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方兴未艾。近期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2009-2016年的8年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交易金额从330亿美元逐年上升至202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接近130%。虽然由于贸易摩擦、政府对外投资管控、海外市场投资限制等原因,2017、2018年的交易金额相较2016年出现较大下滑,但海外并购仍然保持较高的活跃程度。
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版图当中,日本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重点收购目的地国。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在汽车、电子、机械、家电、化工、制药等领域仍然有着非常多优秀的品牌和技术,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孜孜以求的并购“富矿”。
日本仍是并购“富矿”
中国企业的境外并购可以被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绝大多数境外并购交易为获得自然资源储备。第二阶段主要是引进品牌、技术以及其他能力,中国企业能借此提升自身在国内市场的业务地位。自从2016年开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进入第三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旨在帮助自身实现制胜国内和输出海外市场的双重目标。
收购日本企业符合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第三阶段“制胜国内和输出海外市场”的目标,有望成为下一阶段收购版图当中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家电、电子等行业中崛起,依靠强大的规模优势,占据重要地位,也对日本的家电和电子行业造成了极大的替代与冲击。
以电视机产业为例,日系制造商的份额连年下降。调研机构的一份数据显示,从2008-2016年,索尼的液晶电视全球份额从13.7%下降到了5.6%;东芝2008年的份额为6.4%,到2015年被挤出了主要排名;2008年夏普还占有9%的份额,到2014年也被挤出了主要排名。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全球电脑和手机等市场中,日本品牌的份额也在不断萎缩当中。但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在先进制造领域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包括汽车、电子、机械、家电、化工、制药等领域,都有着非常多优秀的品牌和技术。
2018年的财富500强榜单中,日本企业有53家,其中以本田、丰田、日立、索尼、松下、富士通为代表的汽车和电子设备行业企业占据主流。
家电、电子成为并购重点
日本家电和电子企业的衰退,给了中国企业并购的良好时机。回顾近几年来的并购事件,家电和电子行业成为了中国企业并购日本企业的重点。
僅在2016年,就发生了中国企业收购日本家电公司的多起案例。富士康以3890亿日元(折合35亿美元)收购了日本夏普66%的股份。联想集团以255亿日元(约合2.24亿美元)收购日本老牌企业富士通PC业务51%的股份。美的集团收购了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80.1%的股权。
其中比较具备代表性的收购当属海信集团收购东芝的电视业务。2017年11月14日,海信集团正式宣布收购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95%股权。完成交易后,海信集团将享有东芝电视品牌、产品、运营服务等一系列业务,并可享用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并购事件是富士康并购夏普66%的股份,这是中国企业历史上首次收购日本知名的家电品牌。此前多起收购案收购的资产都是日本家电品牌的部分业务或者品牌使用权。收购夏普也帮助富士康逐渐摆脱代工厂的标签,从而打造自主的终端品牌。
下一个阵地
如果说家电、消费电子是上一个阶段的并购主流,汽车产业链或许会是中国企业并购日本企业的下一个重要阵地之一。
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实力,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都远远落后于外资同行。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浪潮的到来,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的汽车产业链有望实现更多的国产替代,从而加大对海外汽车产业链的收购。
汽车工业已经是日本经济的支柱,日本的汽车产业链具有强大的技术和整体实力。在2018年的财富500强榜单上,日本上榜的53家企业中,丰田、本田、日产、铃木、马自达、斯巴鲁等车企及其产业链如松下、普利司通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其中,丰田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厂商,位居世界500强第6位。
从目前来看,中国企业并购日本汽车产业链的案例相对较少,一方面源于日本汽车产业链的盈利能力较强,经营状况良好;另一方面是对于核心技术和专利的保护。但仍然有较为成功的并购案例。2018年4月,上市公司均胜电子购买日本高田公司部分资产完成交割,最终实际支付价为15.88亿美元。
除家电、电子和汽车产业链之外,医疗大健康行业也有望成为中国企业的并购重点。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市场规模仅次于中国和美国,并诞生了武田制药、安斯泰来制药、大冢制药、卫材制药等。其中,武田制药作为日本最大的制药厂,2016年位居全球制药企业50强第18位。
中国医疗行业的海外并购交易的增长尤为迅速。数据显示,2016-2017年,中国医疗行业境外并购交易金额较2013-2015年间增长了217%,是所有行业平均增速的两倍多,其交易数量增长了124%,排在所有行业首位。
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版图当中,日本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重点收购目的地国。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在汽车、电子、机械、家电、化工、制药等领域仍然有着非常多优秀的品牌和技术,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孜孜以求的并购“富矿”。
日本仍是并购“富矿”
中国企业的境外并购可以被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绝大多数境外并购交易为获得自然资源储备。第二阶段主要是引进品牌、技术以及其他能力,中国企业能借此提升自身在国内市场的业务地位。自从2016年开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进入第三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旨在帮助自身实现制胜国内和输出海外市场的双重目标。
收购日本企业符合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第三阶段“制胜国内和输出海外市场”的目标,有望成为下一阶段收购版图当中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家电、电子等行业中崛起,依靠强大的规模优势,占据重要地位,也对日本的家电和电子行业造成了极大的替代与冲击。
以电视机产业为例,日系制造商的份额连年下降。调研机构的一份数据显示,从2008-2016年,索尼的液晶电视全球份额从13.7%下降到了5.6%;东芝2008年的份额为6.4%,到2015年被挤出了主要排名;2008年夏普还占有9%的份额,到2014年也被挤出了主要排名。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全球电脑和手机等市场中,日本品牌的份额也在不断萎缩当中。但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在先进制造领域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包括汽车、电子、机械、家电、化工、制药等领域,都有着非常多优秀的品牌和技术。
2018年的财富500强榜单中,日本企业有53家,其中以本田、丰田、日立、索尼、松下、富士通为代表的汽车和电子设备行业企业占据主流。
家电、电子成为并购重点
日本家电和电子企业的衰退,给了中国企业并购的良好时机。回顾近几年来的并购事件,家电和电子行业成为了中国企业并购日本企业的重点。
僅在2016年,就发生了中国企业收购日本家电公司的多起案例。富士康以3890亿日元(折合35亿美元)收购了日本夏普66%的股份。联想集团以255亿日元(约合2.24亿美元)收购日本老牌企业富士通PC业务51%的股份。美的集团收购了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80.1%的股权。
其中比较具备代表性的收购当属海信集团收购东芝的电视业务。2017年11月14日,海信集团正式宣布收购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95%股权。完成交易后,海信集团将享有东芝电视品牌、产品、运营服务等一系列业务,并可享用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并购事件是富士康并购夏普66%的股份,这是中国企业历史上首次收购日本知名的家电品牌。此前多起收购案收购的资产都是日本家电品牌的部分业务或者品牌使用权。收购夏普也帮助富士康逐渐摆脱代工厂的标签,从而打造自主的终端品牌。
下一个阵地
如果说家电、消费电子是上一个阶段的并购主流,汽车产业链或许会是中国企业并购日本企业的下一个重要阵地之一。
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实力,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都远远落后于外资同行。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浪潮的到来,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的汽车产业链有望实现更多的国产替代,从而加大对海外汽车产业链的收购。
汽车工业已经是日本经济的支柱,日本的汽车产业链具有强大的技术和整体实力。在2018年的财富500强榜单上,日本上榜的53家企业中,丰田、本田、日产、铃木、马自达、斯巴鲁等车企及其产业链如松下、普利司通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其中,丰田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厂商,位居世界500强第6位。
从目前来看,中国企业并购日本汽车产业链的案例相对较少,一方面源于日本汽车产业链的盈利能力较强,经营状况良好;另一方面是对于核心技术和专利的保护。但仍然有较为成功的并购案例。2018年4月,上市公司均胜电子购买日本高田公司部分资产完成交割,最终实际支付价为15.88亿美元。
除家电、电子和汽车产业链之外,医疗大健康行业也有望成为中国企业的并购重点。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市场规模仅次于中国和美国,并诞生了武田制药、安斯泰来制药、大冢制药、卫材制药等。其中,武田制药作为日本最大的制药厂,2016年位居全球制药企业50强第18位。
中国医疗行业的海外并购交易的增长尤为迅速。数据显示,2016-2017年,中国医疗行业境外并购交易金额较2013-2015年间增长了217%,是所有行业平均增速的两倍多,其交易数量增长了124%,排在所有行业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