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不再仅仅是成绩好,而是要德智体美多方面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在幼儿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成为学前教师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学前教育;艺术感知;表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根据国家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注重幼儿的身心健康、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科学探索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等六个方面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把幼儿的学习能力放在重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培养,包括幼儿艺术感知和表达能力的培養。
一、幼儿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培养的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我们对幼儿艺术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艺术感知能力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方面内容。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那么作为幼儿教师而言,我们有义务为培养幼儿的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起到积极地导向作用,帮助学龄前幼儿更好的与艺术结缘。
二、课上培养幼儿的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
(1)通过美术课程培养幼儿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
美术作为视觉艺术,通过点、线、面的处理和丰富的色彩结合,可以刺激幼儿的视觉器官。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幼儿喜欢用颜色鲜艳的笔涂涂画画。虽然并没有画出一些规整的图形,他们还是乐此不疲沉浸其中。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来进行引导式教育。
美术教育属于审美教育的范畴。学前教师可以在课上带领幼儿认识色彩、图形、甚至身边的一些具体事物,让幼儿对世界产生一个初步的认知,这样可以使幼儿产生美好的感觉,对幼儿艺术感知有着积极影响。当幼儿对色彩、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们便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画图或填色游戏。可以将幼儿最喜欢的卡通形象复制出来,让其自行发挥。此时也要注意不要否定幼儿的作品,要让其阐述自己的作品,积极地展示自己的想法,这也变相提高了幼儿的表现能力。
(2)通过音乐课程培养幼儿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
音乐通过刺激幼儿的听觉器官,来让幼儿产生对旋律、节奏等的美的感受。每一个幼儿都在音乐方面有他自己的天赋,这就需要教师对他进行相应的引导。学前阶段,幼儿并不需要接受相关的专业知识,只需要欣赏一些优美的旋律、感受一下节奏的律动、学习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就好。
教师要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让幼儿发自内心的喜欢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可以给幼儿播放一些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幼儿自己选择他喜欢的音乐类型,并且能够阐述理由、能够说明音乐中他自己感受到的情感,激发幼儿的表现能力。
三、课后培养幼儿的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
(一)创设主题活动培养幼儿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
要想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仅仅让幼儿接触艺术作品是不够的,一定要让幼儿亲身参与到大自然的环境艺术中来,激发幼儿对美的向往。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主题活动,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幼儿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师可以带领城市中的幼儿去郊外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变化。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接触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大自然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奔流的小溪、高大的树木、有趣的动物,幼儿很有可能对这些平时感受不到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他们自己的想法,这就是他们对艺术的感知。
(二)举行游戏竞赛培养幼儿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
没有哪个小孩子不喜欢游戏和比赛。我们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特性,举行能够吸引幼儿的主题游戏来进行比赛。幼儿有了参与的兴趣,自然也会用心去感受其中的过程,帮助幼儿培养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
教师可以举办服装设计竞赛,让每个幼儿都能够拿出一份自己的作品。这个作品可以让家长辅助完成,但一定要是幼儿自己设计,同时,教师和家长都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审美,用具体的表述内容来夸奖幼儿的作品。也可以让幼儿寻找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来制作乐器进行竞赛。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使幼儿手中的乐器变换音色和音调。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艺术的感知更加的强烈,表达能力也会逐渐提升。
结束语:以上仅仅列举了一些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的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培养的一些简单方法,希望对幼儿的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教学有一定的帮助。更多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更多的学前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实践。在对幼儿进行艺术引导的同时,也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的欣赏行为,注意不要追求完美,扼杀幼儿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 李俊刚, 郭苹. 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27-29.
[2] 饶静涛. 美术活动中幼儿色彩感知力和表现力的培养[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 000(005):224.
[3] 钱剑琴. 感知舞蹈文化意蕴 提高艺术表现能力[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 12(2):226-226.
[4] 林明珠. 美术活动中幼儿色彩感知力和表现力的培养[J]. 新课程(教研版), 2017, 000(001):409.
关键词:学前教育;艺术感知;表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根据国家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注重幼儿的身心健康、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科学探索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等六个方面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把幼儿的学习能力放在重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培养,包括幼儿艺术感知和表达能力的培養。
一、幼儿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培养的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我们对幼儿艺术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艺术感知能力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方面内容。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那么作为幼儿教师而言,我们有义务为培养幼儿的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起到积极地导向作用,帮助学龄前幼儿更好的与艺术结缘。
二、课上培养幼儿的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
(1)通过美术课程培养幼儿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
美术作为视觉艺术,通过点、线、面的处理和丰富的色彩结合,可以刺激幼儿的视觉器官。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幼儿喜欢用颜色鲜艳的笔涂涂画画。虽然并没有画出一些规整的图形,他们还是乐此不疲沉浸其中。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来进行引导式教育。
美术教育属于审美教育的范畴。学前教师可以在课上带领幼儿认识色彩、图形、甚至身边的一些具体事物,让幼儿对世界产生一个初步的认知,这样可以使幼儿产生美好的感觉,对幼儿艺术感知有着积极影响。当幼儿对色彩、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们便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画图或填色游戏。可以将幼儿最喜欢的卡通形象复制出来,让其自行发挥。此时也要注意不要否定幼儿的作品,要让其阐述自己的作品,积极地展示自己的想法,这也变相提高了幼儿的表现能力。
(2)通过音乐课程培养幼儿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
音乐通过刺激幼儿的听觉器官,来让幼儿产生对旋律、节奏等的美的感受。每一个幼儿都在音乐方面有他自己的天赋,这就需要教师对他进行相应的引导。学前阶段,幼儿并不需要接受相关的专业知识,只需要欣赏一些优美的旋律、感受一下节奏的律动、学习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就好。
教师要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让幼儿发自内心的喜欢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可以给幼儿播放一些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幼儿自己选择他喜欢的音乐类型,并且能够阐述理由、能够说明音乐中他自己感受到的情感,激发幼儿的表现能力。
三、课后培养幼儿的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
(一)创设主题活动培养幼儿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
要想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仅仅让幼儿接触艺术作品是不够的,一定要让幼儿亲身参与到大自然的环境艺术中来,激发幼儿对美的向往。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主题活动,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幼儿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师可以带领城市中的幼儿去郊外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变化。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接触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大自然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奔流的小溪、高大的树木、有趣的动物,幼儿很有可能对这些平时感受不到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他们自己的想法,这就是他们对艺术的感知。
(二)举行游戏竞赛培养幼儿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
没有哪个小孩子不喜欢游戏和比赛。我们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特性,举行能够吸引幼儿的主题游戏来进行比赛。幼儿有了参与的兴趣,自然也会用心去感受其中的过程,帮助幼儿培养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
教师可以举办服装设计竞赛,让每个幼儿都能够拿出一份自己的作品。这个作品可以让家长辅助完成,但一定要是幼儿自己设计,同时,教师和家长都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审美,用具体的表述内容来夸奖幼儿的作品。也可以让幼儿寻找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来制作乐器进行竞赛。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使幼儿手中的乐器变换音色和音调。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艺术的感知更加的强烈,表达能力也会逐渐提升。
结束语:以上仅仅列举了一些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的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培养的一些简单方法,希望对幼儿的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教学有一定的帮助。更多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更多的学前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实践。在对幼儿进行艺术引导的同时,也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的欣赏行为,注意不要追求完美,扼杀幼儿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 李俊刚, 郭苹. 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27-29.
[2] 饶静涛. 美术活动中幼儿色彩感知力和表现力的培养[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 000(005):224.
[3] 钱剑琴. 感知舞蹈文化意蕴 提高艺术表现能力[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 12(2):226-226.
[4] 林明珠. 美术活动中幼儿色彩感知力和表现力的培养[J]. 新课程(教研版), 2017, 000(0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