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文言文教学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举措, 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围绕建构语言、提升思维、提高审美、传承文化四个方面谈了具体的操作策略。
关键词:文言文;语文核心素养;策略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加强文言文教学,让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学习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那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具体的策略。
一、以读为本,在反复朗读中建构语言
读是感知语言的重要手段。教学中,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运用规律,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升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能力。
1.朗读课文,感知语言
文言文教学第一步,必须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但是文言文中有许多生僻字、多音多义字以及通假字等,给朗读课文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准确字音。 如六上《伯牙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这里“汤”与我们平时的读音不一样,这里读“shāng”,六下《两小儿辩日》“孰为汝多知乎? ”,这里的“知”同“智”,解释为智慧,应读“zhì”,这些特殊的字音,必须引导学生读准确。 其次要指导学生读好停顿。文言文中,有些句子很长,读起来很拗口, 如四下《囊萤夜读》中的“夏月則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句子较长,学生很难读。 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在句子中标出停顿,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停顿,教给学生根据句意、文意进行断句、停顿的方法。 然后引导学生练读,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逐步掌握对文言文进行断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为了读好停顿,朗读时过分的一字一顿、一词一顿,给人断断续续,不连贯的感觉,因此,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还要教给学生“声断气连”的朗读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平仄规律掌握文言文朗读的节奏,读出文言文的味道。
2.读中教法,理解语言
文言文语句精炼,言简意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指导学生读懂文言文,疏通文意,也是文言文教学的必要环节。 教学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词析句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1)借助注释:统编教材的每一篇文言文,都配有注释,为文言文理解提供了很好的拐杖。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
(2)组词:如《囊萤夜读》中“胤恭勤不倦”中的“倦”, “家贫不常得油”中的“贫”,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体会古今词义的相同之处。
(3)联系上下文:六下《学弈》中“思援弓繳而射之”里的“之”的解释,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一句:“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判断出“之”指代的是鸿鹄。
④借助插图:三下《守株待兔》:“因释其耒而守株”,其中耒、株可以借助插图来理解。
⑤联系生活:六下《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车盖、盘盂可以联系生活来理解。
⑥查找资料:六上《伯牙鼓琴》“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资料袋,了解“知音”和“高山流水”的意思和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从而感受伯牙失去知音之后的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以及两人深厚无比的友谊。
3.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文言文语言凝练,往往用短短的几个字、几句话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学生积累好这些语言,对学习表达大有裨益。 因此,统编教材所选的14篇文言文,课后均要求学生背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采取多种途径熟读成诵,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并把文言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习作的表达效果。
4.读写结合,运用语言
文言文和现代文一样,也有许多精妙的语言形式值得学生去模仿运用。教学时,教师要设计仿写的言语实践环节,对学生进行语用训练。 如:教学《伯牙鼓琴》一文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照文章比喻手法,以及“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 锺子期曰:_________”这样的句式,仿写伯牙的志向以及钟子期对琴声的描述,学习这种一应一答,一鼓一和的语言形式。学生在迁移运用中学会了语言,发展了思维,提升了表达能力。
二、开展思辨,在深度学习中提升思维
思维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切能力的核心。 在文言文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写了什么,更要引导学生把视角引向文本深处,通过比较、辨析、推理、想象等,在“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辨中深入学习课文,拓宽学生思维的张力。
1.在留白处引导学生想象
“留白”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在文言文中也有许多留白之处,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文章的留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囊萤夜读》中车胤是如何囊萤夜读的,课文没有具体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车胤的勤奋刻苦。 《铁杵成针》中李白听了老妇人的话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通过想象,引导学生明白读书和磨针一样,都要下功夫,都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
2.在探究处引导学生推理
文言文中有许多课文都充满着思辨性,值得引导学生去探究。 如教学《王戒不取道旁李》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教学《杨氏之子》引导学生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引导学生抓住文章语言进行层层推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王戎、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的体会。
3.在质疑处引导学生辨析 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辨析,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如《铁杵成针》一课中学生质疑:这个故事是虚构的吗?铁杵到底能不能磨成针?《司马光》一课中学生提问:还有比司马光砸缸更好的办法来救人吗? 这些问题闪现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学中,教师要肯定学生提问的价值,并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辨析,比如《司马光》一课可以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说出很多救人的办法,然后让学生把这些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进行对比,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局限性?让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蔓延,进一步体会司马光救人方法的及时有效,加深对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品质的体会。
三、品读鉴赏,在品析感悟中提高审美
教材中出现的文言文大都短小精悍,文字兼美。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将文章当成美酒一样细细品评,学习语言藝术,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以此提升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1.品语言之精妙
文言文语言精练,用字精妙,音韵和谐。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诵读品味,感知其语言特色。 如《少年中国说》一课,运用整齐的句式和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气势磅礴,读来使人心潮澎湃,豪情万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品味作者语言的精妙之处,并进行朗读和背诵,积累语言。
2.品意境之精美
许多文言文意境精美,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融情于课文美妙的意境当中,获得共情的体验。 如,教学《伯牙鼓琴》时,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让学生边听边进行想象,揣摩音乐所描述的画面,感受音乐的表现力,体会知己相知的意境,深刻理解朋友之间真挚的情谊。
3.品内涵之深厚
“文以载道。”文言文是古人思想的体现,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品读鉴赏,体会文中所体现的人格美、哲理美。如体会《囊萤夜读》中车胤家贫志坚,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王戎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思维品质,明白《铁杵成针》中做事要有目标, 要持之以恒的道理等等。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赏析,感悟传统文化中闪烁的思想魅力和人生智慧,提高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四、适度拓展,在大量阅读中传承文化
文言文是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 因此,做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要通过一篇带多篇,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带领学生徜徉在古典文学的殿堂中,感受文中传递的文化内涵,传承文章表达的精神文化。同时,要加入现代思维, 更好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并运用于现代学习、生活、工作之中, 如学习古人优良品质、传承传统美德,学习领悟文章蕴涵的深刻道理、哲学思想等,从而使祖国的文化精髓得以传承和发展。
文言文教学是新时代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围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效率,让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展,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文言文学习中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卢小娟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文言文教学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0.10.
关键词:文言文;语文核心素养;策略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加强文言文教学,让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学习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那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具体的策略。
一、以读为本,在反复朗读中建构语言
读是感知语言的重要手段。教学中,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运用规律,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升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能力。
1.朗读课文,感知语言
文言文教学第一步,必须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但是文言文中有许多生僻字、多音多义字以及通假字等,给朗读课文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准确字音。 如六上《伯牙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这里“汤”与我们平时的读音不一样,这里读“shāng”,六下《两小儿辩日》“孰为汝多知乎? ”,这里的“知”同“智”,解释为智慧,应读“zhì”,这些特殊的字音,必须引导学生读准确。 其次要指导学生读好停顿。文言文中,有些句子很长,读起来很拗口, 如四下《囊萤夜读》中的“夏月則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句子较长,学生很难读。 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在句子中标出停顿,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停顿,教给学生根据句意、文意进行断句、停顿的方法。 然后引导学生练读,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逐步掌握对文言文进行断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为了读好停顿,朗读时过分的一字一顿、一词一顿,给人断断续续,不连贯的感觉,因此,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还要教给学生“声断气连”的朗读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平仄规律掌握文言文朗读的节奏,读出文言文的味道。
2.读中教法,理解语言
文言文语句精炼,言简意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指导学生读懂文言文,疏通文意,也是文言文教学的必要环节。 教学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词析句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1)借助注释:统编教材的每一篇文言文,都配有注释,为文言文理解提供了很好的拐杖。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
(2)组词:如《囊萤夜读》中“胤恭勤不倦”中的“倦”, “家贫不常得油”中的“贫”,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体会古今词义的相同之处。
(3)联系上下文:六下《学弈》中“思援弓繳而射之”里的“之”的解释,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一句:“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判断出“之”指代的是鸿鹄。
④借助插图:三下《守株待兔》:“因释其耒而守株”,其中耒、株可以借助插图来理解。
⑤联系生活:六下《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车盖、盘盂可以联系生活来理解。
⑥查找资料:六上《伯牙鼓琴》“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资料袋,了解“知音”和“高山流水”的意思和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从而感受伯牙失去知音之后的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以及两人深厚无比的友谊。
3.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文言文语言凝练,往往用短短的几个字、几句话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学生积累好这些语言,对学习表达大有裨益。 因此,统编教材所选的14篇文言文,课后均要求学生背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采取多种途径熟读成诵,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并把文言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习作的表达效果。
4.读写结合,运用语言
文言文和现代文一样,也有许多精妙的语言形式值得学生去模仿运用。教学时,教师要设计仿写的言语实践环节,对学生进行语用训练。 如:教学《伯牙鼓琴》一文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照文章比喻手法,以及“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 锺子期曰:_________”这样的句式,仿写伯牙的志向以及钟子期对琴声的描述,学习这种一应一答,一鼓一和的语言形式。学生在迁移运用中学会了语言,发展了思维,提升了表达能力。
二、开展思辨,在深度学习中提升思维
思维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切能力的核心。 在文言文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写了什么,更要引导学生把视角引向文本深处,通过比较、辨析、推理、想象等,在“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辨中深入学习课文,拓宽学生思维的张力。
1.在留白处引导学生想象
“留白”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在文言文中也有许多留白之处,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文章的留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囊萤夜读》中车胤是如何囊萤夜读的,课文没有具体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车胤的勤奋刻苦。 《铁杵成针》中李白听了老妇人的话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通过想象,引导学生明白读书和磨针一样,都要下功夫,都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
2.在探究处引导学生推理
文言文中有许多课文都充满着思辨性,值得引导学生去探究。 如教学《王戒不取道旁李》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教学《杨氏之子》引导学生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引导学生抓住文章语言进行层层推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王戎、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的体会。
3.在质疑处引导学生辨析 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辨析,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如《铁杵成针》一课中学生质疑:这个故事是虚构的吗?铁杵到底能不能磨成针?《司马光》一课中学生提问:还有比司马光砸缸更好的办法来救人吗? 这些问题闪现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学中,教师要肯定学生提问的价值,并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辨析,比如《司马光》一课可以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说出很多救人的办法,然后让学生把这些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进行对比,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局限性?让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蔓延,进一步体会司马光救人方法的及时有效,加深对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品质的体会。
三、品读鉴赏,在品析感悟中提高审美
教材中出现的文言文大都短小精悍,文字兼美。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将文章当成美酒一样细细品评,学习语言藝术,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以此提升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1.品语言之精妙
文言文语言精练,用字精妙,音韵和谐。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诵读品味,感知其语言特色。 如《少年中国说》一课,运用整齐的句式和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气势磅礴,读来使人心潮澎湃,豪情万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品味作者语言的精妙之处,并进行朗读和背诵,积累语言。
2.品意境之精美
许多文言文意境精美,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融情于课文美妙的意境当中,获得共情的体验。 如,教学《伯牙鼓琴》时,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让学生边听边进行想象,揣摩音乐所描述的画面,感受音乐的表现力,体会知己相知的意境,深刻理解朋友之间真挚的情谊。
3.品内涵之深厚
“文以载道。”文言文是古人思想的体现,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品读鉴赏,体会文中所体现的人格美、哲理美。如体会《囊萤夜读》中车胤家贫志坚,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王戎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思维品质,明白《铁杵成针》中做事要有目标, 要持之以恒的道理等等。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赏析,感悟传统文化中闪烁的思想魅力和人生智慧,提高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四、适度拓展,在大量阅读中传承文化
文言文是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 因此,做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要通过一篇带多篇,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带领学生徜徉在古典文学的殿堂中,感受文中传递的文化内涵,传承文章表达的精神文化。同时,要加入现代思维, 更好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并运用于现代学习、生活、工作之中, 如学习古人优良品质、传承传统美德,学习领悟文章蕴涵的深刻道理、哲学思想等,从而使祖国的文化精髓得以传承和发展。
文言文教学是新时代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围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效率,让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展,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文言文学习中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卢小娟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文言文教学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