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语法界及教学语法系统中,对名词的划分存在着差异,甚至违背了分类原则。本文提出并论述了笔者对名词定义及划分的观点。并将抽象名词划分为存在性抽象名词和虚无性抽象名词,为宗教、神话传说等这类社会意识中出现的一些名词找到了归宿。
一.名词定义及划分之我见
1、名词定义
目前,我国语法学界对现代汉语中的名词所下的定义是比较一致的、统一的。通常将名词定义为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这里的事物范围很广,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可是像“东京、兰州、早晨、星期一、南面、里边”等这些词就不能简单地归属于人或事物的名称,而应是分离于人或事物名称之外的表示处所(东京、兰州)、时间(早晨、星期一)、方位(南面、里边)的名词。由此可见,通常我们给名词所下的这一定义犯了外延不周的弊病。
2、名词划分
对于名词的划分,当前高校使用的几种“现代汉语”教材都有出入。试举二例:
像黄、廖二位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将其划分为四大类:①表示人和事物:作家、飞机、原子(普通名词);张衡、泰山、黄河(专有名词);人民、物品、马匹(集合名词);道德、政治、欲望(抽象名词)。②表示时间:秋天、明年、现在(时间名词);表示处所:北京、中国、里屋(处所名词)。③表示方位:前、左、之上、东边(方位词)。
邢福义则划分为三大类:①人物名词,包括表示人或事物的具体名词(学生、黑板)和表示事物的抽象名词(理想、观念);②时地名词,表示时间或处所(春季、上海);③方位词(当中、之前、外头)。
上述教材将名词在同一分类标准(按照表示人或事物的不同情况)下划分的类型出现了差异,这不能不使笔者感到其中似有商榷之处,总觉得有必要作出统一的划分。
首先,笔者问问大家:“上海、张家口、马克思、白求恩、春节、端午、羊群、群众”各属于哪一类名词呢?若按黄、廖二位的划分情况看,“上海、张家口”属处所名词兼专有名词,“马克思、白求恩”属普通名词兼专有名词,“春节、端午”属时间名词兼专有名词,“羊群、群众”属普通名词兼集合名词。
我们知道,要对事物分类,应符合三个要求:共同尽举(无遗漏),互相排除(不重叠),标准统一(一个标准贯彻到底)。以上这种兼属现象,显然违背了互相排除(不重叠)这一分类原则。同时,像“羊群、群众”依据表示人或事物个体和群体情况看,属集合名词,按照表示对象的不同,则属于表示人或具体事物的普通名词。这样就又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错误。因此,笔者认为,黄、廖二位对名词的这一划分尚需商榷。
下面,笔者将名词按其表示对象的不同,划分为五大类:①表示人和具体事物:朋友、列宁、人民、杨树(普通名词);②表示抽象事物:关系、人生、宙斯、天堂(抽象名词);③表示时间:清明、元旦、去年、傍晚(时间名词);④表示处所:亚洲、台湾、家乡、操场(处所名词);⑤表示方位:底下、中间、之中、北面(方位词)。
其中,①—④里面均包含专有名词,如“列宁、宙斯、清明、元旦、亚洲、台湾”等;①里面包含集合名词(人民)。
此外,我们还能将①、②综合为人物名词,③、④综合为时地名词,再加上⑤方位词恰好是邢福义的三分法。因此,在名词划分上,笔者比较赞同邢的观点。
二.谈谈抽象名词的再划分
提起抽象名词,大家都知道,是表示抽象事物的名词,如“文化、素质、风气”等,似乎不难辨析。
现在,给大家提个问题:诸如宗教、神话传说等这类社会意识中出现的一些名词,如“鬼、神、玉皇大帝、天堂、宙斯、哪吒、耶酥”等应属于普通名词呢,还是抽象名词?或许大家不能够果断地回答,或许即便是回答了,答案也并非一致。这就说明大家对这类词存在着不解或异议。下面,笔者就将这类词划归入抽象名词。
笔者认为,抽象名词还可再划分为存在性抽象名词和虚无性抽象名词两大类。
存在性抽象名词之所以这样冠名,是因为:像“经济、文化、政治、科学”等是存在于社会领域中,“苦头、欲望、思想、意识”等是能反映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如此等等。总之,这类词所表示的事物虽然是抽象的,人们却都能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而“鬼、妖、孙悟空、撒旦、阿弗洛狄忒、西西弗斯、牛魔王”等这一类词,我们一下子就能确认为名词,但这类词在名词中似乎处于游离态,究竟属于哪一类名词,目前几种《现代汉语》版本都未提及。笔者认为,这类词所表示的事物是虚幻的、空无的、是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的。它比存在性抽象名词(精神、品质等)更为抽象。由此称之为虚无性抽象名词。当然也就谈不上是普通名词了。
兰小锋,教师,现居甘肃定西。
一.名词定义及划分之我见
1、名词定义
目前,我国语法学界对现代汉语中的名词所下的定义是比较一致的、统一的。通常将名词定义为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这里的事物范围很广,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可是像“东京、兰州、早晨、星期一、南面、里边”等这些词就不能简单地归属于人或事物的名称,而应是分离于人或事物名称之外的表示处所(东京、兰州)、时间(早晨、星期一)、方位(南面、里边)的名词。由此可见,通常我们给名词所下的这一定义犯了外延不周的弊病。
2、名词划分
对于名词的划分,当前高校使用的几种“现代汉语”教材都有出入。试举二例:
像黄、廖二位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将其划分为四大类:①表示人和事物:作家、飞机、原子(普通名词);张衡、泰山、黄河(专有名词);人民、物品、马匹(集合名词);道德、政治、欲望(抽象名词)。②表示时间:秋天、明年、现在(时间名词);表示处所:北京、中国、里屋(处所名词)。③表示方位:前、左、之上、东边(方位词)。
邢福义则划分为三大类:①人物名词,包括表示人或事物的具体名词(学生、黑板)和表示事物的抽象名词(理想、观念);②时地名词,表示时间或处所(春季、上海);③方位词(当中、之前、外头)。
上述教材将名词在同一分类标准(按照表示人或事物的不同情况)下划分的类型出现了差异,这不能不使笔者感到其中似有商榷之处,总觉得有必要作出统一的划分。
首先,笔者问问大家:“上海、张家口、马克思、白求恩、春节、端午、羊群、群众”各属于哪一类名词呢?若按黄、廖二位的划分情况看,“上海、张家口”属处所名词兼专有名词,“马克思、白求恩”属普通名词兼专有名词,“春节、端午”属时间名词兼专有名词,“羊群、群众”属普通名词兼集合名词。
我们知道,要对事物分类,应符合三个要求:共同尽举(无遗漏),互相排除(不重叠),标准统一(一个标准贯彻到底)。以上这种兼属现象,显然违背了互相排除(不重叠)这一分类原则。同时,像“羊群、群众”依据表示人或事物个体和群体情况看,属集合名词,按照表示对象的不同,则属于表示人或具体事物的普通名词。这样就又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错误。因此,笔者认为,黄、廖二位对名词的这一划分尚需商榷。
下面,笔者将名词按其表示对象的不同,划分为五大类:①表示人和具体事物:朋友、列宁、人民、杨树(普通名词);②表示抽象事物:关系、人生、宙斯、天堂(抽象名词);③表示时间:清明、元旦、去年、傍晚(时间名词);④表示处所:亚洲、台湾、家乡、操场(处所名词);⑤表示方位:底下、中间、之中、北面(方位词)。
其中,①—④里面均包含专有名词,如“列宁、宙斯、清明、元旦、亚洲、台湾”等;①里面包含集合名词(人民)。
此外,我们还能将①、②综合为人物名词,③、④综合为时地名词,再加上⑤方位词恰好是邢福义的三分法。因此,在名词划分上,笔者比较赞同邢的观点。
二.谈谈抽象名词的再划分
提起抽象名词,大家都知道,是表示抽象事物的名词,如“文化、素质、风气”等,似乎不难辨析。
现在,给大家提个问题:诸如宗教、神话传说等这类社会意识中出现的一些名词,如“鬼、神、玉皇大帝、天堂、宙斯、哪吒、耶酥”等应属于普通名词呢,还是抽象名词?或许大家不能够果断地回答,或许即便是回答了,答案也并非一致。这就说明大家对这类词存在着不解或异议。下面,笔者就将这类词划归入抽象名词。
笔者认为,抽象名词还可再划分为存在性抽象名词和虚无性抽象名词两大类。
存在性抽象名词之所以这样冠名,是因为:像“经济、文化、政治、科学”等是存在于社会领域中,“苦头、欲望、思想、意识”等是能反映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如此等等。总之,这类词所表示的事物虽然是抽象的,人们却都能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而“鬼、妖、孙悟空、撒旦、阿弗洛狄忒、西西弗斯、牛魔王”等这一类词,我们一下子就能确认为名词,但这类词在名词中似乎处于游离态,究竟属于哪一类名词,目前几种《现代汉语》版本都未提及。笔者认为,这类词所表示的事物是虚幻的、空无的、是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的。它比存在性抽象名词(精神、品质等)更为抽象。由此称之为虚无性抽象名词。当然也就谈不上是普通名词了。
兰小锋,教师,现居甘肃定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