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卡珊德拉的预言在希腊神话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预言是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神话借预言的机制建构内容和展开叙述。预言反映了古希腊人的宿命观,而卡珊德拉则在命运的绝对存在中展现了作为主体的情感与意识。
关键词:卡珊德拉;预言;神话;叙述;命运
“卡珊德拉的呼吁”是西方的一条习语,意思是没人听的警告。它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女预言师卡珊德拉,虽然她的预言绝对正确,却从来没有人相信。以上这些语句其实已经构成了一种叙述话语,它的意义指向把“卡珊德拉”和“没人相信的预言”联系在了一起。如果我们同意文学互文性的理论,那么就不难理解在古希腊之后的文本中,“卡珊德拉”这个语言符号就带有了和“预言”相关的指示义。
预言是对未来将发生的事情的预报或断言。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叙述,预言者是其叙述者,“未来将发生的事情”是其叙述内容,而这种叙述所涉及的价值取向、审美标准等等“故事之外的意义”则具有极大的模糊性。古希腊神话中大量存在的预言暗示着一个事实,即命运的绝对存在。“命运”不同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天道”,前者仅仅是一种无法更改的绝对存在,后者则涵盖了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天道”一定是正义的,“命运”则不然。因此对命运的预言其实也仅仅是一种对存在的叙述,预言只有进入故事文本才能表达意义。如俄狄浦斯的故事中杀父娶母的预言,在预言发出的同时它就成为了一个不再被更改的相对静止的存在,预言的实现是由故事中的人物一步步推动的,也即是由叙述者精心安排的。在这个过程中叙述者通过叙事角度、方法和语言,完成了对“血亲残杀必然导致悲剧命运”的自然天条的宣传,显然这一深层意义的建构不可能是由“杀父娶母”预言独立完成的。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预言的实现过程。通常的预言模式是:在未来达成条件A的情况下,会得到结果B。于是在故事中就展开了对条件A的规避,如珀尔修斯的外祖父阿克西里俄斯为了躲避被外孙杀死的命运,将珀尔修斯和其母达那厄装进箱子投入大海;又如珀罗普斯的故事中,伊利斯国王因为“女儿结婚时,父亲便会死亡”的预言而千方百计地杀死求婚人;再如特洛伊的故事中,普里阿摩斯和赫卡柏因为神谕说赫卡柏将生下毁灭特洛伊的儿子抛弃了新生的帕里斯。然而越是规避预言,越是触发预言的机制。这里彰显的是命运的绝对权威不可违逆。在宿命论的影响下,人们并不真正相信能够摆脱命运的安排,对预言中可怕未来的规避只是出于一种本能。希腊神话中很难看到对宿命的自觉反抗。俄狄浦斯的故事几乎包含了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的全部故事要素,但还是有着显著的不同,前者的俄狄浦斯其实是神谕的顺从者,而后者却明显有了对命运的思考和自觉。
希腊神话中人、神、命运之间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命运具有对神和人的绝对权威,却是不能直接表达的抽象存在;神拥有影响和控制人的权力,但其权力不能超出命运一开始设定的界限,因而可能遭到质疑,如尼俄柏轻视勒托,彭透斯不信酒神。虽然怀疑者后来无一例外的遭到了惩罚,尼俄柏失去了她所有的孩子,彭透斯被酒神的狂热信徒撕碎,但其中却透露出一种信号:神祇的意志之所以在凡人中享有绝对权威,是一种后天教化的结果。预言是对命运的陈述,但这种陈述同样是不确定的;预言多出自神谕,而神可能被质疑。因此预言看似权威的地位背后其实是脆弱的,由于命运的绝对存在和预言的相对模糊之间的矛盾,预言的接受者可能会在信仰和怀疑之间摇摆不定。
现在让我们回到卡珊德拉。在所有不被信任的预言中,卡珊德拉无疑是个典型。如果我们将一个预言看作是一个叙事文本的话,卡珊德拉的预言事实上就相当于一个未被阅读至少是未曾被认真阅读的文本;对于预言的受众也就是卡珊德拉的呼吁对象来说,这种预言仅仅只是一种“可能的存在”而不是“现实的存在”。 尽管真实但不被接受,这就是卡珊德拉预言的矛盾所在,也是卡珊德拉悲剧的由来。如果说预言超然的权威地位是一般的预言故事得以展开的前提,那么卡珊德拉一开始就打破了这个前提,她的预言似乎是毫无意义的。预言是因命运的绝对存在才获得了绝对的权威,那么这种不被相信、毫无意义的预言能否看做是对绝对存在的一种解构呢?希腊神话将卡珊德拉的预言不被相信归于阿波罗的诅咒,于是这种可能性在文本中又被自动消解,重新纳入了宿命论的体系中。但是“不被相信的预言”在众多被奉为圭臬的预言中仍然是一个相对突兀的存在,因为它保留了命运、预言者、预言接受者的互动。我们已经注意到,预言是对绝对存在的客观陈述,但预言师却是有主体感知的个体,许多希腊神话中仅保留了预言却缺席了预言师,或者预言者只作为命运的发布人旁观事件的进展。而到卡珊德拉,预言者不再仅仅是命运的传声筒,开始显现出了作为个体存在的人的意志和情感;预言受众也不再仅仅作为预言的自发执行人,而开始表露了对预言的主体感受和价值判断。预言叙述不再以绝对命运为表现的唯一重点,而是大大加强了人的因素,体现了人与神斗争、反抗宿命的悲剧。在这个意义上,卡珊德拉是神话时代预言者中的一个特例,这个在希腊神话中只是龙套的女人,却在后世成为不被相信的先知的代称,确实是有理由的。
参考文献:
[1]施瓦布,刘超之,艾英译.希腊神话故事 [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0.
[2]埃斯库罗斯,叶君健译.阿伽门农王 [M].广西桂林:漓江出版社,1984.
[3]吴忠诚.文明:不尽斗争之途[J].外国文学研究,1995(02).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卡珊德拉;预言;神话;叙述;命运
“卡珊德拉的呼吁”是西方的一条习语,意思是没人听的警告。它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女预言师卡珊德拉,虽然她的预言绝对正确,却从来没有人相信。以上这些语句其实已经构成了一种叙述话语,它的意义指向把“卡珊德拉”和“没人相信的预言”联系在了一起。如果我们同意文学互文性的理论,那么就不难理解在古希腊之后的文本中,“卡珊德拉”这个语言符号就带有了和“预言”相关的指示义。
预言是对未来将发生的事情的预报或断言。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叙述,预言者是其叙述者,“未来将发生的事情”是其叙述内容,而这种叙述所涉及的价值取向、审美标准等等“故事之外的意义”则具有极大的模糊性。古希腊神话中大量存在的预言暗示着一个事实,即命运的绝对存在。“命运”不同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天道”,前者仅仅是一种无法更改的绝对存在,后者则涵盖了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天道”一定是正义的,“命运”则不然。因此对命运的预言其实也仅仅是一种对存在的叙述,预言只有进入故事文本才能表达意义。如俄狄浦斯的故事中杀父娶母的预言,在预言发出的同时它就成为了一个不再被更改的相对静止的存在,预言的实现是由故事中的人物一步步推动的,也即是由叙述者精心安排的。在这个过程中叙述者通过叙事角度、方法和语言,完成了对“血亲残杀必然导致悲剧命运”的自然天条的宣传,显然这一深层意义的建构不可能是由“杀父娶母”预言独立完成的。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预言的实现过程。通常的预言模式是:在未来达成条件A的情况下,会得到结果B。于是在故事中就展开了对条件A的规避,如珀尔修斯的外祖父阿克西里俄斯为了躲避被外孙杀死的命运,将珀尔修斯和其母达那厄装进箱子投入大海;又如珀罗普斯的故事中,伊利斯国王因为“女儿结婚时,父亲便会死亡”的预言而千方百计地杀死求婚人;再如特洛伊的故事中,普里阿摩斯和赫卡柏因为神谕说赫卡柏将生下毁灭特洛伊的儿子抛弃了新生的帕里斯。然而越是规避预言,越是触发预言的机制。这里彰显的是命运的绝对权威不可违逆。在宿命论的影响下,人们并不真正相信能够摆脱命运的安排,对预言中可怕未来的规避只是出于一种本能。希腊神话中很难看到对宿命的自觉反抗。俄狄浦斯的故事几乎包含了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的全部故事要素,但还是有着显著的不同,前者的俄狄浦斯其实是神谕的顺从者,而后者却明显有了对命运的思考和自觉。
希腊神话中人、神、命运之间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命运具有对神和人的绝对权威,却是不能直接表达的抽象存在;神拥有影响和控制人的权力,但其权力不能超出命运一开始设定的界限,因而可能遭到质疑,如尼俄柏轻视勒托,彭透斯不信酒神。虽然怀疑者后来无一例外的遭到了惩罚,尼俄柏失去了她所有的孩子,彭透斯被酒神的狂热信徒撕碎,但其中却透露出一种信号:神祇的意志之所以在凡人中享有绝对权威,是一种后天教化的结果。预言是对命运的陈述,但这种陈述同样是不确定的;预言多出自神谕,而神可能被质疑。因此预言看似权威的地位背后其实是脆弱的,由于命运的绝对存在和预言的相对模糊之间的矛盾,预言的接受者可能会在信仰和怀疑之间摇摆不定。
现在让我们回到卡珊德拉。在所有不被信任的预言中,卡珊德拉无疑是个典型。如果我们将一个预言看作是一个叙事文本的话,卡珊德拉的预言事实上就相当于一个未被阅读至少是未曾被认真阅读的文本;对于预言的受众也就是卡珊德拉的呼吁对象来说,这种预言仅仅只是一种“可能的存在”而不是“现实的存在”。 尽管真实但不被接受,这就是卡珊德拉预言的矛盾所在,也是卡珊德拉悲剧的由来。如果说预言超然的权威地位是一般的预言故事得以展开的前提,那么卡珊德拉一开始就打破了这个前提,她的预言似乎是毫无意义的。预言是因命运的绝对存在才获得了绝对的权威,那么这种不被相信、毫无意义的预言能否看做是对绝对存在的一种解构呢?希腊神话将卡珊德拉的预言不被相信归于阿波罗的诅咒,于是这种可能性在文本中又被自动消解,重新纳入了宿命论的体系中。但是“不被相信的预言”在众多被奉为圭臬的预言中仍然是一个相对突兀的存在,因为它保留了命运、预言者、预言接受者的互动。我们已经注意到,预言是对绝对存在的客观陈述,但预言师却是有主体感知的个体,许多希腊神话中仅保留了预言却缺席了预言师,或者预言者只作为命运的发布人旁观事件的进展。而到卡珊德拉,预言者不再仅仅是命运的传声筒,开始显现出了作为个体存在的人的意志和情感;预言受众也不再仅仅作为预言的自发执行人,而开始表露了对预言的主体感受和价值判断。预言叙述不再以绝对命运为表现的唯一重点,而是大大加强了人的因素,体现了人与神斗争、反抗宿命的悲剧。在这个意义上,卡珊德拉是神话时代预言者中的一个特例,这个在希腊神话中只是龙套的女人,却在后世成为不被相信的先知的代称,确实是有理由的。
参考文献:
[1]施瓦布,刘超之,艾英译.希腊神话故事 [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0.
[2]埃斯库罗斯,叶君健译.阿伽门农王 [M].广西桂林:漓江出版社,1984.
[3]吴忠诚.文明:不尽斗争之途[J].外国文学研究,1995(02).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