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来没有哪个行业,会像电子商务这样,烧钱烧起来没个头,甚至还烧钱有理!烧钱光荣!并美其名曰“向规模要利润”。
入秋以来,电商界寒气侧漏,许多你听说过的、没听说过的网站,在成批成批地倒下,没倒下的,也在成批成批地裁员。一个风险投资经理私下和我说,许多名声在外的电商,或许都熬不过年底——米缸早空了。
缺钱或许只是一个表面现象,隐藏在现象背后的问题是:电商们现在走的路对么?至少目前这个局面,连许多历经商海洗礼的传统企业,都直呼看不懂,譬如美邦和金光,一家把电商项目从上市公司中剥离了出去,另一家,干脆就直接把电商子公司给关了。
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失败之处。让我们来数数,那些失败的电商们都犯了哪些错?
别眼红别人
前段时间,我们IT的老总一门心思想去开淘宝店。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一个朋友,去年开了一家卖茶叶的淘宝店,就一年居然挣了上百万元。
且不说他朋友是不是真的就一年挣到了上百万元,但眼红别人,的确是目前许多电商企业创办时的原始冲动。隔壁王大妈家二表姑的小侄子,居然开淘宝小店都发财了,我不比他笨,也不比他懒,他能成我也一定能成。
许多人就是这么走上电商不归路的,也包括那些之前做传统的企业。只有梦想才是企业前进的原动力,而不是眼红,问一下自己,你的电商梦想是什么?
花别人的钱不心疼
我曾经当着一个投资经理的面说过:电商行业会到今天这个窘境,VC至少要负一半的责任。不是么?过去两年,动不动就是千万美元级的投资,钱来得容易花得也快。你敢说今年准备投5000万元的广告,我就敢投1个亿,反正都不是自己的钱,有啥好心疼的?有啥好琢磨效果的?
看看拉手网的招股说明书吧:2011年上半年,营收5782万元,支出4.43亿元,这算哪门子生意啊?如果是自己的钱,还会这么造么?试着把投资人的钱,当成你自己投的钱,结果一定不一样。
大鸣放、大跃进
今天的电商太浮躁了,随便一个刚成立才半年的网站,就敢说自己流量几十万、销售几百万。后来我总结出规律,所有网络上公布的电商数据,无论是流量销量还是融资额,至少得打个三折才能看。
一个浮躁的行业,是出不了什么优秀企业的。就好像大跃进时期,遍地都是亩产万斤的喜报。而袁隆平在田间地头一蹲就几十年,超级杂交水稻,扎扎实实亩产900公斤的数据!做企业,不是闹革命,要的就是那股扎实劲儿。
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这里说的几斤几两,指的并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这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你产品有创新?还是你的供应链有优势?是你的营销体系独特?还是你有品牌基础?估计99%的电商企业,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没心思去想这个问题,先搞些货上架卖起来再说。
让我们回顾一下前段时间的淘宝“暴动”事件:总共才四五万家商户的淘宝商城,就有五六千家反对,连年销售额过百万元都没信心的小商贩,比例超过10%。这就是占中国B2C半壁江山的平台现状。一家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怎么可能连百万元销售都做不出来呢?
先烧钱再挣钱
做生意,很少有一开始就挣钱的,所以先烧钱后挣钱,是做生意的普遍真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嘛。
但从来没有哪个行业,会像电子商务这样,烧钱烧起来没个头,甚至还烧钱有理!烧钱光荣!并美其名曰“向规模要利润”。
之前看到过一篇帖子,是一个淘宝双金冠的化妆品店老板写的,里面有一句话很有道理:“30%的毛利率是底线。”且不说实体品牌动辄2倍、3倍的加价率,单就现在的电商品牌,又有多少能做到30%的毛利率?没有毛利率支撑,再大的规模都是扯蛋!
烧钱没错,但在烧钱之前,你必须想明白怎么挣钱。给自己的公司一个假设,假设明天就没钱可烧了,你的公司该怎么活下去?
蹲店!蹲店!蹲店!
但凡做过传统实体品牌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那就是下一线!做快消的,都去超市理过货;做保健品的,基本上都扫过街,发过小报;做服装的,都蹲过门店。
只有和消费者面对面地聊过天,和小店老板们拉过家常,在一线柜台卖过货,你才对市场有最真切的感受,你才会知道什么样的促销有效,什么样的广告抓人,什么样的产品卖得动。
为什么电子商务的成交率永远都停留在1%、2%?那是因为我们和消费者离得太远了。
一切电商经理人都是纸老虎
前几天听一猎头朋友说,现在电商行业,从业经验的价码是一年一万元,要是在电商领域待过三年,那起薪就是三万元一个月。三万元一个月?在传统领域,那至少得十年经验,而且简历里还得有那么一两家撑台面的知名企业才行。
经常有企业拜托我推荐圈内高手,每每我都这么说:技术活、专业活,譬如仓配运营啦、媒介啦等等的岗位,的确应该找电商背景的,毕竟他们都是缴过学费、看过猪跑的,但最核心的产品、经营负责人,尤其是CEO级别的,最好还是从传统圈子里去找。没有谁比他们更懂产业竞争、更懂消费者、更懂企业经营了。
入秋以来,电商界寒气侧漏,许多你听说过的、没听说过的网站,在成批成批地倒下,没倒下的,也在成批成批地裁员。一个风险投资经理私下和我说,许多名声在外的电商,或许都熬不过年底——米缸早空了。
缺钱或许只是一个表面现象,隐藏在现象背后的问题是:电商们现在走的路对么?至少目前这个局面,连许多历经商海洗礼的传统企业,都直呼看不懂,譬如美邦和金光,一家把电商项目从上市公司中剥离了出去,另一家,干脆就直接把电商子公司给关了。
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失败之处。让我们来数数,那些失败的电商们都犯了哪些错?
别眼红别人
前段时间,我们IT的老总一门心思想去开淘宝店。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一个朋友,去年开了一家卖茶叶的淘宝店,就一年居然挣了上百万元。
且不说他朋友是不是真的就一年挣到了上百万元,但眼红别人,的确是目前许多电商企业创办时的原始冲动。隔壁王大妈家二表姑的小侄子,居然开淘宝小店都发财了,我不比他笨,也不比他懒,他能成我也一定能成。
许多人就是这么走上电商不归路的,也包括那些之前做传统的企业。只有梦想才是企业前进的原动力,而不是眼红,问一下自己,你的电商梦想是什么?
花别人的钱不心疼
我曾经当着一个投资经理的面说过:电商行业会到今天这个窘境,VC至少要负一半的责任。不是么?过去两年,动不动就是千万美元级的投资,钱来得容易花得也快。你敢说今年准备投5000万元的广告,我就敢投1个亿,反正都不是自己的钱,有啥好心疼的?有啥好琢磨效果的?
看看拉手网的招股说明书吧:2011年上半年,营收5782万元,支出4.43亿元,这算哪门子生意啊?如果是自己的钱,还会这么造么?试着把投资人的钱,当成你自己投的钱,结果一定不一样。
大鸣放、大跃进
今天的电商太浮躁了,随便一个刚成立才半年的网站,就敢说自己流量几十万、销售几百万。后来我总结出规律,所有网络上公布的电商数据,无论是流量销量还是融资额,至少得打个三折才能看。
一个浮躁的行业,是出不了什么优秀企业的。就好像大跃进时期,遍地都是亩产万斤的喜报。而袁隆平在田间地头一蹲就几十年,超级杂交水稻,扎扎实实亩产900公斤的数据!做企业,不是闹革命,要的就是那股扎实劲儿。
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这里说的几斤几两,指的并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这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你产品有创新?还是你的供应链有优势?是你的营销体系独特?还是你有品牌基础?估计99%的电商企业,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没心思去想这个问题,先搞些货上架卖起来再说。
让我们回顾一下前段时间的淘宝“暴动”事件:总共才四五万家商户的淘宝商城,就有五六千家反对,连年销售额过百万元都没信心的小商贩,比例超过10%。这就是占中国B2C半壁江山的平台现状。一家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怎么可能连百万元销售都做不出来呢?
先烧钱再挣钱
做生意,很少有一开始就挣钱的,所以先烧钱后挣钱,是做生意的普遍真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嘛。
但从来没有哪个行业,会像电子商务这样,烧钱烧起来没个头,甚至还烧钱有理!烧钱光荣!并美其名曰“向规模要利润”。
之前看到过一篇帖子,是一个淘宝双金冠的化妆品店老板写的,里面有一句话很有道理:“30%的毛利率是底线。”且不说实体品牌动辄2倍、3倍的加价率,单就现在的电商品牌,又有多少能做到30%的毛利率?没有毛利率支撑,再大的规模都是扯蛋!
烧钱没错,但在烧钱之前,你必须想明白怎么挣钱。给自己的公司一个假设,假设明天就没钱可烧了,你的公司该怎么活下去?
蹲店!蹲店!蹲店!
但凡做过传统实体品牌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那就是下一线!做快消的,都去超市理过货;做保健品的,基本上都扫过街,发过小报;做服装的,都蹲过门店。
只有和消费者面对面地聊过天,和小店老板们拉过家常,在一线柜台卖过货,你才对市场有最真切的感受,你才会知道什么样的促销有效,什么样的广告抓人,什么样的产品卖得动。
为什么电子商务的成交率永远都停留在1%、2%?那是因为我们和消费者离得太远了。
一切电商经理人都是纸老虎
前几天听一猎头朋友说,现在电商行业,从业经验的价码是一年一万元,要是在电商领域待过三年,那起薪就是三万元一个月。三万元一个月?在传统领域,那至少得十年经验,而且简历里还得有那么一两家撑台面的知名企业才行。
经常有企业拜托我推荐圈内高手,每每我都这么说:技术活、专业活,譬如仓配运营啦、媒介啦等等的岗位,的确应该找电商背景的,毕竟他们都是缴过学费、看过猪跑的,但最核心的产品、经营负责人,尤其是CEO级别的,最好还是从传统圈子里去找。没有谁比他们更懂产业竞争、更懂消费者、更懂企业经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