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砖制砚,会稽砖砚制作历史悠久,它所蕴含的追求卓越工匠精神,因材施艺的审美特质以及蕴含着的生命力发展力。
关键词:砖砚;生命力;价值
中国的传统工艺与生生不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生产劳动,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千百年来,通过工具和材料,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经验和认识,以相对稳定造型、图式、技艺和文化等要素凝结在器物之中,是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质的,也是非物质的。作为一种传统生活方式,它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是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绍兴会稽砖砚制作技艺就是极具代表性。
绍兴制砖的历史可追朔战国时期,越国已产砖瓦。明代,绍兴砖瓦形成规模生产,府城东北郊瓦窑头村,有“十里瓦窑头, 户户烧砖头”之说。
砚与笔、墨、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俗称砚台,汉代时砚已流行,宋代则已普遍使用,明、清两代品种繁多,古代中国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以砖制砚,会稽砖砚制作历史悠久,历史上曾作为进献皇帝赏玩的贡品。传世古砖砚多为秦、汉和晋砖砚。砖砚上各种字体皆备,其两侧或背面多模印纪年文字,记述制造年代、地点、制作者姓名,是古代书法遗存中活的“演变发展史”,其铭文、包含了古代民间的一些社会风俗、宗教信仰,历史信息丰富厚重,是宝贵的实物研究资料。
会稽砖砚制作技艺,虽历经兴衰但文脉不断。2004年8月,中国经全国人大批准同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于同年12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交存批约书。成为第6个加入公约的国家后,国家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浙江省先后启动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摸清了全省范围内的家底及存续情况。会稽砖砚制作技艺是普查中发现的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技艺。
不管是从科学、技术、文化还是经济、社会的角度去剖析传统技艺的发展,都会发现,它是一种延续了千百年的创造活动,是一种"活态文化"。如何让会稽砖砚制作技艺能够一直保持生命力,要充分挖掘它的当代审美价值,在融合、转化、创新中传承。
一、追求卓越、会稽砖砚制作技艺的工匠精神
会稽砖砚制作的核心,需要通过以下八道工序完成,1、泥坯:窑烧而成。2、选材:选择表面相对平整,无窑裂,铭文清晰,敲击的回声清亮,放置水中浸泡二个小时左右。3、构思:因材施艺,画图,放样。4、开堂:把浸泡后的砖取中线,根据砖的大小、薄厚,整体布局,边沿大小、深度合理。5、雕刻:采用不同的刻刀雕刻,阴阳雕刻和浅高浮雕之法,保持深浅一致,线条通顺,粗细均匀。6、打磨:首先用砂条、油石打磨,再用篆刻刀刻掉死角部分,然后再进行打磨,补洞。7、细刻:根据不同图案的类型,细琢,細微夹角之处,可选用两毫米的刻刀完成所要达到的效果,稍长线、面,可用五十毫米的刻刀。8、成品:雕刻完成后,需仔细观察有无刀漏,有无笔痕及污点,检查无误后,用毛刷掸掉灰尘,沙皮抛光、再高温上蜡,上桐油,上下配红木天地盖。
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每一道工序都需精益求精,从业人员需具备一定的匠心素质及艺术修养,艺术情怀,要有专注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更需要一份清苦的坚守,长久地守望与坚持。用自己手上技艺和心中的情感,不仅是谋生,更是在一种极富人文意义的层面上进行的不断创新。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当下,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弘扬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时代需要工匠精神,民族更需要文脉的传承。
二、因材施艺、会稽砖砚制作技艺巧夺天工的审美特质
以材料和技艺结合功能的要求来制作人们需要的东西。强调外表和实质相适宜,造型与实用功能结合,强调在创作时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功能与装饰的统一。
会稽砖砚就地取材、凸显地域特色,历代砖窑大都采用河泥制砖,绍兴是著名的水乡地表江河纵横,湖泊密布。河泥以杂质少、质地细腻、塑性指数适中,制成砖块外观合格率和强度极高。不仅河道得到疏浚,且可降低砖瓦成本。取泥后还可还塘养鱼。
会稽砖砚制作时巧妙利用砖头的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既顺应材料特性又体现功能的平底“风”字形、团样、瓜样、琵琶样、月样、月池形等。会稽砖砚制作是使用优质原材料,后经过多道工序制作完成,其特点质地非常致密、美观雅致,坚实如铁、不易破裂,细腻光洁、不渗水、发墨好。会稽砖砚”传万古而不朽,历劫难而如常,流千年而永存”。它集文学、历史、书法、绘画、雕刻与金石为一体,浓缩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地域风情、民风习俗、审美情趣等信息,具有历史、艺术、使用、欣赏、研究、收藏等诸多方面的价值。
三、基因解码、激活会稽砖砚制作技艺生命力
会稽砖砚制作技艺作为优秀的传统化遗产代表,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生命力,就是因为它紧扣生活的脉搏,将人们的生产,生活与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并且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其形式和制作,从而充实和丰富人民的生活。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作为延续数千年的文脉,以"技"的形式,"物"的形态,融汇了包括自然观念、造物哲学、材料工艺、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等时代,民族,地域的文化基因。重新审视会稽砖砚制作解码现代审美的“以意构象,以象寓意”,简练而不单调,丰富而不繁琐审美特征。进一步激发基因中蕴含着的生命力、发展力,转化利用、融入当下的生活,通过它的实践性,从而发现它的现代性。
传统工艺在当代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性与美学价值如天时、地利、材美、工巧等东方工艺文化的审美特质,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文化基因的一部分。传承与研究传统工艺,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并对承续国家文化命脉、保持民族精神特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结论:
会稽砖砚制作技艺是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技艺,它集文学、历史、书法、绘画、雕刻与金石为一体,浓缩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地域风情、民风习俗、审美情趣等信息,具有历史、艺术、使用、欣赏、研究、收藏等诸多方面的价值。传承与利用同步、发展同创新并举,融入当下的生活服务当今时代。
作者简介:汪国平(1966-12)、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浙江富阳、职称:助理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传统技艺制作。所在省市邮编:浙江绍兴312000
(绍兴市越城区淡雅堂古玩店 浙江 绍兴 312000)
关键词:砖砚;生命力;价值
中国的传统工艺与生生不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生产劳动,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千百年来,通过工具和材料,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经验和认识,以相对稳定造型、图式、技艺和文化等要素凝结在器物之中,是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质的,也是非物质的。作为一种传统生活方式,它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是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绍兴会稽砖砚制作技艺就是极具代表性。
绍兴制砖的历史可追朔战国时期,越国已产砖瓦。明代,绍兴砖瓦形成规模生产,府城东北郊瓦窑头村,有“十里瓦窑头, 户户烧砖头”之说。
砚与笔、墨、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俗称砚台,汉代时砚已流行,宋代则已普遍使用,明、清两代品种繁多,古代中国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以砖制砚,会稽砖砚制作历史悠久,历史上曾作为进献皇帝赏玩的贡品。传世古砖砚多为秦、汉和晋砖砚。砖砚上各种字体皆备,其两侧或背面多模印纪年文字,记述制造年代、地点、制作者姓名,是古代书法遗存中活的“演变发展史”,其铭文、包含了古代民间的一些社会风俗、宗教信仰,历史信息丰富厚重,是宝贵的实物研究资料。
会稽砖砚制作技艺,虽历经兴衰但文脉不断。2004年8月,中国经全国人大批准同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于同年12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交存批约书。成为第6个加入公约的国家后,国家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浙江省先后启动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摸清了全省范围内的家底及存续情况。会稽砖砚制作技艺是普查中发现的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技艺。
不管是从科学、技术、文化还是经济、社会的角度去剖析传统技艺的发展,都会发现,它是一种延续了千百年的创造活动,是一种"活态文化"。如何让会稽砖砚制作技艺能够一直保持生命力,要充分挖掘它的当代审美价值,在融合、转化、创新中传承。
一、追求卓越、会稽砖砚制作技艺的工匠精神
会稽砖砚制作的核心,需要通过以下八道工序完成,1、泥坯:窑烧而成。2、选材:选择表面相对平整,无窑裂,铭文清晰,敲击的回声清亮,放置水中浸泡二个小时左右。3、构思:因材施艺,画图,放样。4、开堂:把浸泡后的砖取中线,根据砖的大小、薄厚,整体布局,边沿大小、深度合理。5、雕刻:采用不同的刻刀雕刻,阴阳雕刻和浅高浮雕之法,保持深浅一致,线条通顺,粗细均匀。6、打磨:首先用砂条、油石打磨,再用篆刻刀刻掉死角部分,然后再进行打磨,补洞。7、细刻:根据不同图案的类型,细琢,細微夹角之处,可选用两毫米的刻刀完成所要达到的效果,稍长线、面,可用五十毫米的刻刀。8、成品:雕刻完成后,需仔细观察有无刀漏,有无笔痕及污点,检查无误后,用毛刷掸掉灰尘,沙皮抛光、再高温上蜡,上桐油,上下配红木天地盖。
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每一道工序都需精益求精,从业人员需具备一定的匠心素质及艺术修养,艺术情怀,要有专注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更需要一份清苦的坚守,长久地守望与坚持。用自己手上技艺和心中的情感,不仅是谋生,更是在一种极富人文意义的层面上进行的不断创新。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当下,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弘扬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时代需要工匠精神,民族更需要文脉的传承。
二、因材施艺、会稽砖砚制作技艺巧夺天工的审美特质
以材料和技艺结合功能的要求来制作人们需要的东西。强调外表和实质相适宜,造型与实用功能结合,强调在创作时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功能与装饰的统一。
会稽砖砚就地取材、凸显地域特色,历代砖窑大都采用河泥制砖,绍兴是著名的水乡地表江河纵横,湖泊密布。河泥以杂质少、质地细腻、塑性指数适中,制成砖块外观合格率和强度极高。不仅河道得到疏浚,且可降低砖瓦成本。取泥后还可还塘养鱼。
会稽砖砚制作时巧妙利用砖头的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既顺应材料特性又体现功能的平底“风”字形、团样、瓜样、琵琶样、月样、月池形等。会稽砖砚制作是使用优质原材料,后经过多道工序制作完成,其特点质地非常致密、美观雅致,坚实如铁、不易破裂,细腻光洁、不渗水、发墨好。会稽砖砚”传万古而不朽,历劫难而如常,流千年而永存”。它集文学、历史、书法、绘画、雕刻与金石为一体,浓缩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地域风情、民风习俗、审美情趣等信息,具有历史、艺术、使用、欣赏、研究、收藏等诸多方面的价值。
三、基因解码、激活会稽砖砚制作技艺生命力
会稽砖砚制作技艺作为优秀的传统化遗产代表,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生命力,就是因为它紧扣生活的脉搏,将人们的生产,生活与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并且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其形式和制作,从而充实和丰富人民的生活。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作为延续数千年的文脉,以"技"的形式,"物"的形态,融汇了包括自然观念、造物哲学、材料工艺、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等时代,民族,地域的文化基因。重新审视会稽砖砚制作解码现代审美的“以意构象,以象寓意”,简练而不单调,丰富而不繁琐审美特征。进一步激发基因中蕴含着的生命力、发展力,转化利用、融入当下的生活,通过它的实践性,从而发现它的现代性。
传统工艺在当代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性与美学价值如天时、地利、材美、工巧等东方工艺文化的审美特质,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文化基因的一部分。传承与研究传统工艺,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并对承续国家文化命脉、保持民族精神特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结论:
会稽砖砚制作技艺是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技艺,它集文学、历史、书法、绘画、雕刻与金石为一体,浓缩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地域风情、民风习俗、审美情趣等信息,具有历史、艺术、使用、欣赏、研究、收藏等诸多方面的价值。传承与利用同步、发展同创新并举,融入当下的生活服务当今时代。
作者简介:汪国平(1966-12)、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浙江富阳、职称:助理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传统技艺制作。所在省市邮编:浙江绍兴312000
(绍兴市越城区淡雅堂古玩店 浙江 绍兴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