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开幼儿科学活动的创造之花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mx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观念、精神、态度。《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如今,“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这一教育行为准则已深入人心,但在以前的科学活动中,我们恰恰都遗忘了这一点,往往怀着一种“任务”意识去传递知识,教授技能。至于“如何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如何创造性地开展科学活动?”等问题却极少思考。那么,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一、制定合理的科学活动目标
  以往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一直把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作为首要的目标。其实,我觉得对于一个人来说,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在学习的同时还必须不断地更新。只有乐学、会学,有探索问题的方法,有创造力才能受益终身。因此,我认为科学活动的目标最终应立足于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有好奇心和初步的探索欲望,并能支持和引导他们的主动探索的发现,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等,从中使幼儿学会学习,并能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探究欲望是幼儿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前提,是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是使幼儿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前提。科学教育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发现幼儿生活中的兴趣所在。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创设了“我的发现”观察记录角,鼓励幼儿把他感兴趣的和发现的现象及想提的问题记录下来。如我们在自然角种豆豆,小朋友都很感兴趣。一次,几个小朋友边看边争吵了起来,争论“豆豆要不要浇水”的问题,这时我便抓住了时机引发他们深入讨论,开展科学观察活动:种子要浇水吗?种子要阳光吗?种子要种在哪里?让幼儿进行猜想后,围绕各自的观点分成几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设计记录表,让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每天的发现。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记录主动构建起自己对种子生长条件的知识经验。
  三、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体验、操作是幼儿创造的源泉。有许多老师认为只要给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就行,往往忽视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差异性。根据这一点我觉得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应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材料,使幼儿大胆地动手摆弄、探究、体验,并从中不断地积累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组织活动时不应把集体教育活动作为唯一形式,而应支持和引导幼儿个别和小组发起的探索活动,让幼儿在自主选择的操作活动中发现、学习。
  比如,在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像”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大量能照出影像的物品,让幼儿自己玩一玩,找一找,照一照,发现有的东西能照出影像,而且十分有趣。然后教师提供锡箔板,幼儿通过操作,发现锡箔板凹进去、凸出来以后,照出来的影像也有了变化,而且影像不同。这时一个幼儿开心地大叫,他偶尔发现锡箔板弯的角度不同,照出物体的影像数量也不同,有时两个,有时四个等等,大小也不同。教师及时抓住这样一个信息,支持了该幼儿发起的探究活动,让其他幼儿也试试。幼儿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还尝试用两块、三块锡箔板来照物体,不断兴奋地向教师和同伴报告他的新发现。整个过程从激发幼儿兴趣出发,注重让幼儿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度,有充分的机会操作材料,进行创造性的摸索、探索。
  四、形成有利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心理氛围
  教师在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趣和观点。这样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幼儿容易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想象和探索,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幼儿多交流、多探讨。有时候,同伴间的交流、争论是进一步探索的催化剂。教师要能及时捕捉,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进行猜想和解释,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来验证,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
  一次科学活动中我请幼儿为科学家想想好办法“怎样使脏水变干净”,幼儿各抒己见,大胆想象,有的说“要发明一种机器,到河里后水就干净了,脏东西就全没了”,有的说“要培养一种新虫子,专门吃脏东西,一放到河里脏水就变干净”,有的幼儿认为“用机器太麻烦,用虫子太慢,不如发明一种药,用飞机一洒,全解决了”,等等。教师要允许幼儿出错,要认识到幼儿的许多错误源于幼儿当前的认识水平,那些在成人看来是错误、可笑的观点,在幼儿看来也许就是合理和正确的。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和观察,了解幼儿的真实意图,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帮助,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从事有创造性的活动。
  五、以科学的途径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
  首先,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主、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幼儿的探索和创造。游戏是玩的一种形式,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也就是说游戏是由幼儿自己选择、创造与表现自己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因此,我们在预设所有的游戏种类时应尽量满足幼儿认识、情感、社会性、语言、动作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以及要符合儿童本身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兴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总是很投入、很专心,小孩亦是如此。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成人不去抑制他们的好奇,能正确地加以引导,就能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兴趣。
  总之,幼儿的天性是好奇、好问、爱探究,教师要明确科学活动的目标,真正走进童心世界,尊重幼儿,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保护好奇心,支持探究,注重动手操作,鼓励幼儿的想象和创造,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好的开发,为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
其他文献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正在向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转变。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对比,数字化环境下教师的“教”已经逐步向学生的“学”转变;构建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方式,使得教师在课堂内外,在一切教育的时空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差异与价值,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给每一个学生都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资源、方式,并构建全新的教与学方式。  数字化环
随着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作为信息技术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的动手操作,更是体现了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因生活味与活动味的浓厚而使信息技术课堂富有生机与活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
小学科学课核心理念是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当前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片面地追求探究活动的这一学习形式,将教学等同于科学探究步骤的落实,而忽视了一些关于科学概念的教学。  一、“放大”认知过程,“放慢”教学节奏  以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單元《果实和种子》第一课时“认识果实”为例。这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果实,什么不是果实。教师在处理这样简单概念教学时,往
小学教育教学的规模和质量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学校发展受到地方的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制约。在小学的教育发展中,城乡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还具有很大的差距。在大力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实行区域联动,用城市教育带动和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利用农村小学发展中的有利因素去促进城市小学的发展。  小学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方向。小学是基础性教育,小学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但由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构建聋校高效语文课堂模式,培育聋生核心素养,成为当下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老师的不懈追求和努力目标。《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聋校的语文课程要高度重视多种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引导聋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使聋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必需的语文能力。笔者在多年的聋校语文教学实践中,立足聋生认知特点,运用基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