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项目:构建中职项目教学新载体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chonghuan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虚拟项目基于课堂生态,着眼真实学生生活,为着教学目标的现实实现,实施虚拟项目教学成为公共基础类课程的上佳选择。在虚拟项目教学中,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空间更大,项目的知识负载更为适切;教学情境更贴实际;项目本性更合品性;项目实施更为灵动。
  【关键词】虚拟项目 教学载体 计算机应用基础
  项目究竟是真实的好还是虚拟的好,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虚拟项目和真实项目作为两种不同的教学载体,本身并无优劣之分,虚拟项目也并非是真实项目无法实现之后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而是一种基于现实课堂生态,着眼真实学生生活,为着教学目标实现的上佳选择。
  一、知识负载更为适切
  一个项目多大才合适,可能没有人能完全说清楚,因为这与项目的呈现结果——“产品”有关系。“产品”结构复杂、工艺繁杂、知识负载多,项目就大;“产品”结构单一、工艺简单、知识负载少,项目就小。可见,项目的大小并非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愿,而是由“产品”本身决定,一旦“产品”决定,项目也就基本确定。在此基础上,再将相关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项目中,形成依附于“产品”存在的知识负载,这种融入有时是自然的,有时却是一种强行移植。
  例如,在苏教版“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领域一:“令人称奇的小机器——计算机基础知识简介”的项目1-2“操作Windows(4课时)”中,作者设计了一个项目——安装和卸载一款杀毒软件,并将Windows文件(夹)的管理、控制面板的管理、病毒的防与杀等知识点嵌入项目中。这是一个真实的项目,项目的特征较为分明,内容也很充实,但项目的知识负载安排较为牵强,试想,我们安装和卸载一款杀毒软件真的需要用到这么多知识负载吗?真的有这么繁杂吗?对于学生来说,安装一款软件往往是找到其中的install.exe(或setup.exe),然后一直点“下一步”,直至完成,而卸载也更为“傻瓜”。把这么多知识负载镶嵌于一个看似真实的项目中,学生却丝毫没有真实的情绪情感体验。
  笔者在教学时扬弃了这一真实的项目,将整个项目解构成四个虚拟项目:一是“北国风光”,主要知识负载为图形界面及其操作方法;二是“室内寻宝”,主要知识负载为文件(夹)的相关操作;三是“破译密码”,主要知识负载为控制面板管理;四是“维护家园”,主要知识负载为安装和卸载软件、系统维护、查杀病毒。这样既保证项目教学目标的全覆盖,又使知识负载与虚拟项目更为适切。一方面变一般项目的“单一制”为虚拟微型项目的“联邦制”,四个微型虚拟项目相对独立,而四个虚拟微型项目的合成又完整地体现了大项目“操作Windows”的总体要求;另一方面通过解构与重构,也使项目的知识负载与虚拟项目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既然虚拟项目性本“虚拟”,那项目的知识负载也可“虚构”,教师也就有了更大的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空间,从而使项目的知识负载更为得体合身。
  二、教学情境更贴实际
  真实项目以真实工作情景为依托,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通过完成典型产品或服务,学习相关知识,获得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真实工作情景是否就是学生需要的情景?是否一定能保证学生广泛而密集的参与?是否一定能保证项目教学的高效?应该说,这种情景更多地指向中职生今后的工作实际,是指向未来的,这对中职生巩固专业思想、理解专业文化、形成专业自觉是有益的,但这种情景很少考虑中职生当下的情绪情感体验,与中职生“急功近利”的短视心理和“活在当下”的处世哲学也不完全合拍,因此,对于一些公共基础类课程不宜过度采用。
  例如,在苏教版“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领域二:“广袤无垠的e空间——Internet的利用”的项目2-5“检索网络资料(4课时)”中,作者采用的是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搜集有关计算机技术发展历史的资料,并据此撰写一篇500~800字的有关计算机发展史的博文,向读者简单介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主要阶段和关键人物。在发展学生技能的同时,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史的相关知识。这种纯知识、技能倾向的项目教学目标,没能有效地关照“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同时,项目一旦被知识、技能所裹挟,就难以生成具有足够吸引力的、趣味性的教学案例(载体),课堂将陷入“技术层面”难以自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有效释放。
  笔者在教学时,进一步优化教学情景:有道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同学们,语文课本上徐迟的《黄山记》你们都学过了吧,你们到过黄山吗?你们想去黄山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然后让学生搜索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视频,并在同学们的经验介绍中了解、比较、感悟各种下载方式的优劣及各种搜索策略的适用场合,从而实现又快又准的下载和搜索。这种看似虚拟的情景带给学生的却是真切的体验,是从学生的心灵需求出发,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的教学意图被“隐藏”了,学生在尽情的“网游”中体验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技”似乎被忽略了,但学生却又是在“技”中论“道”,如此,教学更为开放、更富人文气息和精神情怀。
  既然虚拟项目性本“虚拟”,那教学情景的创设也可“随意”,教师可以跳出技术的樊篱,通过与学生的充分协商,达到“此中有深意,欣然已忘形”的理想境界。
  三、项目本性更合品性
  虚拟项目的本性是虚拟,似乎是“假”的、虚构的、不真实的,它不可能以真实的“产品”为依托。一些公共基础类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和一些专业基础类课程,它们的品性是“基础”而非“专业”,难以产生具体的“产品”,难将工作流程作为教学进程。如此,虚拟项目的本性与这些基础课程的品性是完全契合的,这种契合是一种理性的相互依附,更是一种自然生态,这也使虚拟项目成为公共基础类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的上佳教学载体。
  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1-2中的“文件(夹)的操作和管理”,内容繁杂、知识点众多,有重命名、移动、复制、粘贴、共享、属性设置、删除、快捷方式、搜索等,这些Windows的常规操作难以生成一个真实的项目,难以形成相关的“工作(艺)流程”,即便能生成一个真实的项目,能创造出相关的“工作(艺)流程”,也是一种强行植入,会引起“排异反应”。在项目设计时,如果我们遵循真实项目的惯性思维,苦觅“产品”、苦思“工作(艺)流程”,势必“山重水复疑无路”,如果我们把视角投向虚拟项目,势必豁然开朗,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项目教学前景。   笔者在教学时设置了一个虚拟项目——“室内寻宝”,整个项目流程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寻藏宝图,学生通过这一环节获得藏宝图;二是根据藏宝图来寻宝,学生通过这一环节获得宝物;三是藏宝和互寻,学生通过这一环节获得项目合格证。每一环节都以游戏、闯关为主要形式,将相关的知识负载融入每一关中,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不同难度系数的游戏进行闯关,在闯关的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悄然实现。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更合规律、更趋自然,也更为和谐。这也使传统的“教项目”“学项目”演变成“玩项目”“应用项目”,实现了项目教学的提档升级。为了避免使课堂陷入“技术层面”,笔者设计了“藏宝和互寻”环节,通过自我藏宝和同学互寻,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提升,形式上是游戏,表面上是寻宝,实质上是知识与技能的深入应用。
  虚拟项目既然性本“虚拟”,我们显然应该“随性”而不是“逆性”,在“随性”中实现与“基础”的对接,在“随性”中实现项目教学的持续超越。
  四、项目实施更为灵动
  虚拟项目也是项目,具备项目的一般特征,即必须要遵循一定的“项目流程”,必须要有一定的“项目成果”来展现。但虚拟项目并不一定恪守项目固有的范式,也不一定恪守项目教学的固有步骤,教学实施更为灵动。这一方面是因为虚拟项目往往与微型项目伴行,往往一个连续的教学周期(1~2课时)就会有“成果”显现,而且期间还伴随着很多的“副产品”,有利于中职生积极心理的累积;另一方面虚拟项目往往与游戏相伴行,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的游戏、闯关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以有效释放,课堂必将涌动精彩的生成。
  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作者采用的大多是任务驱动和项目驱动。无论是项目的任务分解,还是学习领域的项目划分,都留下了“驱动”的痕迹。学生是被动的,是被赶着动的,如果每堂课学生都能自动,那中职课堂将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变任务驱动、项目驱动为游戏自动,这是一种理想的呼唤。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分层,避免不分层和教师的强行分层,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适度的二次开发,形成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微型项目群。
  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项目教学目标对原有项目进行微型游戏化改造,并多次在省、市以上公开课中执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学习领域四:精打细算的巧助手——“EXCEL软件的使用”中的项目4-3:“统计零用钱支出数据(4课时)”,根据项目学习目标,对教材的项目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分解为四个小项目:1.测测你的零用钱(EXCEL地址与公式);2.算算你的零用钱(EXCEL函数);3.明明白白零用钱(EXCEL图表的建立与使用);4.合理用好零用钱(EXCEL图表的分析与修改)。通过对零用钱使用情况的现场匿名调查,将产生的数据源作为分析的依据,将每个微型项目的教学流程分为“入门”“进阶”“综合闯关”三个游戏环节,学生在享受快乐游戏的同时收获着“产品”——“项目合格证”。这也使项目的成果不再单一,而是更为丰富,更为过程化。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负担。虚拟项目带给中职生的不仅是宝贵的礼物,更多的是还中职生以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
  【参考文献】
  [1]马成荣.计算机应用基础[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崔志钰.合理用好零花钱[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1(7/8):63-66.
  [3]崔志钰.微型项目:打造高效计算机专业课堂[J].高职教育研究,2012(1):17-18.
  [4]崔志钰.错位学习:重构中职生学习隐秩序[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1(3):32-33.
  [5]陈灵.项目教学基本特征的研究——高职“电子商务应用”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2(2):32-34,37.
  [6]戴卫民.基于虚拟项目驱动的人文公共基础课建设思路探讨——以沟通与演讲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77-80.
  *本文为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第一期重点课题“职教课改视野下中职生错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ZCZ58)和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错位发展视野下中职基础课程项目多样化的实践研究”(编号:C-b/2011/02/4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一、新  一般来说,学生对新鲜事物都非常感兴趣。如高科技、开放式教学都非常受学生欢迎,容易让学生较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同时接受起来也比较快,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教学。  1.前沿的专业知识:让学生视野更开阔  每节课上课前抽几分钟将电子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导入新课(可以老师讲,也可以通过播放幻灯片的形式),介绍这些技术的应用前景或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应用。这样不但开阔学生视野,而且让学生的思想在上课的
在美术社团活动中,教师总是能发现很多学生画中的形象非常概念化。如学生总是把太阳画成一个圆圈加一圈光线,把窗户画成“田”字,把房子画成“人”字顶,而树则是羊角叉加个圆圈等。那么,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走出思维的困境呢?笔者认为,在社团活动中,教师应多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从大自然汲取营养,才能真正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一、写生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写生的过程就是学生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直接经验的过程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介绍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下去,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语文课本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接下来,笔者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以期提升高中生的文化素养。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渗透传统文化内涵  高中语文教材是由专业的教材编写专家们依照学生的学
摘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使用数学知识,记住相关的定理公式,学会解题,还要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数学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总结归纳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好习惯,激发学生思考,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素养;能力培养  小学生的智力处于发展阶段,面对事物的思考方式比较直接,思维能力与成年人有着很大差距,只能从表面上观
【摘 要】职业教育学校需要与企业深度合作。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学校通过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共同开发课程及教材、共同开展教学、共同建立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等形式,探讨“课岗融合”模式下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  【关键词】课岗融合 校企合作 酒店管理  “课岗融合”是指根据主要工作岗位来开发设计课程,根据各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来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
2012年6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下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二批项目学校建设方案及任务书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2〕24号)文件精神,我校正式成为第二批囯示范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实施以来,我校对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结合人才培养需要,贴近师资需求实际,确立了“普惠务实,学以致用”师资培训原则,积极拓展培训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摘要: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学科,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教师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相比普通中学而言,职业中学的学生在毕业之后的求职意向更加明顯,对英语能力要求更加偏向应用型。基于此,在职业中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新形势 职业中学 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时至今日,相比普通中学而言,人们对职业中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要求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职业中学毕业生的英语语言
一、进一步确立职业教育发展新理念。创新发展必须以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为先导。“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都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必须紧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及时调整。创新发展职业教育,要在尊重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牢牢把握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技能型
摘要:在不断变革的教学环境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核心素养的理解颇为抽象,无法形成正确的理解。因此,教师要进行有意识地培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 核心素养 提升  许多学生都渴望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核心素养,但每天面对超负荷的课业压力学生根本无暇提升核心素养。由此可见,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
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  中等职业教育要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需要牢牢把握这个时代的独特性,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能不断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的,具有一定柔性的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此中职学校应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中等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方向或培养新的专业生长点;建立行动导向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