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分率、分量》教学反思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所配套的辅助教材一百分计划(数学)、试卷中,出现类似的练习:8个苹果,5个人分,平均每人分( )个苹果;平均每人分到总数几分之几?又如: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6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往往陷入迷惘,所给出的答案:六分之五、六分之一米;六分之五、六分之五米;五分之一、五分之一米等等,五花八门,这说明学生对分数应用题中的“分率”“分量”单位“1”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模糊,我尝试着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的,效果还不错,现将此经验介绍同行们,有什么不妥、不足之处,请予以指教。
  首先让学生明确“分率”、“分量”。举例:一根绳子长五分之一米,用去它的五分之一。问:这两个五分之一所表达的意义相同吗?给学生说明:第一个五分之一后面带着单位名称“米”,表示这根绳子的长度,它是一个“量”;而第二个五分之一的后面没有带单位名称,它表示把这根绳子平均分成5份,取了其中的一份,它表示“分率”。然后画线段图让学生理解五分之一米和五分之一。
  接着,结合具体的题帮助学生理解“分率”、“分量”。例如: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6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给学生说明:这两段问题就是求的每一份,都是用除法计算。不同的是:第一个问题求的是“数量,既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份,求每一份的长度是多少米,也就是平均分,算式:用5除以6得六分之五米,即每一份的长度是六分之五米。第二个问题求的是分率,即每一份占伞长的几分之几,把5米长的绳子看成单位“1”,那它总的分率就是“1”,算式:1除以6得六分之一,即每一份占全长的六分之一。
  最后,学生理解“分率、分量”的基础上,教给学生解决类似题的技巧。例如:刚才那道题,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6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看两个问题求的都是每一份,首先确定的用除法解答,求的都是“每段”,那就除以“段”的数据,题目中平均分成6段,既;除以6再观察第一个问题求的每一份的数量,就用总的数据:5米除以6得六分之五米;第二个问题求是分率,因为所有分率的总数是单位“1”,所以就用1除以6的六分之一。又如:8个苹果,重2千克,5个人分,平均每人分( )个苹果;平均每个苹果( )千克。本题中的两个问题求的都是每一份,既:平均分,因此都要用除法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问题求的是“每人”,那就除以“人”的数据-5,再看题中求的是每人分多少个“苹果”,所以要用“苹果”,所以要用“苹果”的数据-8除以5,即每人分五分之八个苹果。第二个问题,求的是“每个”,那就除以“个”的数据-8;再看题目中求的是每一个苹果的重量,那就用“苹果”的数据一2除以8,即平均每个苹果重四分之一千克。
  随后巩固练习,1.数学五年级百分计划第39页5题:冬冬买3个苹果,共8个;明明买5个苹果,共11个,冬冬每个苹果重多少?明明每个苹果重多少?2.五(6)班有40名学生,分6组,栽80棵树,平均每个人栽多少棵树?平均每组在多少棵树?每组栽的树占总棵树的几分之几?
  经过这样讲、练结合的教学,学生能明白“分率、分量”的区别了,且对求“每一份”“每一段”“每一组”等等能正确列出算式了。
  (责任编校:合欢)
其他文献
“双效”教学活动(即“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以下简称“双效”)开展数月,它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影响是深远的。“双效”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师生真正“动”起来。只有师生“动”了,才可能出现高效的课堂。  一、营造优良班风学风,让学生想“动”  有一良好的教风,就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团队。有一优良的班风学风,就会有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班风学风制约着学生的发展。班风学风已成为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当今网络
期刊
我从事农村数学教学工作近十年,农村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婆照顾,父母与孩子接触比较少,无法顾及孩子,更谈不上照顾孩子的学习,再加上家长的文化素质低,在辅导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