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计划价格模型的理论研究

来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ei88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最优计划价格模型是由苏联数理学派的奠基人康托洛维奇和诺沃日洛夫于50年代末期创立的.这一模型不仅可以成为优化社会主义经济计划、提高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效果的有效工具,而且对于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与生产价格学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商品的价值理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记述和整理这一模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经济含义,并论述最优计划价格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假定:(1) 所有的劳动都是等质的简单劳动,对于复杂劳动可
其他文献
<正> 一、投资模型一般表达式在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过程中,投资额与新增固定资产的关系如下: 设某个项目t年建成投产,总投资额为Ⅰ。实现(或新增)的固定资产原值为△K,投资滞后期为τ年,则总投资与各年度投资关系为I=It-τ+It-τ+1+…+It-1+It (1)一般地,I≠△K,原因是在总投资中有一部分投资不能形成固定资产,包括损失、浪费、培训费、施工机构转移费等,用公式表为△K=α·1 0<α<
~~
<正> 当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按一定比例伴有若干种副产品产出时,若这些副产品全部销售,则该生产系统为递阶系统。此时主、副产品可看作一个“组合产品”,仍可用大家熟悉的方法对它的生产、经营进行量本利分析。如果这些副产品中的一部分不仅可销售,还可进一步经过某加工过程还原成某种原料(或半成品)再作为投入(例如化工产品保险粉在其生产过程中伴有副产品氢氧化锌的产山,氢氧化锌又可加工成锌粉作为原料投
<正> 投入产出——系统动力学模型(ISDM),是为我国中长期宏观经济发展研究而开发的。首先它具有进行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和发展政策研究的分析功能,其次具有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定量参考依据的预测功能。ISDM模型是以它的建模目的为主要依据,并在分析比较各种模型的利弊后选定的.该模型在国家计委长期规划司制订“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中已投入使用,效果良好,之后又应用于国民经济未来30年的长期发展研究,同样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继去年11月下旬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座谈会”以后。今年4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和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又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1991年春季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除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财贸所、院办公厅、院科研局的专家学者外,还有来自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部、航空航天部710所、国家科委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
<正> 一、1990年的货币供应与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形成由于主要依靠增加工业信贷来促进生产回升和贷款使用效率下降两方面原因。使得1990年信贷增加过多,并从而造成货币的超量供应.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末余额达到15261.7亿元,比上年未增加3331.9亿元,增长27.9%(如按年平均余额计算,比上年增长25.1%).联系到去年国民生产总值仅增长5.0%,可知货币的超量供应已造成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压力。但由于去年零售物价只上升了2.1%,所以超量货币供应形成的
<正> 一、问题的提出趋势是经济预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研究经济问题要了解发展趋势,进行经济预测更要掌握发展趋势.有的预测方法直接运用趋势预测将来的变化状况,如外推方法,而有的预测方法则要将趋势因素去掉之后再进行预测,如自回归方法.这里所讲的趋势很容易理解,但是准确地刻画趋势很久以来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 一般而言,趋势是指一个时间序列水平的系统的变化,即在一定时期内时间序列连续不断的变化态势,它反映总体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具有趋势性,反映经济发展的大多数时间序列都沿某一条趋势曲线移
<正> 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的预警分析,可以采用四种方法. 一是根据内在因果结构关系,利用原因的变化分析结果的变化,即白色系统方法;二是根据外部的因果关系,利用作为原因的先导指标,即警兆指标的变动来预测警情指标的变动,由警兆的警来预测警情的警,即灰色系统方法;三是根据时间序列关系,利用警情指标的自身变化规律,由警情的过去及现在来推测其未来,即黑色系统方法;四是根据目前及将来的社会气候,利用全社会对农业的重视程度,由设定分析直观估计农业的未来情况,也可称之为红色系统方法.这里第一种方法难度极大,暂
<正>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8年第10期发表了李子奈同志《阶条件不是确定过度识别的充分必要条件》一文(以下简称李文),之后,于1989年第4期发表了秦朵同志的《经济计量学识别理论形成史》,1990年第4期与第10期又分别刊登了苟玉玺同志的《完备联立方程模型不存在过度识别问题》和《关于完备联立方程模型识别问题的再思考》两篇文章(以下简称苟文),引起了经济计量学界对联立方程模型识别问题的讨论.正如李文和苟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在许多经济计量学教科书中,对联立方程模型识别的概念和对识别条件的推
<正> 自1962年斯通(stone)提出RAS法调整投入产出关系中的转移矩阵以来,数学方法的探索深入该方法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和迭代的收敛性等问题.哥曼(Gorman)、毕金(Bingen)和巴恰拉切(Bacharach)等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回答了这些问题.但RAS法存在着固有的困扰,诸如超大矩阵约束条件的检验,以及原始矩阵和给定边际约束的微小变动引起迭代结果的不稳定性.日本黑田教授(Masashiro KURODA)提出对非负矩阵及约束,在加权二次目标函数取极小时的估计方法,因