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据岩心、钻井、测井等資料,将兴隆台油层分为三个层系:一层系、二层系、三层系。通过地层对比和沉积相分析,总结了三层系沉积相平面分布规律,分析目的层的沉积环境。该区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分支流河口砂坝微相、分支流河道间微相和前缘席状砂微相。沉积相的认识为油田开发后期油藏的精细描述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三层系;沉积相;支流河口砂坝微相;分支流河道间微相
1.地质概况
锦16块兴隆台油层构造上位于辽河裂谷盆地西斜坡南部,欢喜岭油田中部,南临鸳鸯沟向斜,东隔鲕滩与欢26块相望,为一北东向长条状南倾分布的断鼻状构造。目的层段含油面积1.81Km2,石油地质储量622.2×104t,油层埋深1360m~1460m。
2.地层特征
锦16块钻井资料揭示地层层序自下而上为前震旦系,古近系沙四段(S4)、沙三段(S3)、沙一+二段(S1+2)、东营组(Ed),以及新近系馆陶组(Ng)、明化镇组(Nm)。
本区的主要目的层为沙一下+沙二段(S1下+S2)兴隆台油层,岩性为中厚层砂岩、砂砾岩、细砾岩夹不等厚深灰色、灰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局部见少量紫红色泥岩。地层视厚度平均100~300m。与下伏地层沙三段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沙一中整合接触。
本次研究的三层系兴Ⅲ油层组上部岩性主要为厚层块状砂岩、细砾岩夹薄层深灰色、绿灰色泥岩,下部岩性为深灰色泥岩与砂岩、砂砾岩不等厚互层。
3.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锦16块S1下~S2段是在辽河裂谷的收缩期形成的一套退积型、以中-细碎屑为主的沉积。当时古地形坡度较陡,一般为3°~9°。古大凌河从西北部山系发源,季节性高能洪流携带来自老山区的碎屑物沿斜坡顺流而下,流入古湖盆,丰富的碎屑物质、快速的堆积,在河口环境下形成了一套巨厚的扇三角洲砂体,即西八千砂体。沉积砂体距物源区较近,沉积速率高、成熟度低。兴Ⅲ组为一套扇三角洲前缘分支流河口砂坝为主的沉积,平面上位于扇三角洲前端的内侧(图1)。依据砂体发育程度,结合曲线形态,以小层微相演变趋势为约束,识别单一河口砂坝砂体,精细刻划了小层沉积微相特征。
分支流河口砂坝微相:分支流河口砂坝微相是兴Ⅲ组内的主要相带类型。平面上河口砂坝砂体大面积连片分布,垂向上砂坝砂体以复合韵律和反韵律为主,韵律段砂层厚度一般大于2.0m,砂地比大于80%,电测曲线形态多为箱形、漏斗形及少数指形。
分支流河道间微相:该兴Ⅲ组分支流河道间微相与砂坝侧翼的界限不易区分,仅根据砂岩单层厚度、层数多少、岩性、电测曲线形态及平面位置进行了划分。平面上该微相砂体呈小片状分布,韵律段砂层厚度一般小于2.0m,砂地比小于50%。电测曲线形态为齿形、指形及剧齿化的箱形等。
前缘席状砂微相:主要由砂坝砂体经湖浪的搬运、淘洗,在砂坝体的前端或侧翼而形成的片状沉积。其岩性比砂坝明显变细,厚度小,韵律段砂层厚度小于1.0m,电测曲线形态为齿状及尖指状。
4.结论
1、该井区三层系油层上部岩性主要为厚层块状砂岩、细砾岩夹薄层深灰色、绿灰色泥岩,下部岩性为深灰色泥岩与砂岩、砂砾岩不等厚互层。
2、该区三层系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分支流河口砂坝微相、分支流河道间微相和前缘席状砂微相。
3、沉积相的认识为油田开发后期油藏的精细描述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余海波、程秀申,等.东濮凹陷古近纪断裂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J].岩性油气藏,2019,31(5):12-23.
[2]蒋小琼、郭建华,等.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二叠系沉积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10(2):14-16.
作者简介:
陈俊丽(1988-),女,工程师,201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2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从事油田地质工作。
关键词:三层系;沉积相;支流河口砂坝微相;分支流河道间微相
1.地质概况
锦16块兴隆台油层构造上位于辽河裂谷盆地西斜坡南部,欢喜岭油田中部,南临鸳鸯沟向斜,东隔鲕滩与欢26块相望,为一北东向长条状南倾分布的断鼻状构造。目的层段含油面积1.81Km2,石油地质储量622.2×104t,油层埋深1360m~1460m。
2.地层特征
锦16块钻井资料揭示地层层序自下而上为前震旦系,古近系沙四段(S4)、沙三段(S3)、沙一+二段(S1+2)、东营组(Ed),以及新近系馆陶组(Ng)、明化镇组(Nm)。
本区的主要目的层为沙一下+沙二段(S1下+S2)兴隆台油层,岩性为中厚层砂岩、砂砾岩、细砾岩夹不等厚深灰色、灰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局部见少量紫红色泥岩。地层视厚度平均100~300m。与下伏地层沙三段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沙一中整合接触。
本次研究的三层系兴Ⅲ油层组上部岩性主要为厚层块状砂岩、细砾岩夹薄层深灰色、绿灰色泥岩,下部岩性为深灰色泥岩与砂岩、砂砾岩不等厚互层。
3.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锦16块S1下~S2段是在辽河裂谷的收缩期形成的一套退积型、以中-细碎屑为主的沉积。当时古地形坡度较陡,一般为3°~9°。古大凌河从西北部山系发源,季节性高能洪流携带来自老山区的碎屑物沿斜坡顺流而下,流入古湖盆,丰富的碎屑物质、快速的堆积,在河口环境下形成了一套巨厚的扇三角洲砂体,即西八千砂体。沉积砂体距物源区较近,沉积速率高、成熟度低。兴Ⅲ组为一套扇三角洲前缘分支流河口砂坝为主的沉积,平面上位于扇三角洲前端的内侧(图1)。依据砂体发育程度,结合曲线形态,以小层微相演变趋势为约束,识别单一河口砂坝砂体,精细刻划了小层沉积微相特征。
分支流河口砂坝微相:分支流河口砂坝微相是兴Ⅲ组内的主要相带类型。平面上河口砂坝砂体大面积连片分布,垂向上砂坝砂体以复合韵律和反韵律为主,韵律段砂层厚度一般大于2.0m,砂地比大于80%,电测曲线形态多为箱形、漏斗形及少数指形。
分支流河道间微相:该兴Ⅲ组分支流河道间微相与砂坝侧翼的界限不易区分,仅根据砂岩单层厚度、层数多少、岩性、电测曲线形态及平面位置进行了划分。平面上该微相砂体呈小片状分布,韵律段砂层厚度一般小于2.0m,砂地比小于50%。电测曲线形态为齿形、指形及剧齿化的箱形等。
前缘席状砂微相:主要由砂坝砂体经湖浪的搬运、淘洗,在砂坝体的前端或侧翼而形成的片状沉积。其岩性比砂坝明显变细,厚度小,韵律段砂层厚度小于1.0m,电测曲线形态为齿状及尖指状。
4.结论
1、该井区三层系油层上部岩性主要为厚层块状砂岩、细砾岩夹薄层深灰色、绿灰色泥岩,下部岩性为深灰色泥岩与砂岩、砂砾岩不等厚互层。
2、该区三层系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分支流河口砂坝微相、分支流河道间微相和前缘席状砂微相。
3、沉积相的认识为油田开发后期油藏的精细描述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余海波、程秀申,等.东濮凹陷古近纪断裂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J].岩性油气藏,2019,31(5):12-23.
[2]蒋小琼、郭建华,等.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二叠系沉积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10(2):14-16.
作者简介:
陈俊丽(1988-),女,工程师,201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2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从事油田地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