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地方,你自认为很熟悉了,却可能从来没去过。即便是成都本地人,也许去过龙泉很多回,也有人未曾听闻“标榜”。当你走进那所博雅精专的小型文理学院时,才会被建造者的才华所折服,甚至于被自己的无知惊呆。也许,整个天府之国的大学建筑群,真正拿得出手的除了华西坝的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群,恐怕就是标榜学院了。前者出自近代的外国建筑师,后者出自今天的中国大学校长。
欧式古典门洞窗洞,古堡般的天际轮廓线,寻常普通的红砖外墙以及爬满的不知名的植被……自成一体的建筑群,竟出自一位非建筑专业出身的民办大学校长——阎红。从2002年开始,十多年粗暴的房地产浪潮中,大部分中国的建筑从业者,均从事着破坏城市肌理与人文的设计建造。这种悲哀常让我无语。但庆幸有标榜,建于2002年。
二十年前,阎红院长来到这里的时候,它仅仅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落。当时没有人知道,慢慢呈现在她脑海里的大学,竟被后来的人稱之为中西合璧的“魔法学院”。
曾有人哭诉中国民营企业生存之不易,但民办大学的不易恐怕更胜一筹。他们既没有企业鲜明正当的利益诉求,又没有西方大学健全的基金体系——西方诸多有名望的大学,如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都是“民办”的,基金会成为大学的发动机。目睹标榜学院对二十年前建设地原住民一字一句的记录,不禁令人钦佩。他们的人本精神和从无到有的开创,恐怕远远超出很多公立大学的经营者。
踱步校园,静观标榜颇具“西洋”味道的立面,似乎在民国或更早时期曾有过这样中西合璧的建筑体验,比如圆明园,比如近在成都建于清代的宽窄巷子,依然能见到类似风格的山墙面。令人不解的是,最近的半个世纪以来,天府大地上再难见到这样的尝试。而所谓的中国风设计,竟变成毫无新意的仿古式堆叠。
从位于小街小巷的校门开始,就已然感受到空间的“秀”,不只是校园的规模,建筑的体量,道路的幽长,包括植被也多有这样纤细的“身型”。标榜似乎就是要标榜“以小博大”。
径直进入图书馆,刹那间被一种魔幻气息笼罩。稍一站定,却发现空间的构成很有意思:层高、屋顶和窗洞都透露出西方古典学院的大度,而陈列、摆设却分明是川西民居的地道遗物。似曾相识之中,恍如隔世。
爬上楼梯俯瞰,这间图书馆好像一个民俗博物馆。某些角落,从椅背的雕花到梯步的尺寸,能让人穿越回民国时期的某个书香门第……据说,大约十多年前创立校舍时,阎红院长和那批实干家们,收罗了大量从农村、单位淘汰下来的门板、桌椅、箱柜,用于学院的建设。后来,还干脆设立了古家具修复专业。
据传,图书馆新馆的通风系统设计深受英国爱丁堡的荷里路德宫(Palace of Holyroodhouse,以苏格兰女王玛丽之家而著称)启发,地面的通风走廊与各层窗洞、屋顶天窗以及中部几个狭长的天井空间形成丰富的空气对流,最终达成“冬暖夏凉”。
这里的植被堪称一绝。各种知名不知名的树木草本在路边、路中、墙角、墙上,低的、高的、直的、弯的……充盈着一种灵秀之气,梨花、桃花、樱花、蔷薇花和沙棘……建筑、树木和院落之间的尺寸精确到了厘米。房子再高一点显得压抑,树再粗一点显得拥挤,而院子再宽一点则少了一分幽静。
看不够,书不尽。这样的建筑,朴素的材料、智慧的修葺、平静的生长,在经年之后会越发诱人,而四季更替中的花草树木更是令人无限神往。
图解1:标榜学院的建筑年代并不久远,却显露着历史的沧桑与恢宏。
图解2:整个学院对中西方设计的分寸与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文化与艺术风情霎时油然而生。
图解3:学院内静谧的一隅,如同温柔的冬日阳光轻轻泻在微风之中。
图解4:步入图书馆,你会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看书学习的地方,是一个升华自我的灵魂归所。
图解5:既然有温柔的白昼,自然也有安详的灯火。
图解6:牌匾上的中文雍容大气,将学院的传统文化蕴涵荡漾开来。
图解7:如此植被与建筑,在阳光之下的斑驳与光影,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
欧式古典门洞窗洞,古堡般的天际轮廓线,寻常普通的红砖外墙以及爬满的不知名的植被……自成一体的建筑群,竟出自一位非建筑专业出身的民办大学校长——阎红。从2002年开始,十多年粗暴的房地产浪潮中,大部分中国的建筑从业者,均从事着破坏城市肌理与人文的设计建造。这种悲哀常让我无语。但庆幸有标榜,建于2002年。
二十年前,阎红院长来到这里的时候,它仅仅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落。当时没有人知道,慢慢呈现在她脑海里的大学,竟被后来的人稱之为中西合璧的“魔法学院”。
曾有人哭诉中国民营企业生存之不易,但民办大学的不易恐怕更胜一筹。他们既没有企业鲜明正当的利益诉求,又没有西方大学健全的基金体系——西方诸多有名望的大学,如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都是“民办”的,基金会成为大学的发动机。目睹标榜学院对二十年前建设地原住民一字一句的记录,不禁令人钦佩。他们的人本精神和从无到有的开创,恐怕远远超出很多公立大学的经营者。
踱步校园,静观标榜颇具“西洋”味道的立面,似乎在民国或更早时期曾有过这样中西合璧的建筑体验,比如圆明园,比如近在成都建于清代的宽窄巷子,依然能见到类似风格的山墙面。令人不解的是,最近的半个世纪以来,天府大地上再难见到这样的尝试。而所谓的中国风设计,竟变成毫无新意的仿古式堆叠。
从位于小街小巷的校门开始,就已然感受到空间的“秀”,不只是校园的规模,建筑的体量,道路的幽长,包括植被也多有这样纤细的“身型”。标榜似乎就是要标榜“以小博大”。
径直进入图书馆,刹那间被一种魔幻气息笼罩。稍一站定,却发现空间的构成很有意思:层高、屋顶和窗洞都透露出西方古典学院的大度,而陈列、摆设却分明是川西民居的地道遗物。似曾相识之中,恍如隔世。
爬上楼梯俯瞰,这间图书馆好像一个民俗博物馆。某些角落,从椅背的雕花到梯步的尺寸,能让人穿越回民国时期的某个书香门第……据说,大约十多年前创立校舍时,阎红院长和那批实干家们,收罗了大量从农村、单位淘汰下来的门板、桌椅、箱柜,用于学院的建设。后来,还干脆设立了古家具修复专业。
据传,图书馆新馆的通风系统设计深受英国爱丁堡的荷里路德宫(Palace of Holyroodhouse,以苏格兰女王玛丽之家而著称)启发,地面的通风走廊与各层窗洞、屋顶天窗以及中部几个狭长的天井空间形成丰富的空气对流,最终达成“冬暖夏凉”。
这里的植被堪称一绝。各种知名不知名的树木草本在路边、路中、墙角、墙上,低的、高的、直的、弯的……充盈着一种灵秀之气,梨花、桃花、樱花、蔷薇花和沙棘……建筑、树木和院落之间的尺寸精确到了厘米。房子再高一点显得压抑,树再粗一点显得拥挤,而院子再宽一点则少了一分幽静。
看不够,书不尽。这样的建筑,朴素的材料、智慧的修葺、平静的生长,在经年之后会越发诱人,而四季更替中的花草树木更是令人无限神往。
图解1:标榜学院的建筑年代并不久远,却显露着历史的沧桑与恢宏。
图解2:整个学院对中西方设计的分寸与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文化与艺术风情霎时油然而生。
图解3:学院内静谧的一隅,如同温柔的冬日阳光轻轻泻在微风之中。
图解4:步入图书馆,你会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看书学习的地方,是一个升华自我的灵魂归所。
图解5:既然有温柔的白昼,自然也有安详的灯火。
图解6:牌匾上的中文雍容大气,将学院的传统文化蕴涵荡漾开来。
图解7:如此植被与建筑,在阳光之下的斑驳与光影,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