导视系统、医务室等急救医疗设施、母婴室、灭烟设施等。公共设施建设施工材料配备不符合安全、耐用、环保、美观的规划要求。
三、赣江新区城市湿地公园公共设施产品优化设计
公共设施的概念源于英国,在各国有不同的解释,主要指根据不同的人、事、物、场,政府利用财政支出为人们在社会公共环境中的各项合法活动提供物质支持。研究赣江新区城市湿地公园公共设施重点在于特色湿地景观节点的设计和打造,而湿地景观节点的多样而和谐的公共设施是体现“天人合一”的回归自然的本真思想。
1、公共设施产品与鄱阳湖特色湿地景观节点的融合设计
以鄱阳湖滨湖控制带、赣江为主体的百里滨湖立体生态系统,每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白鹤和天鹅候鸟越冬地,吸引了各地旅游者前往观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盛世美景。例如导向标识系统可以借鉴候鸟的形态的仿生设计,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候鸟观景台、草木花藤、山水渔船等等休闲景观设施营造情景,借助中国古典山水画的视点运动散点透视,展现出高远、平远、深远的视觉美学形态。
2、人工智能时代湿地公园公共设施产品的科技节能生态化配置
在数字信息化时代,人与环境的关系聚集在物上,人工智能用数据资料分析环境气候特征、城市人群的行为轨迹、心理活动,顺应环境规律的智能化公共设施产品处理可持续生态问题。例如三维智能交互平台,根据电子眼、自助购物机、导览机器人、感应洁具、水质检测、风车蓄电路灯器等嵌入多条智能规则进行湿地公园全区域的交互控制,研究湿地自然系统与人工设备设施的互补关系,如:对污水的净化、能源有效利用、暴雨洪涝的截留分流控制、生物多样化的保护等。
3、赣江新区湿地公园综合业态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公共设施产品要求
赣江新区未来发展产业结构中旅游服务行业比重的增加,其中湿地公园的建设对旅游、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环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综合业态意味着民众群体结构多样化、使得需求的多样化、高标准化、体現智能化的人性关怀。专业的人处理专业的事,专业的设施应对高标准的需求,例如适合老年人长时间步行游览需求的助步器、交互可视系统的智能识别放大图文等。洗手间的洁具标准化控制系统(根据人的洗手的行为模式流程控制水龙头出水时间、出水量、洗手液量),母婴室的儿童座椅、换衣踏脚台、儿童换尿布台、垃圾桶、以及稳定婴幼儿情绪的香氛语音精灵机等设备。
四、结语
根据赣江新区湿地公园的环境特征,将新技术与江西传统文化结合,归纳、总结、分析适合现代人需求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生态旅游经济、生态环境保护和符合人机工程智能化功能的公共设施产品,以寻求赣江新区城市发展与湿地公园的建设的平衡关系的切入点,为新时期赣江新区湿地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王锐,李顺年.基于滇池湿地载体的城市公共环境文化发展研究[J].文化学刊,2020(08):68-71.
[2]童娟. 城市滨水绿道公共体育设施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20.
[3]程璐. 基于水鸟栖息地营建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20.
[4]王昀.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吴赟(19850801),女,江西九江,设计艺术学硕士,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平面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赣江新区环境友好型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策略研究”(19YS3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