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语文教学比较重视学生的阅读,而数学教学对学生的阅读不够重视,造成学生普遍存在阅读能力低下,出现閱题粗糙,不能理解题目的含义,以致教学时间长,效率低,学生厌学等一系列问题。很显然,阅读能力薄弱已经严重制约了数学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发展。数学新课标也强调:小学生应初步具备一定的数学自学能力。而自学离不开阅读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他们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首要环节。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培养、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件刻不容缓的大事。那么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认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一谈及阅读能力,人们联想的往往是语文阅读,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仅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 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 因此,面向未来,数学教育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学习的本领,非常符合现代教育思想。阅读是数学学习的必然环节和直接手段,阅读和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创造力都有极大的关联,这些能力都是数学学习的能力品质,由此可见,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只是语文阅读能力,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明确数学阅读内容
首先要落实数学课本的阅读。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一)概念、定义、公式的阅读。数学语言比较抽象,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公式等知识经过教师的“加工处理”学生咀嚼起来比较容易消化,但真正转化储存、与已有知识相融还需要一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将概念、定义、公式反复咀嚼,准确理解,排疑解难,这样学生便会很快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熟能生巧,最终形成能力。
(二)习题的阅读。新课程背景下的习题更加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增加有多余信息和开放性的问题,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注重课外材料的阅读。数学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鼓励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外书,帮助学生选择一些适合的书,如《数学家的故事》,《趣味数学》,《数学课外读物》等等,通过阅读让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研究的动态;通过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培养多种阅读方法
在阅读数学内容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运用多种阅读形式,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让学生容易理解抽象、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
(一)朗读和默读相结合。朗读能让学生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加快对所学的理解,把教学的内容尽快注入脑中。默读是学生不用把视觉感知的每个字都读出来 ,可以直接从文字符号转化为意义单位,并且速度比朗读快。在小学低年级采用朗读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弄清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而且能强化学生的记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中、高年级对一些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公理等进行朗读,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但经常采用大声朗读的形式,容易分散了学生的精力,许多学生只注意跟全班同学的阅读速度,并没有思考。若经常默读容易让学生注意力分散,造成沉闷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学中应采用朗读和默读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二)重点读。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学生很难理解。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将重点内容、难点、关键内容圈划出来,多读几遍,理解其含义,并以此为突破口,以点带面解决问题。如“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和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可让学生读后圈出其中的关键性字词,如“同时”“相同”“0除外”等,让学生明确这些重点字词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让学生带着语气读一读来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样,数学作业上有些题目,学生总是不会做,原因之一是他们连题目本身的意思也没有弄明白;有些意义,不会应用,原因之一是他们对概念本身不理解,也就是老师常说的粗心、丢三落四。如:做一对底面直径50厘米,高是45厘米的无盖铁皮水桶,大约需要多少铁皮?对于这类题目,学生常常是初略地读题,忽略了“一对”“无盖”等这几个关键词。像这样抓住数学关键的词、句来读,通过多读来理解,减轻对数学的畏惧心理,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质疑读。质疑的过程是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课堂教学中,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甲数是5,乙数是4,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学生阅读后,引导学生还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推敲:“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这样通过琢磨、推敲,学生明白了“为什么”,领悟倍数之间的关系。
作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阅读是我们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拥有有数学阅读的能力以及阅读的习惯,学会学习,为学好数学打好基础。
一、认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一谈及阅读能力,人们联想的往往是语文阅读,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仅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 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 因此,面向未来,数学教育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学习的本领,非常符合现代教育思想。阅读是数学学习的必然环节和直接手段,阅读和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创造力都有极大的关联,这些能力都是数学学习的能力品质,由此可见,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只是语文阅读能力,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明确数学阅读内容
首先要落实数学课本的阅读。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一)概念、定义、公式的阅读。数学语言比较抽象,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公式等知识经过教师的“加工处理”学生咀嚼起来比较容易消化,但真正转化储存、与已有知识相融还需要一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将概念、定义、公式反复咀嚼,准确理解,排疑解难,这样学生便会很快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熟能生巧,最终形成能力。
(二)习题的阅读。新课程背景下的习题更加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增加有多余信息和开放性的问题,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注重课外材料的阅读。数学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鼓励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外书,帮助学生选择一些适合的书,如《数学家的故事》,《趣味数学》,《数学课外读物》等等,通过阅读让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研究的动态;通过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培养多种阅读方法
在阅读数学内容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运用多种阅读形式,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让学生容易理解抽象、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
(一)朗读和默读相结合。朗读能让学生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加快对所学的理解,把教学的内容尽快注入脑中。默读是学生不用把视觉感知的每个字都读出来 ,可以直接从文字符号转化为意义单位,并且速度比朗读快。在小学低年级采用朗读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弄清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而且能强化学生的记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中、高年级对一些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公理等进行朗读,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但经常采用大声朗读的形式,容易分散了学生的精力,许多学生只注意跟全班同学的阅读速度,并没有思考。若经常默读容易让学生注意力分散,造成沉闷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学中应采用朗读和默读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二)重点读。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学生很难理解。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将重点内容、难点、关键内容圈划出来,多读几遍,理解其含义,并以此为突破口,以点带面解决问题。如“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和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可让学生读后圈出其中的关键性字词,如“同时”“相同”“0除外”等,让学生明确这些重点字词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让学生带着语气读一读来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样,数学作业上有些题目,学生总是不会做,原因之一是他们连题目本身的意思也没有弄明白;有些意义,不会应用,原因之一是他们对概念本身不理解,也就是老师常说的粗心、丢三落四。如:做一对底面直径50厘米,高是45厘米的无盖铁皮水桶,大约需要多少铁皮?对于这类题目,学生常常是初略地读题,忽略了“一对”“无盖”等这几个关键词。像这样抓住数学关键的词、句来读,通过多读来理解,减轻对数学的畏惧心理,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质疑读。质疑的过程是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课堂教学中,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甲数是5,乙数是4,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学生阅读后,引导学生还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推敲:“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这样通过琢磨、推敲,学生明白了“为什么”,领悟倍数之间的关系。
作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阅读是我们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拥有有数学阅读的能力以及阅读的习惯,学会学习,为学好数学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