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窥私”和“痛感”,是一些學者总结的《人民的名义》被热议的关键词。他们认为,观众从中窥视当下省一级的政治生态,得到了情绪释放;剧中诸多细节,则触动了整个社会的痛感。
近 段时间,退休干部胡大爷家吃过晚饭后有了一项规定动作——观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每天两小时,老两口与儿子、儿媳、7岁的小孙子小宇有了难得的思想碰撞。
就在此时,《人民的名义》正引发观众和网友刷屏热议。作为反映当下反腐和官场生态乃至社会百态的影视作品,各年龄段、各阶层的人都能从剧情中感知到不同的痛点,也有了更多、更深的期待。
每个人都能找到“兴奋点”
“这部剧的成功就在于,男女老少通吃,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感兴趣的细节。”有专家如此分析。
在胡大爷家,看剧也各有“兴奋点”。胡大爷最喜欢看陈岩石的戏份,“他不光一身正气,难得的是有资历,又懂得分寸。”胡大爷当年被派到山区支援三线建设时,也和陈岩石一样,敢于直言给领导提建议,却因人微言轻,屡未见效。
12岁的小宇最喜欢的,则是下课后和同学们用达康书记的表情包“斗图”,他印象最深的还有郑胜利的手机铃声:“金箍—棒吧咯—棒吧咯— ”,看到剧中小皮球写作业、踢足球都要交钱,还会遇上电工假扮的培训老师,他忙问当小学老师的妈妈:“我们也会遇上这样的假老师吗?”
“虽然电工假扮名师、踢足球组队要收费等情况很少见,但现在的教育培训市场确实不规范,鱼龙混杂。”小宇的妈妈刘梅说。
这几天,刘梅还常给在国企当会计的丈夫胡兵念叨:“剧里的会计们都成了掌握腐败线索的关键人物,你可要小心点,千万别犯错误。”“放心吧,我们企业刚集体学习了剧里陈岩石在省委常委会上讲的党课,个个都打了预防针。”胡兵说。
“我们公司信贷部,还专门做了剧中信贷知识的普及;前几天大家还在讨论赵立春及家人现实中的原型是不是‘大老虎’苏荣。”在胡兵看来,电视剧反映了当下社会的方方面面。
让前媒体人小樊受到触动的,是剧中赵瑞龙等逃到香港,入住“三季酒店”,赵瑞龙说,这里又名望北楼,出逃至此的人都希望早日北归。小樊认为,这是折射现实中内地逃港官商避难的“四季酒店”。据报道,一些富豪在那里一边成天泡澡等消息,一边遥控着公司董事会。
“剧里的贪官庸官,现实中都能找到对应类型。”小樊分析说,赵立春是‘全家腐’,赵德汉是‘小官大贪’,祁同伟出身草根,是‘农民的孩子’,屡被命运戏弄而扭曲;高育良是一步步被围猎;孙连城则是不折不扣的‘不为官’。”
不过让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山水集团老总高小琴面对陆亦可盘问时的一段说辞:“我除了能力之外,什么都没有,今天不也成功了吗?”
在很多高校,剧情也成为师生们讨论的对象。前几天,管理学教授老罗在课堂上推荐了剧中侯亮平向师母吴慧芬借而未还的《万历十五年》,黄仁宇的这部书讲了万历皇帝、海瑞、严嵩、戚继光等在1587年经历的故事,对今日官场仍有借鉴作用。老罗发现,与昔日推荐应者寥寥不同,这次第二天就有学生找他分享心得。
大学里的90后们,追剧理由则更加多元。有人告诉记者,“我正考公务员呢,剧里让我对中国的党政体制有了大致的了解,算是初次启蒙吧。”也有人说:“主要是大家都在看,我不看的话,就与整个队伍脱节了,聊天都找不到话题。”
这部剧也引起了学者的兴趣,他们更多思考的是,《人民的名义》为什么会火。
在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看来,《人民的名义》被“热捧”,说明反腐败已成社会共识。“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反腐带给自己工作生活的变化,通过该剧,可以了解反贪局一些工作程序和过程,在反腐力量与腐败分子的交锋中树立信心。归根结底还是关照自身发展,寻求社会正义。”
“窥私”和“痛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慧瑜总结的本剧被热议的关键词。有学者认为,该剧胜在释放了公眾情绪。一是观众可从中窥视当下省一级的高层政治生态,“汉大帮”、“秘书帮”、“沙家帮”等“智斗”的政治隐秘具有极大的消费快感;二是触到了整个社会的痛感,如日常生活中的权力腐败、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社会领域腐败等不良现象,都可让公众回味良久。
期待更全面、更丰富、更宽广
在辛苦追剧的同时,诸多内行的观众也发现了剧中存在的问题和瑕疵。
有指出剧情硬伤的。如祁同伟对陈岩石说:“政府依法执政”应为“依法行政”;李达康对“中国现在主要矛盾”的表述错误,且其作为市委书记一般不应主持市政府会议;省委紧急开会研究如何处理丁义珍时,多个细节违反了保密规定;沙瑞金在常委会上违反一把手末位表态制。
廉政瞭望记者还发现,剧中称“中纪委巡视组”表述错误,应为“中央巡视组”;提到“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时,应在后加上“精神”二字;钟小艾给侯亮平透露巡视组要到汉东,违反了有关规定等等。有些问题,记者曾当面对周梅森指出,他亦承认自己对个别细节考虑不周。
有的纪委干部还表示,该剧剧情有与现实不符的地方。如收获大批粉丝的达康书记,就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对前妻缺乏约束;女儿出国后,自己已属裸官。再比如丁义珍发生严重腐败问题,京州市委负主体责任,李达康是第一责任人。丁处处打着李的旗号搞项目、收好处,最后跑了,李毫不知情,属于失职失责,应予以组织调整或立案审查。
媒体人褚朝新告诉记者,剧里最大的硬伤,就是淡化了纪委。“既然故事背景里八项规定已出台,那就是发生在十八大后。这时一般都是纪委先立案审查,完了移交到检察院;极少数案件是检察院反贪部门直接查的。”
不过,对于北京、山西、浙江等试点监察委的地区而言,这个问题已不复存在。检察院反贪部门整体转隶到监察委后,将形成惩贪治腐的更大合力。
《人民的名义》虽然已经剧终,但后续效应仍在发酵。据媒体报道,由广东省纪委宣传部参与创作的反腐剧《脊梁》即将于今年5月登陆央视,同时,受到瞩目的还有被誉为“公安部反腐大戏”的《国家行动》,以及《纪委书记》、《反贪行动》等正在热拍或即将播出的影视剧。
“不同的部门从不同的视角拍出不同的作品后,反映的领域就更丰富,也更有助于大家全面地看待发展中的成绩和问题。同时,这些作品所触及到的社会现实问题的宽度和广度,是其他类型所无法企及的,这也是久违的一个进步。”上述专家告诉记者。
近 段时间,退休干部胡大爷家吃过晚饭后有了一项规定动作——观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每天两小时,老两口与儿子、儿媳、7岁的小孙子小宇有了难得的思想碰撞。
就在此时,《人民的名义》正引发观众和网友刷屏热议。作为反映当下反腐和官场生态乃至社会百态的影视作品,各年龄段、各阶层的人都能从剧情中感知到不同的痛点,也有了更多、更深的期待。
每个人都能找到“兴奋点”
“这部剧的成功就在于,男女老少通吃,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感兴趣的细节。”有专家如此分析。
在胡大爷家,看剧也各有“兴奋点”。胡大爷最喜欢看陈岩石的戏份,“他不光一身正气,难得的是有资历,又懂得分寸。”胡大爷当年被派到山区支援三线建设时,也和陈岩石一样,敢于直言给领导提建议,却因人微言轻,屡未见效。
12岁的小宇最喜欢的,则是下课后和同学们用达康书记的表情包“斗图”,他印象最深的还有郑胜利的手机铃声:“金箍—棒吧咯—棒吧咯— ”,看到剧中小皮球写作业、踢足球都要交钱,还会遇上电工假扮的培训老师,他忙问当小学老师的妈妈:“我们也会遇上这样的假老师吗?”
“虽然电工假扮名师、踢足球组队要收费等情况很少见,但现在的教育培训市场确实不规范,鱼龙混杂。”小宇的妈妈刘梅说。
这几天,刘梅还常给在国企当会计的丈夫胡兵念叨:“剧里的会计们都成了掌握腐败线索的关键人物,你可要小心点,千万别犯错误。”“放心吧,我们企业刚集体学习了剧里陈岩石在省委常委会上讲的党课,个个都打了预防针。”胡兵说。
“我们公司信贷部,还专门做了剧中信贷知识的普及;前几天大家还在讨论赵立春及家人现实中的原型是不是‘大老虎’苏荣。”在胡兵看来,电视剧反映了当下社会的方方面面。
让前媒体人小樊受到触动的,是剧中赵瑞龙等逃到香港,入住“三季酒店”,赵瑞龙说,这里又名望北楼,出逃至此的人都希望早日北归。小樊认为,这是折射现实中内地逃港官商避难的“四季酒店”。据报道,一些富豪在那里一边成天泡澡等消息,一边遥控着公司董事会。
“剧里的贪官庸官,现实中都能找到对应类型。”小樊分析说,赵立春是‘全家腐’,赵德汉是‘小官大贪’,祁同伟出身草根,是‘农民的孩子’,屡被命运戏弄而扭曲;高育良是一步步被围猎;孙连城则是不折不扣的‘不为官’。”
不过让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山水集团老总高小琴面对陆亦可盘问时的一段说辞:“我除了能力之外,什么都没有,今天不也成功了吗?”
在很多高校,剧情也成为师生们讨论的对象。前几天,管理学教授老罗在课堂上推荐了剧中侯亮平向师母吴慧芬借而未还的《万历十五年》,黄仁宇的这部书讲了万历皇帝、海瑞、严嵩、戚继光等在1587年经历的故事,对今日官场仍有借鉴作用。老罗发现,与昔日推荐应者寥寥不同,这次第二天就有学生找他分享心得。
大学里的90后们,追剧理由则更加多元。有人告诉记者,“我正考公务员呢,剧里让我对中国的党政体制有了大致的了解,算是初次启蒙吧。”也有人说:“主要是大家都在看,我不看的话,就与整个队伍脱节了,聊天都找不到话题。”
这部剧也引起了学者的兴趣,他们更多思考的是,《人民的名义》为什么会火。
在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看来,《人民的名义》被“热捧”,说明反腐败已成社会共识。“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反腐带给自己工作生活的变化,通过该剧,可以了解反贪局一些工作程序和过程,在反腐力量与腐败分子的交锋中树立信心。归根结底还是关照自身发展,寻求社会正义。”
“窥私”和“痛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慧瑜总结的本剧被热议的关键词。有学者认为,该剧胜在释放了公眾情绪。一是观众可从中窥视当下省一级的高层政治生态,“汉大帮”、“秘书帮”、“沙家帮”等“智斗”的政治隐秘具有极大的消费快感;二是触到了整个社会的痛感,如日常生活中的权力腐败、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社会领域腐败等不良现象,都可让公众回味良久。
期待更全面、更丰富、更宽广
在辛苦追剧的同时,诸多内行的观众也发现了剧中存在的问题和瑕疵。
有指出剧情硬伤的。如祁同伟对陈岩石说:“政府依法执政”应为“依法行政”;李达康对“中国现在主要矛盾”的表述错误,且其作为市委书记一般不应主持市政府会议;省委紧急开会研究如何处理丁义珍时,多个细节违反了保密规定;沙瑞金在常委会上违反一把手末位表态制。
廉政瞭望记者还发现,剧中称“中纪委巡视组”表述错误,应为“中央巡视组”;提到“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时,应在后加上“精神”二字;钟小艾给侯亮平透露巡视组要到汉东,违反了有关规定等等。有些问题,记者曾当面对周梅森指出,他亦承认自己对个别细节考虑不周。
有的纪委干部还表示,该剧剧情有与现实不符的地方。如收获大批粉丝的达康书记,就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对前妻缺乏约束;女儿出国后,自己已属裸官。再比如丁义珍发生严重腐败问题,京州市委负主体责任,李达康是第一责任人。丁处处打着李的旗号搞项目、收好处,最后跑了,李毫不知情,属于失职失责,应予以组织调整或立案审查。
媒体人褚朝新告诉记者,剧里最大的硬伤,就是淡化了纪委。“既然故事背景里八项规定已出台,那就是发生在十八大后。这时一般都是纪委先立案审查,完了移交到检察院;极少数案件是检察院反贪部门直接查的。”
不过,对于北京、山西、浙江等试点监察委的地区而言,这个问题已不复存在。检察院反贪部门整体转隶到监察委后,将形成惩贪治腐的更大合力。
《人民的名义》虽然已经剧终,但后续效应仍在发酵。据媒体报道,由广东省纪委宣传部参与创作的反腐剧《脊梁》即将于今年5月登陆央视,同时,受到瞩目的还有被誉为“公安部反腐大戏”的《国家行动》,以及《纪委书记》、《反贪行动》等正在热拍或即将播出的影视剧。
“不同的部门从不同的视角拍出不同的作品后,反映的领域就更丰富,也更有助于大家全面地看待发展中的成绩和问题。同时,这些作品所触及到的社会现实问题的宽度和广度,是其他类型所无法企及的,这也是久违的一个进步。”上述专家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