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希望能建立一个民族大融合、大一统,且为正统华夏文明所接纳的世袭罔替的王朝。
公元349年,寒冬,大雪纷飞,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内铁马征骑奔行于大街小巷,无论男女老幼,见人便杀。被杀者多为匈奴人和羯人,甚至一些鼻子稍高,胡须稍多的汉人也被滥杀。只几日,邺城便沦为人间地狱,二十多万胡人被杀害。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五胡十六国”的时代。
随着西晋王朝的崩溃瓦解,中国的北方进入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战争与屠杀成为时代的关键词,汉胡之间严重对立,相互仇视、杀戮。整个中原地区因为民族仇杀,人们无法从事生产,饥荒爆发,饿殍遍野。
公元357年,一个19岁的年轻人通过政变登上了氐族人在长安建立的前秦政权皇位,他名叫苻坚。苻坚是一个不同于石虎和冉闵的君王,他有更宏大的志向。所以,他并不打算利用胡汉间的民族矛盾来巩固自己的政权。相反,他希望能建立一个民族大融合、大一统,且为正统华夏文明所接纳的世袭罔替的王朝。
正是在这种抱负的指引下,苻坚积极推行胡汉融合的民族政策,保护汉学,重用汉族士大夫,对其他被自己征服的鲜卑、羌等民族也采取罕见的宽容海纳态度。
年轻的苻坚成功地讨灭了雄踞华北的鲜卑慕容部建立的前燕,吞并北方的鲜卑拓跋部,统一中国北方,又灭掉前凉,威震西域。对死敌,前燕王族慕容垂、羌族降将姚苌等人,他不仅不诛杀囚禁,反而委以重用,坚持“吾方以义致英豪,建不世之功”,力图打破民族间的壁垒。
在很多人眼中,苻坚的民族政策充满了浪漫的政治情怀,政治效果却百害无一利。实际上,这种看似不合情理的民族政策有充分的政治考量。
苻坚在位期间,内部宗室纷争叛乱不断:即位之初即有五公之乱,378、380年北海公苻重、行唐公苻洛又先后叛变。重用异族人才的政策起到了笼络人心,化解民族仇恨,加强民族融合,吸纳异族军事力量,同时削弱本民族功臣亲贵实力,稳固皇权的积极作用。
更何况在大分裂、大动荡的五胡十六国时代,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苻坚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于是,渴望“以义致英豪,建不世之功”。
然而,苻坚在促进民族融合的方法上却操之过急和“过激”。为加强对新征服区域的控制,他让氐族王室宗亲统领氐人15万户迁徙至关东地区,分置于各要镇。却把前燕故地的鲜卑人大量迁入首都长安所在的关中。幸臣赵整以歌谏曰:“远徙种人留鲜卑,一旦缓急当语谁!”苻坚置之不理。
苻坚这种人为降低本民族地位,而抬高被征服者地位,借以实现民族和解的做法,看似一视同仁、宽容大度的民族政策,实际上制造了新的不平等和矛盾。
客观来说,苻坚“过激”的民族政策也恰恰是导致他最终走向败亡的主因。
苻坚自诩国内民族大团结,麾下兵强马壮,自己完全有能力一统华夏大地,于是不顾群臣劝诫,决定出兵攻伐东晋。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苻坚87万前秦大军惨败给8万东晋军队,元气大伤。战后,曾为苻坚优待重用的前燕贵族慕容垂叛变,建立自己的后燕国。一时间,关中鲜卑蜂起,包围长安,逼得苻坚出走五将山。
公元385年秋天,苻坚所有待之恩重如山之人——慕容垂已是后燕皇帝,姚苌建立后秦帝国——统统背叛了他。作为一个武功赫赫的帝王,苻坚的一生赦免过无数的仇敌,然而此时,他却不得不举起宝剑,亲手杀死了两个女儿——苻锦、苻宝,只为她们不受仇寇侮辱……最后,苻坚为羌族叛将姚苌擒获绞杀。
以成王败寇的帝王视角来衡量苻坚,他无疑是失败的。后世评价苻坚,大多认为其对慕容氏的宽厚乃是妇人之仁。成功建立大明王朝的朱元璋便认为他“聪敏不足而宽厚有余,故养成慕容氏父子之乱”。
然而,在那个战乱不息、动荡不堪的大黑暗时代里,能以宽厚之心对待敌国之人,德化为先、怀柔至上,让政治少些权谋和血腥,苻坚的善政无疑是一盏璀璨的明灯,照亮了华夏大地。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公元349年,寒冬,大雪纷飞,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内铁马征骑奔行于大街小巷,无论男女老幼,见人便杀。被杀者多为匈奴人和羯人,甚至一些鼻子稍高,胡须稍多的汉人也被滥杀。只几日,邺城便沦为人间地狱,二十多万胡人被杀害。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五胡十六国”的时代。
随着西晋王朝的崩溃瓦解,中国的北方进入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战争与屠杀成为时代的关键词,汉胡之间严重对立,相互仇视、杀戮。整个中原地区因为民族仇杀,人们无法从事生产,饥荒爆发,饿殍遍野。
公元357年,一个19岁的年轻人通过政变登上了氐族人在长安建立的前秦政权皇位,他名叫苻坚。苻坚是一个不同于石虎和冉闵的君王,他有更宏大的志向。所以,他并不打算利用胡汉间的民族矛盾来巩固自己的政权。相反,他希望能建立一个民族大融合、大一统,且为正统华夏文明所接纳的世袭罔替的王朝。
正是在这种抱负的指引下,苻坚积极推行胡汉融合的民族政策,保护汉学,重用汉族士大夫,对其他被自己征服的鲜卑、羌等民族也采取罕见的宽容海纳态度。
年轻的苻坚成功地讨灭了雄踞华北的鲜卑慕容部建立的前燕,吞并北方的鲜卑拓跋部,统一中国北方,又灭掉前凉,威震西域。对死敌,前燕王族慕容垂、羌族降将姚苌等人,他不仅不诛杀囚禁,反而委以重用,坚持“吾方以义致英豪,建不世之功”,力图打破民族间的壁垒。
在很多人眼中,苻坚的民族政策充满了浪漫的政治情怀,政治效果却百害无一利。实际上,这种看似不合情理的民族政策有充分的政治考量。
苻坚在位期间,内部宗室纷争叛乱不断:即位之初即有五公之乱,378、380年北海公苻重、行唐公苻洛又先后叛变。重用异族人才的政策起到了笼络人心,化解民族仇恨,加强民族融合,吸纳异族军事力量,同时削弱本民族功臣亲贵实力,稳固皇权的积极作用。
更何况在大分裂、大动荡的五胡十六国时代,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苻坚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于是,渴望“以义致英豪,建不世之功”。
然而,苻坚在促进民族融合的方法上却操之过急和“过激”。为加强对新征服区域的控制,他让氐族王室宗亲统领氐人15万户迁徙至关东地区,分置于各要镇。却把前燕故地的鲜卑人大量迁入首都长安所在的关中。幸臣赵整以歌谏曰:“远徙种人留鲜卑,一旦缓急当语谁!”苻坚置之不理。
苻坚这种人为降低本民族地位,而抬高被征服者地位,借以实现民族和解的做法,看似一视同仁、宽容大度的民族政策,实际上制造了新的不平等和矛盾。
客观来说,苻坚“过激”的民族政策也恰恰是导致他最终走向败亡的主因。
苻坚自诩国内民族大团结,麾下兵强马壮,自己完全有能力一统华夏大地,于是不顾群臣劝诫,决定出兵攻伐东晋。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苻坚87万前秦大军惨败给8万东晋军队,元气大伤。战后,曾为苻坚优待重用的前燕贵族慕容垂叛变,建立自己的后燕国。一时间,关中鲜卑蜂起,包围长安,逼得苻坚出走五将山。
公元385年秋天,苻坚所有待之恩重如山之人——慕容垂已是后燕皇帝,姚苌建立后秦帝国——统统背叛了他。作为一个武功赫赫的帝王,苻坚的一生赦免过无数的仇敌,然而此时,他却不得不举起宝剑,亲手杀死了两个女儿——苻锦、苻宝,只为她们不受仇寇侮辱……最后,苻坚为羌族叛将姚苌擒获绞杀。
以成王败寇的帝王视角来衡量苻坚,他无疑是失败的。后世评价苻坚,大多认为其对慕容氏的宽厚乃是妇人之仁。成功建立大明王朝的朱元璋便认为他“聪敏不足而宽厚有余,故养成慕容氏父子之乱”。
然而,在那个战乱不息、动荡不堪的大黑暗时代里,能以宽厚之心对待敌国之人,德化为先、怀柔至上,让政治少些权谋和血腥,苻坚的善政无疑是一盏璀璨的明灯,照亮了华夏大地。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