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生物教学中,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是促进思考和学习的有效手段,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能力,本人从问题产生于特定的情境;要结合教材,把握时机;时间合理,充分交流;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及时表扬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提问;能力
【中图分类号】G203.1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090-01
在老师们教学实践中,往往都有这样的感受: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不善于,甚至不会提问。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习惯了接受式教学,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大多数学生只会读出课本中的问题,自己提不出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开端。
一、对以往生物教学方法的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多,课时少,为了尽量多讲,每节课教师活动几乎占到40分钟的时间。到高三复习时,就像百米赛跑时的冲刺一样,教师在前,学生在后,重复书中的知识点,紧跟着通过大量做题巩固。尽管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过多年,但人才的选拔方式(高考)没改变,长期以来的教育方法已成习惯,再加之条件有限,所以素质教育的宗旨并不是在所有地方都能真正落实,应试教育下的填鸭式、一言堂等教学方法还没有在生物课堂上得到根本改变。
常听同行发出这样的牢骚:一节课下来累死了,实际收效甚至微。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教师的教学应该采用恰当、科学的方法;学生的学习也得讲究方式方法。教师应成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实施者。在两种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仅要认真听,更要主动想,还要大胆地去质疑、去联想,再提出问题。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内心活动只有经历了思与想,都有可能发现新的问题,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动力,才有可能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由此可引发新的思路,来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问题产生于特定的情境。问题一般产生于特点的情境。这些特点的情境可以是图画、声音、动画、历史等情境,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向老师“挑战”,多问“为什么”,积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探究“植物浸出液在盆栽水仙中的运用”实验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地查阅资料,获得了日本园艺科研人员倡导的“酶栽培法”的相关信息,但同时他们也发现,可能出于专利或技术保密的原因,资料中并未提供诸如用于制备酶制剂的植物除考虑单子叶植物外是否还应包括双子叶植物?选用处于亚极端生境的植物所制备的制剂的活力是否更大些?因为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和验证制剂对水仙花朵大小及株高的影响,所以是否应分别取材于不同植物的花被与全株等等。最后提出了多种假设,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在围绕这系列问题的小组讨论中,学生积极投入思维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老师则注意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背景富有一定的挑战性,为大多数学生感兴趣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及一定思维能力。但很多学生由于受到所学知识的限制,不会用生物概念来提问,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表达不规范或不容易理解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用更科学的词语来表达。让学生提问时,要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和范围。没有情境,就无法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提不出好问题来。因此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要结合教材,把握时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上课时的引导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时机。因此,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务必高度重视新课的导入。设问导入法是新课导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新课开始,教师通过有目的、有方向的设置问题,提出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问题,引起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冲突,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释疑而探究的动机,进而导入新课。例如,在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以这样设问导入新课:我们知道,水果储存太久后就没有甜美的滋味了;萝卜放久后会空心;过了冬的蒜瓣会变轻,这是为什么?把手伸进潮湿的种子堆里,会有烫手的感觉这又是为什么?这些问题提出后,会引起全体学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题会做出一定的反应,在此基础上,老师顺势将学生引导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上。每章的第一堂课都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最佳时机,因为它是学习各种生物现象的开始,而且学生有丰富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只要老师创设的情境适当,必然能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出问题也就能水到渠成。
3、时间合理,充分交流。课堂教学中,除了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外,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特别是刚开始的几次课,学生还不会提问,应把思考的时间延长些,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目的。老师可要求学生先把问题写在书本上,然后再举手把自己的问题讲出来,全班同学一起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进行对比,相互取长补短。既培养了学生的提问能力,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收效显著。一节课只有45分钟,时间的安排成了探究备课和教学中的难点,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探究的突出问题是时间不够用。
现在教材中的内容很少,但课程标准要求不低,却一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繁重,而探究活动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经常无法完成。作为教学的改革者,更要学会找到完成教学任务与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之间的时间平衡点。
在课外也要重视学生的提问,学生在课余时间向老师请教问题时,即使有的问题简单明了,或者是课堂上已多次反复问题简单明了,我们也应该认真地给予解答。千万不能有不悦之色,更不能:“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你都不知道?回去想一想。”老师好似严格要求,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找老师问问题。所以,对于主动请求帮助的学生,我们应该认真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地向老师提出问题。
4、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及时表扬。表扬不仅仅是对个别学生的鼓励,也是对其他学生的鞭策。每个学生在回答一个问题后,都渴望听到老师和学生的评价,特别是得到老师的肯定。对于那些提出不着边际的问题的学生,老师要给予合理的评价,教会他们如何把问题表达得更清楚、更准确。老师可以通过对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表扬”这个手段如何用的恰当对学生学习生物的举乃至整个班级的教学都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生物学教学中巧妙的提问是促使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万事开头难,对生物而言,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提问能力,应该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关键词】生物教学;提问;能力
【中图分类号】G203.1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090-01
在老师们教学实践中,往往都有这样的感受: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不善于,甚至不会提问。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习惯了接受式教学,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大多数学生只会读出课本中的问题,自己提不出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开端。
一、对以往生物教学方法的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多,课时少,为了尽量多讲,每节课教师活动几乎占到40分钟的时间。到高三复习时,就像百米赛跑时的冲刺一样,教师在前,学生在后,重复书中的知识点,紧跟着通过大量做题巩固。尽管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过多年,但人才的选拔方式(高考)没改变,长期以来的教育方法已成习惯,再加之条件有限,所以素质教育的宗旨并不是在所有地方都能真正落实,应试教育下的填鸭式、一言堂等教学方法还没有在生物课堂上得到根本改变。
常听同行发出这样的牢骚:一节课下来累死了,实际收效甚至微。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教师的教学应该采用恰当、科学的方法;学生的学习也得讲究方式方法。教师应成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实施者。在两种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仅要认真听,更要主动想,还要大胆地去质疑、去联想,再提出问题。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内心活动只有经历了思与想,都有可能发现新的问题,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动力,才有可能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由此可引发新的思路,来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问题产生于特定的情境。问题一般产生于特点的情境。这些特点的情境可以是图画、声音、动画、历史等情境,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向老师“挑战”,多问“为什么”,积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探究“植物浸出液在盆栽水仙中的运用”实验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地查阅资料,获得了日本园艺科研人员倡导的“酶栽培法”的相关信息,但同时他们也发现,可能出于专利或技术保密的原因,资料中并未提供诸如用于制备酶制剂的植物除考虑单子叶植物外是否还应包括双子叶植物?选用处于亚极端生境的植物所制备的制剂的活力是否更大些?因为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和验证制剂对水仙花朵大小及株高的影响,所以是否应分别取材于不同植物的花被与全株等等。最后提出了多种假设,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在围绕这系列问题的小组讨论中,学生积极投入思维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老师则注意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背景富有一定的挑战性,为大多数学生感兴趣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及一定思维能力。但很多学生由于受到所学知识的限制,不会用生物概念来提问,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表达不规范或不容易理解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用更科学的词语来表达。让学生提问时,要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和范围。没有情境,就无法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提不出好问题来。因此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要结合教材,把握时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上课时的引导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时机。因此,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务必高度重视新课的导入。设问导入法是新课导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新课开始,教师通过有目的、有方向的设置问题,提出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问题,引起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冲突,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释疑而探究的动机,进而导入新课。例如,在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以这样设问导入新课:我们知道,水果储存太久后就没有甜美的滋味了;萝卜放久后会空心;过了冬的蒜瓣会变轻,这是为什么?把手伸进潮湿的种子堆里,会有烫手的感觉这又是为什么?这些问题提出后,会引起全体学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题会做出一定的反应,在此基础上,老师顺势将学生引导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上。每章的第一堂课都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最佳时机,因为它是学习各种生物现象的开始,而且学生有丰富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只要老师创设的情境适当,必然能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出问题也就能水到渠成。
3、时间合理,充分交流。课堂教学中,除了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外,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特别是刚开始的几次课,学生还不会提问,应把思考的时间延长些,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目的。老师可要求学生先把问题写在书本上,然后再举手把自己的问题讲出来,全班同学一起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进行对比,相互取长补短。既培养了学生的提问能力,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收效显著。一节课只有45分钟,时间的安排成了探究备课和教学中的难点,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探究的突出问题是时间不够用。
现在教材中的内容很少,但课程标准要求不低,却一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繁重,而探究活动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经常无法完成。作为教学的改革者,更要学会找到完成教学任务与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之间的时间平衡点。
在课外也要重视学生的提问,学生在课余时间向老师请教问题时,即使有的问题简单明了,或者是课堂上已多次反复问题简单明了,我们也应该认真地给予解答。千万不能有不悦之色,更不能:“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你都不知道?回去想一想。”老师好似严格要求,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找老师问问题。所以,对于主动请求帮助的学生,我们应该认真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地向老师提出问题。
4、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及时表扬。表扬不仅仅是对个别学生的鼓励,也是对其他学生的鞭策。每个学生在回答一个问题后,都渴望听到老师和学生的评价,特别是得到老师的肯定。对于那些提出不着边际的问题的学生,老师要给予合理的评价,教会他们如何把问题表达得更清楚、更准确。老师可以通过对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表扬”这个手段如何用的恰当对学生学习生物的举乃至整个班级的教学都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生物学教学中巧妙的提问是促使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万事开头难,对生物而言,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提问能力,应该持之以恒,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