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班高峰期,地铁站挤满了人。升降电梯门打开后,我顺着人群站到了电梯中间,一个父亲拖着一个小男孩站到我身边。最后进来的是一个戴着耳机的女士。
那位女士站在电梯按钮前,她嫌弃地瞥了一眼身边的小男孩,然后把身子挪動了一下,确保前后左右都没有碰到任何东西,之后继续听歌。这时,电梯里的人不约而同地看看那位女士,再看看电梯按钮。毕竟,她是最后一个进电梯的人,又站在按钮前,大家都认为她应该关门。
女士把手交叉抱在胸前,翻了个白眼,好像在告诉大家:“开什么玩笑,按钮那么脏,我才不愿意碰。”狭小的密闭空间安静得很,又仿佛有一股暗流在悄然涌动。这是一场无声的博弈。
女士不屑地闭上眼,小男孩伸手到她跟前想关门。就在这个时候,电梯门缓缓合上。女士张开眼,一脸满意地笑了笑。她好像打赢了一场仗,内心剧场高潮迭起。
电梯很快停在了地铁月台那层,女士拨了拨头发,带着胜利者的傲骄等着电梯门打开。这时,一直一言不发的小男孩爸爸说话了:“宝贝,你让李老师先出去,尊师重道是基本礼仪,懂吗?”小男孩点点头,说:“班主任,请!”刚刚还沾沾自喜的女士很惊愕,一脸尴尬地回头笑了笑,一支箭似的冲出了电梯。我也仿佛看完了一出戏。
其实类似情景,我们并不陌生。电梯里的人还没出来,外面的人就一窝蜂挤进去。电梯到某个楼层,一个人进来后长按着电梯按钮不让电梯关门,哪怕他的朋友久久没现身,他还是无视整部电梯的人不愿意松手。你匆匆地奔向将要关上门的电梯,里面的人看着你按下了关门按钮,最后一瞬间你看到某人的笑容,他在电梯门缝中看着你的窘状。
曾有心理学家从电梯的站立位置分析人们的心理状况。如果电梯门打开,空无一人,你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习惯选择站位。喜欢掌控的人会站在按钮前,站在中央的人喜欢成为焦点,缩在角落的人总要寻找安全感。如果电梯里有一个人,一般人会选择站在离他最远的角落,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果电梯里有两个陌生人,第三个人进来就会和另外两个人保持相等的距离;如果电梯挤满了人,你就会和大家紧挨在一起,不必担心成为异类。
方寸之间看尽世间百态,搭个电梯都是社会心理学。或许,你在电梯里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电梯里看着你。
(摘自《新民晚报》)
那位女士站在电梯按钮前,她嫌弃地瞥了一眼身边的小男孩,然后把身子挪動了一下,确保前后左右都没有碰到任何东西,之后继续听歌。这时,电梯里的人不约而同地看看那位女士,再看看电梯按钮。毕竟,她是最后一个进电梯的人,又站在按钮前,大家都认为她应该关门。
女士把手交叉抱在胸前,翻了个白眼,好像在告诉大家:“开什么玩笑,按钮那么脏,我才不愿意碰。”狭小的密闭空间安静得很,又仿佛有一股暗流在悄然涌动。这是一场无声的博弈。
女士不屑地闭上眼,小男孩伸手到她跟前想关门。就在这个时候,电梯门缓缓合上。女士张开眼,一脸满意地笑了笑。她好像打赢了一场仗,内心剧场高潮迭起。
电梯很快停在了地铁月台那层,女士拨了拨头发,带着胜利者的傲骄等着电梯门打开。这时,一直一言不发的小男孩爸爸说话了:“宝贝,你让李老师先出去,尊师重道是基本礼仪,懂吗?”小男孩点点头,说:“班主任,请!”刚刚还沾沾自喜的女士很惊愕,一脸尴尬地回头笑了笑,一支箭似的冲出了电梯。我也仿佛看完了一出戏。
其实类似情景,我们并不陌生。电梯里的人还没出来,外面的人就一窝蜂挤进去。电梯到某个楼层,一个人进来后长按着电梯按钮不让电梯关门,哪怕他的朋友久久没现身,他还是无视整部电梯的人不愿意松手。你匆匆地奔向将要关上门的电梯,里面的人看着你按下了关门按钮,最后一瞬间你看到某人的笑容,他在电梯门缝中看着你的窘状。
曾有心理学家从电梯的站立位置分析人们的心理状况。如果电梯门打开,空无一人,你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习惯选择站位。喜欢掌控的人会站在按钮前,站在中央的人喜欢成为焦点,缩在角落的人总要寻找安全感。如果电梯里有一个人,一般人会选择站在离他最远的角落,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果电梯里有两个陌生人,第三个人进来就会和另外两个人保持相等的距离;如果电梯挤满了人,你就会和大家紧挨在一起,不必担心成为异类。
方寸之间看尽世间百态,搭个电梯都是社会心理学。或许,你在电梯里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电梯里看着你。
(摘自《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